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中庸》的诗化境界
- 1
-
-
作者
欧阳祯人
-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14-19,共6页
-
文摘
即凡即圣的超越形态、优美理性的宗教情感,以及富有艺术质素的语言表述和想象深远的天人境界,共同烘托出了《中庸》文本的诗化特质,并分别从浩瀚深厚、於穆不已之"天"的内涵发掘,即凡即圣的超越情怀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性情世界巨大创生性的诗化呈现等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特质。《中庸》作为一部圣典,它的思想高远无极,它的精神超凡入圣,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亦哲学,亦宗教,亦审美,像一首飘过了茫茫原野的草原牧歌,携带着数千年儒家圣哲的思绪,怀抱着中国圣人的期望,从哲理到审美,从洪荒的原野到现代化的今天,流进了我们良知的心田,融化在我们血液里,体现在我们的视听言动之中。这不仅仅是理论的把握,宗教的觉悟,而且也是诗情的精神向往与诗化的境界憧憬。
-
关键词
《中庸》
诗化境界
於穆不已
宗教性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诚体与神体:牟宗三论北宋理学
- 2
-
-
作者
翟奎凤
-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90-9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易传》与宋明理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2BZX051)。
-
文摘
牟宗三在《心体与性体》中对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的思想作了重点论述,把三人思想视为不断演进、趋于圆满的发展过程。周敦颐基于《易传》《中庸》建构诚体、神体、寂感真几的思想,虽然对心性重视不够,但寂感神体作为一种广义上的宇宙之心也贯通在主体中。张载在重视《易传》《中庸》的基础上,对《孟子》心性论也有关注,太虚、天德神体与心性通贯无二。程颢则进一步统一了《易传》《中庸》《论语》《孟子》,本体与主体完全打通,发展出一种思想上的圆顿形态,神体即是寂感一体、於穆不已的易体。在牟宗三的创造性阐释中,诚体、神体、易体、道体、理体、心体、性体统一,寂感一如,即存有即活动,生生不息。牟宗三的论述自有其哲理上的高明之处,但他把二程分得太开,抬高程颢,贬低程颐,视程颐、朱熹为歧出,认为程朱所言之理存有而不活动,心、神皆为形下之气,这种判断难免又失之简单、武断。
-
关键词
诚体
神体
寂感
於穆不已
心神理一
-
Keywords
Chengti
Shenti
sense of tranquility
continuous nourishment
Xin,Shen and Li are united as one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