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后复种绿肥方式及施氮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宝钰 胡发龙 +4 位作者 韩梅 赵财 王玉珑 殷民兴 葛丽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7,共11页
【目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麦类作物长期连作和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降低等问题,探究不同绿肥种植模式及施氮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试区土壤固碳和作物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 【目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麦类作物长期连作和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降低等问题,探究不同绿肥种植模式及施氮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试区土壤固碳和作物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8年在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试验站布设的长期定位试验展开,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2种施氮制度:总施氮量为180 kg/hm^(2),春小麦和绿肥分施100%和0%(N_(1))、80%和20%(N_(2)),副区设3种麦后复种绿肥模式:春小麦-箭筈豌豆(W-V)、春小麦-油菜(W-R)和春小麦-箭筈豌豆×油菜(W-VR);共6个处理。2020和2021春小麦收获后采集耕作层(0~30 cm)土样,测定了土壤中的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结果】0~30 cm土层施氮制度N2与N1差异显著(P<0.05),N2较N1处理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4.7%、2.9%、7.9%和4.5%,小麦籽粒产量提高12.1%;麦后复种不同绿肥0~3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W-VR较W-V和W-R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7.6%和15.1%,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5.6%和10.80%,土壤热水提取有机碳含量提高4.9%和15.7%,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提高7.5%和13.6%,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9%和11.1%;麦后复种绿肥模式与施氮制度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W-VRN2较传统种植模式W-VN1土壤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别提高12.6%、13.0%和12.5%,小麦籽粒产量提高17.7%。【结论】麦后混播箭筈豌豆和油菜结合绿肥施氮20%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是青藏高原地区比较合理的绿肥种植模式和施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绿肥 种植模式 施氮制度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氮配施对北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张疏影 张金珠 +4 位作者 王振华 温越 刘健 朱艳 唐宇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8,共8页
研究灌水频率、灌溉定额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明灌水频率、灌溉定额和施氮量的最优组合模式,为膜下滴灌棉花的水氮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依据.试验设置3个灌水频率:7 d(D1),10 d(D2),13 d(D3),... 研究灌水频率、灌溉定额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明灌水频率、灌溉定额和施氮量的最优组合模式,为膜下滴灌棉花的水氮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依据.试验设置3个灌水频率:7 d(D1),10 d(D2),13 d(D3),2个灌溉定额:4400 m^(3)/hm^(2)(W1),3300 m^(3)/hm^(2)(W2)和2个施氮水平:300 kg/hm^(2)(F1),225 kg/hm^(2)(F2),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D1的株高较D2,D3分别降低2.90%和7.96%;叶面积指数与灌水频率呈正相关,D1的叶面积指数较D2,D3分别提高1.96%和7.28%;蕾铃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之比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D1的产量较D2和D3分别增加3.84%和11.76%;W1的产量较W2增加5.56%;F1的产量较F2增加13.49%;D1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较D2和D3分别增加2.75%和9.80%;W2的WUE较W1增加22.71%;F1的WUE较F2增加11.37%.说明D1水平避免棉花过度生长,提高棉花群体发展,增强群体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能力,确保地上部生物量的生殖生长,并且随着灌溉定额和施氮量的增加,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也显著增加,从而提高棉花产量.此外,高频减水能够保持根层水分的适宜程度,满足棉花水分需求,高氮能够满足棉花生长的需氮量,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所以,综合考虑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得出灌水频率7 d,灌溉定额3300 m^(3)/hm^(2),施氮量300 kg/hm^(2)为较优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灌水频率 制度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