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申优17”不同机插密度及不同施氮总量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李健 郁海金 +3 位作者 盛海安 陈雪阳 茅一平 夏孝勤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58-59,共2页
为摸清不同机插密度及不同施氮总量对杂交水稻"申优1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及肥料运筹对"申优17"的农艺性状基本没有影响;在机插密度一定时,产量随施氮总量的增加而明显... 为摸清不同机插密度及不同施氮总量对杂交水稻"申优1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及肥料运筹对"申优17"的农艺性状基本没有影响;在机插密度一定时,产量随施氮总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该品种每667m2适宜的施氮总量为24-26kg,此时的株距以16-18cm为宜,行距统一为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密度 施氮总量 申优17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三阶段施用对春茶产量与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宋佳伟 胡永光 +2 位作者 潘庆民 鹿永宗 金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3-540,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茂绿”茶树为栽培对象,将秋春夏三阶段氮肥分配比例T1,T2与T3及施氮总量N1,N2,N3与N4分别设定为5∶3∶2,6∶2∶2和4∶3∶3,以及300,375,450和525 kg/hm^(2),组合成12个处理并以茶园... 为探究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茂绿”茶树为栽培对象,将秋春夏三阶段氮肥分配比例T1,T2与T3及施氮总量N1,N2,N3与N4分别设定为5∶3∶2,6∶2∶2和4∶3∶3,以及300,375,450和525 kg/hm^(2),组合成12个处理并以茶园常规处理为对照(CK)进行施肥效果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春茶产量(百芽质量)与品质(茶多酚、氨基酸与酚氨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秋季施氮占比不低于施氮总量的50%时,百芽质量在施氮总量增加到N3(450 kg/hm^(2))时,达到最大为13.04 g,继续增加施氮总量反而导致百芽质量降低;与此同时,随着施氮总量增加,茶多酚含量有所降低,氨基酸含量有所提升,增至N3时,茶多酚质量比降至最低为176.49 mg/g,氨基酸质量比升至最高为25.22 mg/g.当分配比例一定时,百芽质量随着施氮总量增加而先增后减;当施氮总量一定时,分配比例T2水平下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果均达到最佳,茶叶酚氨比最小为7.00.推荐最优施肥方案:秋春夏三阶段氮肥分配比例为6∶2∶2,施氮总量为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施氮总量 肥分配比例 品质 百芽质量 酚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施氮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叶永印 张时龙 +1 位作者 杨远平 陆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33-36,共4页
8个基、蘖、穗肥施氮数量与比例处理对毕粳 37号的试验结果表明 :将蘖肥提前作基肥深施比其表施效果好。以适宜施氮总量的 70 %~ 80 %作基肥深施 ,2 0 %~ 30 %视苗情作穗肥施用为最佳施氮模式 ,既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和氮素利用率 ,又... 8个基、蘖、穗肥施氮数量与比例处理对毕粳 37号的试验结果表明 :将蘖肥提前作基肥深施比其表施效果好。以适宜施氮总量的 70 %~ 80 %作基肥深施 ,2 0 %~ 30 %视苗情作穗肥施用为最佳施氮模式 ,既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和氮素利用率 ,又减少损失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实现稳产 ;增加施氮量不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 ,而氮素损失却更加严重。于 1997~ 1998年利用该模式在贵州织金、纳雍、毕节三县 (市 )共示范 1985.75hm2 ,每 hm2增产稻谷 718.0 5kg,增产 9.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总量 方式 水稻 产量 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及氮肥运筹对“沪香粳106”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健 顾盈 +6 位作者 曹磊 朱雷鹰 黄亮 吴培清 苏瑞芳 金秀华 吴书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47-49,共3页
为给"沪香粳106"示范推广提供丰产栽培技术支撑,2015~2016年进行了不同播种量、不同施氮量及前后期施氮比例对"沪香粳106"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沪香粳106"作单季稻人工直播栽培,在播种量67.5 kg/h... 为给"沪香粳106"示范推广提供丰产栽培技术支撑,2015~2016年进行了不同播种量、不同施氮量及前后期施氮比例对"沪香粳106"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沪香粳106"作单季稻人工直播栽培,在播种量67.5 kg/hm^2、施氮总量270 kg/hm^2、基蘖肥∶穗肥为8∶2的情况下,单株发育良好,群体协调适宜,可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香粳106 播种量 施氮总量 前后期比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苗抛栽水稻高产高效密肥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建明 谢正荣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5期29-30,62,共3页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建立了乳苗抛栽水稻产量 ,氮肥纯收益受抛播密度、施氮总量、追肥比例影响的数学模型。在产量≥ 6 0 0kg/ 6 6 7m2 ,纯收益≥ 80 0元 / 6 6 7m2的双重目标下 ,三因素的适宜范围值分别为 :7 0 3± 0 31...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建立了乳苗抛栽水稻产量 ,氮肥纯收益受抛播密度、施氮总量、追肥比例影响的数学模型。在产量≥ 6 0 0kg/ 6 6 7m2 ,纯收益≥ 80 0元 / 6 6 7m2的双重目标下 ,三因素的适宜范围值分别为 :7 0 3± 0 31万kg/ 6 6 7m2 ,13 6 6± 1 12kg/ 6 6 7m2 ,49 4± 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苗抛栽水稻 高产高效栽培 密度 施氮总量 追肥比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苗抛直播水稻栽培密肥互作效应的研究及应用
6
作者 汤留弟 吴建明 +1 位作者 谢正荣 朱小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0S期85-86,共2页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与试验,建立了乳苗抛直播水稻产量,氮肥纯收益受密度、施氮总量、追肥比例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寻优分析与互作分析,获得了高产高效的优化密肥综合措施与分类指导密肥措施,并应用于实际栽培中,取得了显著...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与试验,建立了乳苗抛直播水稻产量,氮肥纯收益受密度、施氮总量、追肥比例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寻优分析与互作分析,获得了高产高效的优化密肥综合措施与分类指导密肥措施,并应用于实际栽培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高效 密度 施氮总量 追肥比例 密肥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