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方法对粳稻灌浆成熟期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品质性状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正勋 朱方旭 +1 位作者 郭雪冬 张忠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选用寒地粳稻穗数型高产品种松粳6号和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不同蘖穗肥比例对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与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稻米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分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施氮量极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和籽... 选用寒地粳稻穗数型高产品种松粳6号和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不同蘖穗肥比例对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与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稻米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分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施氮量极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和籽粒蔗糖合成酶(Su 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但蔗糖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受施氮方式影响不显著;籽粒和叶片蔗糖含量因酶活性增加而增加;穗数型品种松粳6号各淀粉含量随穗肥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则随穗肥施氮量增加而下降;不同类型品种对蘖穗肥比例反应不同,穗数型品种松粳6号20%N+30%N蘖穗氮肥处理稻米品质最好,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40%N+10%N蘖穗氮肥处理稻米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施氮方法 灌浆成熟期 蔗糖代谢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稻氮素营养特性及合理施氮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旭毅 朱德峰 +2 位作者 姜心禄 池忠志 郑家国 《中国稻米》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重点对直播稻的氮素营养特性及合理施氮方法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直播稻氮素吸收特征及其氮素吸收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直播稻合理施氮方法的研究概况,最后提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方式下直播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直播稻 素营养特性 施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不同施氮方法的增产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喜庆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32,共6页
分别在半湿易旱地区的澄城、杨陵二地,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安排了田间和15N试验,研究了表施、深施和混施氮肥对其肥效的影响。由于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及氮肥用量不同,两地的结果有异。分析各种施氮方法在两地满足作物养分需要和土... 分别在半湿易旱地区的澄城、杨陵二地,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安排了田间和15N试验,研究了表施、深施和混施氮肥对其肥效的影响。由于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及氮肥用量不同,两地的结果有异。分析各种施氮方法在两地满足作物养分需要和土壤氮挥发的特点,可以看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表施的氮肥肥效或较深施和混施逊色,或则近似,但均未比后两种施肥效果优越。在土壤供氮能力差,水分条件欠佳的情况下,氮肥用量较低时,混施有利于根系发育,效果显著优于深施;而用量较高时,深施和混施肥效不相上下。在土壤供氮能力较高时,水分条件又较好的情况下,作物幼苗对肥料氮依赖性较少,深施既减少了氮挥发,又有着较大的移动性,肥效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方法 肥效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韩晴 张丹 +5 位作者 卢媛 许梅玲 沈新芬 沈渊 王义发 沈雪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40-42,共3页
以‘沪玉糯5号’(紧凑型)和‘沪玉糯2号’(平展型)为材料,研究了3种施肥方法对2种株型玉米产量和相关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施肥方法A2下平均产量最高,为11 531 kg/hm^2;‘沪玉糯5号’的产量达12 997 kg/hm^2,极显著高于... 以‘沪玉糯5号’(紧凑型)和‘沪玉糯2号’(平展型)为材料,研究了3种施肥方法对2种株型玉米产量和相关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施肥方法A2下平均产量最高,为11 531 kg/hm^2;‘沪玉糯5号’的产量达12 997 kg/hm^2,极显著高于‘沪玉糯2号’(9 168 kg/hm2)。3种施肥方法在秃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方面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秃尖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百粒重无显著差异。因此,适宜的尿素施用方法是苗期315 kg/hm^2,拔节期135 kg/hm^2;紧凑株型‘沪玉糯5号’产量显著高于平展株型‘沪玉糯2号’,性状表现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施氮方法 株型 穗部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生育后期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汪仁 安景文 +2 位作者 解占军 华利民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289-22290,223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生育后期穗位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测定春玉米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在春玉米灌浆期和蜡熟期增加施氮量,春玉米穗...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生育后期穗位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测定春玉米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在春玉米灌浆期和蜡熟期增加施氮量,春玉米穗位叶的MDA含量逐渐下降,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之提高。施用等量氮肥的条件下,2次追施氮肥的穗位叶MDA含量低于1次追施氮肥的,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1次追施氮肥的。[结论]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穗位叶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对防止春玉米早衰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方法 春玉米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优7889不同插植规格与施氮方法试验初报
6
作者 刘大榕 《福建农业科技》 2001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早灿稻 T优7889杂交组合 插植规格 施氮方法 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效率及氮素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韦剑锋 韦冬萍 +3 位作者 陈超君 蓝立斌 刘欢雨 梁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通过网室盆栽试验方法,在总施氮量(15N标记尿素5g/盆,相当于450kg.hm-2)相同条件下,研究了全部基施(T1)、50%基施+50%在分蘖期追施(T2)和30%基肥+30%在分蘖期追施+40%在伸长期追施(T3)3种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通过网室盆栽试验方法,在总施氮量(15N标记尿素5g/盆,相当于450kg.hm-2)相同条件下,研究了全部基施(T1)、50%基施+50%在分蘖期追施(T2)和30%基肥+30%在分蘖期追施+40%在伸长期追施(T3)3种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效率与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约18%~29%来源于当季施用的尿素氮,71%~82%来自土壤和种茎氮;氮肥利用率为21.0%~34.52%,残留率为37.61%~44.13%,有21.35%~41.39%的氮素损失。3种施氮方式下,氮肥残留在0~20cm土层较多,在20~40cm残留较少。随氮肥施用时间后移,甘蔗吸收的氮素、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蔗茎产量及产糖量明显增加,而氮肥损失率显著下降,蔗茎的氮素分配率和蔗糖分积累略呈下降趋势,同时氮素在0~20cm土层的残留呈上升趋势,在20~40cm土层呈下降趋势。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考虑,T3施氮方式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土壤 施氮方法 15N标记 肥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相庄晚播冬小麦春季施氮肥的研究简报
8
作者 李华 贾振华 +3 位作者 谢皓 冯本立 郭长明 张宝祥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文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对宰相应砂薄地晚播冬小麦春季施氮量(A因素)和施氮分配方法(B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春季施尿素为300kg/ha的处理(A_1),其籽粒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次生根数、单株分蘖数、灌浆速度等均高于180kg... 本文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对宰相应砂薄地晚播冬小麦春季施氮量(A因素)和施氮分配方法(B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春季施尿素为300kg/ha的处理(A_1),其籽粒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次生根数、单株分蘖数、灌浆速度等均高于180kg/ha尿素的处理(A_2)。(2)春季两次施(B_2:返青1/3+拔节2/3)的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均高于三次施(B_3、B_4)和一次施(B_1)。三次施的B_3(返青1/4+拔节1/2+挑旗1/4)的产量显著高于B_4(返青 1/4+拔节 1/2+扬花前 1/4);B_3的亩穗数、穗粒数高于B_4,但无明显差异;B_3的千粒重显著低于B_4。三次施的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B_1(拔节一次施)。千粒重随着施氮时期的推迟呈递增趋势;B_4>B_3>B_2>B_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分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田合理施氮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419-420,423,共3页
小麦田对氮肥需求和施肥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在种植中,常见叶片短、窄,茎部叶片先发黄;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少,穗粒少而小。合理的施氮时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氮肥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对小麦生长... 小麦田对氮肥需求和施肥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在种植中,常见叶片短、窄,茎部叶片先发黄;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少,穗粒少而小。合理的施氮时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氮肥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过量特征 不足症状 合理的时间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大苗三角强化栽培水稻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宇 马均 +4 位作者 童平 朱萍 李树杏 王根齐 许远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7-363,共7页
在施纯氮总量180 kg.hm-2下,以II优498为材料,研究大苗移栽三角强化栽培水稻前中后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苗情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运转、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茎基部伤流量、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含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 在施纯氮总量180 kg.hm-2下,以II优498为材料,研究大苗移栽三角强化栽培水稻前中后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苗情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运转、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茎基部伤流量、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含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施肥方式下,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底、蘖、穗、粒肥比例依次是5∶3∶1∶1、5∶3∶2∶0、6∶3∶1∶0、7∶3∶0∶0、6∶4∶0∶0、10∶0∶0∶0、5∶5∶0∶0。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只施底肥和分蘖肥的处理显著低于施用底蘖穗粒肥处理的产量,其叶面积衰退速率高,成熟期的伤流强度低,收获指数低。而采用底、蘖、穗、粒肥比5∶3∶1∶1施肥处理,从齐穗期到成熟期根系活力下降最慢,有利于延缓稻株根系衰老;它在齐穗期净光合速率最高,在成熟期净光合速率居中,叶面积衰退率最慢,前期SPAD上升幅度和后期下降幅度均慢,有利于提高齐穗后光合产物积累量占全生育期光合产物积累量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强化栽培 施氮方法 生理指标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稻茬麦植株、土壤系统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奇卓 亓新华 +1 位作者 王俊领 范春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研究表明,免耕稻茬麦吸收积累的氮素494%来自肥料氮,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4598%,植株对其依赖程度高于旱作水浇麦。肥料氮土壤残留率为2787%,回收率为7384%,损失率为2616%。百公斤籽粒和生物产量... 研究表明,免耕稻茬麦吸收积累的氮素494%来自肥料氮,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4598%,植株对其依赖程度高于旱作水浇麦。肥料氮土壤残留率为2787%,回收率为7384%,损失率为2616%。百公斤籽粒和生物产量吸氮量分别为370和144kg。肥料氮的724%分配到籽粒中,高于总氮的分配比例。返青、拔节、三叶及种肥的吸收率依次为972%、11.35%、10.79%和702%。三叶期液态施用优于固态,返青期深施优于浅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稻茬麦 素平衡 施氮方法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
12
《麦类文摘》 1995年第3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有效性 冬大麦 冬性 作物籽粒 半干旱地区 小粒谷类作物 施氮方法 禾谷类作物 大麦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万先齐 刘茂 王贵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54-958,共5页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水稻生长中期群体光照条件是影响成穗率和穗部性状的主导因素,该期增施氮肥只有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才有效果;在超稀栽培的较小群体下,于最高苗期施氮肥具有降低苗峰、壮苗大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而增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稀栽培 作用时期 主导因素 施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