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岩溶地层溶腔与地铁隧道不同位置关系下的施工力学特性
1
作者 陈俊 何绪虎 +3 位作者 王祥 谷文军 陈兵 王士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5,132,共8页
[目的]溶腔与新建隧道位置关系复杂。地铁隧道围岩中的溶腔会影响隧道洞内施工及地面环境安全。对此有必要探明溶腔与隧道不同位置关系下对地铁隧道施工的力学特性。[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隧道洞周位移、初期支护受... [目的]溶腔与新建隧道位置关系复杂。地铁隧道围岩中的溶腔会影响隧道洞内施工及地面环境安全。对此有必要探明溶腔与隧道不同位置关系下对地铁隧道施工的力学特性。[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隧道洞周位移、初期支护受力、溶腔位移、溶腔应力及地面沉降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溶腔的形成会使原地层应力场发生改变,溶腔周边一定范围地层应力得到释放。不同溶腔位置下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结构受力规律基本相同,溶腔的存在不明显改变初期支护结构的最终受力。对于溶腔顶底部最大位移差,拱底溶腔工况最大,拱顶溶腔工况次之,拱腰溶腔工况最小。无溶腔工况、拱顶溶腔工况、拱腰溶腔工况及拱底溶腔工况下,地面沉降最大值分别为5.37 mm、4.24 mm、4.84 mm、4.42 mm。不同位置溶腔不影响地面沉降变化的总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施工力学特性 浅埋岩溶地层 溶腔位置 隐伏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跨5车道公路隧道工法优化及施工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俊儒 徐剑 +3 位作者 龚彦峰 徐向东 张航 叶伦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1-840,共10页
为解决超大断面公路隧道传统工法工序繁杂、效率低等问题,依托厦门芦澳路—海沧疏港通道2#分岔隧道大跨段(国内在建最大断面公路隧道),利用“以索代撑”的思想,并结合围岩强度高的特点,提出主动支护的钢架岩墙组合支撑法并对其进行工法... 为解决超大断面公路隧道传统工法工序繁杂、效率低等问题,依托厦门芦澳路—海沧疏港通道2#分岔隧道大跨段(国内在建最大断面公路隧道),利用“以索代撑”的思想,并结合围岩强度高的特点,提出主动支护的钢架岩墙组合支撑法并对其进行工法优化。通过岩石三轴压缩试验和Hoek-Brown估算方法获得围岩力学参数,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验证该工法的合理性,确定预应力锚索长度为10 m,预应力值为1000 kN,同时对其施工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岩墙(⑤分部)开挖前,且以竖向变形为主,上台阶开挖是引起隧道拱部沉降和仰拱隆起的主要原因;在预应力锚索的作用下,隧道岩墙(⑤分部)的开挖和中隔壁的拆除对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内力影响较小;初期支护拱脚处压应力集中,拱顶和仰拱处受到较大的拉应力;隧道围岩变形及初期支护承载力均满足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单跨5车道 大断面 工法优化 数值计算 岩石三轴压缩试验 施工力学特性 钢架岩墙组合支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多洞室隧道洞口段施工力学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宇亮 卢思达 +3 位作者 杨果林 张沛然 帅建国 付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20-4731,共12页
对浅埋偏压多洞室连拱+小净距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隧道衬砌支护结构极易发生破坏,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为此,依托某浅埋偏压四洞并行公路隧道群实体工程,对动态施工下多洞室隧道群洞口段初衬及二衬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进行全过... 对浅埋偏压多洞室连拱+小净距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隧道衬砌支护结构极易发生破坏,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为此,依托某浅埋偏压四洞并行公路隧道群实体工程,对动态施工下多洞室隧道群洞口段初衬及二衬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测,研究不同施工工序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后行隧道开挖对邻近先行施工完成隧道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偏压浅埋侧车行洞初衬钢拱架在中隔墙搭接处变形最大,相比于隧道周边围岩,车行洞连拱间夹岩更不稳定;受地形偏压的影响,左、右车行洞呈明显的非对称受力特征,东、西侧人行和非机动车共用隧道非对称受力变形特征不显著;左车行洞(浅埋侧先行洞)初衬整体受力大于右车行洞(深埋侧后行洞)整体受力;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存在“超前扰动效应”,浅埋侧隧道完成支护后,深埋侧衬砌偏压效应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洞室隧道群 浅埋偏压 施工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何祥凡 申兴柱 +1 位作者 王帆 姚佳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5,共7页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在盾构施工中常常造成盾构掘进姿态不佳及地表塌陷,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管片局部出现破损。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段("由软入硬"与"...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在盾构施工中常常造成盾构掘进姿态不佳及地表塌陷,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管片局部出现破损。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段("由软入硬"与"由硬入软")的施工力学特性,对地表及管片拱顶沉降、管片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在穿越上软下硬交界地层过程中,地表沉降出现显著增大(增量最大可达1 cm),拱顶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较为严重;对较软侧地层进行适当加固,可以有效减小上软下硬地层交界处的地表及管片拱顶沉降,同时能够降低"由软入硬"段管片的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软下硬地层 施工力学特性 地层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鹏科 罗平 +1 位作者 彭涛 王英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92-96,共5页
竖井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取水、引水、通排风、溜渣、补气,竖井施工具有占地面积小、对周边施工干扰少等特点。然而,竖井施工空间小、工期长、登高及临边作业多、通行不便,导致竖井施工的安全风险突出。本文结合溪洛渡、乌东德... 竖井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取水、引水、通排风、溜渣、补气,竖井施工具有占地面积小、对周边施工干扰少等特点。然而,竖井施工空间小、工期长、登高及临边作业多、通行不便,导致竖井施工的安全风险突出。本文结合溪洛渡、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电站工程的竖井施工情况,分析竖井施工安全风险,从临建布设、施工资源配置、工法比选及施工程序固化等环节,全面总结了竖井施工安全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 施工特性 安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湾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施工组织与管理 被引量:6
6
作者 卢元海 方伟 刘红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小湾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由于在混凝土仓面上施工,且灌浆孔全坝基布设,个别孔受坝体内基础灌浆廊道、排水廊道及交通廊道施工的影响较大。根据每个施工部位的工程量大小及施工条件,合理确定钻孔资源配置,可以使资源效率最大化,并减少施... 小湾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由于在混凝土仓面上施工,且灌浆孔全坝基布设,个别孔受坝体内基础灌浆廊道、排水廊道及交通廊道施工的影响较大。根据每个施工部位的工程量大小及施工条件,合理确定钻孔资源配置,可以使资源效率最大化,并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整个施工配置的合理性。主要介绍小湾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的施工组织及监理工作,综合分析坝基固结灌浆施工特性及难点,对固结灌浆的施工组织提出了一些见解与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灌浆 施工组织设计 监理工作 施工特性及难点 小湾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合理净距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恒滨 张学富 +1 位作者 周元辅 刘佳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8,共6页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开挖跨度大,扁平率低,双洞相互影响显著,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力学性态及受力机理较普通隧道更为复杂。依托朝阳寺隧道下穿渝邻高速段工程,分析了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特性,引入屈服接近度概念对其受力进行评价,探讨了隧...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开挖跨度大,扁平率低,双洞相互影响显著,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力学性态及受力机理较普通隧道更为复杂。依托朝阳寺隧道下穿渝邻高速段工程,分析了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特性,引入屈服接近度概念对其受力进行评价,探讨了隧道不同近接施工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其较为合理的净距为1D~1.2D。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对比研究,结论与前述一致,由此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净距选取原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隧道设计及施工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大断面隧道 施工特性 净距优化 屈服接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