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度+方位角传递对准在直升机载导弹传递对准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群生 赵剡 +2 位作者 鲁浩 徐剑芸 王进达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3,共5页
针对直升机机动的特点,本文采用"速度+方位角"匹配传递对准方案,推导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观测度改进方法,对其进行了证明。采用此方法分析了系统的可观度,进行了多种机动方式仿真研究,从中选择出了... 针对直升机机动的特点,本文采用"速度+方位角"匹配传递对准方案,推导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观测度改进方法,对其进行了证明。采用此方法分析了系统的可观度,进行了多种机动方式仿真研究,从中选择出了合适的机动方案。数字仿真表明,在摇翼机动的情况下,对准精度优于5',完全可以达到"速度+姿态"效果,且阶数降低,计算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导弹 传递对准 机动方式 速度+方位角 卡尔曼滤波 直升机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方位角匹配传递对准算法的简化与仿真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松华 罗建军 岳晓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7期292-294,308,共4页
给出了一种速度+方位角匹配传递对准模型,并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和条件,对该模型进行简化,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机动条件下,速度+方位角匹配的三个失准角估值都能够在20s 内收敛,并达到10′的精度,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简化后的十... 给出了一种速度+方位角匹配传递对准模型,并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和条件,对该模型进行简化,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机动条件下,速度+方位角匹配的三个失准角估值都能够在20s 内收敛,并达到10′的精度,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简化后的十二阶滤波器能够达到相近的收敛时间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对准 卡尔曼滤波器 速度方位角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自多 刘全新 +2 位作者 王西文 王宇超 王述江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2期39-44,共6页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方法探讨 速度分析 各向异性 零偏移距 剩余静校正 均方根速度 方位角速度 准噶尔盆地 地震勘探 倾角变化 叠加速度 倾斜地层 叠加技术 旅行时间 校正技术 克希霍夫 叠加剖面 三维扩展 方向特性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应用研究 被引量:91
4
作者 凌云研究小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57,共8页
近年来地震勘探硬件设备正在逐步发展,地震采集道数已从原来的几百道发展为几千道,甚至上万道。由于采集道数的增加,陆上宽方位角三维地震勘探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通过中国西部的宽方位角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例研究,在比较了宽、窄方位... 近年来地震勘探硬件设备正在逐步发展,地震采集道数已从原来的几百道发展为几千道,甚至上万道。由于采集道数的增加,陆上宽方位角三维地震勘探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通过中国西部的宽方位角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例研究,在比较了宽、窄方位角三维地震在振福成像、相干数据体和相位的差异后,认为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性裂缝勘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角 方位角 各向异性 方位角速度 HTI VTI 地震勘探 海洋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炜 何治亮 +2 位作者 李玉凤 刘志伟 周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0-1178,6,共9页
现今广泛应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存在明显缺陷,即在对含有方位角信息的多个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时,往往使用同一偏移速度,这种未顾及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做法会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采用在方位角道集上进行速度分... 现今广泛应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存在明显缺陷,即在对含有方位角信息的多个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时,往往使用同一偏移速度,这种未顾及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做法会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采用在方位角道集上进行速度分析、在偏移过程中保留地震资料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信息的改进措施,提高了裂缝预测的精度。对实际工区叠前地震资料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进法进行裂缝预测,并与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得到的裂缝信息对比,展现了本文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方位各向异性 方位角速度分析 裂缝预测 偏移速度 叠后偏移 叠前数据 共反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装置中方位与俯仰角的单片机控制
6
作者 谢德仁 熊险峰 《现代雷达》 CSCD 1995年第2期22-26,共5页
介绍以上位机、下位机为控制单元,用步进电机为驱动元件的雷达(或监视装置)方位角、俯仰角的自动监控系统。
关键词 雷达 方位角扫描速度 俯仰角扫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平式光电望远镜天顶盲区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吉桐伯 陈娟 +1 位作者 杨秀华 陈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6-300,共5页
以常规代数方法 ,分析探讨了地平式光电望远镜天顶盲区形成的机理 ,结果显示跟踪架最大方位角速度、目标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这三个参数确定了天顶盲区范围。利用天文球坐标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跟踪架最大方位角速度的限制是导致望... 以常规代数方法 ,分析探讨了地平式光电望远镜天顶盲区形成的机理 ,结果显示跟踪架最大方位角速度、目标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这三个参数确定了天顶盲区范围。利用天文球坐标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跟踪架最大方位角速度的限制是导致望远镜存在天顶盲区的最主要原因。在北纬 6 0°跟踪赤纬不同的目标得到了具体跟踪数据 ,通过对比方位、俯仰角速度在天顶附近的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望远镜 地平式 天顶盲区 跟踪架 方位角速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面遥测接收站过顶跟踪改进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建行 邹杨 +1 位作者 谢轲 封志方 《兵工自动化》 2013年第10期1-3,7,共4页
针对俯仰—方位型跟踪系统在飞机过顶情况下无法进行平稳跟踪甚至丢失这一问题,根据俯仰—方位型测控通信设备的跟踪特点,提出解决目标过顶跟踪的实用方案。深入分析俯仰—方位型跟踪系统天顶盲区的形成机理,讨论当目标过顶时方位角速... 针对俯仰—方位型跟踪系统在飞机过顶情况下无法进行平稳跟踪甚至丢失这一问题,根据俯仰—方位型测控通信设备的跟踪特点,提出解决目标过顶跟踪的实用方案。深入分析俯仰—方位型跟踪系统天顶盲区的形成机理,讨论当目标过顶时方位角速度的影响。对解决该问题所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跟踪解决天顶盲区的方案,并对方案中程序引导方法对过顶目标跟踪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系统过顶后能继续捕获跟踪目标,对保持试验任务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俯仰 天顶盲区 过顶跟踪 方位角速度 方位 次俯仰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制导炸弹传递对准算法与仿真 被引量:3
9
作者 岳晓奎 袁建平 卢松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9-1421,1424,共4页
近年来精确制导炸弹在战争中初露锋芒,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作为机载空射武器,炸弹惯导系统在投放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初始对准。结合航空制导炸弹的特点,针对载机主惯导与炸弹子惯导速度/方位角匹配的传递对准模型,分别建立了精确对准和... 近年来精确制导炸弹在战争中初露锋芒,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作为机载空射武器,炸弹惯导系统在投放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初始对准。结合航空制导炸弹的特点,针对载机主惯导与炸弹子惯导速度/方位角匹配的传递对准模型,分别建立了精确对准和快速对准模型。并在仿真系统建立的基础上,从不同模型、载机不同机动方式、不同惯性元件精度等角度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给出了工程实现过程中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炸弹 传递对准 卡尔曼滤波 速度/方位角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