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施威特曼石吸附Cu^2+和Pb^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欢 陆现彩 +4 位作者 李磊 谭丽华 吴海光 朱婷婷 李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8-675,共8页
施威特曼石普遍存在于含大量SO42-的酸矿水中,其表面吸附的SO42-使得该矿物具有强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用于处理重金属离子污染。实验通过在不同浓度Cu2+溶液中合成施威特曼石时发现,Cu2+与施威特曼石的共沉淀量较低,FTIR分析表明Cu2... 施威特曼石普遍存在于含大量SO42-的酸矿水中,其表面吸附的SO42-使得该矿物具有强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用于处理重金属离子污染。实验通过在不同浓度Cu2+溶液中合成施威特曼石时发现,Cu2+与施威特曼石的共沉淀量较低,FTIR分析表明Cu2+与施威特曼石的羟基发生反应。开展施威特曼石吸附Pb2+的实验,结果表明施威特曼石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施威特曼石吸附Cu2+和Pb2+后出现1545.4 cm-1和1435.0 cm-1(Cu2+)两个吸收峰,可能是施威特曼石孔道表面形成了三元配合物。在241×10-6的初始浓度(与尾矿孔隙水的Pb2+含量相近)下有61.4%的Pb2+去除率,显示了较好的环境修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威特曼石 CU2+ PB2+ 共沉淀 吸附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酸性环境下形成的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及其环境学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廖岳华 周立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含SO42-丰富的极端酸性环境下的一种次生羟基硫酸高铁矿物,其结晶度较差,形态特殊,表面基团活性强,对其存在环境中有毒重(类)金属元素的迁移与钝化有重要影响。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施威特曼... 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含SO42-丰富的极端酸性环境下的一种次生羟基硫酸高铁矿物,其结晶度较差,形态特殊,表面基团活性强,对其存在环境中有毒重(类)金属元素的迁移与钝化有重要影响。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施威特曼石的形成、组成结构、稳定性能、溶解度及其与重(类)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地下水除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酸性环境 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 组成 结构 环境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Fe(Ⅱ)浓度对施威特曼石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剑茹 柏双友 崔春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6-1052,共7页
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已被证实是一种具特异性能的重(类)金属吸附新材料,生物方法合成的施威特曼石由于具备较好的表面吸附性能而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接种有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的FeSO4-H2O... 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已被证实是一种具特异性能的重(类)金属吸附新材料,生物方法合成的施威特曼石由于具备较好的表面吸附性能而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接种有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的FeSO4-H2O矿物合成体系,研究了不同初始Fe2+浓度对Fe生物转化成施威特曼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Ⅱ)浓度(FeSO4.7H2O配制)设计为20、40、80和160 mmol/L,接种A.ferrooxidans菌密度达到6.0×107个/mL时,本实验条件下矿物重量y(g)与初始Fe2+浓度x(mmol/L)的关系为y(g)=0.036 67+0.008 520x-8.602.10-6x2;溶液TFe沉淀率y(%)与初始Fe2+浓度x(mmol/L)的关系为y(%)=39.68-0.221 0x+6.653.10-4x2。反应后期溶液中大量残留Fe3+在满足饱和指数SI>0的条件下不能析出矿物沉淀,进一步分析表明,Fe3+水解形成施威特曼石的可能机制是利用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氧化Fe2+释放的能量才得以实现,当Fe2+完全氧化不再供应能量时,Fe生物转化成施威特曼石的反应也达到了最大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威特曼石 生物合成 机制 转化率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酸浸液制备氢氧化铁过程中施威特曼石的形成与转变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武名 鲁安怀 +1 位作者 王长秋 张文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1-586,共6页
尾矿酸浸液在制备氢氧化铁的过程中,由于逐渐滴加碱液正好形成了pH值为2.8~3.8的高SO24-、高Fe环境,因而生成了施威特曼石。施威特曼石是一种亚稳定矿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和体系状态改变,它可以转变为更稳定的针铁矿(氢氧化铁)。考查了p... 尾矿酸浸液在制备氢氧化铁的过程中,由于逐渐滴加碱液正好形成了pH值为2.8~3.8的高SO24-、高Fe环境,因而生成了施威特曼石。施威特曼石是一种亚稳定矿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和体系状态改变,它可以转变为更稳定的针铁矿(氢氧化铁)。考查了pH值、温度及时间对施威特曼石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条件下,在pH值为12的碱溶液中转化36h,施威特曼石可完全转变为Fe(O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酸浸液 施威特曼石 氢氧化铁 硫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尾矿砂制备镁铁氢氧化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琦 王长秋 +2 位作者 鲁安怀 陶维东 王武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8-562,共5页
以金川铜镍矿尾矿酸浸液为原料,根据矿物沉淀pH值区间的不同,分步分离Fe、Mg的沉淀物以及有价金属Al、Co、Ni、Cu的混合沉淀物,进而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Fe(OH)3和Mg(OH)2,同时富集Co、Ni、Cu等有价金属。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为3.8时可沉... 以金川铜镍矿尾矿酸浸液为原料,根据矿物沉淀pH值区间的不同,分步分离Fe、Mg的沉淀物以及有价金属Al、Co、Ni、Cu的混合沉淀物,进而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Fe(OH)3和Mg(OH)2,同时富集Co、Ni、Cu等有价金属。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为3.8时可沉淀分离出主要成分为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的氢氧化铁前驱体,pH值达到9.8时沉淀富集出Al、Co、Ni、Cu的混合氢氧化物,随即得到只含有Mg离子的溶液。在60℃条件下,将施威特曼石在pH值为12的NaOH溶液中老化36h,可以得到Fe(OH)3。同时,以NaOH调节只含有Mg离子的溶液至pH值为12.4时可获得Mg(OH)2。本研究为金属矿山尾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铁 氢氧化镁 硫酸根 施威特曼石 尾矿酸浸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