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 |
陈璨
赵幸福
周云飞
李鹤展
|
《上海精神医学》
|
2007 |
1
|
|
2
|
应试教育中的教师:被当成“施暴者”的“受害者” |
刘庆龙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3
|
受害者、拯救者、施暴者——电影《熔炉》中的功能人物分析 |
魏晨捷
刘怡杉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18 |
0 |
|
4
|
从“旁观者”到“抵御者” |
李艇
林凡瑞
|
《教育视界》
|
2024 |
0 |
|
5
|
教育语言暴力问题探究 |
鲁晓平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6
|
探析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群体心理效应 |
缪丽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7
|
驱散家暴目睹儿童的内心阴霾 |
张春妹
周权
|
《教育家》
|
2020 |
0 |
|
8
|
泛暴力时代的“文明病态”警示——析库布里克电影《发条橙》 |
王丛
|
《电影评介》
|
2013 |
4
|
|
9
|
从“艺人”和“歌手”的不同说起 |
符淮青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0
|
校园欺凌已成社会问题 |
郑明达
艾福梅
袁汝婷
|
《小康》
|
2015 |
7
|
|
11
|
婚内“性暴力”何时了 |
薛艳丽
|
《社会工作》
|
2005 |
0 |
|
12
|
校园欺凌的罪与罚 |
|
《今日教育》
|
2016 |
0 |
|
13
|
如何应对频发的校园暴力? |
本刊综合新浪网,中国教育新闻网
|
《教育家》
|
2016 |
0 |
|
14
|
九种最会毁孩子的家长类型 |
关欣
|
《成才之路》
|
2011 |
0 |
|
15
|
保禄经历的救赎 |
|
《中国天主教》
|
2017 |
0 |
|
16
|
2022中国现代平安发展指数76.4 公共卫生安全最令人担忧 |
刘彦华
|
《小康》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