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硒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系)小麦籽粒硒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浩 刘东 +2 位作者 严俊 梁勇 程剑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0,共6页
为探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小麦籽粒硒生物强化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贵紫麦1号、中国春和RIL群体为材料,通过土壤施硒和叶面喷施硒两种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的硒积累和营养积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硒量下,两种施硒方式对小麦... 为探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小麦籽粒硒生物强化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贵紫麦1号、中国春和RIL群体为材料,通过土壤施硒和叶面喷施硒两种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的硒积累和营养积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硒量下,两种施硒方式对小麦各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说明无论何种施硒方式都没有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两种施硒方式均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且土壤施硒的效果优于叶面喷施硒;施硒对小麦籽粒中其他矿质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两种方式施硒方式都能提高小麦籽粒中锰、铁、锌的含量,且土壤施硒方式效果更佳。施硒还能提高小麦籽粒中有机硒和蛋白质的含量,而有机硒主要以SeMet含量的增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硒方式 硒含量 生物强化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硒不同增施方式对南瓜品质、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虎 穆晓国 +5 位作者 安磊 王玉娟 周筠 王翰霖 李建设 叶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59,共7页
为了探究蛋氨酸硒的不同施入方式对南瓜生长、光合特性、果实品质、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为大田南瓜的富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蛋氨酸硒为外源硒处理南瓜,分别采用不施硒(CK)、土壤施硒(T1)、叶面施硒(T2)以及土壤与叶面结合施硒(... 为了探究蛋氨酸硒的不同施入方式对南瓜生长、光合特性、果实品质、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为大田南瓜的富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蛋氨酸硒为外源硒处理南瓜,分别采用不施硒(CK)、土壤施硒(T1)、叶面施硒(T2)以及土壤与叶面结合施硒(T3)的施硒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南瓜生长、光合、品质、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下的南瓜主蔓长、最大叶长、叶片数均显著高于CK,根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T1、T2、T3南瓜根系活力分别较CK提高97.30%、78.38%、145.95%,T2处理南瓜叶片的SPAD值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结果期分别较CK提高35.73%、26.08%、19.44%,不同施硒处理均可以提高南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其中T2、T3处理下南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CK。不同施硒处理可以增加土壤酶活性,T1、T2、T3处理下的脲酶活性均分别较CK提高34.65%、24.75%、28.71%。土壤纤维素酶活性T1处理和T3处理较CK提高23.65%、11.62%;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T1处理和T3处理较CK提高21.53%和17.70%。不同施硒处理均能提高南瓜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对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和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T1、T2、T3处理南瓜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T2处理较CK单果质量提高24.32%,T1、T2、T3硒含量较CK提高440.07%、659.625%、557.04%,均极显著高于CK,对于硒的积累效果显著,综上可知,土壤施硒(T1)、叶面施硒(T2)以及土壤与叶面结合施硒(T3)3种施硒方式均能提高南瓜品质和产量,叶面施硒(T2)对南瓜光合特性、硒含量和产量的提升效果最佳,确定以叶片施硒(T2)为最优处理,同时有机硒可以替代无机硒为外源硒,为南瓜富硒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硒 施硒方式 南瓜 品质 产量 硒含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硒对晋中和晋西北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秦杰 宋丽芳 +6 位作者 刘攀锋 郝爽楠 冯美臣 张美俊 王超 杨武德 宋晓彦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46-853,共8页
苦荞是有潜力的硒生物强化作物,而芦丁是苦荞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施硒浓度、品种、施硒时期、施硒方式对不同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晋中和晋西... 苦荞是有潜力的硒生物强化作物,而芦丁是苦荞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施硒浓度、品种、施硒时期、施硒方式对不同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晋中和晋西北生态区开展大田试验,对晋中生态区供试品种黑丰1号和晋荞2号分别于分枝期和开花期以及晋西北生态区供试品种黑丰1号和晋荞6号分别于开花初期和盛花期土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1.37、2.74、5.48、8.22、12.33、18.495、27.7425 g/hm^(2))的亚硒酸钠,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建模,研究各因素(施硒浓度、品种、施硒时期、施硒方式)对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籽粒芦丁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硒浓度和品种对晋中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显著,施硒浓度、品种和施硒时期对晋西北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显著。晋中生态区晋荞2号分枝期土施12.33 g/hm^(2)的亚硒酸钠以及晋西北生态区晋荞6号开花初期土施或叶面喷施12.33 g/hm^(2)的亚硒酸钠,能获得较高的芦丁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芦丁 施硒浓度 施硒时期 施硒方式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源硒处理对桑树吸收转移的影响及富硒地区桑树硒含量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高鸿鹏 王华 +7 位作者 聂蓓蓓 包立军 余刚 郑泽林 钱永华 焦锋 张敏娟 苏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434,共9页
桑树是药食同源植物,营养丰富,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研究桑树对外源硒的吸收、转移及富集规律,对开发桑叶植物性补硒食品,推动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通过对桑树叶施和根施亚硒酸盐和硒酸盐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结... 桑树是药食同源植物,营养丰富,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研究桑树对外源硒的吸收、转移及富集规律,对开发桑叶植物性补硒食品,推动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通过对桑树叶施和根施亚硒酸盐和硒酸盐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施硒相同浓度下叶施桑树富集硒量显著高于根施,且硒酸盐比亚硒酸盐有更高的吸收量;在根施浓度为100 mg/L时,桑根含硒量最高值达36.07 mg/kg,在叶施浓度为200 mg/L时,桑叶含硒量最高值达113.53 mg/kg,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适宜浓度的外源硒可使桑叶中的可溶性糖、总蛋白、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但浓度升高到50 mg/L时,含量开始显著下降。对安康含硒地区桑树硒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硒地区桑园中桑嫩芽、桑叶硒含量显著高于低硒地区,其桑树对土壤中硒的富集规律与人工外源施硒一致;土壤极高富硒区,桑嫩芽中含硒量可达0.62 mg/kg,桑叶中含硒量可达0.32 mg/kg,均达到安康市富硒食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外源硒 施硒方式 富集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