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氏假单胞菌UP-1降解二苯并噻吩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侯影飞 孔瑛 +1 位作者 郭宁 李春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2-706,共5页
对施氏假单胞菌(UP-1)降解二苯并噻吩(DBT)的过程进行了宏观动力学研究,以Michaelis-Menten方程为基础确定了UP-1降解DBT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vmax=84.75 mg/(L.h),Km=759.59 mg/L。通过相关指数R2和F值检验,该动力学模型... 对施氏假单胞菌(UP-1)降解二苯并噻吩(DBT)的过程进行了宏观动力学研究,以Michaelis-Menten方程为基础确定了UP-1降解DBT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vmax=84.75 mg/(L.h),Km=759.59 mg/L。通过相关指数R2和F值检验,该动力学模型高度显著,2个重要参数取值可信。在考察的底物浓度范围内菌株UP-1降解DBT过程不存在底物抑制作用,但存在产物抑制作用。求得的UP-1休止细胞降解DBT的最大降解速率为88.5 mmol/(kg DC.h),其降解脱硫能力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硫 二苯并噻吩 动力学模型 施氏假单胞菌u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菌剂的好氧生长条件优化及其短程反硝化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雨衡 程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短程反硝化是目前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有关短程反硝化菌剂的研究仍较为匮乏.该文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了1株兼具异养氨氧化能力和短程反硝化能力的施氏假单胞菌(Stutzerimonas stutzeri WH-01).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逐步确定... 短程反硝化是目前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有关短程反硝化菌剂的研究仍较为匮乏.该文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了1株兼具异养氨氧化能力和短程反硝化能力的施氏假单胞菌(Stutzerimonas stutzeri WH-01).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逐步确定了WH-01菌剂在好氧条件下的最适生长参数:以300 mg·L^(-1)氨氮为氮源、以1500 mg·L^(-1)葡萄糖为碳源、培养温度为35℃,初始pH为8.0.以乙酸钠为碳源时,WH-01菌剂虽具有全程反硝化能力,但会优先进行短程反硝化:在培养基中的亚硝氮积累效率为81%,在实际污水中的亚硝氮积累效率为97%.上述结果表明WH-01菌剂具有工程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 施氏假单 好氧发酵 亚硝酸盐积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F4产黄曲霉毒素B_1降解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文华 刘晓华 +2 位作者 李文明 李海星 曹郁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6-261,共6页
在前期工作中分离到可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施氏假单胞菌F4,本实验对其产AFB1降解酶的发酵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选择与产酶相关的种龄、接种量、起始pH值、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5个因素,以AFB1降解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 在前期工作中分离到可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施氏假单胞菌F4,本实验对其产AFB1降解酶的发酵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选择与产酶相关的种龄、接种量、起始pH值、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5个因素,以AFB1降解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施氏假单胞菌发酵产AFB1降解酶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和起始pH值分别为3%和6.5时,最优发酵条件为种龄10.47h、发酵时间42.52h、发酵温度30.28℃,在此发酵条件下,酶活力可达到2768.7U,比优化前提高了2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假单 发酵 AFB1降解酶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F4对黄曲霉毒素B_1的酶解作用及其降解产物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文明 杨文华 +2 位作者 李海星 刘晓华 曹郁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共6页
施氏假单胞菌F4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研究了F4的AFB1降解活性、降解动力学以及蛋白酶K和SDS对其降解性能的影响。F4细胞悬液与毒素共培养72 h后降解率达80.03%;蛋白酶K处理对降解率没有影响,SDS处理的细胞悬液... 施氏假单胞菌F4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研究了F4的AFB1降解活性、降解动力学以及蛋白酶K和SDS对其降解性能的影响。F4细胞悬液与毒素共培养72 h后降解率达80.03%;蛋白酶K处理对降解率没有影响,SDS处理的细胞悬液基本丧失了降解活性。不同时间点的降解液上清液仍能有效降解残留AFB1,其中以60 h的降解液上清液活性较好,与残留AFB1继续作用48 h后降解率达84.30%;而经蛋白酶K处理后降解率仅为45.42%。低浓度AFB1诱导对菌体的降解活性没有影响。上述结果提示,F4通过胞内酶作用降解AFB1。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分析表明,F4可将AFB1酶解为至少2种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施氏假单F4 酶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JHY01菌株毒死蜱降解酶的定位及其提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兰亚红 谢明 +2 位作者 陈福良 万方浩 周淑云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9-353,共5页
对具有降解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作用的施氏假单胞菌JHY01菌株的降解酶进行定位,测得其胞外酶、胞内酶、细胞碎片中残留酶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8.41%、79.85%、77.14%。由此确定该菌株的有机磷降解酶主要为胞内酶。采用超声波破碎方法提... 对具有降解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作用的施氏假单胞菌JHY01菌株的降解酶进行定位,测得其胞外酶、胞内酶、细胞碎片中残留酶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8.41%、79.85%、77.14%。由此确定该菌株的有机磷降解酶主要为胞内酶。采用超声波破碎方法提取降解酶,对降解酶提取条件进行正交优化,结果显示,最佳超声波(超声波碎仪Sonics-VCX500,功率500W,频率20kHz)破碎条件是:菌体重量:缓冲液体积为1:4(g/ml),总辐射次数30次,每次辐射4s,间隔4s。在此条件下所提取的粗酶液酶活力最高,对毒死蜱的降解效率可达8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假单 降解酶 酶定位 提取条件优化 超声波破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YC-YH1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史延华 任磊 +2 位作者 贾阳 Ruth Nahurira 闫艳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97-2104,共8页
利用实验室已获取的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进行降解,以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质谱分析(HPLC-MS)测定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速率并检测其代谢产物,通过基因克隆研究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降解的分子机制,同时分析代谢产物对菌株YC-YH... 利用实验室已获取的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进行降解,以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质谱分析(HPLC-MS)测定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速率并检测其代谢产物,通过基因克隆研究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降解的分子机制,同时分析代谢产物对菌株YC-YH1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YC-YH1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能够高效降解甲基对硫磷,其同时含有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和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h C2。经质谱分析确定,菌株YC-YH1将甲基对硫磷水解为对硝基苯酚和二甲基硫代硫酸酯,其中对硝基苯酚显著抑制YC-YH1的生长。综上,施氏假单胞菌YC-YH1能够高效地降解甲基对硫磷,但对硝基苯酚作为其代谢产物对YC-YH1的生长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对硫磷 对硝基苯酚 施氏假单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N2降解1-羟基-2萘甲酸的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琰 聂麦茜 +2 位作者 王菲 聂红云 赵碧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1-羟基-2-萘甲酸被认定为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过程中最易积累的一种含氧多环芳烃(OPAHs)中间产物,其对大多微生物有较强毒性,并且该物质的积累会抑制微生物对PAHs污染环境的成功修复.本文以施氏假单胞菌N2为对象,研究该菌株对1... 1-羟基-2-萘甲酸被认定为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过程中最易积累的一种含氧多环芳烃(OPAHs)中间产物,其对大多微生物有较强毒性,并且该物质的积累会抑制微生物对PAHs污染环境的成功修复.本文以施氏假单胞菌N2为对象,研究该菌株对1-羟基-2-萘甲酸的降解代谢能力和特性,并利用GC-MS对降解过程中积累的OPAHs进行鉴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2菌能够以50 mg/L卜羟基-2-萘甲酸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在以辛烷为共代谢碳源时其生长量和卜羟基-2-萘甲酸的降解率均可提高20%.通过对9种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的GC·MS分析,推测脱羧是N2菌降解1-羟基-2-萘甲酸的主要途径.该研究结果将为解决PAHs污染环境修复过程中OPAHs类高毒中间产物积累问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多环芳烃 施氏假单 1-羟基-2萘甲酸 转化产物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林来源施氏假单胞菌的分离及其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8
作者 吴雯雯 谢梓欣 +3 位作者 喻文婷 姚玉梅 肖淑滢 马军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521-528,共8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环境日趋恶化,养殖动物病害频发。益生菌因其对环境友好和安全而被广泛应用于养殖水环境的改善中。但细菌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稳定性不高,这严重制约了其在养殖水环境中的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大幅...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环境日趋恶化,养殖动物病害频发。益生菌因其对环境友好和安全而被广泛应用于养殖水环境的改善中。但细菌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稳定性不高,这严重制约了其在养殖水环境中的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大幅提高优势菌种在水环境中的稳定性,为细菌在水质净化应用提供了方向。该研究从三亚白鹭公园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降解亚硝酸盐的菌株X1,该菌株在第4 d时亚硝酸盐降解率可达到97.18%。经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将该菌株与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载体结合形成固定化小球,投入到养殖废水中,亚硝酸盐降解率在第2天就可以达到98.15%,第3天和第4天降解率保持平稳,并无亚硝酸盐积累,在第5天达到98.35%。该研究结果证实了施氏假单胞菌能够高效、快速且安全地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使用固定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该菌株的降解速率及其稳定性,这为固定化施氏假单胞菌应用于水体净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施氏假单(Pseudomonas stutzeri) 亚硝酸盐 水产养殖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的促生减排特性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珊珊 张欢欢 +4 位作者 陆顺 陈洁 牟新飞 马长义 高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12-219,共8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促进作物生长及减排农田土壤N 2O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具有良好的促生及减排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特性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NRCB010,通过试验分析其促生特性、反硝化能力及耐干旱胁迫性能,并采用三代Pacbio S...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促进作物生长及减排农田土壤N 2O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具有良好的促生及减排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特性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NRCB010,通过试验分析其促生特性、反硝化能力及耐干旱胁迫性能,并采用三代Pacbio Sequl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NRCB010具有较强的硝酸盐还原能力,对于无机难溶磷酸钙和磷酸锌具有较好的利用效果,产生铁载体,耐受6%的盐浓度,在10%~20%的PEG6000浓度下较好生长;其基因组大小为4570338 bp,编码4182个基因;含有反硝化代谢的相关基因及铁载体、细菌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基因簇,并含有阳离子抗菌肽(CAMP)在内的多种环境适应相关基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NRCB010促进作物生长、减排农田土壤N 2O及其适应复杂环境能力的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 全基因组测序 促生特性 施氏假单(Pseudomonas stutzeri)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对二苯并噻吩的降解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史德青 赵金生 +2 位作者 杨金荣 侯影飞 孔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0-733,共4页
从胜利油田油井附近土壤中筛选到 1 株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UP1),可把二苯并噻吩(DBT)降解成水溶性硫化物,静息细胞实验证实该菌株细胞内存在能够降解DBT的酶系,降解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及终产物与已知的Kodama 路线相同,... 从胜利油田油井附近土壤中筛选到 1 株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UP1),可把二苯并噻吩(DBT)降解成水溶性硫化物,静息细胞实验证实该菌株细胞内存在能够降解DBT的酶系,降解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及终产物与已知的Kodama 路线相同,表明此菌株对DBT的降解是以 Kodama 路线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生物降解 施氏假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胞菌DLL-1在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沈标 邵劲松 +2 位作者 李顺鹏 刘智 洪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5-369,共5页
土壤中人工接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DLL-1菌株能有效去除甲基对硫磷(M-1605)残留,在接种量为108/g干土,M-1605浓度为50mg/kg干土时,接种土壤中M-1605的残留期约为2d,从而减少了植物对农药的吸收,而对照土壤中M-1605的残留期为12... 土壤中人工接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DLL-1菌株能有效去除甲基对硫磷(M-1605)残留,在接种量为108/g干土,M-1605浓度为50mg/kg干土时,接种土壤中M-1605的残留期约为2d,从而减少了植物对农药的吸收,而对照土壤中M-1605的残留期为12d左右.DLL-1在土壤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自然土壤中M-1605的降解过程中,DLL-1的作用是主要的,而化学降解及土著微生物的作用是次要的.人工接种的效果与接种量有关,当接种量减少为105/g干土时,人工接种对土壤中M-1605降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菌剂类型的研究表明,直接接种液体菌剂的效果最好,DLL-1用泥炭吸附或用海藻酸钙包埋,其效果不如液体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DLL-1 甲基对硫磷 M-1605 生物修复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产PER-1型和TEM-1型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 被引量:10
12
作者 侯天文 尹晓琳 +4 位作者 王永祥 陈兴 李烛 张林 李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 (编号 0 10 7)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其原因。 方法 用改良三维试验分析 0 10 7株产生的 β内酰胺酶表型 ,以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质粒的酶基因型别 ,并对阳...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 (编号 0 10 7)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其原因。 方法 用改良三维试验分析 0 10 7株产生的 β内酰胺酶表型 ,以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质粒的酶基因型别 ,并对阳性产物测序。结果  0 10 7号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产生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携有blaPER - 1基因 ,同时还有blaTEM - 1型基因。结论  0 10 7号菌株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可能原因是产生PER - 1型的ESBLs和TEM - 1型的广谱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1 TEM-1 Β内酰胺酶 铜绿假单 质粒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胞菌DN2对多氯联苯的降解及bphA1核心序列测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何军 刘娜 +3 位作者 高松 张兰英 张玉玲 周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2-316,共5页
从长期受PCBs污染的土壤中经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到1株能以联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革兰氏阴性细菌DN2。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sp,利用变压器油测定了该菌对各不同氯取代同系物的降解率。结果表明,DN2可以高效降解多氯... 从长期受PCBs污染的土壤中经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到1株能以联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革兰氏阴性细菌DN2。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sp,利用变压器油测定了该菌对各不同氯取代同系物的降解率。结果表明,DN2可以高效降解多氯联苯,其对10 mg/L的Aroclor 1242总量降解可达67%左右。进一步对该菌的bphA1基因核心序列克隆和测序分析表明,与Pseudomonassp kks102菌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2%,核苷酸序列转换成氨基酸序列(202AA)后,经ClauxW2比对发现11个保守位点,具有Glu-X3-4-Asp-X2-His-X4-5-His结构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S 生物降解 bphA1 假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株M18防治甜瓜蔓枯病害 被引量:18
14
作者 祝新德 冯镇泰 +1 位作者 许煜泉 张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62-1065,共4页
荧光假单胞菌株 M1 8在离体条件下 ,能有效抑制甜瓜蔓枯病菌的菌丝生长 .经甜瓜蔓枯病菌的苗期接种试验 ,M1 8的菌悬液 (1 0 8CFU/m L )对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 80 %左右 .在苗期接种抗性诱导试验中 ,发现荧光假单胞菌株 M1 8还具... 荧光假单胞菌株 M1 8在离体条件下 ,能有效抑制甜瓜蔓枯病菌的菌丝生长 .经甜瓜蔓枯病菌的苗期接种试验 ,M1 8的菌悬液 (1 0 8CFU/m L )对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 80 %左右 .在苗期接种抗性诱导试验中 ,发现荧光假单胞菌株 M1 8还具有诱导甜瓜幼苗产生系统性抗甜瓜蔓枯病菌感染的能力 .从 M1 8培养液中 ,提取并纯化了抗生物质吩嗪 - 1 -羧酸 (PCA) ,该物质对甜瓜蔓枯病菌具有强力抑菌作用 ,EC50 值仅为 3.2 4 μg/m L.在大田试验中 ,M1 8可以保持 80 %的防治效果 ,显著提高甜瓜产量 ,并且还发现在蔓枯病发病初期 ,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甜瓜蔓枯病 荧光假单 吩嗪-1-羧酸 M18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假单胞菌GY-1菌株的抗菌作用及其胞外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淑芳 暴增海 +3 位作者 马桂珍 葛平华 吴少杰 付泓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21-225,共5页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牛津杯法测定海洋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GY-1菌株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GY-1菌株和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菠菜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a)...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牛津杯法测定海洋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GY-1菌株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GY-1菌株和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菠菜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a)、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小麦叶枯病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等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发酵液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Sephadex G-75凝胶层析,以小麦根腐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活性追踪和SDS-PAGE电泳纯度跟踪检测,纯化出一种对小麦根腐病菌具有明显抗菌作用的抗菌蛋白,其分子质量约为70.9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假单GY-1 作用 蛋白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DHA-1型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保富 林平 陈佳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ESBLs、AmpC酶的产生、AmpC酶的基因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按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证法和K-B纸片扩散法;AmpC酶检测采用头孢西丁...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ESBLs、AmpC酶的产生、AmpC酶的基因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按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证法和K-B纸片扩散法;AmpC酶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阳性菌株,再经三维试验确诊;PCR扩增DHA结构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和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40.8%和38.2%,其中,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和同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9.7%、26.3%和14.5%;26株三维试验阳性菌株PCR扩增出23株DHA-1型酶基因;药敏试验显示: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更为严重,产酶株和非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AmpC酶基因型以DHA-1型为主要流行株;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呈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AMPC酶 DHA-1 ESBLS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株M18产吩嗪-1-羧酸的条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罗鹏 许煜泉 陈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0-653,共4页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研究了产吩嗪 - 1 -羧酸 ( PCA)的荧光假单胞菌 M1 8在各种碳源、氮源、盐类、温度、接种量下 PCA的分泌量 ,确定了适合 PCA分泌的最佳培养基 ( 1 L) :葡萄糖 2 0 g,肉胨2 2 g,KNO3 1 0 g;最佳培养条件 :温度 2 8...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研究了产吩嗪 - 1 -羧酸 ( PCA)的荧光假单胞菌 M1 8在各种碳源、氮源、盐类、温度、接种量下 PCA的分泌量 ,确定了适合 PCA分泌的最佳培养基 ( 1 L) :葡萄糖 2 0 g,肉胨2 2 g,KNO3 1 0 g;最佳培养条件 :温度 2 8°C,起始 p H 7.0 ,装瓶量 2 0 0 /5 0 0 ( m L) ,接种量 5 % ;最佳培养时间 72 h.在此条件下 ,PCA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可达到 82 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M18 吩嗪—1—羧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PS59产脂肪酶发酵条件及脂肪酶洗涤性能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金辉 李晓路 +1 位作者 姜岩 王海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6-193,共8页
旨在对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PS59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进行单因子优化及响应面分析,选择出最佳的碳氮源,并分别对加酶量、洗涤时间、洗涤温度、洗涤pH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脂肪酶洗涤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各个因素最佳... 旨在对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PS59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进行单因子优化及响应面分析,选择出最佳的碳氮源,并分别对加酶量、洗涤时间、洗涤温度、洗涤pH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脂肪酶洗涤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各个因素最佳值。结果表明,实验室培养施氏假单胞菌产脂肪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大豆蛋白胨。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大豆蛋白胨22.39 g,蔗糖10 g,K_2HPO_4·3H_2O 1 g,MgSO_4·7H_2O 0.5 g,无水CaCl_2 0.05 g,橄榄油8.1 g,pH 8.1,培养温度30℃,培养36 h获得平均脂肪酶产量为36.12±1.32 U/mL,相对于起始酶活15.65±4.81 U/mL,产量提高了1.3倍。确定最佳洗涤效果加酶量为100 U,最佳洗涤温度为25℃,最佳洗涤时间为25 min,洗涤pH对该脂肪酶洗涤效果影响不大。在最佳洗涤条件下,加酶洗涤液的洗涤效率可以提高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假单 脂肪酶 发酵条件优化 洗涤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2,4-二氯酚的假单胞菌GT241-1的特性及其3,5-二氯儿茶酚1,2-双加氧酶基因定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钟文辉 何国庆 +2 位作者 郑平 孙明 喻子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从 2 ,4 -二氯酚生产厂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并筛选到一株降解 2 ,4 -二氯酚的细菌 GT2 4 1- 1,经鉴定属假单胞菌属 .菌株 GT2 4 1- 1能在 4 8h内将 90 mg/ L的 2 ,4 -二氯酚降解 91% . GC/ MS分析表明 ,该菌株能将 2 ,4 -二氯酚彻底降解而... 从 2 ,4 -二氯酚生产厂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并筛选到一株降解 2 ,4 -二氯酚的细菌 GT2 4 1- 1,经鉴定属假单胞菌属 .菌株 GT2 4 1- 1能在 4 8h内将 90 mg/ L的 2 ,4 -二氯酚降解 91% . GC/ MS分析表明 ,该菌株能将 2 ,4 -二氯酚彻底降解而不积累中间代谢产物 .经 38℃热处理 ,菌株 GT2 4 1- 1中有 1.9%丧失了 2 ,4 -二氯酚降解能力 .菌株 GT2 4 1- 1有两条大质粒带 .Southern杂交表明 ,菌株 GT2 4 1- 1的 3,5-二氯儿茶酚 1,2 -双加氧酶基因定位于约 11kb的 Eco RI/ X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GT241-1 2 4-二氯酚 3 5-二氯儿茶酚 1 2-双加氧酶基因 基因定位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条件下施氏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宁 杨智敏 +5 位作者 尚立国 戴淑玲 战嵛华 陆伟 林敏 燕永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8,共7页
旨在系统研究非生物胁迫因素对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测定了不同NaCl浓度、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A1501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上述3种环境因素均对A1501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具有影响,且... 旨在系统研究非生物胁迫因素对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测定了不同NaCl浓度、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A1501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上述3种环境因素均对A1501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具有影响,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NaCl浓度2 mmol/L、p H值6.8、温度30℃是A1501的最适生长条件,而在0.6 mol/L的NaCl、p H值6.0及温度40℃等胁迫条件下,A1501菌的生物膜形成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最佳生长条件下的7.8、7.0和2.0倍。在测试的诸因素中,NaCl浓度对A1501生物膜形成影响最大。以上结果表明,生物膜的形成与菌体生长负相关,即高盐、弱酸、高温等条件不利于A1501的生长,但刺激了其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假单A1501 非生物胁迫 生物膜形成 生长特性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