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马伦贝格病毒N蛋白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李阳 孙睿雪 +3 位作者 陈天杰 刘思彤 曹家慧 赵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77-3887,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抗体间接ELISA(indirect ELISA,iELISA)检测方法。[方法]将SBV N蛋白编码基因全长序列克隆至pET-28a(+)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BV,利用大肠杆菌...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抗体间接ELISA(indirect ELISA,iELISA)检测方法。[方法]将SBV N蛋白编码基因全长序列克隆至pET-28a(+)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BV,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并用His镍柱进行纯化,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以纯化的SBV N蛋白作为检测抗原进行包被,建立一种iELISA方法,并对其包被条件、封闭液、封闭时间和血清孵育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测其阴阳性临界值、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SBV N蛋白分子质量为30 ku;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纯化后SBV N蛋白与SBV阳性血清能产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建立的SBV iELISA检测方法最佳条件为:SBV N抗原包被浓度4μg/mL、4℃包被12 h、1%明胶37℃封闭1 h、血清稀释度为1:200、37℃孵育1 h、1:6 000稀释的酶标二抗37℃孵育1 h,其阴阳性临界值为0.371。该iELISA检测方法仅与SB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与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o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阿卡斑病毒(AKAV)阳性血清均无明显交叉反应,灵敏性较高,SBV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1280时仍有明显反应。批间重复试验和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10%;与商品化试剂盒相比,其总符合率为94.57%。[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SBV N蛋白为检测抗原的SBV i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运用于SBV血清学检测,试验结果为SBV的快速诊断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sbv) N蛋白 间接ELISA(iELISA)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2
作者 仇槿昕 侯辉 +2 位作者 孙法壮 冯耀宇 李维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型正布尼亚病毒,主要感染牛、绵羊和山羊等反刍动物。SBV的核衣壳蛋白(N)已被证明是血清学检测的理想靶抗原。本研究将SBV N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型正布尼亚病毒,主要感染牛、绵羊和山羊等反刍动物。SBV的核衣壳蛋白(N)已被证明是血清学检测的理想靶抗原。本研究将SBV N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BV-N,转化至Rosseta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N蛋白。采用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法纯化His-SBV-N蛋白,以获得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取效价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得到针对SB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s),并通过间接ELISA筛选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终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B1、2B2和3F2。抗体亚型鉴定均为IgG2a。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这3株单抗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与重组SBV 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重组N蛋白的表达和单抗的成功制备为SBV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核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实时荧光RT-RAA快检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嘉仪 黄晓琪 +8 位作者 王炜杰 莫竣喻 王苏艳 丹珍翁姆 陈劲松 张瑞 周泷 李彦敏 张志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0-3744,共5页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施马伦贝格病毒(SBV)的方法。本研究对于SBV S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SBV反转录重组酶介导核酸恒温扩增(RT-RA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8℃条件下,8 min内即可特异性检出SBV,与口...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施马伦贝格病毒(SBV)的方法。本研究对于SBV S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SBV反转录重组酶介导核酸恒温扩增(RT-RA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8℃条件下,8 min内即可特异性检出SBV,与口蹄疫病毒(FMD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非洲马瘟病毒(AHSV)、塞内卡谷病毒(SV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为103拷贝/反应,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模拟阳性和阴性绵羊样品的检出率为100%,与SBV的RT-q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SBV实时荧光RT-RAA方法,为SBV防控提供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重组酶介导核酸恒温扩增方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4
作者 邹慧 姜志刚 尹鑫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0-1214,共5页
施马伦贝格病(Schmallenberg disease, SBD)是由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引起的一种反刍动物致畸性传染病[1]。成年动物包括牛、绵羊、山羊等感染SBV后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或者亚临床症状,部分动物会出现发热、体质下降、... 施马伦贝格病(Schmallenberg disease, SBD)是由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引起的一种反刍动物致畸性传染病[1]。成年动物包括牛、绵羊、山羊等感染SBV后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或者亚临床症状,部分动物会出现发热、体质下降、食欲不振、腹泻以及产奶量下降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致畸性 亚临床症状 反刍动物 疫苗研究 产奶量 无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核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永宁 吴绍强 +6 位作者 吕继洲 冯春燕 王彩霞 袁向芬 邓俊花 林祥梅 Wernike Kerstin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29-1636,共8页
本研究旨在表达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的核衣壳蛋白(N),进而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以SBV(BH80株)的RNA为模板,RT-PCR扩增N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中,获得pET-28a-SBV-N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 本研究旨在表达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的核衣壳蛋白(N),进而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以SBV(BH80株)的RNA为模板,RT-PCR扩增N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中,获得pET-28a-SBV-N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HisSBV-N融合蛋白。在非变性条件下用Ni-NTA柱纯化His-SBV-N,并以此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抗。经免疫亲和层析纯化后,利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对多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His-SBV-N融合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同时以可溶性和包涵体2种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ku;(2)制备的多抗效价高达1∶64 000。该多抗不仅能与His-SBV-N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且还能识别SBV的不同毒株,但与布尼亚病毒科内亲缘关系最近的沙门达病毒(Shamonda virus)、道格拉斯病毒(Douglas virus)和赤羽病病毒(Akabane virus)的核衣壳蛋白存在交叉反应。His-SBV-N融合蛋白及其多抗的成功制备,为施马伦贝格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核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免疫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永宁 吴绍强 +3 位作者 Kerstin WERNIKE 吕继洲 冯春燕 林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制备施马伦贝格病毒(SBV)核衣壳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分析其特性。方法将SBV N基因分别构建至pET-28a-c(+)和pMAL-c5X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带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His-SBV-N和带麦芽糖结合蛋白(MBP)标签的融合蛋白MBP-... 目的制备施马伦贝格病毒(SBV)核衣壳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分析其特性。方法将SBV N基因分别构建至pET-28a-c(+)和pMAL-c5X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带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His-SBV-N和带麦芽糖结合蛋白(MBP)标签的融合蛋白MBP-SBV-N,分别用镍-次氮基三乙酸(Ni-NTA)树脂和直链淀粉树脂纯化两种蛋白;用纯化的His-SBVN免疫BALB/c小鼠制备mAb,以MBP-SBV-N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筛选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和测定mAb效价,利用蛋白G琼脂糖凝胶从腹水中纯化mAb;应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mAb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结果筛选并纯化出1株抗SBV的mAb(命名为1F2),效价为1∶32 000,重链亚型为IgG2α,轻链为κ;1F2既能与重组SBV N蛋白发生反应,又能识别SBV,但与布尼亚病毒科内亲缘关系较近的沙门达病毒、道格拉斯病毒和赤羽病病毒的N蛋白存在交叉反应,而与裂谷热病毒N蛋白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SBV核衣壳蛋白的mAb,为SBV的血清学检测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核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时输入中国牛精液携带的施马伦贝格病毒潜在入侵风险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志诚 李继东 +4 位作者 孙明军 马珊珊 戈胜强 吴晓东 王志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0-1117,共8页
为明确现阶段比利时输入中国牛精液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的潜在入侵风险,基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风险评估的框架,结合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方法,开展现阶段比利时拟输入中国牛精液产品携带施马伦贝格... 为明确现阶段比利时输入中国牛精液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的潜在入侵风险,基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风险评估的框架,结合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方法,开展现阶段比利时拟输入中国牛精液产品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通过口岸贸易的输入量化风险评估。释放评估显示,比利时畜群存在SBV的释放风险。基于对比利时的SBV的监测监控体系、易感畜群监视、实验室诊断方法选择,结合检测方法和试剂有效性的参数化模拟,显示比利时牛精液供体动物SBV阳性预测值超过66.886 6%的概率不大于0.001 9。参照比利时2011年度出口到中国的精液批次标准,模拟现阶段比利时种用牛精液出口到中国市场每1批次中可能检出的假阴性概率在82.16%的置信区间内分布在0.001到0.006之间,即1 000批次精液的假阴性检出批次在82%的置信区间为1到6个批次,大于6个批次的假阴性概率小于13.63%,大于1个批次的概率大于95.80%。评估结论认为,从比利时输入有关的牛精液等产品将会对我国养殖畜群及其生态安全等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 马伦贝格病毒 贝叶斯推断 量化风险 假阴性 口岸 比利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施马伦贝格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永宁 吴绍强 +5 位作者 吕继洲 冯春燕 王彩霞 邓俊花 袁向芬 林祥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4-1829,共6页
根据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S基因节段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检测SBV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该方法对101~107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的SBV核酸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利... 根据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S基因节段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检测SBV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该方法对101~107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的SBV核酸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德国FLI制备和保存的SBV核酸阳性(n=140)、SBV核酸阴性(n=132)和辛波血清群相关病毒核酸样品(n=16),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与FLI研制的SBV荧光定量RT-PCR具有相近的敏感性,两者对140份SBV核酸阳性样品的检测符合率达96.4%(135/140);可灵敏地检测出1TCID50的SBV RNA,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除道格拉斯病毒(Douglas virus)外,与辛波血清群相关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对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养殖场的绵羊血清(n=47)和澳大利亚进口绵羊血清(n=47)的RNA进行了检测,结果未发现SBV核酸阳性样品。SB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应对施马伦贝格病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核酸 引物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施马伦贝格病毒核衣壳蛋白的BHK-21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宁 吴绍强 +2 位作者 宋姗姗 董宣 林祥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8-443,共6页
为建立稳定表达施马伦贝格病毒(SBV)核衣壳(N)蛋白的BHK-21细胞系,本研究在SBV-N蛋白编码基因的C端加入6个组氨酸(6×His)标签,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 LV-EGFP-C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 LV-EGFP-SBV-N,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 Helper... 为建立稳定表达施马伦贝格病毒(SBV)核衣壳(N)蛋白的BHK-21细胞系,本研究在SBV-N蛋白编码基因的C端加入6个组氨酸(6×His)标签,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 LV-EGFP-C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 LV-EGFP-SBV-N,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 Helper1.0和p Helper2.0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表达SBV-N蛋白的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在聚凝胺(Polybrene)的介导下感染BHK-21细胞,采用嘌呤霉素(Puromycin)法和细胞有限稀释法筛选出一株稳定表达SBV-N蛋白的BHK-21细胞系,命名为BHK-21-EGFP-SBV-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表明,该细胞系能够被SBV抗体阳性动物血清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C8识别。稳定表达SBV-N蛋白的BHK-21细胞系的建立,为SBV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核衣壳蛋白 B HK-21细胞 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牛精液输华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入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志诚 吴晓东 +4 位作者 戈胜强 徐天刚 李兴元 王树双 王志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7,共7页
为明确德国输入中国牛精液产品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的风险状况,基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风险评估的框架,结合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方法,开展德国输入中国牛精液产品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的输入风险评估。释放评估显... 为明确德国输入中国牛精液产品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的风险状况,基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风险评估的框架,结合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方法,开展德国输入中国牛精液产品携带施马伦贝格病毒的输入风险评估。释放评估显示,德国畜群存在施马伦贝格病毒病的释放风险,SBV的发生率分布在1.227e-006到2.297e-006之间(95%Confidence interval,CI),牛精液供体动物SBV阳性率分布在7.8e-008到5.2e-007之间(95%Bayesian credible interval,BCI)。精液输华携带SBV入境评估模拟显示,出口中国的一批次精液中可能的假阴性概率分布在5.4191e-007到0.0006之间(95%BCI),其意义为输入10 000批次的精液,假阴性检出的批次在97.5%概率内分布在6个批次以内,大于6个批次的假阴性概率小于2.5%,检出一个批次假阴性的概率大于73.77%。暴露评估显示,基于德国存在SBV释放风险,该国精液输入会对我国养殖畜群产生暴露风险。损失模拟显示,SBV一旦输入,保守估计损失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可能性大于95%,超过320亿元人民币的概率小于10.71%,84.27%的置信度内(BCI)损失会在100亿元~320亿元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推断 马伦贝格病毒 精液 假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向芬 吴绍强 +1 位作者 张永宁 林祥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3期73-77,82,共6页
通过对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及其同属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针对SBV S基因节段的一组6条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建立了SBV RT-LAMP检测方法,可在63℃恒温条件下,于50min内完成目的序列扩增,通过染料法和琼脂... 通过对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及其同属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针对SBV S基因节段的一组6条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建立了SBV RT-LAMP检测方法,可在63℃恒温条件下,于50min内完成目的序列扩增,通过染料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结果,其灵敏度可达10TCID50,与荧光RT-PCR方法具有相同的敏感性。特异性试验显示,本方法与同属的沙门达病毒(Shamonda virus)会发生交叉反应,需借助沙门达病毒S基因节段上的一个特异性酶切位点Afl II进行酶切,实现两者的鉴别诊断。对103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与荧光RT-PCR方法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不仅适用于实验室鉴定,还可应用于口岸、野外等的临床大规模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检测方法 RT-LAMP 荧光定量RT-PCR 样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核衣壳蛋白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宁 宋姗姗 +1 位作者 吴绍强 林祥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0-1286,共7页
为表达与纯化具有天然构象的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核衣壳(N)蛋白,并制备其单抗(McAb),本研究在SBV-N基因的N端加入6个组氨酸(6×His)标签后,将其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TM)1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 为表达与纯化具有天然构象的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核衣壳(N)蛋白,并制备其单抗(McAb),本研究在SBV-N基因的N端加入6个组氨酸(6×His)标签后,将其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TM)1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His-SBV-N。将pFastBac-His-SBV-N转化DH10Bac E.coli,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His-SBV-N。将rBacmid-His-SBV-N转染Sf9昆虫细胞制备表达His-SBV-N融合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借助Ni-NTA琼脂糖纯化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中的His-SBV-N蛋白。以纯化的HisSBV-N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利用ELISA叠加试验检测McAb抗原识别位点的异同,并采用高碘酸钠法对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的McAb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最终获得了4株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的McAb(2A11、2E1、4H11和6E12)并进行了HRP标记;亚型鉴定表明,2A11为IgG1亚型,2E1、4H11和6E12均为IgG2b亚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4株McAb均能够识别稳定表达SBV-N蛋白的BHK-21细胞系;Western blot进一步表明,HRP标记的4株McAb均与His-SBV-N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His-SBV-N融合蛋白及其McAb的成功制备,为施马伦贝格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核衣壳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昆虫细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病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强 吴晓东 +1 位作者 赵永刚 王志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4-178,共5页
拟建立施马伦贝格病毒(SBV)S基因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用于施马伦贝格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和确诊。通过对公开发表的SBVS基因序列与布尼病毒科其他11种病毒S基因进行比对,找出不同病毒变异区域集中且变异区域两侧保守的序列片段,基因合成,... 拟建立施马伦贝格病毒(SBV)S基因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用于施马伦贝格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和确诊。通过对公开发表的SBVS基因序列与布尼病毒科其他11种病毒S基因进行比对,找出不同病毒变异区域集中且变异区域两侧保守的序列片段,基因合成,体外转录,作为基因扩增模板。在特异性变异序列两端的保守区域设计扩增引物,进行RT-PCR扩增。在保守区域设计双向测序引物,对RT-PCR产物进行双向焦磷酸测序。通过比对测序结果,确定是否为SBV核酸序列;优化条件,确定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SBVS基因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施马伦贝格病毒病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扩增基因片段长度为166bp;敏感性为可检测到104个拷贝;每一条测序引物可准确测出50bp左右核酸序列,双向测序可准确测出100bp左右核酸序列,具有较好特异性,完全满足施马伦贝格病毒病确诊要求;重复测序3次,均能准确测出100bp左右核酸序列。本研究建立的施马伦贝格病毒病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可用于施马伦贝格病毒病的检测和确诊,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d内完成,大大缩短了确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测序 马伦贝格病毒 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来华 郑小龙 +8 位作者 王群 肖西志 邓明俊 魏乃林 于红光 辛学谦 孙涛 赵玉然 王宫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5-179,共5页
施马伦贝格病毒病(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因于2011年底在德国施马伦贝格镇首次发现而临时得名,随后蔓延于西欧(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英国和丹麦),并分别在奥地利、波兰... 施马伦贝格病毒病(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因于2011年底在德国施马伦贝格镇首次发现而临时得名,随后蔓延于西欧(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英国和丹麦),并分别在奥地利、波兰、瑞典和芬兰等国的牛、山羊、绵羊中检测到抗体。遗传分析显示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Orthobunyavirus)西姆布血清群病毒(Simbu serogroup viruses)的亲缘关系最密切,西姆布血清群病毒是已知的反刍动物病原,可通过节肢动物媒介(蚊、蠓)传播。施马伦贝格病毒病有2种不同的临床症状:成年牛出现短暂轻微/温和的病症(产奶量减少、发热、腹泻)和新生哺乳动物(牛、羊)死产和先天缺陷。因为同群类似的病毒不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也无该病毒致人发病的证据,但现阶段尚不能完全排除。尽管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和疫苗,但因已有类似病毒(赤羽病)的疫苗,疫苗接种应是控制该病的可能选项。因施马伦贝格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许多方面尚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正布尼亚病毒属西姆布血清群病毒 反刍动物 节肢动物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核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敏 郝俊虎 +7 位作者 祝贺 邹丰才 杨云庆 杨素 叶玲玲 张永宁 周晓黎 艾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参照NCBI公布的施马伦贝格病毒(SBV)的N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了一对含特异性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SBV N基因,将其克隆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 Fast Bac HTB,然后以该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穿梭质粒Bacmid-SBV-N,将... 参照NCBI公布的施马伦贝格病毒(SBV)的N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了一对含特异性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SBV N基因,将其克隆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 Fast Bac HTB,然后以该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穿梭质粒Bacmid-SBV-N,将该重组穿梭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 9昆虫细胞,得到表达SBV重组N蛋白的杆状病毒。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N蛋白进行鉴定,表明该蛋白得到表达。本研究为以SBV核蛋白为基础的相关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核蛋白 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反刍动物布尼亚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良 毛立 江杰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6-237,共2页
最近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机构连续报道在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的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病流行,其病原为施马伦贝格病毒。文章根据相关报道从病原的鉴定、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和防控等方面对该病毒... 最近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机构连续报道在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的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病流行,其病原为施马伦贝格病毒。文章根据相关报道从病原的鉴定、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和防控等方面对该病毒进行简要介绍,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防止该病在我国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布尼亚病毒 反刍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研究与影响评估最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迪国 宋建德 宋会臻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9期37-41,共5页
施马伦贝格病毒(SBV)于2011年首次被发现后,现已快速扩散至几乎整个欧洲地区。经OIE和欧盟等国际专家的大量研究,现已明确,SBV是一种新的正布尼亚病毒属病毒,库蜢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移动限制不能有效控制病毒散播;SBV易感动物种类可... 施马伦贝格病毒(SBV)于2011年首次被发现后,现已快速扩散至几乎整个欧洲地区。经OIE和欧盟等国际专家的大量研究,现已明确,SBV是一种新的正布尼亚病毒属病毒,库蜢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移动限制不能有效控制病毒散播;SBV易感动物种类可达数十种,对其直接危害较小,对国际贸易影响却很大。我国虽已发布针对SBV的贸易禁令,但SBV在欧洲地区国家层面表现出较高的血清阳性率,且已成功越冬,因此存在传入风险。我国应严格来自欧洲地区的贸易进口检疫,加强技术储备,防范病毒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研究 影响评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发现的动物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兴启 朱元源 赵启祖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1期56-59,共4页
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断防治等方面对新发现的施马伦贝格病进行了介绍,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控制其传播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新发病 虫媒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诊断技术研究概况
19
作者 魏方 陈冬杰 +5 位作者 王晶晶 余儒洋 王彩霞 冯春燕 于浩洋 吴绍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9期66-70,共5页
施马伦贝格病(Schmallenbergdisease,SBD)是由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virus,SBV)引起的反刍动物虫媒传染病,目前对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及时检测病原和抗体对其进行确诊,是其防控的重要举措。SBD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的病... 施马伦贝格病(Schmallenbergdisease,SBD)是由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virus,SBV)引起的反刍动物虫媒传染病,目前对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及时检测病原和抗体对其进行确诊,是其防控的重要举措。SBD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的病毒分离与鉴定、RT-PCR、实时荧光RT-RAA,血清学检测的病毒中和试验(VNT)、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每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其中病毒分离与鉴定和VNT是经典的SBD确诊方法,但因其涉及病毒培养,操作严格,耗时长;RT-PCR和ELISA方法操作简单,是常用的SBV实验室检测方法;实时荧光RT-RAA和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反应时间短,适用于SBV的现场快速筛查。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自身要求和目的,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检测方法进行SBD诊断。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有关SBD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SBD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伦贝格病毒 诊断技术 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与检测方法
20
作者 侯美如 高俊峰 周庆民 《中国奶牛》 2013年第19期46-48,共3页
本文对2011年引起德国奶牛疾病的一种新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该病毒可引起牛、山羊、绵羊等家畜发病,造成动物发热、腹泻、乏力等临床症状,可导致动物早产或难产,给畜牧业带来了... 本文对2011年引起德国奶牛疾病的一种新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该病毒可引起牛、山羊、绵羊等家畜发病,造成动物发热、腹泻、乏力等临床症状,可导致动物早产或难产,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病毒 虫媒传播 马伦贝格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