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毕斗斗 张宇嘉 贾振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转型显著,生产、生活空间扩张伴随生态空间萎缩。(2)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长期高位,距碳中和目标差距明显,但已显现下降趋势。(3)“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呈增负与减负双模式,农业生产空间向水域及林地生态空间转化减负效果最突出。土地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整体呈“U”型曲线,但城市间存在“U”型、倒“U”型及“L”型分异特征;土地城镇化与旅游业碳排放负荷持续强脱钩且呈现显著空间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三生空间”转型 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王贝贝 王小兰 +1 位作者 侯兰功 李书琼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7,共12页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本文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测算2006—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旅游业碳排放量,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该经...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本文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测算2006—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旅游业碳排放量,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5-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量整体呈阶段性变化,先上升,再大幅度下降,然后又波动式回升;②该经济圈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明显,2005-2019年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③2020-2021年除成都、乐山外,其他城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④2022-2023年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回升;⑤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整体为弱脱钩状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的空间演变特征为“良劣优良”;⑥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的空间分异是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应联合各市政府、企业及相关旅游主体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理想脱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脱钩态势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分解与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谭华云 许春晓 董雪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1-55,共5页
文章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选用基于泰尔指数的差异测度与分解方法对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碳排放效率区... 文章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选用基于泰尔指数的差异测度与分解方法对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性的外部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SBM模型 泰尔指数分解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凯 张淑文 +2 位作者 甘畅 杨亚萍 刘浩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基于中国30个省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度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厘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表明:①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渐趋紧密,网络发... 基于中国30个省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度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厘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表明:①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渐趋紧密,网络发育程度日益完善,但距理想状态仍有差距;②各省区网络中心性指标分异性逐步减小,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区排名稳居前列,重庆、福建、内蒙古等省区排名波动上升,宁夏、青海、山西等省区排名相对滞后;③网络整体呈核心区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及西南地区持续扩展,而边缘区范围逐步收缩态势;④网络密度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正相关,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构成负相关关系,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则与之相反,网络中心性各指标的提升均能显著增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社会网络析 核心-边缘结构 网络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58
5
作者 黄国庆 汪子路 +1 位作者 时朋飞 周贻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93,共12页
科学测度旅游业碳排放和厘清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状态,是实现区域旅游业低碳、绿色、协调发展的关键。首先在廓清旅游业碳排放边界的基础上,建构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并运用该... 科学测度旅游业碳排放和厘清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状态,是实现区域旅游业低碳、绿色、协调发展的关键。首先在廓清旅游业碳排放边界的基础上,建构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测算了黄河流域2006—2018年旅游业碳排放,然后基于Tapio脱钩模型测度与剖析了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和脱钩阶段,最后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揭示了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自2006年以来总体上处于增长态势,且增速较快,同时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模式较为粗放,此外,除个别省区个别年份外,该流域多数省区旅游业碳排放均保持增长趋势;(2)该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类型已跨入并维持在弱脱钩状态,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业碳排放的关系得到改善,但距离两者实现强脱钩还有较大距离,同时该流域8省区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出现优势区、较好区、欠佳区的分层现象;(3)该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的全局空间相关性较弱,但空间集聚程度逐步增强,同时该流域已出现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的高高和低低连绵带,整体上形成了从黄河下游到上游的"高—低—高—低"交替式空间演化格局。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因地制宜制定旅游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和整个流域协同发展路径来共同促进黄河流域旅游业节能减排和实现不同省区旅游业低碳发展俱乐部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脱钩效应 空间分异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凯 张淑文 +2 位作者 甘畅 杨亚萍 刘浩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8-947,共10页
为全面厘清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00-2015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碳排放相关数据(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 为全面厘清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00-2015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碳排放相关数据(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剖析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度始终为1,其网络关系数与网络密度持续增加,而网络等级度与网络效率平稳下降.②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天津市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对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的影响显著;而海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吉林省等在网络中居于边缘位置,对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的影响微弱.③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归为"净溢出"板块,河北省、甘肃省、陕西省等处于"经纪人"板块,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归为"双向溢出"板块,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属于"净受益"板块.④空间邻接关系、城镇化水平差异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起正向促进作用,旅游消费水平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与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呈正相关,能源消耗差异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其呈负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整体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愈趋紧密,但仍存在较大改良空间,各板块间的空间关联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空间关联性 社会网络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凯 何静 +1 位作者 甘畅 席建超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60,共11页
立足空间效应视角考察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对于推动旅游业节能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探究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4—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 立足空间效应视角考察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对于推动旅游业节能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探究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4—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小幅上升,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有所下降,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增长态势明显,且均存在区域差异。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分布以“L-L”集聚类型为主,“H-H”型省份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强化。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直接效应分别表现为负向抑制和正向促进,但其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的充分释放还有赖于旅游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发展及动态演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静 王凯 +1 位作者 李志远 邹楠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9,共10页
科技创新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协同共进是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系统思维出发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研究2001-2019年科技创新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空间自相关、空间... 科技创新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协同共进是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系统思维出发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研究2001-2019年科技创新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其动态演进趋势进行深层探析.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从“基本失调”转向“基本协调”,呈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空间格局;其核密度曲线右拖尾延展收敛现象明显并呈双峰演化格局,离散发展和低水平状态逐渐改善,区域间绝对差异缩小.(2)科技创新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关联类型以高-高集聚型、低-低集聚型为主.(3)耦合协调度的类型状态呈稳态分布且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不易实现跨越式提升;类型转移过程受地理背景影响,严重失调类型省份面临低水平固化风险,而高级协调类型省份带动效应不足,基本失调、基本协调类型省份易受严重失调、基本失调类型省份的近邻效应影响而出现发展回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时空耦合 空间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47
9
作者 查建平 舒皓羽 +1 位作者 李园园 贺腊梅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共16页
本文参照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法,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量评估模型,对2005~2015年中国省级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估计模型检验与分析影响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间,各省市之间的旅... 本文参照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法,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量评估模型,对2005~2015年中国省级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估计模型检验与分析影响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间,各省市之间的旅游业碳排放量差异巨大,但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多数省市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呈现下滑趋势,在整个样本时期内,对应旅游业低碳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不同省市的旅游业碳排放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但旅游交通消费是各省市旅游业碳排放量攀升的主要动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区位条件及城市化等因素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上一期的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对当期排放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面板数据 动态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岳立 雷燕燕 王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9-73,共5页
文章基于"自下而上"方式,计量2006-2016年全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结合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和Tobit模型,剖析其时空协同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我国省域旅游碳排放效率现处于中等水平,增速平缓,具有一定路径锁定特征,局... 文章基于"自下而上"方式,计量2006-2016年全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结合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和Tobit模型,剖析其时空协同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我国省域旅游碳排放效率现处于中等水平,增速平缓,具有一定路径锁定特征,局部空间呈波动性增长格局;可分为低效率制约、低效率驱动、高效率制约和高效率驱动四种省域发展模式。实证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在时空交互视角下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各省应立足于自身发展实情,有的放矢,积极调整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省域 旅游业碳排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测度与空间分异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美忠 黄晓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目的】碳中和倡议下,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经济持续增长,但所产生的碳排放不断下降,碳排放脱钩效应逐渐显现。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空间特征,有利于为区域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方法】选... 【目的】碳中和倡议下,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经济持续增长,但所产生的碳排放不断下降,碳排放脱钩效应逐渐显现。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空间特征,有利于为区域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内26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法和Tapio脱钩模型,测度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入地理探测器方法,测算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呈现强烈波动态势,但整体脱钩程度属于弱脱钩,且这一情况未来仍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2)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上海市、苏州市已基本实现强脱钩,处于优质脱钩状态,而泰州市、镇江市、湖州市等8座城市目前尚未实现碳排放正脱钩,整体上处于偏差脱钩状态。(3)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的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低,但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且各城市间的碳排放脱钩差异正在不断减弱。(4)不同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空间分异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政策规制、生态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耗的影响作用较大且逐渐提高,产业结构与旅游人数规模的影响作用较小且逐渐减弱,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波动。【结论】要想加速推进旅游业碳排放脱钩进程,长三角城市群内各省市政府、企业与相关主体应共同努力,从政策、资金、技术、发展模式等方面出发,发展低碳绿色旅游,切实降低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旅游业碳排放 脱钩效应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试点是否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凯 关锐 甘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56,共10页
作为调节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的综合性环境规制工具,低碳试点是促进旅游业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能否提高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该研究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 作为调节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的综合性环境规制工具,低碳试点是促进旅游业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能否提高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该研究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同时,将低碳试点政策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低碳试点实施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剖析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低碳试点政策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过程中产生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序上呈现小幅波动增长的演化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分地区检验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负,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3)低碳试点政策通过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来促进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高,但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未能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因此,各级政府应通过推广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扩大低碳试点范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等途径谋求中国旅游业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政策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测度与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振环 冯学钢 王亚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6-51,共6页
文章以中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自下而上"法对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Tapio脱钩模型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审视各省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旅游业碳排放... 文章以中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自下而上"法对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Tapio脱钩模型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审视各省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处于不断波动之中,且各省份旅游业碳排放差异明显。从时序演变格局来看,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演变态势较为平稳,主要处于扩张性连接状态,脱钩效应欠佳。从空间演变格局来看,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空间集聚度较低,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旅游业碳排放 脱钩效应 时序演变 空间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收入增长对旅游业碳排放存在非线性影响吗?——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拓展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跃民 余一明 孙博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基于Grossman和Krueger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对旅游业收入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是否符合长期EKC假设进行了检验,发现:总体上,旅游收入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旅游业碳排放总量,而且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旅游业收入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 基于Grossman和Krueger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对旅游业收入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是否符合长期EKC假设进行了检验,发现:总体上,旅游收入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旅游业碳排放总量,而且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旅游业收入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但对碳排放总量指标不满足EKC假设;东中西分样本估计中,旅游业收入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东中西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其中东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弹性最高,而中部最小;东部与西部地区旅游业收入的增加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均符合EKC假设;旅游收入的提高显著增加了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收入增长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在建设旅游生态区方面,政府应遵循国家标准,并鼓励制定当地特色的地方标准,利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活动中再生资源的闭环环节,有序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收入 旅游业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排放总量 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智慧 王凯 +1 位作者 余芳芳 徐丽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正确认识和处理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旅游业和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该文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以其作为旅游业碳排放系统的... 正确认识和处理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旅游业和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该文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以其作为旅游业碳排放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继而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均呈上升态势,其中旅游业碳排放问题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其指数波动态势明显,而旅游经济增长态势最明显;各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体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业碳排放—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但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仅达到勉强协调水平;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各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迥异,整体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区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2019年四地区均达到初级协调水平。3)局部省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凸显,具体呈现出显著的强强集聚和弱弱集聚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趋同演变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琼 程慧 钟美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17-3429,共13页
低碳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准确把握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趋同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9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科学测度,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 低碳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准确把握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趋同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9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科学测度,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Markov链,检验其趋同效应并深入探析其时空趋同特征,最后结合Markov链的无限分布矩阵,科学预测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时间特征上,2009—2019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过山车式”波动上升态势,东部效率均值大于西部大于中部。研究期内效率均呈显著的俱乐部趋同分布,从2009—2014年偏向于较低效率“单峰”趋同向2015—2019年偏向于低效率和高效率的“双峰”趋同演变,且相邻效率等级俱乐部更容易发生转移,其中后期比前期的俱乐部趋同效应更强。(2)空间特征上,不同空间滞后条件下,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均呈显著的俱乐部趋同分布,但趋同程度随滞后水平的提升有所减弱。空间滞后水平越高,效率向上转移可能性越大。(3)省域效率转移上,大多中西部省份效率保持平稳,但部分沿海发达省份和西部省份实现向上转移,仅少数中东部省份向下转移。(4)省域及邻域效率转移上,大多数省域与其邻域保持相同的转移方向,其中中西部省份处于“近墨者黑”的困境,少数东部沿海和西南省市摆脱邻域效率“下滑”陷阱,实现向上转移.(5)发展趋势上,未来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将整体有所提升,空间分布由“双峰”向“单峰”趋同演变,但仍聚类于较低效率趋同。随着空间滞后水平的提升,俱乐部趋同程度有所减弱,但趋同质量显著提升。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地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俱乐部趋同 时空特征 趋势预测 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门槛效应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亚萍 王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为厘清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选取2001—2019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设定环境规制为解释变量,分为费用型和投资型两种,设定旅游业碳排放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城市化和技术水平为阈值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 为厘清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选取2001—2019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设定环境规制为解释变量,分为费用型和投资型两种,设定旅游业碳排放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城市化和技术水平为阈值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讨两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阈值作用及其在东、中、西各地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全国及西部范围内,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费用型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存在单个阈值,而投资型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以技术水平作为阈值变量时,两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存在双重阈值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两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在技术水平作用下对旅游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旅游业碳排放 门槛效应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智慧 王凯 徐丽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8-2140,共13页
环境规制作为实现旅游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实现旅游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基于综合指数法和“自下而上”法,测度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中国港澳台及西藏统计数据尚缺)的环境规制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 环境规制作为实现旅游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实现旅游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基于综合指数法和“自下而上”法,测度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中国港澳台及西藏统计数据尚缺)的环境规制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并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整体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地区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其次分别为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2)中国环境规制水平呈增长态势,其规制效应对胡焕庸线右侧的地区更为显著,并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梯度分布特征。(3)中国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倒逼减排”效应,但东北地区却存在一定的“绿色悖论”现象;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单一阈值,当旅游能源强度小于阈值时,存在显著的“倒逼减排”效应,当旅游能源强度超过阈值时则存在“绿色悖论”效应。(4)东部地区环境规制未通过门槛效应检验;中部地区存在单个门槛值,环境规制有效促进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不存在“绿色悖论”现象;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存在单、双门槛效应,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先促进后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旅游业碳排放强度 空间异质性 面板门槛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杜娅明 白永平 +4 位作者 梁建设 张春悦 荆林祥 王立果 邹嘉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4-2085,共12页
科学量化并分析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其旅游经济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视角揭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杜宾... 科学量化并分析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其旅游经济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视角揭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呈现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省区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空间分布呈现“西低东高”格局。(2)动态效率方面,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核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均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极化现象减弱,且技术进步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变动的贡献更大。(3)影响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和城镇化水平在促进当地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过程中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技术水平和旅游产业集聚对当地和邻地的影响系数均为负;而经济发展水平会抑制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呈现出显著的正向溢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Super-SBM 空间杜宾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四川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源遥 沈西林 +1 位作者 梁文灏 刘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7-1742,共6页
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四川省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核算,构建了以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旅游碳排放强度、城镇化率为自变量的STIRPAT扩展模型。结果表明,2006-2020年四川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呈上升态势,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年均占比达... 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四川省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核算,构建了以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旅游碳排放强度、城镇化率为自变量的STIRPAT扩展模型。结果表明,2006-2020年四川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呈上升态势,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年均占比达87.76%,是旅游业碳排放主要来源。城镇化率、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1%,分别导致四川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增加0.472%、0.448%、0.123%;旅游碳排放强度每降低1%,则会导致四川省旅游业碳排放量降低0.012%。据此提出四川省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建议,以实现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旅游人数 人均旅游消费支出 旅游排放强度 城镇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