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佳韡 冉光泰 +1 位作者 肖世平 吴佳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6,共9页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型、GWR模型等,从时空视角探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起主导作用;2020~2021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耦合协调度先明显下降,后缓慢恢复。②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各省市综合评价水平、子系统评价水平得分的上升和恢复速度有明显差异,长江经济带总体向有序协调发展。③推动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总体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力,其中以入境游客人数为代表的外部动力和以水资源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代表的内部动力对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旅游经济-城镇-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GWR模型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9
2
作者 荣慧芳 陶卓民 +2 位作者 刘琪 许源 程海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其协调关系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在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三系统的发展上各有所长,黄山旅游产业发展超前,铜陵、马鞍山城镇化水平突出,池州、宣城生态环境优越,芜湖发展较为均衡;(2)协调度值在考察期内一直处于0.751~0.821之间,整体处于失调状态。6城市中除铜陵市的协调度值呈现下降态势外,其余城市均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3)协调发展度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处于失调阶段。城镇化水平滞后是制约皖南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4)皖南6市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特征各异。芜湖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余地市均为失调型。基于此,提出了促进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性 时空演变 皖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邓椿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2005—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系统、城镇化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利用GIS软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山...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2005—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系统、城镇化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利用GIS软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市3个系统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但上升速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度最高的为太原市,最低的为忻州市。截面数据的分析表明,山西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总体表现出失调衰退—中间过渡—协调提升的转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城镇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模型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向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3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考察期内的整体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包括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等3种协调发展类型,在时间特征上呈现平稳上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旅游产业 城镇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为例 被引量:32
5
作者 韩文艳 陈兴鹏 +2 位作者 庞家幸 王宁飞 于原浩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2-769,共8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赋权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其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9-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的城镇化、生态环境...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赋权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其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9-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的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但均呈上升趋势,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一致性;研究区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保持在0.4~0.6,但各省(区、市)均呈较稳定的缓慢上升趋势,逐步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耦合协调度大致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主导制约因素皆为旅游产业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生态环境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 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耿娜娜 邵秀英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9,共7页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9—2018年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与城镇化3个子系统的综合...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9—2018年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与城镇化3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其增幅不同。城镇化系统增长态势明显,波动幅度较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系统小,系统耦合度波状上升,且为高耦合;在协调度时序上呈上升趋势,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五个阶段,总体达初级协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特征,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的倒"V"型格局。从省域来看,除陕西达中级协调外,其余省(区)都为初级协调。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和山西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值较低,内蒙古、河南、四川和山东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旅游产业 城镇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城镇化水平耦合关系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闵龙振 杨泽东 +1 位作者 吴波 彭青青 《绿色科技》 2021年第5期204-205,208,共3页
基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水平3个社会系统的内在耦合关系,对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和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水平这三组系统进行了关系分析。结果表明:3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每两个系统之间都存在着耦合关系,旅游产... 基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水平3个社会系统的内在耦合关系,对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和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水平这三组系统进行了关系分析。结果表明:3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每两个系统之间都存在着耦合关系,旅游产业、城镇化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关系;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为此,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和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坚持可持续的路线,充分发挥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的积极效能发面,对产生的消极效应必须加以衡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环境 城镇水平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温丽琴 姚甲豪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71-176,共6页
选取山东省为研究区域,构建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等计量方法,测算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 选取山东省为研究区域,构建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等计量方法,测算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城镇化水平持续高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偏低,表现为失调状态。未来山东省在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城镇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熵值法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关系量化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亚菲 瓦哈甫·哈力克 +1 位作者 王芳 王新芸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系统耦合的作用机理,以2006-2015年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发展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三大系统9个方面的37个指标权重,并构建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关联模型,定量分析了三者相互作... 基于系统耦合的作用机理,以2006-2015年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发展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三大系统9个方面的37个指标权重,并构建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关联模型,定量分析了三者相互作用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各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在2009年前发展较慢,之后发展水平快速上升;(2)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由2009年前的失调发展转为协调发展;(3)三大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由旅游业超前发展转为新型城镇化,而后相继转换,并且在2011,2012及2015年出现旅游业或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在此研究结果上提出促进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建议:(1)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优化新疆产业结构;(2)打造具有新疆民族文化底蕴的旅游特色小镇;(3)走绿色可持续的旅游业及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新型城镇 生态环境 耦合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0
作者 杨维菁 王永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7期240-247,共8页
以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了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关系及演进过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 以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了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关系及演进过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及其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态势,其中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子系统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生态环境子系统;西南地区4省市协调度总体表现为平稳上升的良好趋势,其协调水平大致表现为重庆>云南>四川>贵州,其中制约重庆和贵州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制约四川和云南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发展滞后;西南地区4省市协调度将在之后5年稳步提升,其中重庆和云南将在2023年升到优质协调等级;四川和贵州预计将在2024年升到优质协调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生态环境 旅游产业 城镇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及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明雪 贺小荣 刘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0,共10页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10—2019年福建省及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三大系统发展评价指数进行测算,构建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选取4个时间截面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障碍度模型探讨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10—2019年福建省及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三大系统发展评价指数进行测算,构建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选取4个时间截面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障碍度模型探讨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各地级市三大系统发展及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但上升速度存在区域差异。(2)在研究期内,福建省总系统协调度不断向好发展。(3)截面数据的表明,福建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失调衰退—中间过渡—协调提升的转化趋势。(4)障碍度模型测算结果表明影响三大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旅游经济效益、经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城镇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视角下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温彦平 王雪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71,共9页
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随着区域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不确定性.该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2006年~2015年区域内... 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随着区域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不确定性.该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2006年~2015年区域内的28个地级市在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升不明显,部分地区濒临失调;2)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地市之间差异较大,明显存在区域不协调的状况;3)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襄阳、宜昌、黄石、株洲、衡阳市近年来发展较好,耦合协调度增高,这表明在城镇化以及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各地市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但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区域来说,还需要重视整体的统筹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镇化的关键要素:人口、土地和产业所引发的城镇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成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人口、土地和产业是城镇化的关键要素,而这三个因素往往又是引发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口集聚给城镇带来了交通压力、住房紧张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对耕地的占用使我国原本就紧张的人地矛盾进一步恶化,围海造地和围湖... 人口、土地和产业是城镇化的关键要素,而这三个因素往往又是引发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口集聚给城镇带来了交通压力、住房紧张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对耕地的占用使我国原本就紧张的人地矛盾进一步恶化,围海造地和围湖造田等行为也引发了生态环境危机;原有产业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乡镇企业的发展更是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城镇化的三个主要因素——人口、土地和产业入手,分析三者所引发的城镇生态环境问题,明确城镇化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人口 土地 产业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赵晚晴 赵轶龙 +1 位作者 叶海波 赵剑缘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采用系统耦合作用机理作为分析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各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探寻河北、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5省区省份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 采用系统耦合作用机理作为分析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各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探寻河北、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5省区省份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滑雪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发展特征,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呈现“磨合—协调”的协调发展演进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为“勉强协调—城镇化滞后”型;子系统间存在紧密的互动性,发展水平差异性与一致性共存;其中,滑雪旅游系统的综合发展具有易波动性,生态环境发展与系统耦合协调显著相关,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态将成为困扰系统发展的现实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雪旅游 生态环境 城镇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超 林晓乐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8,共10页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保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文章结合熵值法和协调理论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黄河三角洲各地区数据为基础,计算2013年度各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VENSIM软件绘...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保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文章结合熵值法和协调理论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黄河三角洲各地区数据为基础,计算2013年度各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VENSIM软件绘制因果反馈图,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交互作用。基于东营市数据建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流图,通过仿真模拟,发现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是影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最敏感的因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次之,工业化率影响最弱。通过反馈评价,验证了为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的结论,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生态环境 系统动力学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金成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5期124-126,共3页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化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化、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生态环境保护 产业发展带 生态基础设施 产业集聚效应 城市规模 污染问题 末端治理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推进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冲突及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金阳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7-9,共3页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新型城镇化仍然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致使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从而影响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 持续健康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矛盾 城镇模式 城镇进程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高楠 张新成 +1 位作者 马耀峰 王琳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7,共11页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滞后类型占多数;大同市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1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从静态角度看,大同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4、0.983 4、0.789 2、0.987 5、0.968 3;从动态角度看,大同市各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城镇 耦合协调度 影响机制 大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蔡刚 蔡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文章通过对全域旅游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指数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进行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范围内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水平... 文章通过对全域旅游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指数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进行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范围内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相互影响的协调关系,大部分省区协调具有很大提升空间,全域旅游有利于推进城镇旅游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城镇化质量的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产业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产业效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勇 刘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0-136,161,共7页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进了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关系从其互相作用的机制来看,城镇化通过吸引投资、创造市场,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进了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关系从其互相作用的机制来看,城镇化通过吸引投资、创造市场,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我国区域旅游发展的实践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镇化的提升对于旅游产业效率提升的作用,这也反映出推进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的科学性。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对旅游产业效率表现出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