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湾风云录(6)——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1
作者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5-28,共4页
早在9月初,作为“沙漠风暴”的第一步“瞬间雷”计划已经制定完毕,它的制定者就是霍纳将军的高级助手格劳森陆军准将。我到利雅得获悉这一消息后马上就打电话告诉鲍威尔:“我们已经制定好轰炸计划,只要你愿意,我们随时可准备出动。”但...
早在9月初,作为“沙漠风暴”的第一步“瞬间雷”计划已经制定完毕,它的制定者就是霍纳将军的高级助手格劳森陆军准将。我到利雅得获悉这一消息后马上就打电话告诉鲍威尔:“我们已经制定好轰炸计划,只要你愿意,我们随时可准备出动。”但是,萨达姆的军事力量却日益变得“执迷不悟”,看来谁都明白我们如今光有空袭计划已远远不够,而且还得有地面进攻计划。不但海湾国家迫切要求我们将伊拉克赶出科威特,连鲍威尔在电话中也明确表示华盛顿已迫不及待地要中央司令部作出“进攻选择”。我的部下和我为此感到非常为难,因为我们始终觉得无法把目前的兵力转化成为一支进攻力量。为此,我电告陆军要求派遣一组军事计划人员来此地。9月中旬,一支由4名高级军事研究院(SAMS)专家组成的小组来到利雅得,我向他们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军事计划
沙漠风暴
鲍威尔
风云录
海湾国家
霍纳
法赫德
切尼
萨达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风云录5——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2
作者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7-30,共4页
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我走下了飞机。利雅得军事飞机场的荫凉处的气温为华氏115度,而此时才是上午。在舷梯旁迎接我的是不久前被我命令留在此地的美军高级将领查克、霍纳和约翰·耶索克,陪同他们前来的还有一位我不认识的面容坚毅的...
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我走下了飞机。利雅得军事飞机场的荫凉处的气温为华氏115度,而此时才是上午。在舷梯旁迎接我的是不久前被我命令留在此地的美军高级将领查克、霍纳和约翰·耶索克,陪同他们前来的还有一位我不认识的面容坚毅的沙特军人。霍纳迅即上前一步向我介绍道,这位沙特军人就是该王国的空军指挥官哈立德中将,是法赫德国王亲自任命的负责同我联系的沙特方面军方负责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几乎同我一样高。其实,哈立德的任命应该说是霍纳和耶索克努力的结果。当初他们曾同许多沙特将军们打过交道,可是却发现将军们尽管友好、合作,但什么事也办不成。法赫德国王曾答应向前来沙特的美军提供燃料、饮用水和交通工具。然而。当美国人向他们甚至只要一辆卡车时,这些将军们却只能窘迫地微笑回答:“我们希望能得到帮助,但是我们没有用钱的权利。”在经历了10天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友好合作”后,霍纳和耶索克实在忍不住了,他们找到国防和航空部长苏尔丹王子大发了一通牢骚。苏尔丹王子及时向他的兄弟、法赫德国王作了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赫德
霍纳
索克
施瓦茨科普夫
立德
风云录
查克
萨达姆
伊拉克人
参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风云录9——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3
作者
陆琛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26-29,共4页
随着发动地面战争日期的逼近,我最大的担忧是第七集团军。他们的进攻计划看来是既沉重又过于谨慎。第七集团军准备前进,停下,重新组合,再前进,如此再三。弗兰克斯将军坚持他需要预备队来取得成功,我越想到这点,我就越担心。当在战场上...
随着发动地面战争日期的逼近,我最大的担忧是第七集团军。他们的进攻计划看来是既沉重又过于谨慎。第七集团军准备前进,停下,重新组合,再前进,如此再三。弗兰克斯将军坚持他需要预备队来取得成功,我越想到这点,我就越担心。当在战场上作出关健决定的时刻到来时,我没有打算去那儿。我把我的担心告诉弗兰克斯的间接上级、陆军部队指挥官约翰·约索克将军,“我不需要缓慢、沉闷、麻木的精神状态。我要第七集团军向共和国卫队发起猛烈进攻。对敌人不值得这样伪装,要以大胆、震惊的行动和出其不意来攻击他们,让我说得再清楚一点,约翰,你绝不能让第七集团军为任何事情而停滞不前。”数以万计的坦克、装甲车——美国的、阿拉伯国家的、英国和法国的——现在正以战斗序列压在边境线上,士兵们抓住一切间歇在他们的战车中或在战车外的沙地上睡觉。在他们的后面,集结着排成行列的油料和装备卡车,准备跟着坦克部队进入战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兰克
战斗序列
风云录
索克
战场上
进入战斗
伊拉克人
告诉我
鲍威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风云录7——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4
作者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4-26,23,共4页
十月底,沙漠里终于开始稍微凉快了些,气温也不是那么热不可耐了。不过,在各处兵营里,士兵们的思想并没有因此而“凉”下来,他们中“永恒的主题”是到底是打仗,还是回家。谁也无法预测,因此当谣传说要实行轮换制时,这些男女士兵都期望着...
十月底,沙漠里终于开始稍微凉快了些,气温也不是那么热不可耐了。不过,在各处兵营里,士兵们的思想并没有因此而“凉”下来,他们中“永恒的主题”是到底是打仗,还是回家。谁也无法预测,因此当谣传说要实行轮换制时,这些男女士兵都期望着能回家过圣诞节。我无法因此而责备他们,虽说在11个星期里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向他们提供了从邮电所、电话到收音机和电视机等一切,但他们还是不得不忍受倒楣的靴子和难吃的食物,而这正是陆军缺乏远见所造成的后果。他们穿的还是越战时代的丛林靴,这种靴子在滚烫的沙地里犹如火炉,当年为了应付越南的潮湿环境,靴子底部还设计了漏水洞,但是在沙漠里却毫不客气地成了“进沙洞”。此外,由于在沙漠里无法提供炊事员,因此士兵们唯一的食品就是快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风云录
轮换制
法赫德
水洞
立德
难以言喻
对我说
一遍遍
切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风云录2——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5
作者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21,1,共5页
本期历史内幕继续刊登施瓦茨科普夫有关海湾战争回忆录的第2部分。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战争回忆录
切尼
风云录
哈德
穆巴拉克
空军中将
告诉我
王室成员
伊拉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风云录10——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6
作者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25-28,共4页
海湾战争终于接近了尾声。鲍威尔和我商量是否将停火会谈放在“密苏里”号战舰的甲板上。1945年,麦克阿瑟将军就是在这艘船的甲板上接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的投降,我当然也想清楚表明这场会谈除了名称外,实际上同受降无异。不过,我们最...
海湾战争终于接近了尾声。鲍威尔和我商量是否将停火会谈放在“密苏里”号战舰的甲板上。1945年,麦克阿瑟将军就是在这艘船的甲板上接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的投降,我当然也想清楚表明这场会谈除了名称外,实际上同受降无异。不过,我们最后还是否决了这一主意,因为布什总统只给我们48小时来准备会谈,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将伊拉克代表接到停泊在海湾中的军舰上来,即使说是有可能做到的话,也是件极为复杂的工作,更不消说还有那么多多国部队的代表和一大帮子任何热闹都不会放过的记者们。我们第二个选择地是贾利巴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风云录
麦克阿瑟
鲍威尔
阿哈
密苏里
伊拉克人
第一枪
军旅生涯
多国部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风云录3——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7
作者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26,共3页
星期三早晨,当我回到坦帕的作战室里时,传来了首架满载美国士兵的运输机抵达宰赫兰郊外的军用机场的消息。东部时间上午9时正,布什总统出现在电视上,他宣布美国正在沙漠里组成一道反对伊拉克侵略的防线。在中央司令部,我们给这次行动定...
星期三早晨,当我回到坦帕的作战室里时,传来了首架满载美国士兵的运输机抵达宰赫兰郊外的军用机场的消息。东部时间上午9时正,布什总统出现在电视上,他宣布美国正在沙漠里组成一道反对伊拉克侵略的防线。在中央司令部,我们给这次行动定名为“沙漠盾牌”,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军队部署的日期——8月7日——则被定为“C—日”,意谓“开始行动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录
参谋长联席会议
施瓦茨科普夫
美国士兵
军用机场
坦帕
伊拉克人
萨达姆
意谓
东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战争中的风云人物——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其人其事
8
作者
陈登明
王军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18,1,共3页
作为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的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正在成为海湾战争中一位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本期新闻人物向读者介绍了此人的从军经历及有关轶事。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其人其事
战争中
少将军衔
军旅生涯
美国新泽西州
西点军校
军事学院
新闻人物
副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风云录8——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9
作者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6-28,共3页
1991年元月9日的深夜,我正坐在利雅得的办公室里全神贯注看着电视。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刚开始会谈,这是为了使双方国家避免交战的最后的努力。当贝克起身走向讲坛时,我发现他的脸色格外阴沉,他对媒介和电视观众说道,阿齐兹根...
1991年元月9日的深夜,我正坐在利雅得的办公室里全神贯注看着电视。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刚开始会谈,这是为了使双方国家避免交战的最后的努力。当贝克起身走向讲坛时,我发现他的脸色格外阴沉,他对媒介和电视观众说道,阿齐兹根本无意说明伊拉克将愿意从科威特撤军,有人问,那么伊拉克究竟愿意干什么;贝克对此的回答是:最好让伊拉克人自己来说明。贝克说完后就离开了房间,不一会儿,阿齐兹进来了,他讲了45分钟,但闭口不提科威特。我意识到这就是战争,“沙漠风暴”即将刮起。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规定的最后期限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录
伊拉克人
联合国安理会
施瓦茨科普夫
沙漠风暴
参谋长联席会议
萨达姆
总兵力
米格飞机
电视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功的代价——美刊评布什政府的海湾政策
10
作者
林巩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0期14-15,共2页
迄今为止,布什已经差不多说服了30来个国家从军事或财政上支持美国对抗萨达姆·侯赛因的立场。这既是布什的成功,然而也成为他的负担。他既然已经说服了那么多国家成了对抗伊拉克的联合力量,那么他就务必设法使他们“团结战斗”到...
迄今为止,布什已经差不多说服了30来个国家从军事或财政上支持美国对抗萨达姆·侯赛因的立场。这既是布什的成功,然而也成为他的负担。他既然已经说服了那么多国家成了对抗伊拉克的联合力量,那么他就务必设法使他们“团结战斗”到萨达姆退让为止。如果目前不战不和的状态最终演变为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布什就得花更大的力量来维持这一“联合”力量。许多参与国都将根据形势发展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如果萨达姆入侵沙特或杀害人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就会团结起来。但是,如果布什最终认为只有军事行动才能将萨达姆赶出科威特并结束他对这一地区的威胁的话,那么这位总统的行动自由就要受到很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什政府
萨达姆
团结战斗
行动自由
军事行动
侯赛因
国际社会
施瓦茨科普夫
苏联人
指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萨达姆使伊拉克东山再起?
11
作者
方舟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7-18,共2页
1991年3月3日,在伊拉克南部沙夫旺机场上匆匆忙忙竖起的帐逢下,美国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的眼光扫过桌子直射对方两名伊拉克将军阴沉沉的脸,他们正在恭听美国将军口述结束为期6周的海湾战争的停火条款。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俘获6万余名伊...
1991年3月3日,在伊拉克南部沙夫旺机场上匆匆忙忙竖起的帐逢下,美国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的眼光扫过桌子直射对方两名伊拉克将军阴沉沉的脸,他们正在恭听美国将军口述结束为期6周的海湾战争的停火条款。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俘获6万余名伊拉克军人的事实使他们极为震惊,伊拉克中将艾尔杰巴里只能同意每一项条款。施瓦茨科普夫事后回忆道:“他的脸变得煞白,他根本没有想到会如此惨败。” 西方国家虽然认为伊拉克的战争能力已经一蹶不振,但萨达姆已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达姆
施瓦茨科普夫
联合国决议
杰巴
爬起来
扫过
美国官员
库尔德人
美国国务卿
沙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如何突破伊拉克防线?
12
作者
肖晨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9,共2页
海湾战争已经爆发。时下人们关心的问题是:这场战争怎么打?美国国务卿贝克曾经声言:美军将“以强大的兵力在一瞬间重创伊拉克军队”。但美国派往海湾部队的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陆军上将却表明:“与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全面的战争,也许会...
海湾战争已经爆发。时下人们关心的问题是:这场战争怎么打?美国国务卿贝克曾经声言:美军将“以强大的兵力在一瞬间重创伊拉克军队”。但美国派往海湾部队的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陆军上将却表明:“与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全面的战争,也许会持续半年以上。”上述两种意见似乎针锋相对。前者表达了美国的决心,而后者则反映了前线总指挥的严峻态度。一般而言,作为现代战争的惯例,美军首先以占绝对优势的空中打击力量先发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务卿
施瓦茨科普夫
空中打击
美国派
现代战争
美国海军
军用雷达
指挥通信
地面目标
战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往战争之路(下)——美刊披露海湾战争内幕
13
作者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25,共3页
从防御转向进攻 8月4日,从戴维营回到五角大楼的鲍威尔将军马上召见三军将领,向他们简单扼要地传达了美国政府决定出兵对抗萨达姆的决定。接着他又向佛罗里达州坦帕基地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发出密电,命令将军即刻准备兵力部署的详细计划...
从防御转向进攻 8月4日,从戴维营回到五角大楼的鲍威尔将军马上召见三军将领,向他们简单扼要地传达了美国政府决定出兵对抗萨达姆的决定。接着他又向佛罗里达州坦帕基地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发出密电,命令将军即刻准备兵力部署的详细计划。然而,五角大楼先前制定的代号为1002—88的海湾作战计划此时已过时。它的设想基点是建立在美苏在欧洲和东南亚进行全球性对抗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营
萨达姆
美国政府
施瓦茨科普夫
作战计划
鲍威尔
坦帕
兵力部署
伊拉克人
中央情报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萨达姆的“复出”和克林顿的冷汗
14
作者
方舟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2期22-23,共2页
1991年2月27日,布什总统及其一帮子高级顾问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就海湾战争作出了后来被称之为“最关键”的决定——何时结束对已“溃不成军”的伊拉克军队的追击。布什总统坐在壁炉边那张宽大的白色的扶手椅上沉思着,来自科威特前线...
1991年2月27日,布什总统及其一帮子高级顾问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就海湾战争作出了后来被称之为“最关键”的决定——何时结束对已“溃不成军”的伊拉克军队的追击。布什总统坐在壁炉边那张宽大的白色的扶手椅上沉思着,来自科威特前线的军情报告说明美军已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达姆
椭圆形办公室
伊拉克人
张宽
施瓦茨科普夫
压倒性
中东地区
切尼
美国人民
鲍威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湾战争中的美国特种部队
15
作者
张星岩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6-17,共2页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碰到一个大问题。几个月来,KH—11间谍卫星和TR—1高空侦察机在伊拉克上空来来回回寻找空防漏洞,但什么也没发现。除非盟军能找出突破伊拉克早期预警雷达网的办法,否则对严密防范的巴格达的空袭将成为伊拉克以活火鸡为...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碰到一个大问题。几个月来,KH—11间谍卫星和TR—1高空侦察机在伊拉克上空来来回回寻找空防漏洞,但什么也没发现。除非盟军能找出突破伊拉克早期预警雷达网的办法,否则对严密防范的巴格达的空袭将成为伊拉克以活火鸡为靶子的射击比赛。施瓦茨科普夫担心在空袭第一天晚上会丧失几十架,甚至几百架飞机。离预定的空袭时间只有几天了。施瓦茨科普夫坐在指挥中心的长椅上仔细地听着空军第一特别行动大队指挥官乔治·格雷上校解释他的行动计划。以陆军AH—64 A型攻击直升飞机为后盾,MH—53 J型直升飞机特种部队偷偷地越过伊拉克边界线,在萨达姆的早期预警屏障上打一个洞。这次行动是一刹那的事,一旦失利将会大长伊拉克的志气。格雷上校跪在地毯上,指点着铺开的地图,向他的指挥官说明他的部下必定取得成功的理由。施瓦茨科普夫一句话没说。他象许多正规军的指挥官一样对待特种部队持怀疑态度。电影可能美化了德尔塔部队和海陆空突击队这样的特种部队,但对施瓦茨科普夫这样的老步兵来说,他们只会带来麻烦。他仍然一声不响地听着。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长时间的沉默后,施瓦茨科普夫的一双蓝眼睛盯住格雷:“上校,你能向我保证百分之百地获得成功吗?”格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德尔塔
射击比赛
伊拉克人
早期预警雷达
萨达姆
战争开始
间谍卫星
指挥中心
沙漠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风云录(6)——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1
作者
赵念渝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5-28,共4页
文摘
早在9月初,作为“沙漠风暴”的第一步“瞬间雷”计划已经制定完毕,它的制定者就是霍纳将军的高级助手格劳森陆军准将。我到利雅得获悉这一消息后马上就打电话告诉鲍威尔:“我们已经制定好轰炸计划,只要你愿意,我们随时可准备出动。”但是,萨达姆的军事力量却日益变得“执迷不悟”,看来谁都明白我们如今光有空袭计划已远远不够,而且还得有地面进攻计划。不但海湾国家迫切要求我们将伊拉克赶出科威特,连鲍威尔在电话中也明确表示华盛顿已迫不及待地要中央司令部作出“进攻选择”。我的部下和我为此感到非常为难,因为我们始终觉得无法把目前的兵力转化成为一支进攻力量。为此,我电告陆军要求派遣一组军事计划人员来此地。9月中旬,一支由4名高级军事研究院(SAMS)专家组成的小组来到利雅得,我向他们指示:“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军事计划
沙漠风暴
鲍威尔
风云录
海湾国家
霍纳
法赫德
切尼
萨达姆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风云录5——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2
作者
赵念渝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7-30,共4页
文摘
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我走下了飞机。利雅得军事飞机场的荫凉处的气温为华氏115度,而此时才是上午。在舷梯旁迎接我的是不久前被我命令留在此地的美军高级将领查克、霍纳和约翰·耶索克,陪同他们前来的还有一位我不认识的面容坚毅的沙特军人。霍纳迅即上前一步向我介绍道,这位沙特军人就是该王国的空军指挥官哈立德中将,是法赫德国王亲自任命的负责同我联系的沙特方面军方负责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几乎同我一样高。其实,哈立德的任命应该说是霍纳和耶索克努力的结果。当初他们曾同许多沙特将军们打过交道,可是却发现将军们尽管友好、合作,但什么事也办不成。法赫德国王曾答应向前来沙特的美军提供燃料、饮用水和交通工具。然而。当美国人向他们甚至只要一辆卡车时,这些将军们却只能窘迫地微笑回答:“我们希望能得到帮助,但是我们没有用钱的权利。”在经历了10天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友好合作”后,霍纳和耶索克实在忍不住了,他们找到国防和航空部长苏尔丹王子大发了一通牢骚。苏尔丹王子及时向他的兄弟、法赫德国王作了反映。
关键词
法赫德
霍纳
索克
施瓦茨科普夫
立德
风云录
查克
萨达姆
伊拉克人
参谋人员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风云录9——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3
作者
陆琛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26-29,共4页
文摘
随着发动地面战争日期的逼近,我最大的担忧是第七集团军。他们的进攻计划看来是既沉重又过于谨慎。第七集团军准备前进,停下,重新组合,再前进,如此再三。弗兰克斯将军坚持他需要预备队来取得成功,我越想到这点,我就越担心。当在战场上作出关健决定的时刻到来时,我没有打算去那儿。我把我的担心告诉弗兰克斯的间接上级、陆军部队指挥官约翰·约索克将军,“我不需要缓慢、沉闷、麻木的精神状态。我要第七集团军向共和国卫队发起猛烈进攻。对敌人不值得这样伪装,要以大胆、震惊的行动和出其不意来攻击他们,让我说得再清楚一点,约翰,你绝不能让第七集团军为任何事情而停滞不前。”数以万计的坦克、装甲车——美国的、阿拉伯国家的、英国和法国的——现在正以战斗序列压在边境线上,士兵们抓住一切间歇在他们的战车中或在战车外的沙地上睡觉。在他们的后面,集结着排成行列的油料和装备卡车,准备跟着坦克部队进入战斗。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兰克
战斗序列
风云录
索克
战场上
进入战斗
伊拉克人
告诉我
鲍威尔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风云录7——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4
作者
赵念渝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4-26,23,共4页
文摘
十月底,沙漠里终于开始稍微凉快了些,气温也不是那么热不可耐了。不过,在各处兵营里,士兵们的思想并没有因此而“凉”下来,他们中“永恒的主题”是到底是打仗,还是回家。谁也无法预测,因此当谣传说要实行轮换制时,这些男女士兵都期望着能回家过圣诞节。我无法因此而责备他们,虽说在11个星期里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向他们提供了从邮电所、电话到收音机和电视机等一切,但他们还是不得不忍受倒楣的靴子和难吃的食物,而这正是陆军缺乏远见所造成的后果。他们穿的还是越战时代的丛林靴,这种靴子在滚烫的沙地里犹如火炉,当年为了应付越南的潮湿环境,靴子底部还设计了漏水洞,但是在沙漠里却毫不客气地成了“进沙洞”。此外,由于在沙漠里无法提供炊事员,因此士兵们唯一的食品就是快餐。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风云录
轮换制
法赫德
水洞
立德
难以言喻
对我说
一遍遍
切尼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风云录2——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5
作者
赵念渝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21,1,共5页
文摘
本期历史内幕继续刊登施瓦茨科普夫有关海湾战争回忆录的第2部分。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战争回忆录
切尼
风云录
哈德
穆巴拉克
空军中将
告诉我
王室成员
伊拉克人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风云录10——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6
作者
赵念渝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25-28,共4页
文摘
海湾战争终于接近了尾声。鲍威尔和我商量是否将停火会谈放在“密苏里”号战舰的甲板上。1945年,麦克阿瑟将军就是在这艘船的甲板上接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的投降,我当然也想清楚表明这场会谈除了名称外,实际上同受降无异。不过,我们最后还是否决了这一主意,因为布什总统只给我们48小时来准备会谈,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将伊拉克代表接到停泊在海湾中的军舰上来,即使说是有可能做到的话,也是件极为复杂的工作,更不消说还有那么多多国部队的代表和一大帮子任何热闹都不会放过的记者们。我们第二个选择地是贾利巴机场。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风云录
麦克阿瑟
鲍威尔
阿哈
密苏里
伊拉克人
第一枪
军旅生涯
多国部队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风云录3——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7
作者
赵念渝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26,共3页
文摘
星期三早晨,当我回到坦帕的作战室里时,传来了首架满载美国士兵的运输机抵达宰赫兰郊外的军用机场的消息。东部时间上午9时正,布什总统出现在电视上,他宣布美国正在沙漠里组成一道反对伊拉克侵略的防线。在中央司令部,我们给这次行动定名为“沙漠盾牌”,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军队部署的日期——8月7日——则被定为“C—日”,意谓“开始行动日”。
关键词
风云录
参谋长联席会议
施瓦茨科普夫
美国士兵
军用机场
坦帕
伊拉克人
萨达姆
意谓
东部时间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战争中的风云人物——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其人其事
8
作者
陈登明
王军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18,1,共3页
文摘
作为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的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正在成为海湾战争中一位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本期新闻人物向读者介绍了此人的从军经历及有关轶事。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其人其事
战争中
少将军衔
军旅生涯
美国新泽西州
西点军校
军事学院
新闻人物
副师长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风云录8——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9
作者
赵念渝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6-28,共3页
文摘
1991年元月9日的深夜,我正坐在利雅得的办公室里全神贯注看着电视。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刚开始会谈,这是为了使双方国家避免交战的最后的努力。当贝克起身走向讲坛时,我发现他的脸色格外阴沉,他对媒介和电视观众说道,阿齐兹根本无意说明伊拉克将愿意从科威特撤军,有人问,那么伊拉克究竟愿意干什么;贝克对此的回答是:最好让伊拉克人自己来说明。贝克说完后就离开了房间,不一会儿,阿齐兹进来了,他讲了45分钟,但闭口不提科威特。我意识到这就是战争,“沙漠风暴”即将刮起。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规定的最后期限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
关键词
风云录
伊拉克人
联合国安理会
施瓦茨科普夫
沙漠风暴
参谋长联席会议
萨达姆
总兵力
米格飞机
电视观众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功的代价——美刊评布什政府的海湾政策
10
作者
林巩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0期14-15,共2页
文摘
迄今为止,布什已经差不多说服了30来个国家从军事或财政上支持美国对抗萨达姆·侯赛因的立场。这既是布什的成功,然而也成为他的负担。他既然已经说服了那么多国家成了对抗伊拉克的联合力量,那么他就务必设法使他们“团结战斗”到萨达姆退让为止。如果目前不战不和的状态最终演变为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布什就得花更大的力量来维持这一“联合”力量。许多参与国都将根据形势发展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如果萨达姆入侵沙特或杀害人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就会团结起来。但是,如果布什最终认为只有军事行动才能将萨达姆赶出科威特并结束他对这一地区的威胁的话,那么这位总统的行动自由就要受到很大限制。
关键词
布什政府
萨达姆
团结战斗
行动自由
军事行动
侯赛因
国际社会
施瓦茨科普夫
苏联人
指挥关系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萨达姆使伊拉克东山再起?
11
作者
方舟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7-18,共2页
文摘
1991年3月3日,在伊拉克南部沙夫旺机场上匆匆忙忙竖起的帐逢下,美国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的眼光扫过桌子直射对方两名伊拉克将军阴沉沉的脸,他们正在恭听美国将军口述结束为期6周的海湾战争的停火条款。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俘获6万余名伊拉克军人的事实使他们极为震惊,伊拉克中将艾尔杰巴里只能同意每一项条款。施瓦茨科普夫事后回忆道:“他的脸变得煞白,他根本没有想到会如此惨败。” 西方国家虽然认为伊拉克的战争能力已经一蹶不振,但萨达姆已经“
关键词
萨达姆
施瓦茨科普夫
联合国决议
杰巴
爬起来
扫过
美国官员
库尔德人
美国国务卿
沙夫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如何突破伊拉克防线?
12
作者
肖晨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9,共2页
文摘
海湾战争已经爆发。时下人们关心的问题是:这场战争怎么打?美国国务卿贝克曾经声言:美军将“以强大的兵力在一瞬间重创伊拉克军队”。但美国派往海湾部队的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陆军上将却表明:“与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全面的战争,也许会持续半年以上。”上述两种意见似乎针锋相对。前者表达了美国的决心,而后者则反映了前线总指挥的严峻态度。一般而言,作为现代战争的惯例,美军首先以占绝对优势的空中打击力量先发制人。
关键词
美国国务卿
施瓦茨科普夫
空中打击
美国派
现代战争
美国海军
军用雷达
指挥通信
地面目标
战斧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往战争之路(下)——美刊披露海湾战争内幕
13
作者
赵念渝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摘
从防御转向进攻 8月4日,从戴维营回到五角大楼的鲍威尔将军马上召见三军将领,向他们简单扼要地传达了美国政府决定出兵对抗萨达姆的决定。接着他又向佛罗里达州坦帕基地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发出密电,命令将军即刻准备兵力部署的详细计划。然而,五角大楼先前制定的代号为1002—88的海湾作战计划此时已过时。它的设想基点是建立在美苏在欧洲和东南亚进行全球性对抗的基础上。
关键词
戴维营
萨达姆
美国政府
施瓦茨科普夫
作战计划
鲍威尔
坦帕
兵力部署
伊拉克人
中央情报局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萨达姆的“复出”和克林顿的冷汗
14
作者
方舟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2期22-23,共2页
文摘
1991年2月27日,布什总统及其一帮子高级顾问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就海湾战争作出了后来被称之为“最关键”的决定——何时结束对已“溃不成军”的伊拉克军队的追击。布什总统坐在壁炉边那张宽大的白色的扶手椅上沉思着,来自科威特前线的军情报告说明美军已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关键词
萨达姆
椭圆形办公室
伊拉克人
张宽
施瓦茨科普夫
压倒性
中东地区
切尼
美国人民
鲍威尔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湾战争中的美国特种部队
15
作者
张星岩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6-17,共2页
文摘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碰到一个大问题。几个月来,KH—11间谍卫星和TR—1高空侦察机在伊拉克上空来来回回寻找空防漏洞,但什么也没发现。除非盟军能找出突破伊拉克早期预警雷达网的办法,否则对严密防范的巴格达的空袭将成为伊拉克以活火鸡为靶子的射击比赛。施瓦茨科普夫担心在空袭第一天晚上会丧失几十架,甚至几百架飞机。离预定的空袭时间只有几天了。施瓦茨科普夫坐在指挥中心的长椅上仔细地听着空军第一特别行动大队指挥官乔治·格雷上校解释他的行动计划。以陆军AH—64 A型攻击直升飞机为后盾,MH—53 J型直升飞机特种部队偷偷地越过伊拉克边界线,在萨达姆的早期预警屏障上打一个洞。这次行动是一刹那的事,一旦失利将会大长伊拉克的志气。格雷上校跪在地毯上,指点着铺开的地图,向他的指挥官说明他的部下必定取得成功的理由。施瓦茨科普夫一句话没说。他象许多正规军的指挥官一样对待特种部队持怀疑态度。电影可能美化了德尔塔部队和海陆空突击队这样的特种部队,但对施瓦茨科普夫这样的老步兵来说,他们只会带来麻烦。他仍然一声不响地听着。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长时间的沉默后,施瓦茨科普夫的一双蓝眼睛盯住格雷:“上校,你能向我保证百分之百地获得成功吗?”格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关键词
施瓦茨科普夫
德尔塔
射击比赛
伊拉克人
早期预警雷达
萨达姆
战争开始
间谍卫星
指挥中心
沙漠风暴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湾风云录(6)——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湾风云录5——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湾风云录9——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陆琛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湾风云录7——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海湾风云录2——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湾风云录10——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海湾风云录3——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海湾战争中的风云人物——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其人其事
陈登明
王军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海湾风云录8——施瓦茨科普夫回忆录摘译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成功的代价——美刊评布什政府的海湾政策
林巩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萨达姆使伊拉克东山再起?
方舟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美国如何突破伊拉克防线?
肖晨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通往战争之路(下)——美刊披露海湾战争内幕
赵念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萨达姆的“复出”和克林顿的冷汗
方舟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海湾战争中的美国特种部队
张星岩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