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旅游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
- 1
-
-
作者
王凯
曾琴琴
甘畅
谭佳欣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6,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武陵山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及长效机制研究”(批准号:22BJL059)。
-
文摘
协同推动区域旅游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基于旅游业碳排放和碳吸收双重视角,构建旅游业碳补偿率评价指标体系,核算2005—2020年中国旅游生态系统碳吸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补偿能力,并借助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旅游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际旅游业碳补偿率呈先降后升的波动变化态势,整体处于由“碳源”向“碳汇”的缓慢过渡阶段。地区分异特征明显,呈现“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各省份间的相对差异逐步扩大,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效应。②旅游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化和多线程态势,省际间碳补偿率关联强度不断增大,整体网络结构稳定性提升显著。浙江、江苏和福建等省份在网络结构中扮演核心主导者角色,而新疆、海南和四川等省份地处相对边缘位置。③各板块内部空间关联较为稀疏,板块间关联较为紧密。东部地区主要为“双向溢出”板块,中部地区承担“经纪人”角色,西部地区为“净溢出”板块,“净受益”板块内部的省份分布较为松散,整体关联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俱乐部特征。④经济发展水平、绿色科技创新水平和旅游业交通碳排放结构差异对旅游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差异则显著抑制网络形成,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的作用方向呈阶段性变化特征。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
关键词
碳中和
旅游业碳补偿率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tourism carbon compensation rate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