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误差修正与多特征联合判决的空间碎片测轨数据关联方法
1
作者 王东亚 黄剑 梁伟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共8页
针对大批量空间碎片的编目管理,广域监视测轨数据与编目目标的关联匹配是前提和关键,关联正确率不仅影响正常编目处理,也影响观测数据利用率和监视体系效能.提出一种改善大批量空间碎片测轨数据关联正确率的方法.首先,根据轨道预报误差... 针对大批量空间碎片的编目管理,广域监视测轨数据与编目目标的关联匹配是前提和关键,关联正确率不仅影响正常编目处理,也影响观测数据利用率和监视体系效能.提出一种改善大批量空间碎片测轨数据关联正确率的方法.首先,根据轨道预报误差特点,建立了将大尺度轨道空间位置误差向小尺度时间误差转换的时间误差参数估计与观测量残差修正模型;然后,构造基于时间误差参数(包括常数项和线性项)、修正后观测量残差RMSE统计值以及关联价值函数等四特征量联合的关联判决模型,并给出关联判决门限设置策略和关联处理流程;最后,进行了光电望远镜(阵)的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测轨数据-目标关联正确率可达约98%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数据分析 编目:空间碎片 天体力学:观测数据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行星碰撞概率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郑航 朱青峰 +4 位作者 宋叶志 李旭志 徐小慧 邱锦盛 赵峻涵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共9页
针对目前已有的小行星碰撞监测系统之间结论不一致的现状,研究了变化线碰撞监测系统所用到的线性近似方法,得出此方法获得的轨道分布相对于理论轨道分布的偏离随着轨道传播时间增加而逐渐显著的结论.使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了6个小行星实... 针对目前已有的小行星碰撞监测系统之间结论不一致的现状,研究了变化线碰撞监测系统所用到的线性近似方法,得出此方法获得的轨道分布相对于理论轨道分布的偏离随着轨道传播时间增加而逐渐显著的结论.使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了6个小行星实例的碰撞概率,与已有的蒙特卡洛碰撞监测系统的结果比较,差别最大为2.1倍标准差.对小行星2020 VV在2056年10月内的碰撞样本进行了细致分析,描绘了碰撞样本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图像,获得了和已有的碰撞监测系统一致的结论.关于不同碰撞监测系统间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蒙特卡洛碰撞监测系统和变化线碰撞监测系统目前各有优劣:前者不会引入线性近似方法带来的误差,但计算成本高;后者所用到的线性近似方法将带来误差,但可以找出一些碰撞概率低的、可能会被前者遗漏的虚拟碰撞源,并且计算成本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近地小行星碰撞监测 天体测量学与天体力学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射电暴观测数据干扰缓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玲 陈卯蒸 +3 位作者 袁建平 李健 闫浩 翟楠楠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从海量的天文观测数据中快速搜寻罕见的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事件,干扰缓解是其中一项关键而具有挑战的工作.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会淹没真实的天文事件,还会导致搜寻管线输出大量的假阳性候选体.由... 从海量的天文观测数据中快速搜寻罕见的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事件,干扰缓解是其中一项关键而具有挑战的工作.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会淹没真实的天文事件,还会导致搜寻管线输出大量的假阳性候选体.由于干扰来源及其种类的复杂性,目前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降低干扰对FRB观测搜寻的影响,分析和研究了南山26m射电望远镜L波段观测数据中的干扰情况,针对主要的窄带干扰和宽带干扰建立了3层次的干扰缓解处理流程,从而有效缓解了观测数据的干扰污染情况.将该流程嵌入到FRB色散动态谱搜寻(Dispersed Dynamic Spectra Search,DDSS)管线中,实验结果表明,搜寻管线的检测率和检测精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该方法为FRB观测数据干扰缓解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连续谱:暂现源 射频干扰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超螺旋终端滑模天线伺服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娟 许谦 +1 位作者 王娜 薛飞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指向精度是评价射电望远镜天线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天线的伺服控制方法是影响该指标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超螺旋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实现了天线伺服系统的全局鲁棒有限时间稳定,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系统的... 指向精度是评价射电望远镜天线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天线的伺服控制方法是影响该指标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超螺旋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实现了天线伺服系统的全局鲁棒有限时间稳定,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系统的收敛时间.所提出方法中的滑模变量采用和状态相关的变指数系数,固定了最大滑动时间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扰动观测器可准确获取伺服系统的干扰,结合2阶结构的变增益超螺旋算法的控制率,能有效缓解抖振现象,实现天线的鲁棒控制.仿真结果显示,系统能在0.55 s左右快速跟踪信号,跟踪误差小且抖振抑制效果明显.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更快、更简单、更有效地跟踪参考信号抑制天线伺服系统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射电望远镜 高角分辨率 非线性控制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SS数据的早型食双星HD190967、HD35921、HD228854和HD100213轨道周期变化的分析研究
5
作者 张玉豪 刘进忠 +2 位作者 刘荷蕾 吕国梁 张余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7,共13页
HD190967、HD35921、HD228854和HD100213都是O型或B型的早型双星,轨道周期分别为6.519 d、4.0024 d、1.8855 d和1.3872 d,它们都属于长周期双星.这类双星数目少,且难以获得完整的光变曲线.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 HD190967、HD35921、HD228854和HD100213都是O型或B型的早型双星,轨道周期分别为6.519 d、4.0024 d、1.8855 d和1.3872 d,它们都属于长周期双星.这类双星数目少,且难以获得完整的光变曲线.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空间望远镜的长时标、短曝光和高精度光度测量为这4颗源提供了优质的数据.利用从TESS获取的光极小时刻和历史数据,对这4颗早型双星的轨道周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4颗源的轨道周期都有长期增加的趋势,HD228854和HD100213的轨道周期除了长期增加外还叠加了正弦变化.分析发现HD190967、HD228854和HD100213这3颗恒星轨道周期增加的原因是伴星与主星间的物质交流造成的,HD35921轨道周期增加的原因是主星星风损失.目前HD228854和HD100213的轨道周期正弦变化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第三天体影响导致的光时轨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掩食 技术:测光 恒星:早型星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高斯过程方法在系外行星大气透射光谱数据处理中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王锦鹏 王炜 +1 位作者 欧阳青林 李静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62,共19页
凌星法是研究系外行星大气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地面上对系外行星大气进行观测时,传统凌星法通常在目标星之外同时观测一颗或多颗参考星,利用较差光谱法并结合高斯过程回归,以同步监测并线性地消除凌星光变曲线内由于地球大气和仪器效应产... 凌星法是研究系外行星大气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地面上对系外行星大气进行观测时,传统凌星法通常在目标星之外同时观测一颗或多颗参考星,利用较差光谱法并结合高斯过程回归,以同步监测并线性地消除凌星光变曲线内由于地球大气和仪器效应产生的系统噪声.尝试了一种新方法,即不使用较差光谱法,而是将参考星的光变曲线作为高斯过程的相关量来探索光变曲线中的系统噪声,该方法允许在目标星光变曲线和同时记录的时间序列间进行更灵活的非线性映射,以此详尽地探索凌星信号中存在的系统噪声.更进一步,还测试了没有参考星的情况,以模拟视场中无参考星的行星系统的凌星观测.对此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将此方法应用于一次热木星WASP-69b的凌星光谱数据中.研究发现,对于WASP-69b的这次凌星数据,新方法在使用参考星时获得的白光凌星深度精度优于传统方法,获得的分光光变曲线残差普遍小于传统方法得到的残差,而在没有参考星情况下,利用已知的凌星中心时间仍可以得出可接受的结果.更多针对凌星数据的测试,可进一步验证新方法的优势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分光 行星与卫星:个别:WASP-69b 方法:数据分析 方法: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的旋涡星系旋臂数量识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舒瑜 张金区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5,共10页
旋涡星系图像中所蕴含的旋臂信息,尤其是旋臂数量,对研究星系结构演化和星系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在当前星系观测数据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快速识别出旋臂数量成为旋涡星系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Galaxy Zoo DECaLS(Dark Energy Camera L... 旋涡星系图像中所蕴含的旋臂信息,尤其是旋臂数量,对研究星系结构演化和星系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在当前星系观测数据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快速识别出旋臂数量成为旋涡星系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Galaxy Zoo DECaLS(Dark Energy Camera Legacy Survey)数据集,研究ResNet(Residual Networks)模型从旋涡星系图像中识别旋臂数量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ResNet在不同网络层数下的实验结果,得出具有32层网络结构的ResNet模型,即ResNet32效果最佳,其总体准确率为83%,识别效果优于ViT(Vision Transformer)、EfficientNet和DenseNet等网络模型.在对不同旋臂数量的识别方面,识别准确率与训练样本的多少有较强的关系,拥有2个旋臂的图像数量有6800张,其F1分数(F1-Score)值达到0.9,而有4个旋臂的图像数量只有237张,其F1-Score值也最低.实验进一步分析了融合传统星系图像特征的识别效果,发现融合传统星系图像特征在提升旋臂数量识别方面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旋涡星系 技术:图像处理 方法:数据分析 方法: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MAS的北斗三号组网星数据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超 宋淑丽 +1 位作者 陈钦明 周伟莉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63,共12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完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验证系统和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截至2018年11月,北斗三号系统已经发射19颗组网星.为了了解新发射组网星的信号、数据质量和目前能达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完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验证系统和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截至2018年11月,北斗三号系统已经发射19颗组网星.为了了解新发射组网星的信号、数据质量和目前能达到的定轨精度,基于2018年5月18日至28日22个国际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监测评估系统(iGMAS)跟踪站的数据,从观测噪声和伪距多路径两方面分析比较了最早发射的8颗北斗三号组网星新旧信号的数据质量,分别用旧信号B1I、B3I和新信号B1C、B2a对北斗三号组网星和GPS进行联合定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信号B2a的数据质量与旧信号相当, B1C的数据质量略差于老信号;比较3 d解重叠弧段(48 h)轨道和钟差结果,新旧信号的结果相当, B1I/B3I和B1C/B2a定轨的3维位置精度(3D-RMS)都在35 cm左右,钟差结果基本在0.5 n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北斗三号系统 iGMAS 方法:数据分析 精密卫星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在脉冲星计时残差分析及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峰 高玉平 +2 位作者 童明雷 杨廷高 赵成仕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42,共11页
高精度脉冲星计时分析在脉冲星诸多应用领域中占重要地位,而多个未能消除的误差源的存在,限制了脉冲星计时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分析其观测特征,这种影响将导致脉冲星计时残差波动的多样性.利用从北美计时阵(NANOGrav)观测的4颗毫秒脉冲星... 高精度脉冲星计时分析在脉冲星诸多应用领域中占重要地位,而多个未能消除的误差源的存在,限制了脉冲星计时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分析其观测特征,这种影响将导致脉冲星计时残差波动的多样性.利用从北美计时阵(NANOGrav)观测的4颗毫秒脉冲星数据,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计时残差的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计时残差的振荡可用几个内在本征模态函数和一个剩余趋势揭示其多时间尺度的振荡结构和非平稳性.进一步比对脉冲星间多振荡结构对计时残差波动贡献的差异,发现经验模态分解非常有利于寻找脉冲星计时残差数据间的共性及个性.同时,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进行残差预报,发现应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残差序列分解后再预报,在短期预报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上述结果有利于拓展脉冲星计时残差在时域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脉冲星 计时残差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ILEO搜救定位处理的分布式数据融合方法
10
作者 宋叶志 徐劲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4,共10页
对遇险目标搜索救援的支持是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项重要民用服务.文章介绍了GALILEO搜索救援子系统(SAR)定位的基本原理.在GALILEO SAR中测量量为时间信号与频率信号,文章详细地给出了两种测量信号的定位方法.基于多传感器信息... 对遇险目标搜索救援的支持是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项重要民用服务.文章介绍了GALILEO搜索救援子系统(SAR)定位的基本原理.在GALILEO SAR中测量量为时间信号与频率信号,文章详细地给出了两种测量信号的定位方法.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对搜索救援系统中不同测量信号进行综合状态估计.在仿真计算中,采用带噪声的模拟测量数据进行定位,数值计算的结果显示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的综合状态估计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其它诸多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星体3C 446射电光变非线性特性分析
11
作者 唐洁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类星体有剧烈、大幅度的光变现象,光变研究有助于建立与观测相符的理论模型.这篇文章从密歇根大学射电天文台数据库收集了类星体3C 446射电4.8、8.0和14.5GHz波段的长期观测数据.传统的线性方法难以分析复杂的光变现象,文章采用了集合... 类星体有剧烈、大幅度的光变现象,光变研究有助于建立与观测相符的理论模型.这篇文章从密歇根大学射电天文台数据库收集了类星体3C 446射电4.8、8.0和14.5GHz波段的长期观测数据.传统的线性方法难以分析复杂的光变现象,文章采用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和非线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从混沌动力学特性、分形特性和周期性多角度对类星体光变随时间演化的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重点对比分析了除去周期成分或混沌成分前后,光变的周期性和非线性特性是否存在明显区别.分析结果表明,类星体3C 446射电波段光变资料由周期成分、趋势成分和混沌成分组成,光变具有周期性、混沌性和分形特性.除去混沌成分和趋势成分后的光变周期与原始光变资料的周期完全相同,而两者的混沌和分形特性有明显不同.从饱和关联维数来看,重构动力学系统时,除去周期成分和趋势成分后的光变资料比原始光变资料需要更多的独立参量,Kolmogorov熵值表明前者信息的损失率比后者大,系统的混沌程度更高,系统也更复杂,Hurst值表明后者自相似性和长程相关性比前者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类星体:个别:3C 446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数据重构的天线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
12
作者 侯晓拯 许谦 +5 位作者 李琳 易乐天 薛飞 王惠 许多祥 何飞龙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射电望远镜天线伺服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对系统动力学特性辨识有着显著的影响,会提高辨识难度,增加辨识模型的复杂程度.系统非线性特性的测量与补偿也会增加系统辨识工作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采样数据的线性重构方... 射电望远镜天线伺服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对系统动力学特性辨识有着显著的影响,会提高辨识难度,增加辨识模型的复杂程度.系统非线性特性的测量与补偿也会增加系统辨识工作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采样数据的线性重构方法,用于动力学特性建模.通过提取原采样数据的相位与幅值,对受到噪声与非线性畸变影响的系统采样数据进行线性重构,降低待辨识模型的复杂度.搭建了半实物实验平台,以平台实际采样为基础,重构线性数据,利用奇异值法与自回归神经网络评估并辨识平台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建模数据奇异值拐点从100阶下降至40阶,仅用10个神经网络节点200次训练即实现了模型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其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RT三轴低频天线指向误差批量测量和校正方法
13
作者 吐力帕尔·吐鲁洪 阎敬业 +3 位作者 武林 杨洋 蓝爱兰 吴季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3,共12页
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望远镜(Daocheng Solar Radio Telescope, DSRT)作为子午工程二期太阳-行星际探测子系统的重要部分,工作在150–450 MHz频段,可提供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太阳爆发亮温图像.针对DSRT天线的高精度指向测量以及对指向... 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望远镜(Daocheng Solar Radio Telescope, DSRT)作为子午工程二期太阳-行星际探测子系统的重要部分,工作在150–450 MHz频段,可提供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太阳爆发亮温图像.针对DSRT天线的高精度指向测量以及对指向误差批量标定和校正的需求,首先根据DSRT独有的三轴座架系统,通过四元数旋转变换法建立了天线3参数编码器零点误差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射电源的漂移扫描法获得16个单元天线功率方向图,并根据2维方向图确定波束中心的方法精确测量了DSRT天线指向误差;最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并通过天线控制软件重新调整各个轴的零点,后对调整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指向校正方法可靠有效,校正后16个天线的指向精度为0.5°之内,明显优于校正前3.5°的指向误差,满足误差小于DSRT天线最高工作频率下的1/10波束范围内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望远镜:指向误差 天线功率方向图 太阳:射电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元学习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俯仰轴承故障辨识方法研究
14
作者 朱金浩 许谦 +3 位作者 薛飞 何飞龙 梁娟 许多祥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在经过长期运行后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俯仰轴会出现微小扭曲,滚动轴承作为承载俯仰轴的核心部件,也会因长期承受交变载荷增加疲劳风险,导致轴承寿命以及望远镜指向精度的下降,极大影响望远镜的性能.以俯仰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故障辨识方法... 在经过长期运行后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俯仰轴会出现微小扭曲,滚动轴承作为承载俯仰轴的核心部件,也会因长期承受交变载荷增加疲劳风险,导致轴承寿命以及望远镜指向精度的下降,极大影响望远镜的性能.以俯仰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故障辨识方法研究,可为望远镜天线的高性能运行提供重要支撑.为实现在有限数据和复杂工作条件下准确地辨识俯仰轴承故障,提出了一种小样本条件下基于元学习的故障辨识方法(Few-shot Meta-learning Fault Identification, FMFI).首先将不同工况下的原始信号转换为时频图像数据,之后按照元学习协议将数据样本随机采样到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在有限样本的条件下, FMFI可以通过训练任务中的样本信息获取通用的先验知识,在未知的测试任务下实现准确快速的故障辨识.选取了与望远镜俯仰轴承工况具有相似性的变负载轴承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FMFI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俯仰轴承的主动运维和高质量服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仪器:俯仰轴承 方法:数据分析 方法: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ATM和WISE数据的小尺寸近地小行星物理特性研究
15
作者 何浩卿 季江徽 +2 位作者 孔旭 姜浩轩 胡寿村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80,共20页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广泛分布的金属或岩石天体,直径从米级跨越到几百公里.它们蕴含了太阳系早期的信息,同时也可能会与地球轨道相交且撞击地球,因此研究小行星的物理参数、物质成分和表面性质对于了解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演化和近地天体防御...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广泛分布的金属或岩石天体,直径从米级跨越到几百公里.它们蕴含了太阳系早期的信息,同时也可能会与地球轨道相交且撞击地球,因此研究小行星的物理参数、物质成分和表面性质对于了解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演化和近地天体防御具有重要意义.以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获取直径D<160 m的小尺寸近地小行星共67颗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部分潜在威胁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s,PHA).基于NEATM(Near-Earth Asteroid Thermal Model),使用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的观测数据,利用反射光模型对太阳反射光进行了修正,使用动力学模型计算WISE观测历元的小行星轨道数据,计算了这67颗小尺寸近地小行星的直径和反照率.拟合过程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与WISE的研究结果和MPC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其分类特征.研究为小行星的观测和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更好地了解近地小行星的特征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近地小行星 辐射机制:热辐射 Near-Earth Asteroid Thermal Model(NEATM) 方法:数据分析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T的暂现源探测方法
16
作者 赵杰明 王晓锋 +1 位作者 李国亮 张天萌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9,共20页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hina Space Survey Telescope,CSST)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建设的以大规模天文巡天为主任务的2m口径空间光学望远镜,兼具高空间分辨率与大视场特性,性能优异。暂现源是CSST的重要科学目标之一.CSST作为空间望远镜...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hina Space Survey Telescope,CSST)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建设的以大规模天文巡天为主任务的2m口径空间光学望远镜,兼具高空间分辨率与大视场特性,性能优异。暂现源是CSST的重要科学目标之一.CSST作为空间望远镜,与地面望远镜的图像噪声组成有着明显不同。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先前地基巡天项目的暂现源探测方案,需要针对性开发专属的探测方法.CSST的暂现源探测方法以CSST仿真数据为基础进行开发。验证,旨在尽可能准确地识别CSST主巡天数据中的暂现源,方法以图像相减法为基础,首先获得观测图像所对应残差图像,并利用滤波方法给出残差图像泊松噪声分布;然后使用渐变阈值间接统一背景噪声水平,对残差图像进行目标源测光得到候选源列表;最后,通过判断候选源与当地泊松噪声的偏差对真实暂现源进行筛选,结合原始图像信息与观测图像测光分类信息后,进一步对候选源列表的假源进行剔除,最终输出暂现源星表。方法在共计20000个暂现源的多轮仿真测试中,能够以平均95.9%的准确率对观测图像中的暂现源进行筛选,相较于先前工作,还更加全面且定量地给出了测试所得的不同亮度暂现源所对应的探测率,测试结论验证了CSST暂现源探测方法的可行性、泛化能力与稳定性。该方法也为空间望远镜暂现源探测任务提供了理论与编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图像处理 望远镜 巡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奇异谱分析提高极移中长期预报精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丹宁 雷雨 乔海花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由于空间大地观测数据传输耗时及处理过程复杂,导致极移测量值的获取存在时延,无法满足对高精度的极移预报值有重大需求的应用领域.针对极移复杂的时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的预报方法.首先用... 由于空间大地观测数据传输耗时及处理过程复杂,导致极移测量值的获取存在时延,无法满足对高精度的极移预报值有重大需求的应用领域.针对极移复杂的时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的预报方法.首先用SSA分离提取极移时序中的高频组分与低频组分;其次建立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外推与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模型对极移高频和低频组分进行组合预报.结果表明, SSA方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和提取极移低频和高频组分,对低频和高频组分组合预报可以显著改善极移的中长期(30–365 d)预报精度,与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提供的A公报中的极移预报值相比, SSA方法对极移PMX分量(本初子午线方向)和PMY分量(西90°子午线方向)的中长期预报精度改进最高分别可达45.97%和62.44%.研究结果验证了SSA方法对极移中长期预报改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参考系 地球自转:极移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慧眼-HXMT卫星的在轨运行和标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波 宋黎明 +2 位作者 贾淑梅 郑世界 赵海升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3,共10页
“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简称慧眼卫星,英文名为Insight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Insight-HXMT或HXMT),于2017年6月15日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天文台级X射线望远镜的诞生.慧眼卫星凭借其大面积、宽波段、... “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简称慧眼卫星,英文名为Insight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Insight-HXMT或HXMT),于2017年6月15日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天文台级X射线望远镜的诞生.慧眼卫星凭借其大面积、宽波段、高时间分辨率和高能量分辨率的综合优势,为黑洞与中子星系统的硬X射线快速变化和宽波段能谱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窗口.超出设计寿命的慧眼卫星已稳定运行超过8yr,目前状态良好,且有望进一步延长其在轨服务时间.截至2024年10月,慧眼卫星已7次向全球科学界公开征集观测提案,共收到334份有效的观测提案,并据此制定了2368个观测计划.此外,慧眼卫星已向公众发布数据13批次,累计数据量达到40 TB,数据公开比率高达94%.慧眼卫星还向用户提供了不同版本的数据分析软件和标定数据库,在轨标定精度在2%左右,满足科学分析的要求.来自全球17家及国内36家研究机构的学者使用慧眼数据开展了科学研究,发表了约300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累计引用次数约730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探测器 方法:数据分析 天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与纳木错天光背景亮度在一天中的不同变化过程
19
作者 刘强 刘煜 +10 位作者 宋腾飞 任安炳 赵明宇 张雪飞 李小波 祝凤荣 沙飞扬 OLOKETUYI Jacob Oladeji 王新建 段晓梅 罗启旺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天光背景是评价一个日冕观测站是否优秀的重要参数,这直接决定日冕仪能否实现对日冕活动的长期监测.日晕光度计(Sky Brightness Moniter,SBM)是一款精确测量白日天光背景、大气积分水汽含量、大气消光指数等重要大气参数的精密仪器,它... 天光背景是评价一个日冕观测站是否优秀的重要参数,这直接决定日冕仪能否实现对日冕活动的长期监测.日晕光度计(Sky Brightness Moniter,SBM)是一款精确测量白日天光背景、大气积分水汽含量、大气消光指数等重要大气参数的精密仪器,它也是日冕仪选址的国际通用仪器、中国西部太阳选址的重要设备.在利用纳木错观测点和丽江观测站累计的数据统计分析之前,先对两组代表性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基于代表性数据的时间轮廓来初步研究和掌握址点的天光背景特性.首先通过实际气候特点和归算天光背景两方面,逐步解释天光背景在一天中的不同变化过程;其次建立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来衡量揭示一个台址的日晕亮度演化特性.两个址点的结果表明:(1)海拔3200 m的丽江站与海拔4700 m的纳木错观测点天光背景(530 nm)均较好,最小值均能达到10×10^(-6)量级,可以保障日冕常规观测;(2)纳木错观测点和丽江观测站天空背景亮度随时间演化的不同.丽江观测站不适合全天观测,上午观测条件远优于下午观测条件.而纳木错观测点的可观测时间长(从9:00至16:00),配合其他台站的观测设备可以显著提高空间天气的地面监测效率.结果分析不仅为后续统计纳木错的天光背景提供分析样例,同时也展示了纳木错天光背景的预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选址 天文仪器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宽带实时数字边带分离接收机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杜文龙 陈卯蒸 +2 位作者 刘艳玲 李健 闫浩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边带分离(Sideband Separating,2SB)接收机可同时实现上边带(Upper Sideband,USB)和下边带信号(Lower Sideband,LSB)的观测,观测效率高且避免了频谱混淆,在宽带复杂天文谱线的观测中具有广泛应用.但由于两路信号传输路径中模拟组件存在... 边带分离(Sideband Separating,2SB)接收机可同时实现上边带(Upper Sideband,USB)和下边带信号(Lower Sideband,LSB)的观测,观测效率高且避免了频谱混淆,在宽带复杂天文谱线的观测中具有广泛应用.但由于两路信号传输路径中模拟组件存在不可避免的增益和相位不匹配,导致全模拟边带分离接收机系统的边带抑制率较低.为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搭建了一套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宽带实时数字边带分离接收机原型机,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了对两路中频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实时校准.经实验室测试,该原型机在整个1024 MHz的射频带宽内,边带抑制率达到了30 d B以上,有效地提高了接收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射电天文接收机 技术:边带分离 技术:边带校准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