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0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
50
1
作者
沈阿林
姚健
+1 位作者
刘春增
宋保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1-136,共6页
3种供试水稻品种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 ,生育期间吸收氮、磷、钾的绝对量以郑稻 6号最多 ,黄金晴最少 ;郑稻 6号对氮的吸收积累在生育中前期相对较低 ,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相对较高。因此 ,施肥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需肥特点 ,以保证高产高效。...
3种供试水稻品种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 ,生育期间吸收氮、磷、钾的绝对量以郑稻 6号最多 ,黄金晴最少 ;郑稻 6号对氮的吸收积累在生育中前期相对较低 ,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相对较高。因此 ,施肥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需肥特点 ,以保证高产高效。水稻叶色与施氮量相关 ,低氮时水稻倒二叶叶色值 (SPAD)变幅为 4 1 8~ 2 2 1,中等施氮量时为 4 4 3~ 2 6 4 ,而高氮量时为4 4 6~ 32 3。采用中等施氮量 (N2 2 5 0 )时 ,水稻齐穗前叶色值一直保持在 37以上 ,且后期叶色绿而不浓。因此认为 ,水稻齐穗前倒二叶SPAD值 37可作为是否追施氮肥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需肥规律
叶色
施氮技术
沿黄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移栽密度及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余本勋
张时龙
+2 位作者
何友勋
张玉龙
顾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869-9869,9877,共2页
以粳稻新品种毕粳42号为试验材料,选择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分蘖肥和穗肥的分配比例中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纯型格子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参数估计,建立了3个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得出毕粳42号的...
以粳稻新品种毕粳42号为试验材料,选择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分蘖肥和穗肥的分配比例中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纯型格子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参数估计,建立了3个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得出毕粳42号的最适移栽密度30万。33万穴/hm^2,追肥纯氮用量85~103kg/hm^2,分蘖肥纯氮用量占追肥总纯氮用量的57%~68%,穗肥纯氮用量占追肥总纯氮用量的3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高寒山区
水稻
移栽密度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稻田施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3
作者
庞桂斌
彭世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5,共7页
提高N肥利用率,加强稻田养分管理已经成为水稻生产中研究的热点。针对我国稻田N肥利用率低和N素损失严重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提高稻田N肥利用率技术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改进施肥方法(确定适宜施N量、N肥深施、前N后移、平衡施肥、有机...
提高N肥利用率,加强稻田养分管理已经成为水稻生产中研究的热点。针对我国稻田N肥利用率低和N素损失严重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提高稻田N肥利用率技术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改进施肥方法(确定适宜施N量、N肥深施、前N后移、平衡施肥、有机与无机肥配施、水肥综合管理)、新型肥料的研制(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表面分子膜、缓控释肥)、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指导施肥和实时、实地N肥管理等。展望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方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
肥利用率
氮
素损失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夏琼梅
胡家权
+5 位作者
董林波
钱文娟
李贵勇
龙瑞平
朱海平
杨从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6,共9页
为探索云南水旱轮作区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减氮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供试材料,于2016和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4种氮肥施用模式:不施氮的空白区(N0)、当地农户常规...
为探索云南水旱轮作区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减氮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供试材料,于2016和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4种氮肥施用模式:不施氮的空白区(N0)、当地农户常规施氮技术(CK,N总量270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5∶5∶0∶0)、均衡施氮技术(BNF,N总量216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2.5∶2.5∶2.5∶2.5)和前控后促施氮技术(FCBP,N总量162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0∶0∶6∶4),比较研究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与CK相比,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增产19.23%和21.93%,2017年分别增产11.70%和27.04%。FCBP处理减肥增效作用更明显,水稻季不施基肥和分蘖肥,通过穗肥的调控,稳定了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显著提高。随着氮肥减量后移,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幅度提高,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提高165.20%和280.45%,2017年分别提高105.02%和313.42%。另外,FCBP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延长水稻穗分化期,促进倒二叶和剑叶的伸长,高效叶面积率和实粒叶比较高,抽穗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因此,云南水旱轮作区应用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可以实现水稻减肥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
肥
前控后促
施氮技术
增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沙土区地膜直播玉米高产施氮技术初报
被引量:
2
5
作者
徐建平
陈柏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1,共2页
高沙土农区地膜直播玉米在施氮量由原来 345.0kg/hm2 下降到 30 0 0kg/hm2 情况下 ,施肥重心适度后移 ,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所占比例分别由 4 0 %、4 0 %、2 0 %调整为 10 %~ 2 0 %、4 0 %~ 50 %、30 %~ 4 0 % ,产量在原来 6 0 0 ...
高沙土农区地膜直播玉米在施氮量由原来 345.0kg/hm2 下降到 30 0 0kg/hm2 情况下 ,施肥重心适度后移 ,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所占比例分别由 4 0 %、4 0 %、2 0 %调整为 10 %~ 2 0 %、4 0 %~ 50 %、30 %~ 4 0 % ,产量在原来 6 0 0 0kg/hm2 基础上提高了 6 76 .5~ 16 95.0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直播
玉米
施氮技术
产量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
5
6
作者
吕晓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关键词
大豆
保护性
施氮技术
理论
生育需求
氮
肥释放时间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甬优6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移栽密度与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刘伟明
赵益福
彦柏霖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2-113,121,共3页
选择了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各处理用量下,纯氮在分蘖肥和保花肥上的分配比例等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形格子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3个供试因子对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经解析,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甬优6号...
选择了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各处理用量下,纯氮在分蘖肥和保花肥上的分配比例等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形格子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3个供试因子对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经解析,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甬优6号的适宜移栽密度为1.0万-1.1万丛/667m^2,追肥纯氮用量10.5kg/667m^2左右,其中移栽后10天以65%左右的用量作分蘖肥,在主茎倒2叶露尖时,以35%左右的用量作保花肥施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6号
单形格子设计
移栽密度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熟中粳稻高产施氮技术初探
8
作者
徐宗进
李本良
+3 位作者
赵守桂
李丹
李毅
黄师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6S期61-62,共2页
通过两年高产区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种植中熟中粳稻,产量在9750kg/hm2以上水平,土壤供氮量90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40%,每100kg稻谷需纯氮2.0kg。
关键词
中熟中粳稻
氮
肥
高产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精确施氮技术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冬梅
苏建平
+2 位作者
丁峰
邹忠
殷丽萍
《耕作与栽培》
2008年第2期42-43,共2页
氮素肥料的用量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大面积生产上多数农户凭经验施肥,氮肥施用量偏高,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产量,还造成大量肥料流失,使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遭到污染。为尽快建立适合于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生产...
氮素肥料的用量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大面积生产上多数农户凭经验施肥,氮肥施用量偏高,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产量,还造成大量肥料流失,使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遭到污染。为尽快建立适合于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生产的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努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市土肥站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于2006年秋播在代表主要土壤类型的灰夹缠土、夹缠土、黄夹沙土、高沙土上进行小麦精确施氮试验,为大面积示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技术
弱筋小麦
沿江地区
效果分析
江苏
测土配方
施
肥
氮
肥
施
用量
技术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氮技术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9
10
作者
林华
吴春赞
+1 位作者
叶定池
张剑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8-330,共3页
施氮量和施氮方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技术可以提高稻米产量、稻米碾米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
关键词
施氮技术
水稻产量
碾米品质
施
氮
量
稻米
营养品质
田间试验
影响
外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沿淮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戚尚
许化武
张春瑾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49-50,共2页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17.5~20.0kg/666.67m2为宜;在氮肥过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追肥时间在3月15日更有利于小麦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
晚播小麦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夹沙性土壤上小麦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2
12
作者
缪桂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23,共3页
为尽快建立江苏省如东县夹沙性土壤上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经过连续4年多点试验,得出2006—2008年施肥方案中高、中、低3类不同肥力水平田块的氮磷钾施肥参数,符合当前小麦主推品种的实际需求,目标产量达标率逐年提高...
为尽快建立江苏省如东县夹沙性土壤上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经过连续4年多点试验,得出2006—2008年施肥方案中高、中、低3类不同肥力水平田块的氮磷钾施肥参数,符合当前小麦主推品种的实际需求,目标产量达标率逐年提高。随着有机肥的增施与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今后小麦的目标产量应增加750 kg/hm2,增至6 7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夹沙性土壤
精确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东县水稻主体品种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
2
13
作者
缪桂红
《中国稻米》
2011年第2期47-50,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如东县水稻所确定的氮肥施肥量比目前如东县生产上所需的纯氮用量每hm2偏低15~30kg,磷、钾肥用量比较合理。目标产量9 750 kg/hm2也符合目前如东县水稻生产实际。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必须增施适量的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提...
试验结果表明,如东县水稻所确定的氮肥施肥量比目前如东县生产上所需的纯氮用量每hm2偏低15~30kg,磷、钾肥用量比较合理。目标产量9 750 kg/hm2也符合目前如东县水稻生产实际。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必须增施适量的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挖掘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精确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高效施氮技术
14
作者
张玲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5期46-46,共1页
小麦产量的高低与各生育期土壤供氮状况直接相关。各种试验表明,在保证小麦生长前期土壤供氮水平的基础上,稳定和适当提高小麦中后期的土壤供氮水平,对于防止后期脱肥早衰,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提高氮素利用率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施氮技术
小麦产量
麦高
土壤供
氮
供
氮
水平
氮
素利用率
生长前期
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优363稀植栽培与施氮技术探讨
15
作者
浦选昌
杨桂兰
+2 位作者
杨立
王建平
吴元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20-22,共3页
2002年在贵州凯里采用40cm×40cm规格稀植,对两优363栽插苗数与施氮量(尿素)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强、长势旺的两优363适当稀植,可增加单株营养面积,提高产量。穴插双株或三株谷粒秧,每667m2施氮量(尿素)15kg处理效果较好...
2002年在贵州凯里采用40cm×40cm规格稀植,对两优363栽插苗数与施氮量(尿素)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强、长势旺的两优363适当稀植,可增加单株营养面积,提高产量。穴插双株或三株谷粒秧,每667m2施氮量(尿素)15kg处理效果较好。扬花期受8月中旬低温冷害,每667m2产干净谷441.7kg和466.7kg。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363品种
两系杂交稻
稀植栽培
施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肥力夹沙土水稻精确施氮技术研究及应用
16
作者
刘爱云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46-47,共2页
针对水稻施肥过程中存在的氮肥用量过多、利用率低及磷钾肥用量不足等,已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问题,笔者特进行了氮磷钾最佳用量配比及精确施氮和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施氮技术
水稻
施
肥
应用
沙土
肥力
氮
肥用量
钾肥用量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稻粤优938施氮技术试验初报
17
作者
何水清
《福建农业科技》
2003年第3期34-34,共1页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粤泰A×R938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品种,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并定名.浙江省常山县2001年在良种场进行了1.42 hm2示范种植,表现较好,2002年推广面积扩大到350 hm2.
关键词
中稻
“粤优938”
施氮技术
试验
产量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优化施氮技术应用
18
作者
杨丽红
顾根茂
+1 位作者
倪桢源
潘云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施氮技术
技术
应用
优化
水稻
氮
肥
施
用量
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精确施氮技术初探
19
作者
张居翠
刘爱云
+2 位作者
石佑华
顾淑娟
缪桂红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小麦生产
施氮技术
测土配方
施
肥
技术
指标体系
氮
肥利用率
试验
优质
秋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精确施氮技术参数试验研究
20
作者
周晓东
孟宝国
+1 位作者
孙乔莲
周海燕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56-57,49,共3页
随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随2005年农业部开展的秋季测土配方施肥活动的不断深入,为实现节本增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小麦产量,我站进行了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现简介如下.
关键词
小麦产量
施氮技术
参数试验
测土配方
施
肥
氮
肥利用率
群体质量
节本增效
单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
50
1
作者
沈阿林
姚健
刘春增
宋保谦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1-136,共6页
基金
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援助的国际合作项目! (930 0 0 1)
文摘
3种供试水稻品种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 ,生育期间吸收氮、磷、钾的绝对量以郑稻 6号最多 ,黄金晴最少 ;郑稻 6号对氮的吸收积累在生育中前期相对较低 ,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相对较高。因此 ,施肥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需肥特点 ,以保证高产高效。水稻叶色与施氮量相关 ,低氮时水稻倒二叶叶色值 (SPAD)变幅为 4 1 8~ 2 2 1,中等施氮量时为 4 4 3~ 2 6 4 ,而高氮量时为4 4 6~ 32 3。采用中等施氮量 (N2 2 5 0 )时 ,水稻齐穗前叶色值一直保持在 37以上 ,且后期叶色绿而不浓。因此认为 ,水稻齐穗前倒二叶SPAD值 37可作为是否追施氮肥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需肥规律
叶色
施氮技术
沿黄稻区
Keywords
Rice
The area along the Yellow River
Nutrition character
Leaf color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移栽密度及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余本勋
张时龙
何友勋
张玉龙
顾霄
机构
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869-9869,9877,共2页
基金
毕节地区科技局资助项目[毕科合2004(15)号]
文摘
以粳稻新品种毕粳42号为试验材料,选择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分蘖肥和穗肥的分配比例中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纯型格子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参数估计,建立了3个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得出毕粳42号的最适移栽密度30万。33万穴/hm^2,追肥纯氮用量85~103kg/hm^2,分蘖肥纯氮用量占追肥总纯氮用量的57%~68%,穗肥纯氮用量占追肥总纯氮用量的33%~42%。
关键词
黔西北
高寒山区
水稻
移栽密度
施氮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稻田施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3
作者
庞桂斌
彭世彰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9002)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200546)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1039-03)资助
文摘
提高N肥利用率,加强稻田养分管理已经成为水稻生产中研究的热点。针对我国稻田N肥利用率低和N素损失严重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提高稻田N肥利用率技术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改进施肥方法(确定适宜施N量、N肥深施、前N后移、平衡施肥、有机与无机肥配施、水肥综合管理)、新型肥料的研制(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表面分子膜、缓控释肥)、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指导施肥和实时、实地N肥管理等。展望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方面工作。
关键词
水稻
氮
肥利用率
氮
素损失
施氮技术
Keywords
Rice,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Nitrogen losses,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分类号
S147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夏琼梅
胡家权
董林波
钱文娟
李贵勇
龙瑞平
朱海平
杨从党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6,共9页
基金
云南省财政部门预算项目重大专项(530000210000000013809)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04BI090025)。
文摘
为探索云南水旱轮作区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减氮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供试材料,于2016和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4种氮肥施用模式:不施氮的空白区(N0)、当地农户常规施氮技术(CK,N总量270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5∶5∶0∶0)、均衡施氮技术(BNF,N总量216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2.5∶2.5∶2.5∶2.5)和前控后促施氮技术(FCBP,N总量162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0∶0∶6∶4),比较研究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与CK相比,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增产19.23%和21.93%,2017年分别增产11.70%和27.04%。FCBP处理减肥增效作用更明显,水稻季不施基肥和分蘖肥,通过穗肥的调控,稳定了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显著提高。随着氮肥减量后移,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幅度提高,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提高165.20%和280.45%,2017年分别提高105.02%和313.42%。另外,FCBP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延长水稻穗分化期,促进倒二叶和剑叶的伸长,高效叶面积率和实粒叶比较高,抽穗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因此,云南水旱轮作区应用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可以实现水稻减肥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
水稻
氮
肥
前控后促
施氮技术
增产机理
Keywords
japonica rice
nitrogen fertilizer
reduced amount with lat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mechanism of high yield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沙土区地膜直播玉米高产施氮技术初报
被引量:
2
5
作者
徐建平
陈柏森
机构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1,共2页
文摘
高沙土农区地膜直播玉米在施氮量由原来 345.0kg/hm2 下降到 30 0 0kg/hm2 情况下 ,施肥重心适度后移 ,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所占比例分别由 4 0 %、4 0 %、2 0 %调整为 10 %~ 2 0 %、4 0 %~ 50 %、30 %~ 4 0 % ,产量在原来 6 0 0 0kg/hm2 基础上提高了 6 76 .5~ 16 95.0kg/hm2 。
关键词
地膜直播
玉米
施氮技术
产量
生长发育
分类号
S513.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
5
6
作者
吕晓波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关键词
大豆
保护性
施氮技术
理论
生育需求
氮
肥释放时间调控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甬优6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移栽密度与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刘伟明
赵益福
彦柏霖
机构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省温岭市农业局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2-113,121,共3页
文摘
选择了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各处理用量下,纯氮在分蘖肥和保花肥上的分配比例等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形格子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3个供试因子对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经解析,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甬优6号的适宜移栽密度为1.0万-1.1万丛/667m^2,追肥纯氮用量10.5kg/667m^2左右,其中移栽后10天以65%左右的用量作分蘖肥,在主茎倒2叶露尖时,以35%左右的用量作保花肥施用效果最好。
关键词
甬优6号
单形格子设计
移栽密度
施氮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熟中粳稻高产施氮技术初探
8
作者
徐宗进
李本良
赵守桂
李丹
李毅
黄师
机构
江苏省东海县农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6S期61-62,共2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资助项目部分内容。
文摘
通过两年高产区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种植中熟中粳稻,产量在9750kg/hm2以上水平,土壤供氮量90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40%,每100kg稻谷需纯氮2.0kg。
关键词
中熟中粳稻
氮
肥
高产
施氮技术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精确施氮技术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冬梅
苏建平
丁峰
邹忠
殷丽萍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土肥站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8年第2期42-43,共2页
文摘
氮素肥料的用量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大面积生产上多数农户凭经验施肥,氮肥施用量偏高,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产量,还造成大量肥料流失,使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遭到污染。为尽快建立适合于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生产的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努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市土肥站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于2006年秋播在代表主要土壤类型的灰夹缠土、夹缠土、黄夹沙土、高沙土上进行小麦精确施氮试验,为大面积示范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施氮技术
弱筋小麦
沿江地区
效果分析
江苏
测土配方
施
肥
氮
肥
施
用量
技术
指标体系
分类号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氮技术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9
10
作者
林华
吴春赞
叶定池
张剑
机构
温州市农业局
苍南县农业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8-330,共3页
基金
温州市2002年度科技项目(N2002A14)
文摘
施氮量和施氮方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技术可以提高稻米产量、稻米碾米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
关键词
施氮技术
水稻产量
碾米品质
施
氮
量
稻米
营养品质
田间试验
影响
外观品质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66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沿淮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戚尚
许化武
张春瑾
机构
安徽省龙亢农场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49-50,共2页
文摘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17.5~20.0kg/666.67m2为宜;在氮肥过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追肥时间在3月15日更有利于小麦高产。
关键词
稻茬
晚播小麦
施氮技术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夹沙性土壤上小麦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2
12
作者
缪桂红
机构
江苏省如东县土肥站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23,共3页
基金
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文摘
为尽快建立江苏省如东县夹沙性土壤上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经过连续4年多点试验,得出2006—2008年施肥方案中高、中、低3类不同肥力水平田块的氮磷钾施肥参数,符合当前小麦主推品种的实际需求,目标产量达标率逐年提高。随着有机肥的增施与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今后小麦的目标产量应增加750 kg/hm2,增至6 750 kg/hm2。
关键词
小麦
夹沙性土壤
精确
施氮技术
分类号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东县水稻主体品种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
2
13
作者
缪桂红
机构
江苏省如东县土肥站
出处
《中国稻米》
2011年第2期47-50,共4页
文摘
试验结果表明,如东县水稻所确定的氮肥施肥量比目前如东县生产上所需的纯氮用量每hm2偏低15~30kg,磷、钾肥用量比较合理。目标产量9 750 kg/hm2也符合目前如东县水稻生产实际。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必须增施适量的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挖掘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精确
施氮技术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高效施氮技术
14
作者
张玲
机构
河北省无极县原种场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5期46-46,共1页
文摘
小麦产量的高低与各生育期土壤供氮状况直接相关。各种试验表明,在保证小麦生长前期土壤供氮水平的基础上,稳定和适当提高小麦中后期的土壤供氮水平,对于防止后期脱肥早衰,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提高氮素利用率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施氮技术
小麦产量
麦高
土壤供
氮
供
氮
水平
氮
素利用率
生长前期
中后期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优363稀植栽培与施氮技术探讨
15
作者
浦选昌
杨桂兰
杨立
王建平
吴元华
机构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20-22,共3页
文摘
2002年在贵州凯里采用40cm×40cm规格稀植,对两优363栽插苗数与施氮量(尿素)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强、长势旺的两优363适当稀植,可增加单株营养面积,提高产量。穴插双株或三株谷粒秧,每667m2施氮量(尿素)15kg处理效果较好。扬花期受8月中旬低温冷害,每667m2产干净谷441.7kg和466.7kg。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两优363品种
两系杂交稻
稀植栽培
施氮技术
Keywords
two-line hybrid rice
Liangyou 363
thin planting
applying nitrogen technique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肥力夹沙土水稻精确施氮技术研究及应用
16
作者
刘爱云
机构
江苏省如东县土肥站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46-47,共2页
文摘
针对水稻施肥过程中存在的氮肥用量过多、利用率低及磷钾肥用量不足等,已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问题,笔者特进行了氮磷钾最佳用量配比及精确施氮和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施氮技术
水稻
施
肥
应用
沙土
肥力
氮
肥用量
钾肥用量
对比试验
分类号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稻粤优938施氮技术试验初报
17
作者
何水清
机构
浙江省常山县农业局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3年第3期34-34,共1页
文摘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粤泰A×R938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品种,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并定名.浙江省常山县2001年在良种场进行了1.42 hm2示范种植,表现较好,2002年推广面积扩大到350 hm2.
关键词
中稻
“粤优938”
施氮技术
试验
产量
经济性状
分类号
S511.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优化施氮技术应用
18
作者
杨丽红
顾根茂
倪桢源
潘云俊
机构
江苏省常熟市农林局土壤肥料站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施氮技术
技术
应用
优化
水稻
氮
肥
施
用量
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分类号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精确施氮技术初探
19
作者
张居翠
刘爱云
石佑华
顾淑娟
缪桂红
机构
江苏省如东县土肥站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小麦生产
施氮技术
测土配方
施
肥
技术
指标体系
氮
肥利用率
试验
优质
秋播
分类号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精确施氮技术参数试验研究
20
作者
周晓东
孟宝国
孙乔莲
周海燕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孙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56-57,49,共3页
文摘
随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随2005年农业部开展的秋季测土配方施肥活动的不断深入,为实现节本增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小麦产量,我站进行了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现简介如下.
关键词
小麦产量
施氮技术
参数试验
测土配方
施
肥
氮
肥利用率
群体质量
节本增效
单位面积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沈阿林
姚健
刘春增
宋保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
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移栽密度及施氮技术研究
余本勋
张时龙
何友勋
张玉龙
顾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稻田施氮技术研究进展
庞桂斌
彭世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水稻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增产机理研究
夏琼梅
胡家权
董林波
钱文娟
李贵勇
龙瑞平
朱海平
杨从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沙土区地膜直播玉米高产施氮技术初报
徐建平
陈柏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吕晓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甬优6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移栽密度与施氮技术研究
刘伟明
赵益福
彦柏霖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熟中粳稻高产施氮技术初探
徐宗进
李本良
赵守桂
李丹
李毅
黄师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精确施氮技术效果分析
王冬梅
苏建平
丁峰
邹忠
殷丽萍
《耕作与栽培》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施氮技术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林华
吴春赞
叶定池
张剑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沿淮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研究
戚尚
许化武
张春瑾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夹沙性土壤上小麦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应用
缪桂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如东县水稻主体品种精确施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缪桂红
《中国稻米》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小麦高效施氮技术
张玲
《现代农村科技》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两优363稀植栽培与施氮技术探讨
浦选昌
杨桂兰
杨立
王建平
吴元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不同肥力夹沙土水稻精确施氮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爱云
《上海农业科技》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稻粤优938施氮技术试验初报
何水清
《福建农业科技》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水稻优化施氮技术应用
杨丽红
顾根茂
倪桢源
潘云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小麦精确施氮技术初探
张居翠
刘爱云
石佑华
顾淑娟
缪桂红
《上海农业科技》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小麦精确施氮技术参数试验研究
周晓东
孟宝国
孙乔莲
周海燕
《上海农业科技》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