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地区土岩复合地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施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岩 殷建国 +2 位作者 李文斌 王宝泉 宋卓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7,192,共7页
[目的]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产生变形,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造成工程事故。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与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青岛某地铁车站深... [目的]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产生变形,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造成工程事故。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与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青岛某地铁车站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结合土岩复合地层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深大基坑各施工工况下的变形及内力进行分析。结合现场数据,研究土岩复合地层下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围护桩位移及支撑轴力的变形规律。[结果及结论]数值模拟表明:未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端头井东墙、西墙及南墙均发生侧向位移,且侧向位移方向均朝向基坑内部,最大侧向位移为2.19 mm,发生在南墙中部;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基坑端头井一侧旋喷桩加固过程中,端头井侧墙变形量出现峰值,最大变形量为2.21 mm。未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地连墙内力变化峰值出现在其腰部,最大值为101 kN;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端头井旋喷桩加固地层侧的地连墙结构内力变化明显,其内力变化峰值出现在地连墙腰部,最大值为96 kN。由此可见,双轴高压旋喷桩对基坑各施工工况下的地连墙的内力有一定的减小作用,但对基坑变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深大基坑 施工稳定性 土岩复合地层 滨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谭代明 漆泰岳 莫阳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89,94,共6页
以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家乡沟隧道为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并采用伯格斯流变本构模型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隧道某一目标横断面上围岩位移、围岩压力和支护结构受力及内力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和数值大... 以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家乡沟隧道为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并采用伯格斯流变本构模型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隧道某一目标横断面上围岩位移、围岩压力和支护结构受力及内力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和数值大小,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挖面前方1.5-2.0倍洞径和开挖面后方2倍洞径范围内,围岩变形主要由空间效应所引起;在上述范围之外,围岩变形主要由围岩的流变属性所引起。由于围岩的流变效应,围岩压力、初支与二衬的接触压力和支护结构受力及内力均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在围岩刚开挖时,结构受力及内力增长较快,达到某一值后逐渐变缓;二衬施筑以后,在围岩的流变作用下,结构受力及内力逐渐增加,但速度较慢,最终有可能造成拱脚、拱腰、仰拱等应力较大部位首先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时空效应 软弱围岩 施工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县长江大桥420m钢筋混凝土箱形拱的施工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谢幼藩 赵雷 +2 位作者 谢冀萍 蒲黔辉 汤小波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7-81,共5页
介绍了万县长江大桥420m 钢筋混凝土箱形拱用劲性骨架施工时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给出了考虑几何非线性和钢管混凝土应力历程的计算结果;并用模型试验验证了所编制的 LSB—NS 计算程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万县长江大桥 钢筋混凝土箱形拱 施工稳定性 分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边坡地铁车站基坑顺逆结合施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毅 张勇 +3 位作者 袁青 陈佳玮 李元海 唐晓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3-881,共9页
随着城市地铁线路穿越山地环境及交通干线的日益增多,车站基坑邻近边坡以及横跨交通干道作为两种典型的特殊施工环境变得愈发难以避免,而采用顺逆结合施工技术可有效缓解基坑工程与现有交通的矛盾.现有研究对于偏压环境下地铁车站基坑... 随着城市地铁线路穿越山地环境及交通干线的日益增多,车站基坑邻近边坡以及横跨交通干道作为两种典型的特殊施工环境变得愈发难以避免,而采用顺逆结合施工技术可有效缓解基坑工程与现有交通的矛盾.现有研究对于偏压环境下地铁车站基坑顺逆结合施工过程的系统分析相对欠缺,为分析偏压环境及顺逆结合施工方式对于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依托深圳轨道交通2号线莲塘口岸站工程,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分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偏压环境下顺逆结合施工过程中地层及围护结构的稳定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施工过程中基坑土体及围护结构均处于稳定状态,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主要影响区分布在0~1.25H之间,次要影响区在1.25~2.0H之间,沉降最大值出现在0.25H区域附近(H为基坑开挖深度),相对于无偏压环境扩大了25%的沉降影响范围.边坡偏压的存在主要影响邻近边坡处围护桩变形,偏压侧拉锚作用可显著减小围护桩的水平变形,相对于无锚索情况可有效缩减10倍的围护桩水平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边坡 顺逆结合 车站基坑 施工稳定性 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施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耀升 孙宏远 +6 位作者 孟绥宝 冯慧君 詹森 俞然刚 骆超锋 王澜涛 石宝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以青岛地铁8号线海域段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为背景,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计算盾构隧道在穿越F4破碎带时的力学响应,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时围岩的稳定性,根据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仿真模拟的可靠性,对盾构机在破碎带中的掘进参数进... 以青岛地铁8号线海域段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为背景,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计算盾构隧道在穿越F4破碎带时的力学响应,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时围岩的稳定性,根据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仿真模拟的可靠性,对盾构机在破碎带中的掘进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盾构机穿越时,隧道竖向位移主要集中在拱顶和拱底,在穿越破碎带时位移明显增大;隧道应力最大值主要集中在拱腰附近,且在破碎带中出现拉应力,拉应力极不利于破碎带围岩的稳定性。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预防围岩失稳事故发生,应采取预加固措施,同时控制与调整掘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盾构隧道 破碎带 施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斜地层大断面小净距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锋 唐维 +3 位作者 唐正东 杨翔 林志 余佳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75,共7页
为了降低重庆轨道环线涂山站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造价,以涂山站部分主体隧道和联络通道为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辅助现场监控量测,分析洞室群的施工力学响应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受陡倾节理的影响车站隧道群受... 为了降低重庆轨道环线涂山站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造价,以涂山站部分主体隧道和联络通道为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辅助现场监控量测,分析洞室群的施工力学响应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受陡倾节理的影响车站隧道群受偏压显著,右洞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左洞;中夹岩内水平位移为零的位置偏向右洞约4 m;地表沉降变形呈非对称分布,沉降最大值位于右洞拱顶上方;(2)主体隧道开挖引起联络通道竖向变形,占总位移的43.2%;联络通道开挖对主体隧道洞周位移的影响较大,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较小;(3)主体隧道的底部和拱顶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区,与联络通道交叉口处的侧壁应力集中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隧道 倾斜结构面 施工稳定性 数值模拟 暗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公路隧道洞口段穿越堆积体设计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智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湄渝高速公路中仙至坂面段的珠峰隧道洞口地段需下穿堆积体,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针对该隧道开挖断面大(163m2)、洞口埋深浅、围岩条件差、地下水较为发育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地表注浆、超前管棚支护、接长明洞、加强洞内支护... 湄渝高速公路中仙至坂面段的珠峰隧道洞口地段需下穿堆积体,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针对该隧道开挖断面大(163m2)、洞口埋深浅、围岩条件差、地下水较为发育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地表注浆、超前管棚支护、接长明洞、加强洞内支护,双侧壁导坑法短进尺开挖等多项综合处理措施,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验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能够满足边坡及隧道的安全性要求,对控制土体变形,减小沉降具有明显的效果,可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大断面隧道 堆积体 施工稳定性 地表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黄河区间盾构隧道埋深和管片厚度的优选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晓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78,共4页
通过对兰州地铁下穿黄河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两种不同埋深和管片厚度共4种工况时的围岩压力、管片应力、地面沉降,结果表明,围岩侧腰受到的主应力和剪切应力较大,埋深是影响围岩压力和地面沉降及管片变形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兰州地铁下穿黄河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两种不同埋深和管片厚度共4种工况时的围岩压力、管片应力、地面沉降,结果表明,围岩侧腰受到的主应力和剪切应力较大,埋深是影响围岩压力和地面沉降及管片变形的主要因素,管片厚度虽不是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但总体来说,增大管片厚度有利于保证隧道安全。通过比选确定兰州地铁下穿黄河段盾构隧道埋深为25 m,管片厚度为3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下穿黄河 盾构隧道 施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zation of sand dunes with oil residue: Applica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9
作者 Esmail Aflaki Alborz Hajianni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059-3068,共10页
The present work ascertains the feasibility of oil residue treatment for stabilizing wind-blown sand dunes.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natural collapsible saline from the Jandaq desert of Iran and oil residue from distil... The present work ascertains the feasibility of oil residue treatment for stabilizing wind-blown sand dunes.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natural collapsible saline from the Jandaq desert of Iran and oil residue from distillation towers of Iranian refineries were test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tabilized sand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permeability, and oil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i.e. bonding mechanisms, leaching and migrating behaviour of oil residue from the stabilized sands). Since the presence of oil residue in soils can pose an environmental threat, the optimum retention capacity of the stabilized sands is of critical concern. Relative to sand that was not augmented with oil residue, specimens made of 7% oil residues had the highest compressive strength, significantly higher cohesion and load bearing capacity, and considerably lower permeability. The effect of distilled water, saline water and municipal sewage on prepared specimens were also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ZATION ENVIRONMENT residual oil sand dune SEW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