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旅大红骨种质为主导的‘丹玉’杂优模式概述 被引量:5
1
作者 丰光 景希强 +4 位作者 于兵 李妍妍 陈增齐 姚永祥 白向历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48-50,共3页
旅大红骨群是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最重要的五大类群之一。几十年来,以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为核心的科研机构创建了旅大红骨种群,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和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概述了旅系研究发展历程、突出特点、应用情况、杂... 旅大红骨群是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最重要的五大类群之一。几十年来,以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为核心的科研机构创建了旅大红骨种群,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和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概述了旅系研究发展历程、突出特点、应用情况、杂优模式等,并对今后旅系的进一步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旅大红骨种质 丹玉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大红骨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秀凤 景希强 +3 位作者 王孝杰 景小鹏 刘君 白相历 《辽宁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36-39,共4页
旅大红骨种质为我国玉米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育种目标的调整,依靠延长生育期和单株大穗型品种提高单产的思路转变为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中穗型耐密植品种成为育种方向,旅大红骨种质以其植株高大、熟期晚、米质差、脱水慢等缺点逐渐... 旅大红骨种质为我国玉米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育种目标的调整,依靠延长生育期和单株大穗型品种提高单产的思路转变为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中穗型耐密植品种成为育种方向,旅大红骨种质以其植株高大、熟期晚、米质差、脱水慢等缺点逐渐淡出四大核心种质。笔者认为,旅大红骨种质丰富了种质资源,曾为我国玉米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虽然该种质具有一些缺点,但同时也具有其它类群种质所不具有的突出优点。盲目忽视对旅大红骨种质的利用是不可取的,只有采用最广泛的种质基础对其缺点进行改良才能应对未来生产上各种不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旅大红骨种质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大红骨玉米种质掌状扁形果穗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丰光 王孝杰 +2 位作者 吕春波 孙义 刘永涛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39,共5页
以玉米自交系丹717×丹340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P_1、P_2、F_1、F_2、BC_1和BC_26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旅大红骨种质掌状扁形果穗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的次数频率分布在F_2分离世代呈近似"m"状的双峰分布... 以玉米自交系丹717×丹340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P_1、P_2、F_1、F_2、BC_1和BC_26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旅大红骨种质掌状扁形果穗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的次数频率分布在F_2分离世代呈近似"m"状的双峰分布,B_1群体基本表现为直线型分布,B_2群体表现为2个峰值的类似正态分布。通过AIC值进行适合性检验,该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加-显-上位性B-1-1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且互作效应明显,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42和1.86,主基因的遗传率介于46.2%~68.8%之间,在自交进代过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育种中应注重早代试材的筛选,或进行回交选育以提高育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旅大红骨种质 扁形掌状果穗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