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旅游地形象理论与认知心理分析的景区标示(LOGO)设计及传播研究——以乌江画廊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胡科翔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7页
旅游标示(LOGO)是旅游景区形象化信息的视觉印象浓缩体,是旅游景区品牌核心的重要支撑体,担负着塑造旅游形象、招徕旅游者的重要使命和扩大景区知名度、影响力的主导作用.在市场化博弈的过程中,优秀的标志成为了左右旅游景区逐鹿客源市... 旅游标示(LOGO)是旅游景区形象化信息的视觉印象浓缩体,是旅游景区品牌核心的重要支撑体,担负着塑造旅游形象、招徕旅游者的重要使命和扩大景区知名度、影响力的主导作用.在市场化博弈的过程中,优秀的标志成为了左右旅游景区逐鹿客源市场的胜负手之一.面对国内各大景区在设计和征集标志中暴露的种种问题以及目前旅游标志设计领域产品良莠不齐的状况,本文在整合国内几种旅游地形象理论的同时,结合旅游地形象认知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了具有系统性理论索引的旅游景区标志设计与传播流程,并成功导入至乌江画廊旅游区的应用实践中,且利用该标志设计了周边产品和营销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理论 旅游形象认知心理 旅游景区标志 设计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形象设计中的符号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54-156,共3页
旅游地形象设计是设计者与旅游者符号语言的沟通,设计形象来自于旅游地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从中提取的具有独特性的设计形象应符合旅游者感知形象,并且促进其旅游期望的达成。旅游者对旅游形象的感知具有空间上的特点,即在初次抵达和... 旅游地形象设计是设计者与旅游者符号语言的沟通,设计形象来自于旅游地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从中提取的具有独特性的设计形象应符合旅游者感知形象,并且促进其旅游期望的达成。旅游者对旅游形象的感知具有空间上的特点,即在初次抵达和最后离开的地点,以及核心旅游区和旅游服务区,旅游者的形象感知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符号 形象设计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雄 沈穷竹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四川凉山州螺髻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开发潜力巨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将螺髻山旅游地定位为"峨眉姊妹,彝都仙境",在此基础上采取完善景区规划与管理,大力宣传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完... 四川凉山州螺髻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开发潜力巨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将螺髻山旅游地定位为"峨眉姊妹,彝都仙境",在此基础上采取完善景区规划与管理,大力宣传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完善旅游产业链等旅游开发策略,推进螺髻山旅游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髻山 旅游地形象定位 旅游资源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旅游地形象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侍晓雅 宋杨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8-20,共3页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研究者发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深入了解旅游地,树立正确有效的形象,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定位是树立旅游地形象的第一步,吉木萨尔县旅游品牌正处于开始大发展时期,如何给吉木萨...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研究者发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深入了解旅游地,树立正确有效的形象,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定位是树立旅游地形象的第一步,吉木萨尔县旅游品牌正处于开始大发展时期,如何给吉木萨尔县旅游地形象确立一个清晰的定位对整个昌吉州来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定位 吉木萨尔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提升策略研究——以泰安市为例
5
作者 刘海艳 《大众标准化》 2020年第14期59-60,共2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主要方式,它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文章以泰安市乡村旅游地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主要方式,它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文章以泰安市乡村旅游地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泰安市乡村旅游地形象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地形象塑造的研究成果,针对泰安市在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地形象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形象遮蔽理论在经济林产业研究中的应用——以四川越西与汉源贡椒产业为例
6
作者 刘轩 叶萌 +3 位作者 蒲彪 阿的耳木 邱武生 宋道军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45,共5页
应用旅游地形象遮蔽理论初步构建了经济林产业形象遮蔽的理论,界定了经济林产业形象遮蔽的概念、内涵,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并以四川越西和汉源贡椒产业为例,分析了产业形象遮蔽发生的机制,初步论证了旅游地形象遮蔽理论在经济林产业形象... 应用旅游地形象遮蔽理论初步构建了经济林产业形象遮蔽的理论,界定了经济林产业形象遮蔽的概念、内涵,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并以四川越西和汉源贡椒产业为例,分析了产业形象遮蔽发生的机制,初步论证了旅游地形象遮蔽理论在经济林产业形象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遮蔽 经济林产业形象 贡椒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形象定位在经济林产业形象中的应用——以四川越西贡椒产业形象定位为例
7
作者 刘轩 叶萌 +3 位作者 郭东力 蒲彪 阿的耳木 邱武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4-66,70,共4页
良好的经济林产业形象能较好地促进区域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现有的经济林产业规划并未考虑到产业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文章引入旅游地形象定位理论,初步论述了其在经济林产业形象定位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以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四川... 良好的经济林产业形象能较好地促进区域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现有的经济林产业规划并未考虑到产业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文章引入旅游地形象定位理论,初步论述了其在经济林产业形象定位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以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四川省越西县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贡椒产业形象定位,赋予了越西贡椒鲜明的产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定位 经济林产业形象 越西贡椒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域空间与视觉生产:民族旅游地形象影视传播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鹏飞 周祥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17-121,共5页
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形态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电影运用光影语言呈现民族风光进而为观众建构了对民族地区的认知图景。电影中的民族旅游地有着三重空间,即可感知的自然物质空间、充满构想的精神空间、连接现实与艺术的第三空间。... 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形态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电影运用光影语言呈现民族风光进而为观众建构了对民族地区的认知图景。电影中的民族旅游地有着三重空间,即可感知的自然物质空间、充满构想的精神空间、连接现实与艺术的第三空间。真实性与体验虚拟性并存、被观看与凝视、民族文化表演化呈现是电影对这三重空间的视觉生产方式。从奇观化转向呈现原真的多元文化、注重“异托邦”体验核心是民族旅游地形象影视呈现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旅游 民族旅游 民族影视 少数民族电影 旅游地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模型的旅游危机事件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马继刚 史聪伟 《旅游研究》 2018年第3期55-63,共9页
旅游危机事件直接影响旅游地形象,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危机事件进行量化研究,有助于完善旅游危机管理理论体系,重塑和提升旅游地形象。文章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西藏日喀则、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山东青岛... 旅游危机事件直接影响旅游地形象,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危机事件进行量化研究,有助于完善旅游危机管理理论体系,重塑和提升旅游地形象。文章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西藏日喀则、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山东青岛的旅游危机事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IPA模型研究旅游危机事件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旨在从旅游者感知的角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旅游危机事件对旅游地形象要素影响差异明显,游客对自然和社会危机事件感知的敏感性更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危机管理策略、引致形象修复策略和实地感知形象提升策略,以期修复和改善旅游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危机事件 旅游地形象 IPA模型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类旅游地形象评价及提升研究——以扬州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小雪 《艺术科技》 2020年第12期14-17,共4页
旅游形象是旅游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扬州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游客对扬州旅游形象的感知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扬州旅游形象的整体认知度较高,认知形象中核心旅游资源的评价高于附属旅游资源,肯定了扬州城市的... 旅游形象是旅游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扬州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游客对扬州旅游形象的感知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扬州旅游形象的整体认知度较高,认知形象中核心旅游资源的评价高于附属旅游资源,肯定了扬州城市的休闲宜居属性,整体形象评价较为积极正面。笔者结合扬州旅游形象涉及的具体指标提出提升建议,以期对同类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旅游感知与评价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多样性原理在旅游地形象建设中的运用
11
作者 樊青 江阜家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5期92-92,94,共2页
简述了景观多样性、旅游地形象建设的涵义和多样性原理在旅游地形象建设中的意义,并指出多样性原理在旅游地形象建设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斑块、廊道、基质的生态设计当中。
关键词 景观多样性 旅游地形象建设 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工业遗产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以合肥市“合柴1972”为例
12
作者 倪瑞雪 潘峥 《住宅产业》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等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下,全国许多工业遗产被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并成为当前城市遗产旅游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真实有效的网络评价文本在传播与重塑旅游地形象的同时也在为形象感知... 在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等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下,全国许多工业遗产被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并成为当前城市遗产旅游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真实有效的网络评价文本在传播与重塑旅游地形象的同时也在为形象感知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本文以合肥市合柴1972文创园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网络点评文本进行高频词、语义网络及情感水平分析,定量测算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情况,剖析现存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工业遗产型文创园旅游地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内容分析法 旅游地形象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镇旅游地形象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Q古镇为例
13
作者 张佳俊 《改革与开放》 2022年第8期25-32,共8页
目前我国古镇景区开发与建设的相似度越来越高,且随着古镇景区开发数量的增加,游客的出游选择就更加广泛,古镇旅游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因此,古镇管理者致力于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地形象,维持和发展景区与游客的长期关系。在参考相关成... 目前我国古镇景区开发与建设的相似度越来越高,且随着古镇景区开发数量的增加,游客的出游选择就更加广泛,古镇旅游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因此,古镇管理者致力于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地形象,维持和发展景区与游客的长期关系。在参考相关成熟量表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提取出古镇旅游地形象的4个因子,深入分析古镇旅游地形象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在古镇旅游地形象的4个因子中,服务形象、设施形象与核心吸引力形象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附属吸引力形象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为贵州省Q古镇旅游地形象的提升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游客满意度 古镇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旅游地品牌形象的重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娟娟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第5期29-31,共3页
文中通过调查分析,找出柳州旅游地品牌形象构建的有利因素,提出重新构建柳州旅游地形象的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 旅游地品牌形象 民族风情 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宣传口号的南京市旅游形象社会公众感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琳 章锦河 +1 位作者 陆佩 陈草惠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本文利用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公开网络征集的8611条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口号,采用内容分析法根据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指示特征,从认知、情感和意动3个维度,分析了南京市旅游形象的社会公众感知。结果表明:南京市旅游总体形象"六朝古都,... 本文利用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公开网络征集的8611条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口号,采用内容分析法根据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指示特征,从认知、情感和意动3个维度,分析了南京市旅游形象的社会公众感知。结果表明:南京市旅游总体形象"六朝古都,山水金陵"的感知特征突出、"认知为主,情感为辅"的感知诉求明显,具有"核心一次核心"的感知表征结构;社会公众对南京市旅游认知形象的感知差异明显,对旅游资源、环境和产品的感知居多,对旅游服务和设施的感知不足;情感形象以"乐"和"好"为主,包括快乐、喜爱、赞扬、相信和祝愿;意动形象包括旅游供给方的欢迎邀约,及旅游需求方的休闲度假、游览观光、体验感受、口碑推荐等动机和行为。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未来南京市旅游形象的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社会公众感知 宣传口号 内容分析法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的青海湖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5-28,共4页
生态旅游发展需要优化和重塑目的地形象,探究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之间的关系对目的地形象提升有一定作用。青海湖是青海省首个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青海湖作为案例地,通过青海湖主... 生态旅游发展需要优化和重塑目的地形象,探究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之间的关系对目的地形象提升有一定作用。青海湖是青海省首个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青海湖作为案例地,通过青海湖主流媒体报道以及网络信息文本了解游客的感知形象,借助ROST CM6分析软件提取青海湖游客感知与官方投射的旅游形象高频词,建立分析类目等,对游客感知形象和官方宣传形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剖折,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构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旅游者感知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数据的景区投射与感知形象差异分析——以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为例
17
作者 谭乐霖 《旅游研究》 2024年第5期62-71,共10页
以乔家大院景区微博和旅游电商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与图片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和图片分析相结合方法,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0和Nvivo 10软件,对比分析目的地投射与游客感知形象差异,了解乔家大院景区遭摘牌处理的具体原因。研... 以乔家大院景区微博和旅游电商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与图片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和图片分析相结合方法,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0和Nvivo 10软件,对比分析目的地投射与游客感知形象差异,了解乔家大院景区遭摘牌处理的具体原因。研究发现:网络文本分析中,乔家大院投射与感知形象文本在高频词内容、情感和社会语义网络构成方面存在多种差异;网络图片分析中,乔家大院投射出有文化、有特色的目的地形象,游客则更加关注旅游体验;“景区投射与感知形象差异模型”中的“错位”区域是造成景区摘牌的重要原因,未来可针对该区域的组成要素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数据 投射与感知 旅游地形象 乔家大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态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祁颖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3-76,共4页
旅游者态度与旅游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旅游地的综合形象对旅游态度的形成又有着重要影响。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对旅游者态度的形成和特点,全面分析旅游者态度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为旅游地良好形象的树立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者态度 旅游决策 旅游地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的天山天池品牌形象优化研究
19
作者 沙春发 陆瑞雪 韩荣 《艺术科技》 2023年第9期40-42,共3页
品牌形象对景区的长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文章以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为例,采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认知—情感"模型,从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形象层面、情感形象层面、复合形象层面分别收集分析旅游社交平台网络点评数据,并结合实... 品牌形象对景区的长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文章以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为例,采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认知—情感"模型,从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形象层面、情感形象层面、复合形象层面分别收集分析旅游社交平台网络点评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寻找优化该景区品牌形象的办法.结果表明,游客对该景区的整体认知词条较为单一,在认知形象方面主要集中于景区内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吸引物上,这构成了情感形象中游客积极感知的主要方面,相较而言,对景区内的人文景观缺乏关注;在情感形象上,景区的旅游吸引物与推广宣传构成了游客积极感知的主要方面,而服务管理则占据消极感知的主要方面;在复合形象方面,游客较为看重景区内的景点可达性,对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一定消极感知.经过系统分析,文章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一是深入挖掘天山天池风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景区品牌文化特色,加强宣传与推广旅游吸引物等;二是加强景区内部管理,着重对游客感知较薄弱的饮食、住宿等方面进行改进;三是在开发景区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及历史古迹.本研究在游客感知的基础上,希望能为相关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优化与长久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天池风景区 游客感知 旅游地形象感知 品牌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的城市动物园公众形象感知研究——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例
20
作者 李明慧 邱冰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9期1-6,共6页
当代的城市动物园是向公众传递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价值观的窗口.在现实中,城市动物园与公众实际感知之间可能存在偏差.课题组依据网络点评数据,设计了内容分析与扎根理论相结合的城市动物园市民形象感知分析模型,并以南京市红... 当代的城市动物园是向公众传递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价值观的窗口.在现实中,城市动物园与公众实际感知之间可能存在偏差.课题组依据网络点评数据,设计了内容分析与扎根理论相结合的城市动物园市民形象感知分析模型,并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为实证对象,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及感知结构三个层次描绘了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综合形象.结果表明,一是情感形象整体呈积极态势,游客的消极体验主要表现在未见动物的失落感、动物状态不佳、动物种类或数量未满足期待、地形坡度陡导致游园体力成本高等方面.二是形象核心为"开展家庭活动的重要场所,寻求动物体验的城市公园";公众对动物园的感知定位以城市公园为主语.接受科普教育并不是普通大众的首要到访目的与收获.动物园的规划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公众对自然和生命的同理心,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力,但公众的保护意识通过动物园游览所获取的十分有限,多数仅停留在娱乐功能上.三是形象感知由动物资源、园区服务、游客活动和感知评价这4个维度构成.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动物体验贯穿始终.动物的行为和状态是影响游客对动物园形象认知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分析模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动物园 网络点评 形象感知 内容分析法 旅游地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