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中国两轮方志编修对旧方志的继承和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松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地方志编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两轮方志编修继承了两千年来方志的记、志、传、图照、表、录的体裁,在框架结构上沿用了纲目体和平列体,将旧有的“三宝体”改编为“新三宝体”,拓展了志书自注的形式和功能,横排竖写、越境不书等... 地方志编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两轮方志编修继承了两千年来方志的记、志、传、图照、表、录的体裁,在框架结构上沿用了纲目体和平列体,将旧有的“三宝体”改编为“新三宝体”,拓展了志书自注的形式和功能,横排竖写、越境不书等旧志的优良传统也被新志奉为编修的基本原则。新修方志克服了旧志中偏重人文、各部类内容比例失调、有褒无贬等弊端,各部类内容比例趋于相对平衡,记载人物有褒有贬,善恶并书。新志编修在体裁、结构、内容、编纂手法等方面相对旧志也有不少创新。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假象创新、盲目创新和否定式创新的现象,对此必须进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编修 方志 方志体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修地方志应该注意的问题——兼对《中国现代方志学》若干问题的批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其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102,共11页
作者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对当前方志界存在的浮躁、趋时两大流行病进行了论述。并与《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若干观点提出商榷:编修地方志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吗?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文献、《中国现代方志学》称谓质疑、《中国现... 作者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对当前方志界存在的浮躁、趋时两大流行病进行了论述。并与《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若干观点提出商榷:编修地方志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吗?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文献、《中国现代方志学》称谓质疑、《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是什么?“六字功能”说过时了吗?地方志不是“昨日黄花”吗?地方志能成为“文化产业”吗?编修地方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科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编修 浮躁 趋时 继承传统 科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志: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 被引量:1
3
作者 梁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0-82,共3页
修志自古以来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广东建设文化大省需把编修地方志书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新时期的广东方志编修工作 ,要着力把握岭南文化特色 ,弘扬广东人精神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史为鉴 ,正确总结错误与... 修志自古以来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广东建设文化大省需把编修地方志书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新时期的广东方志编修工作 ,要着力把握岭南文化特色 ,弘扬广东人精神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史为鉴 ,正确总结错误与挫折 ,引出规律性结论 ,也是重要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广东 方志编修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经验、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玉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57,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方志编修事业迅速发展,方志馆、网、库建设加快了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今后中国方志事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积累了经验。然而,新方志编修及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仍面... 新中国成立后,方志编修事业迅速发展,方志馆、网、库建设加快了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今后中国方志事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积累了经验。然而,新方志编修及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认识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队伍短缺、地域发展失衡、对外传播不足、管理主体不断弱化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高历史站位,深刻认识地方志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督察督办机制,跟踪方志工作的落实情况;理顺体制机制,扭转方志工作机构不断弱化的局面;加快地方志立法工作,有效解决地域发展的失衡问题;着力推动方志学学科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利用方志资源优势,增进中外友好往来;坚持修志为用,实现方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方志编修 方志文化 方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