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对文字改革问题的某些看法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郭绍虞
-
出处
《语文建设》
1982年第1期27-28,共2页
-
文摘
我对文字改革的问题是由赞同而逐渐发生怀疑的。大家热情于此,毛主席也相当提倡,我提些意见不是反对,更不是扫人兴致。我只是本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旨,略为表示自己最近的一些看法而已。这种态度也是现代人应具的品德。所以希望从缓执行,当然,现在也并没有要公布即将实行的消息。在解放以前,我是赞同文字改革的。为什么赞同?一大半是为了革命。革命依靠宣传,要宣传才能唤起群众。唤起群众就不能离开语言与文字。靠语言宣传,有赖于讲演,讲演是最直接的宣传法,但局限性很大,不易行远,不能持久,则其作用有时而穷,于是我在那时又确实看到了文字改革的需要和文字改革所能起的作用,所以不仅赞同,而且也曾写过文章加以宣传。现在呢,为什么又怀疑起来?因为通过实践,通过学习,认识到汉语汉字的特征。
-
关键词
汉语汉字
施氏食狮史
汉语语法
语法修辞
黎锦熙
照相排字
改革方案
固有文化
使人
沁园春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有光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10,共7页
-
文摘
清末以来,中国开始了一个“语文现代化运动”。运动是逐步延伸的,先后包括“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拉丁(罗马)化运动”“汉字简化运动”“少数民族语文运动”。总的目的是想以语文的现代化为起点,实行教育的现代化,从而达到文明古国的现代化。具体要求主要是:1.普及现代全国共同语;2.文体口语化;3.制定汉语字母;4.整理汉字;5.少数民族改进和创制文字;6.扫除文盲,实行全民义务教育。这些都是“启蒙运动”性质的要求,经过大半个世纪,只实现了一部分。“语文现代化运动”像是一叶小舟,还在波涛起伏中飘忽前进。
-
关键词
汉字学
文字系统
拼音方案
扫除文盲
意音文字
施氏食狮史
正体字
语言生活
地名标准化
北京语音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北京市语言学会文字改革组召开学术讨论会
- 3
-
-
作者
朱炳昌
-
出处
《语文建设》
1983年第12期36-37,共2页
-
文摘
北京市语言学会文字改革组于1983年9月29日和10月6日,两次召开学术讨论会,就曾性初同志《汉字好学好用证》一文(载《教育研究》1983年一、二期)展开了讨论。参加讨论会的有46位同志,除文字改革组成员外还有《教育研究》编辑部的同志和上海、辽宁、内蒙在京的部分文改工作者。与会同志抱着尊重科学、服从真理的态度,在发言中,心平气和,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从各个方面直率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会上充满了虚心探求学术真理的气氛。在讨论会上发言的有徐世荣、蒋仲仁、郑林曦、高景成、宋学、雷震、张育泉、郭先珍等16位同志。发言者一致认为,不能同意曾性初同志关于汉字好学好用的基本观点,汉字的确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必须进行改革,我国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语言学会
曾性初
徐世荣
《教育研究》
张育
讲道理
发言者
施氏食狮史
雷震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报刊巡礼
- 4
-
-
-
出处
《语文建设》
1984年第2期60-62,共3页
-
文摘
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和语言实际使用的情况出发,我们对汉语口语本身的规范初步提出下列三个等级的要求: 第一级的要求是:说标准或者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所发的音素都比较准确,声母、韵母、声调及其拼合合乎《汉语拼音方案》
-
关键词
汉语口语
普通话水平
语音方面
比较标准
施氏食狮史
方言区
语法方面
曾性初
常用构词字典
推广普通话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关于拉丁化的研究
- 5
-
-
作者
蒋仲仁
-
出处
《语文建设》
1984年第2期16-20,共5页
-
文摘
今天的会,北京语言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谈到曾性初同志在《教育研究》1983年第一、二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汉字好学好用证》。文章里讲了拉丁化的问题。我读后得到启发,有一些意见。意见不是关于拉丁化应该赞成或者应该反对的——赞成或者反对都可以各抒所见嘛;意见是关于拉丁化这个问题该怎么研究的。不避浅陋,说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
关键词
各抒所见
学术会议
曾性初
语言学会
《教育研究》
书同文
第二信号
施氏食狮史
阅读障碍
拉丁化新文字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