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林右旗灌溉紫花苜蓿草地施氮磷肥对产草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阿门布和 刘巍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2年第8期21-25,共5页
研究施氮(N)、磷(P)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证明单施磷肥能增加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积累;施氮磷肥在初花期存在显著互作关系;磷肥对紫花苜蓿各物候期产量的影响大于氮肥。
关键词 磷肥 施氮磷肥 紫花苜蓿产草 不同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氮、磷肥对作物体内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剑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61,共6页
2年四季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磷肥能改善作物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向籽粒分配.在N、P胁迫条件下,施N增加非经济产量与经济产量比值.(2)对于谷子,在N、P亏缺条件下,施N能增加茎叶含N量,降低N向籽粒中转移;施磷能... 2年四季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磷肥能改善作物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向籽粒分配.在N、P胁迫条件下,施N增加非经济产量与经济产量比值.(2)对于谷子,在N、P亏缺条件下,施N能增加茎叶含N量,降低N向籽粒中转移;施磷能改善N在茎叶与籽粒之间的分配。(3)对于小麦,在N或P胁迫条件下,补施P或N均能增加冠根吸N量之比,对于谷子,其对冠根吸N量之比影响与小麦完全不同.(4)谷子在N、P胁迫条件下,施N能降低P在籽粒中积累,施P却能显著地改善磷向籽粒中转移,小麦在N、P胁迫条件下,增施P或N均能显著改善磷向籽粒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与谷子 养分分布 基础肥力 磷胁迫 施氮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肥配施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马原 韩文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藜麦因营养丰富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为“粮食之母”“黄金谷物”,在人们的健康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临夏州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宜藜麦生长,但在种植过程中常以施用氮肥为主,忽略了氮磷肥搭配施用,难以实现优质高产... 藜麦因营养丰富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为“粮食之母”“黄金谷物”,在人们的健康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临夏州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宜藜麦生长,但在种植过程中常以施用氮肥为主,忽略了氮磷肥搭配施用,难以实现优质高产。为筛选出适宜临夏州藜麦生产的氮磷肥配施比例,实现高效施肥、稳产增产,2023年在临夏州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施对藜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肥配施条件下,氮磷比值接近1∶1时藜麦植株茎秆硬度强、干物质多、不宜倒伏,氮磷比例为1∶2时单株总分枝数最多。综合来看,N2P2、N3P1对藜麦的增产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磷肥 藜麦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与氮磷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琛琛 廖人宽 +3 位作者 王瑜 魏榕 杨凤茹 杨培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6-242,共7页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避雨桶栽试验方法精确控制水肥条件,研究保水剂(SAP)与5种氮磷肥配比(N∶P分别为1∶4,2∶3,1∶1,3∶2,4∶1)模式对土壤肥力水平、玉米植株生长及其养分吸收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保水剂与氮磷肥均衡施用(N∶P为1...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避雨桶栽试验方法精确控制水肥条件,研究保水剂(SAP)与5种氮磷肥配比(N∶P分别为1∶4,2∶3,1∶1,3∶2,4∶1)模式对土壤肥力水平、玉米植株生长及其养分吸收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保水剂与氮磷肥均衡施用(N∶P为1∶1)能够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生育期内平均株高、叶面积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3.36%~7.19%,5.36%~29.26%;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磷累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3.79%~27.61%,15.91%~32.47%,18.66%~33.75%;同时与未施保水剂处理相比,生育期内土壤平均无机氮含量减少5.42%,有效磷含量提高3.55%;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SAP 1.68g/pot、N 2.89g/pot、P 2.89g/pot可得到最大玉米产量113.93g/pot,收获时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8.69%~30.94%。试验结果为华北地区应用保水剂条件下的夏玉米氮磷肥施用配比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磷肥 玉米生长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与氮磷肥配施对雨养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瑜 魏琛琛 +3 位作者 杨培岭 廖人宽 魏榕 杨凤茹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3-908,共6页
在旱地农业中,为了能够实现增产的同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及缓解面源污染,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土壤保水剂(SAP)与氮磷肥配施下大田不同深度土壤的肥力水平及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探寻产量最优的保水剂与氮磷肥... 在旱地农业中,为了能够实现增产的同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及缓解面源污染,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土壤保水剂(SAP)与氮磷肥配施下大田不同深度土壤的肥力水平及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探寻产量最优的保水剂与氮磷肥配施应用模式.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不同深度土壤的肥力水平及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不一致,SAP主要影响土壤水氮和作物养分,氮磷肥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作物生物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当SAP 45 kg/hm^2和氮肥120 kg/hm^2配施再结合钾肥120 kg/hm^2时,获得最大玉米产量1.27 kg/m2,相较于未施加SAP和氮磷钾肥的对照组,产量可以提高8%,同时达到最大氮肥偏生产力105.83 k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磷肥 土壤肥力水平 玉米产量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种间作用、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曾瑾汐 文熙宸 +8 位作者 Muhammad Ali Raza 陈国鹏 陈诚 彭霄 马艳玮 李丽 官思成 杨文钰 王小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6-176,共11页
以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设置根系分隔与不分隔方式及不同供氮(0、120、180、240kg/hm^2,记为N_0、N_(120)、N_(180)、N_(240))、供磷水平(0、35、70、105kg/hm2,记为P_0、P_(35)、P_(70)、P_(105)),探究在玉米-大豆套作模... 以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设置根系分隔与不分隔方式及不同供氮(0、120、180、240kg/hm^2,记为N_0、N_(120)、N_(180)、N_(240))、供磷水平(0、35、70、105kg/hm2,记为P_0、P_(35)、P_(70)、P_(105)),探究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磷配施对种间作用、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互作效应对带状套作系统的种间促进作用显著,配施可缓解玉米与大豆的种间竞争作用,提高套作系统土地当量比率、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促进玉米对氮、磷素的吸收,表现出显著的套作产量优势和资源利用优势(LER>1),且优势效应高于单施氮、磷肥。2)氮磷互作对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呈峰形变化趋势,中氮中磷(N_(180)P_(70))处理可显著降低花前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向籽粒转运,提高玉米收获指数。3)种间作用和氮磷互作可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提高套作玉米有效穗和穗粒数,两种植模式中无论施肥与否,在套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均高于净作,且在N_(180)P_(70)处理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套作较净作增产幅度达1.65%~20.43%。本研究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玉米氮磷配施以施氮180kg/hm^2、施磷70kg/hm^2时,种间促进作用显著,可改善其穗部性状,有利于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的转运,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作用 磷肥 产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玉米 玉米-大豆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强 谢君毅 +5 位作者 牛芸 袁希 方海富 马丽丽 郑诗禹 郭晓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对杉木林地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CK、N1 (50 kg·hm^(-2)a^(-1))、N2 (100 kg·hm^(-2)a^(-1))、P (50 kg·hm^(-2)a^(-1))、N1P (50 kg·hm^(-2)a^(-1)+50 kg·hm^(-2)a^(-1))和N2P (100 kg·hm^(-2)a^(-1)+50 kg·hm^(-2)a^(-1))。试验测定了不同深度表层土壤(0~5 cm、5~10 cm和10~20 cm)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指标,分析了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0~20 cm土层当中,P和N1P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 <0.01),N1P增加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P增加了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2)N1P和N2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但与N2一样降低了土壤pH值。P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碳、速效钾含量,但增加了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而pH值显著升高。3)P显著增强了5~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N1P显著增强了1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在蓄水量当中,P显著增强了0~20 cm土层的最大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4)施肥6 a后杉木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比未施肥杉木林土壤上升29.75%,5.45%,20.99%和10.50%。土层分析当中,土壤渗透性均表现为0~5 cm显著高于5~10 cm和10~20 cm土层,且表现为: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5)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土壤蓄水性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速效钾与毛管蓄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最大蓄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pH值与渗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孔隙度与渗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综合6种施肥处理分析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施用低浓度氮肥与磷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杉木人工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为该地区杉木林地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磷肥 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渗透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