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景观价值的解读方式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毕雪婷 韩锋 《风景园林》 2017年第7期100-107,共8页
随着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在中国遗产地普及,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特殊的保护价值以及发展潜力得到了具体描述和深度诠释。在指导遗产价值认知的过程中,文化景观作为认知方式和研究方法,明确了遗产地的保护目标和管理对象。而文化景观具备... 随着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在中国遗产地普及,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特殊的保护价值以及发展潜力得到了具体描述和深度诠释。在指导遗产价值认知的过程中,文化景观作为认知方式和研究方法,明确了遗产地的保护目标和管理对象。而文化景观具备的这种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在新文化地理学崛起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透过后现代的视角探析文化景观的本质与内涵—文化景观是"观看方式"和"文化实践",进而了解文化景观进行遗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准则,并总结价值解读方式:作为观看方式时,从主观阅读的角度,根据汉·鲁尔金提出的4个层面的准则(干预层、知识层、感知层、诠释层)解读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实践时,更多地从景观自身、内部出发考虑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将文化景观看作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一个动态变化的智力过程,一种关联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今、物质与非物质的方法,从根源上认知和把握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价值 文化转向 观看方式:文化实践 解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与发展的创造性思考——读迟海波《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大学使命与实践》
2
作者 王蒙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6-128,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时代的碰撞是汉语学界不可回避的问题,确定传承和实践主体对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阅读迟海波先生的学术专著《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大学使命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时代的碰撞是汉语学界不可回避的问题,确定传承和实践主体对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阅读迟海波先生的学术专著《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大学使命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2月版,23万余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以下简称《使命》)一书以后,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毋庸置疑,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文化传播方式和人类思维范式的革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意义、传播主体、传播方式成为学界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使命 信息传播技术 学术专著 文化传播方式 信息传播方式 互联网时代 传播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建设与文化生活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振华 朝克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6,共2页
文化建设是围绕提升文化力,理顺文化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以及文化领域内部的关系。文化力推动了文化生活方式的变革。文化力诸多因素对文化生活方式的变革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建设 文化生活方式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思维方式和语篇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5-29,43,共6页
译语语篇必须符合译语的语篇规范及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语篇结构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思维方式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影响的结果。本文试从中西文化思维差异及其对语篇结构的影响入手,分析在翻译中语篇结构应在哪几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 文化思维方式 语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形成中的支配性文化及其生产方式——“理论之后”的当代中国文化批评 被引量:6
5
作者 曾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8,共7页
"理论之后"作为一种理论背景,并非中国文化批评走向困境的标志,而是真正走向"文化自觉"的象征。"理论之后",西方文化理论并非毫无建树,而是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文化批评实践需要重新确立本土性的研究对... "理论之后"作为一种理论背景,并非中国文化批评走向困境的标志,而是真正走向"文化自觉"的象征。"理论之后",西方文化理论并非毫无建树,而是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文化批评实践需要重新确立本土性的研究对象、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应在这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思潮、冲突与激荡中形成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特征的某种认识,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致力于"形成中的支配性文化"的参与性研究,"主流大众文化"可以成为对之的一种命名;在这一以媒介技术、商品消费为取向的文化生产大潮中,处于支配性地位的便不再只是纯文学、高雅艺术和精英文化了,而是由权力、资本、技术以及相应的文化趣味相交织而形成的通俗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相应的文化产业形态。文化批评需要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强有力的批判性质疑和建设性参与,从而真正介入并影响支配性文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之后 文化批评 支配性文化 文化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超人》英雄形象建构的文化表达方式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永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12-114,共3页
电影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最真实的写照。系列电影《超人》以个人英雄主义为创作题材,表达出了美国社会崇尚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超人的英雄形象不仅体现了美国民众内心的诉求和愿望,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同... 电影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最真实的写照。系列电影《超人》以个人英雄主义为创作题材,表达出了美国社会崇尚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超人的英雄形象不仅体现了美国民众内心的诉求和愿望,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是美国大国文化输出的一种途径。然而在影片中超人英雄也展现出了温情的一面,拥有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电影观众在经历奇异虚幻之后又逐渐回归真实,诠释了个人英雄主义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人》 英雄形象 电影产业 文化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数学文化的传播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夏炎 《江苏教育》 2001年第15期25-27,共3页
在人类早期,文化知识主要是以一方灌输、另一方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也影响到了今天的教育,譬如数学的学习,目前仍是以教与练的接受式为主要模式,目的无非就是“弄清概念、记住公式、掌握方法、熟练技巧”。显然,这样的教学... 在人类早期,文化知识主要是以一方灌输、另一方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也影响到了今天的教育,譬如数学的学习,目前仍是以教与练的接受式为主要模式,目的无非就是“弄清概念、记住公式、掌握方法、熟练技巧”。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文化 文化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文化渗透方式及其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金娥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1年第4期36-37,共2页
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不同语言与其文化背景的渊源历来备受学习者的关注,本文从听力教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的显性和隐性渗透方式,以及这两种方式在教学中的影响。
关键词 显性渗透 隐性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 听力渗透 文化渗透方式 影响 语言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文价值管理主导模式:文化生产方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卫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6-60,共5页
现代化的“迷失”是在技术理性不断强化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文理性的。现代觉醒是人文理性的复苏,是对文化的回归,它是一种社会管理视角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技术为主型物质生产方式向价值为主型的文化服务的生产管理模式的转换,... 现代化的“迷失”是在技术理性不断强化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文理性的。现代觉醒是人文理性的复苏,是对文化的回归,它是一种社会管理视角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技术为主型物质生产方式向价值为主型的文化服务的生产管理模式的转换,从而实现文化生产方式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并不排斥科技,而是给科技赋以人文的意义。它有利于避开现代化市场经济使人性失落的各种“陷阱”,实现人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产方式 人文价值 现代化陷阱 可持续发展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农村文化发展方式及其对高校课程设置的借鉴
10
作者 张砚清 《戏剧之家》 2013年第7期293-294,共2页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以广州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形式和发展功能为例,将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方式区分为传统空间的现代化改造、政府主导的文化工程、民...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以广州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形式和发展功能为例,将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方式区分为传统空间的现代化改造、政府主导的文化工程、民间文化活动和市场催生的文化活动四种类型,同样在高等学校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借鉴广州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和市场文化、民间文化进入高校课堂,从而将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发展方式 高校课程设置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时代赫哲族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换
11
作者 孙岩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8年第11期35-38,共4页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固步自封的文化传承方式已不再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过分地坚守反而只能导致这一民族文化的迅速消亡。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发展,赫哲族文化受到"他者"文化的强烈冲击,面对岌岌可...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固步自封的文化传承方式已不再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过分地坚守反而只能导致这一民族文化的迅速消亡。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发展,赫哲族文化受到"他者"文化的强烈冲击,面对岌岌可危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可以从赫哲族人理想人格时代转换、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与"他者"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新时代呈现等方面,分析赫哲族文化传承的现代转换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时代 赫哲族 文化传承方式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乡土文化绘本创作的研究——以马来西亚华人乡土绘本《老港是我家》为例
12
作者 刘玉红 任巍 刘茜雅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4-8,共5页
据研究数据显示,自1985年至2021年间,我国乡村的比例缩减达到了38.86%,这一趋势使得儿童接触和了解乡土文化的机会显著减少。[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乡村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对乡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遑论传承。作为儿童喜闻乐... 据研究数据显示,自1985年至2021年间,我国乡村的比例缩减达到了38.86%,这一趋势使得儿童接触和了解乡土文化的机会显著减少。[1]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乡村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对乡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遑论传承。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绘本以图为主、以文为辅,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反映生活、呈现知识、讲述故事、表达情感,而且受众年龄跨度大。将乡土文化传承与绘本创作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承方式。此外,绘本作为教育的重要媒介,在传承乡土文化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本 马来西亚华人 乡村环境 乡土文化 数据显示 图文并茂 文化传承方式 表达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安批判——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生产方式
13
作者 邱小群 廖美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79-79,共1页
李安每一部电影问世,都搅得评论界很热闹,这次尤其热闹。因为《色戒》触碰到了我们民族的情感记忆,所以这一次批判性的声音比哪一次都要高。当然支持和赞美的也不少,所以交锋就很多。依我看,围绕李安最近几年的任何一部电影来谈。
关键词 文化生产方式 李安 电影 触碰 东方文化 情感记忆 现实主义 批判性 美国精神 全球化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秧歌锣鼓和键盘鼠标的和鸣——关于电子时代群众文化方式的几点思考
14
作者 刘少花 《福建艺术》 2005年第4期61-61,共1页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文化,特别是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更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方式 电子时代 标的 键盘 锣鼓 秧歌 群众文化 伦理取向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美学文化的交融方式探究
15
作者 贾斡旋 《艺术家》 2020年第6期85-86,共2页
将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美学文化相融合,不仅是尊重历史的表现,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室内设计理念相结合,不仅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更多的灵感,还可以促使设计者在传统美学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基于此... 将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美学文化相融合,不仅是尊重历史的表现,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室内设计理念相结合,不仅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更多的灵感,还可以促使设计者在传统美学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基于此,本文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入手,分析了当前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美学文化交融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室内设计 传统美学 文化交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的音乐文化比较
16
作者 韩锺恩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6-41,共6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人类音乐文化共时同构的三种方式、三种约定、一种结果并将之从现象、本体及人的主体存在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并进而揭示音乐文化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 [音乐文化方式/Pattern Culture in Music] [原生/Raw] [再生/Reproduce] [反叛/Revolt] [现象论/Phemomenology] [本体论/Noumenololgy] [存在论/Ont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舒亚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式文化立意与表达方式
17
作者 肖慧君 《当代音乐》 2021年第8期1-3,F0004,共4页
作曲家许舒亚在多年来的音乐创作积淀中,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中国式表达语言,将传统文化立意及音乐元素融入到多元化的音乐作品中,体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美感。作曲家在主题构思、作曲技法、配器构成及音响空间设计方面均体现出独到之处,将... 作曲家许舒亚在多年来的音乐创作积淀中,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中国式表达语言,将传统文化立意及音乐元素融入到多元化的音乐作品中,体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美感。作曲家在主题构思、作曲技法、配器构成及音响空间设计方面均体现出独到之处,将中国音乐精神通过具象和抽象的双重方式融入创作。不仅刻画出唯美的意蕴幻境,还使中国音乐元素革故鼎新,呈现出与当代创作及欣赏审美的同步,获得了国际乐坛的关注与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舒亚 音乐创作 中国风格 文化立意与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元素在商业插画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曼曼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5期75-77,共3页
在新媒体时代,商业插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其不单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包含着许多商业信息。新媒体时代意味着时代变化迅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商业插画设计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语境下... 在新媒体时代,商业插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其不单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包含着许多商业信息。新媒体时代意味着时代变化迅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商业插画设计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元素在商业插画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商业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影响,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与商业插画的结合进行深入研究,为商业插画设计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此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插画设计 传统文化元素 新媒体时代 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传承 文化产业 商业传播 商业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地方文化新路径探究——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
19
作者 刘可媛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167-169,共3页
目的:由建业集团携手王潮歌导演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我国首座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其以戏剧演出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河南的人文风情,塑造了崭新的河南形象。文章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致力于探讨地方文化... 目的:由建业集团携手王潮歌导演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我国首座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其以戏剧演出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河南的人文风情,塑造了崭新的河南形象。文章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致力于探讨地方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塑造路径。方法:通过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深度解读,从其融合河南特色、深入创新实践、构建“非遗”文创空间和进行多维度传播四个方面解析其如何创新表达方式,实现对河南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活化。结果:深入分析“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可以发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河南地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实施多元化传播策略以及对现代科技与艺术形式的巧妙运用,将戏剧幻城打造成河南的新地标,同时其为塑造地方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戏剧艺术与旅游、文化、商业的完美结合,其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台。这一模式不仅为戏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的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启示人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深入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创新文化表达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从而推动地方文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戏剧艺术 文化表达方式 河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到现代:中华龙文化内核的重塑
20
作者 杨敏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0,共5页
中华龙是中华历史的见证者,从起源便充满神秘色彩,加上皇权的推波助澜,龙的演变经历了部落图腾、帝王工具、民间祥瑞与布雨龙王四个阶段。在近代,作为龙文化核心内涵的帝王神威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而逐渐瓦解。伴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中... 中华龙是中华历史的见证者,从起源便充满神秘色彩,加上皇权的推波助澜,龙的演变经历了部落图腾、帝王工具、民间祥瑞与布雨龙王四个阶段。在近代,作为龙文化核心内涵的帝王神威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而逐渐瓦解。伴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中华龙文化逐渐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核,象征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面向未来,弘扬中华龙文化要汲取其合理内核,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型转化,从而推动中华儿女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龙文化 神秘色彩 中华民族精神 美好生活向往 文化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