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张岱年的“创造的综合”论到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 |
杜运辉
周德丰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2
|
方克立先生文化综合创新三境界 |
杨翰卿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3
|
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论方克立先生的文化哲学思想 |
洪晓楠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2
|
|
4
|
方克立与现代新儒学研究——兼评《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
柴文华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5
|
文化融合论的文化转型论批判——兼评张岱年、方克立的“综合创新”文化观 |
顾乃忠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2005 |
7
|
|
6
|
“重建儒教”:一个学术史描述——以方克立、张祥龙对蒋庆的评论为主线 |
杨海文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
|
7
|
从“抽象继承法”到“马魂、中体、西用”——冯友兰、张岱年、方克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探索 |
刘晶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8
|
世纪之交的儒学研究─—读方克立先生的《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
金科
|
《学术界》
CSSCI
|
1998 |
0 |
|
9
|
立乎其大,超乎其上——读《方克立文集》有感 |
刘绪义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0
|
现代新儒学评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等读后 |
刘绪贻
|
《学术界》
|
2002 |
1
|
|
11
|
同情地了解批判地超越──读“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
曹智频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2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
1995 |
0 |
|
13
|
全国老子学术思想讨论会最近在湘潭市召开 |
黄钊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