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6型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方位空间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峰 耿永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9-752,共4页
讨论了6-6型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实际应用和设计中的方位能力。该文通过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平台的力平衡分析,得到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将此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写成矩阵形式,再应用克莱姆法则可以得出判断1个位形是否在运动空间中的方法... 讨论了6-6型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实际应用和设计中的方位能力。该文通过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平台的力平衡分析,得到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将此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写成矩阵形式,再应用克莱姆法则可以得出判断1个位形是否在运动空间中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将1点的可能方位空间离散化,对每个离散点进行判断,就可以得到1点的方位空间。仿真结果表明: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同杆支撑并联机器人相比其方位空间要小一些,运动平台半径和基础平台半径的比值越大方位空间越大,短边所对的圆心角越小方位空间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牵引 并联机器人 方位空间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方位影响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脑认知特征——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龙 赵明生 刘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任务测试,同步采集行为学数据和前额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结果:1)相较于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的任务绩效显著降低,表现为正确率下降,反应时升高。2)随着空间方位的旋转,HbO_(2)浓度升高,具体差异脑区为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且背外侧前额叶的HbO_(2)浓度与正确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间方位制约着定向运动员的地图表征能力,旋转方位地图表征需要动用更多的脑功能活动完成信息处理任务,表现出更多的认知资源消耗,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脑区在旋转方位的地图表征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运动 地图表征 空间方位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前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段空间方位角融合的红外测温优化研究
3
作者 熊立春 石东平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9-1105,共7页
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率对红外测温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以红外辐射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多波段优化算法。通过多波段设计,通过数学转化推导,构建红外多波段测温向量组,可在未知被测物表面发射率的条件下实现温度的封闭求解。通过相关实验表明:... 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率对红外测温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以红外辐射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多波段优化算法。通过多波段设计,通过数学转化推导,构建红外多波段测温向量组,可在未知被测物表面发射率的条件下实现温度的封闭求解。通过相关实验表明:多波段算法所得的计算温度同真实温度的吻合度较常规单波段红外测量法高,更有效接近真值,相对误差较小。该方法可在无需表面发射率标定的情况下获取被测物表面温度,减少红外测量过程中空间方位造成的误差,保证了红外测温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发射率 多波段算法 空间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上”与“下”——上、下空间观念及其方位词表达
4
作者 何霭茜 沈立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204,208,共17页
《诗经》中“上”和“下”表示实际空间方位时多出现在《国风》,而且极少对文出现。“上帝”和“下土”表示至高天神和天下人间时,多数出现在《大雅》和《颂》中,而且通常对文出现,说明“上帝”和“下土”及“下民”通过形成一个互相关... 《诗经》中“上”和“下”表示实际空间方位时多出现在《国风》,而且极少对文出现。“上帝”和“下土”表示至高天神和天下人间时,多数出现在《大雅》和《颂》中,而且通常对文出现,说明“上帝”和“下土”及“下民”通过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来自我显现。《诗经》垂直空间轴上的“山隰”对文结构和“上帝-下民”空间结构存在空间方位和意蕴上的错位,但二者通过“下土-大地”将西周民众日常生活的空间感知经验与周王祭祀和统治中展现的抽象空间方位感知联结在一起。《诗经》中空间方位词使用所反映出的对“下土-大地”这一中介载体的关注,可以为传统文化中安土重迁和寻根思想提供更多文化源头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空间方位 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毕鸿燕 方格 翁旭初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研究了小学儿童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 ,同时 ,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 7岁、9岁、11岁儿童各 2 4名 ,男女各半。单模型和双模型两种实验任务均为四前提。采用个别实验 ,儿童在前提呈... 研究了小学儿童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 ,同时 ,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 7岁、9岁、11岁儿童各 2 4名 ,男女各半。单模型和双模型两种实验任务均为四前提。采用个别实验 ,儿童在前提呈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主要研究结果 :(1) 7岁儿童开始萌发了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 ,9岁儿童和 11岁儿童的推理能力处于发展和提高过程中 ;(2 )随着年龄增长 ,使用模型建构策略解决问题的儿童人次越来越多 ,绝大部分 11岁儿童都能使用这一策略进行推理。但即使儿童使用了模型建构策略 ,他们的推理成绩也没有反映出模型数量所造成的任务难度差异 ,即不符合心理模型理论关于模型数量的主要预期 ;(3)即使儿童能自发生成模型建构策略 ,儿童在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中使用这一策略的有效性程度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儿童 两维空间方位 心理模型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幼儿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毕鸿燕 方格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3,共6页
该研究旨在探查 4、5、6岁幼儿空间上下和前后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不同实验条件 (一致、模糊、冲突 )下儿童的传递性推理能力。为了尽量降低记忆对推理的影响 ,要求幼儿在前提呈现的条件下按前提方位关系进行传递性推理操作... 该研究旨在探查 4、5、6岁幼儿空间上下和前后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不同实验条件 (一致、模糊、冲突 )下儿童的传递性推理能力。为了尽量降低记忆对推理的影响 ,要求幼儿在前提呈现的条件下按前提方位关系进行传递性推理操作。被试为幼儿园 4、5、6岁组儿童各 2 4人 ,其中男女各半。主要结果表明 :4岁幼儿开始萌发空间前后和上下方位的传递性推理能力 ;从 4岁到 6岁 ,“上下”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优于“前后”方位 ;4— 6岁幼儿还不能完全摆脱知觉干扰因素的影响 ,形成稳定的传递性推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传递性推理 空间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方位及SOA对视觉选择注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义斌 张学民 +1 位作者 冉恬 李永娜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8,57,共5页
该文采用注意线索技术探讨颜色、角度和空间方位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突现刺激呈现角度的变化,表现出从左至右的明显的倒“V”字型效应,当突现刺激特征显著时(颜色明显变化),“V”字型效应消失;2)随着SOA的延长... 该文采用注意线索技术探讨颜色、角度和空间方位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突现刺激呈现角度的变化,表现出从左至右的明显的倒“V”字型效应,当突现刺激特征显著时(颜色明显变化),“V”字型效应消失;2)随着SOA的延长,空间角度对选择注意加工的影响越来越显著;3)综合处理空间角度结果表明,被试对“上”方目标的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左和右,对“下”的目标的反应速度最慢,而且相对受SOA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注意性选择 空间方位 S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实景空间生成方法和漫游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萍 刘静 郭小春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09年第8期216-218,共3页
提出了一种全方位实景空间生成方法,该方法从多个摄像头装置捕获多路视频图像,将多路图像实时拼接成360度柱面全景图,由一系列的全景图构建了全方位实景空间,并设计了全方位实景空间的贯穿漫游和环绕漫游系统,该方法适合于大规模场景中... 提出了一种全方位实景空间生成方法,该方法从多个摄像头装置捕获多路视频图像,将多路图像实时拼接成360度柱面全景图,由一系列的全景图构建了全方位实景空间,并设计了全方位实景空间的贯穿漫游和环绕漫游系统,该方法适合于大规模场景中固定路线上的全方位实景漫游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实景空间 全景图 环绕漫游 贯穿漫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毕鸿燕 方格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1-615,共5页
研究了小学儿童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 ,同时 ,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 7岁、9岁、11岁儿童各 2 4名 ,男女各半。 4种实验任务分别为三前提单模型、三前提双模型、四前提单模型和四前... 研究了小学儿童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 ,同时 ,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 7岁、9岁、11岁儿童各 2 4名 ,男女各半。 4种实验任务分别为三前提单模型、三前提双模型、四前提单模型和四前提双模型。采用个别实验 ,儿童在前提呈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主要研究结果 :(1)从小学 7岁到 11岁 ,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明显提高 ,7岁儿童初步形成了一维空间方位推理能力 ,9岁和 11岁基本具有了这种能力 ;(2 )随着年龄增长 ,使用模型建构策略解决问题的儿童人次越来越多 ,绝大部分 11岁儿童都能使用这一策略进行推理。但即使儿童使用了模型建构策略 ,他们的推理成绩也没有反映出模型数量所造成的任务难度差异 ,即不符合心理模型理论关于模型数量的主要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儿童 一维空间方位 传递性推理能力 心理模型 策略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名看壮族空间方位认知与表达的特点 被引量:5
10
作者 覃凤余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8-163,共6页
壮族空间方位认知与表达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相异和相对应之处。相通点:都借用表身体/物体的名词。相异点:(1)壮族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和表达较汉族更具原生性;(2)壮语为内隐型空间,而汉语为外显型空间。相对应点:“左”、“右”指称地域汉... 壮族空间方位认知与表达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相异和相对应之处。相通点:都借用表身体/物体的名词。相异点:(1)壮族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和表达较汉族更具原生性;(2)壮语为内隐型空间,而汉语为外显型空间。相对应点:“左”、“右”指称地域汉语从古发展到今逐渐萎缩,而壮语一直都不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壮族 空间方位 认知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国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7,共5页
空间方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导标,一般来说每个空间方位词都有一个构式体系,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上"所构成的每个构式只能兑现其一个侧面义,如"接触关系"、"包容关系"... 空间方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导标,一般来说每个空间方位词都有一个构式体系,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上"所构成的每个构式只能兑现其一个侧面义,如"接触关系"、"包容关系"或"距离关系",在这些构式义中"接触关系"较具原型性。但它与方位词"下"并未形成绝对的"对称"关系,并且与方位词"里"也有一定通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方位 “上” “下” “里” 认知语义 构式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非可视区域下空间方位角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丽莉 曹益平 毕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88-2192,共5页
传统单目视觉系统在测量物体空间方位角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检测出视场范围内物体的空间方位角,对于不在CCD视场范围内物体的检测难以实现。为此,提出一种旋转矩阵法来测量非可视区域下物体的空间方位角。旋转矩阵法根据张正友标... 传统单目视觉系统在测量物体空间方位角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检测出视场范围内物体的空间方位角,对于不在CCD视场范围内物体的检测难以实现。为此,提出一种旋转矩阵法来测量非可视区域下物体的空间方位角。旋转矩阵法根据张正友标定法原理,通过对合作目标上的特征点进行识别标定处理,求出合作目标旋转轴空间方位角,间接求出物体在CCD非可视区域下的空间方位角。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采用该方法计算出的物体空间方位角的均方根误差均不高于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 最小二乘法 非可视区域 空间方位 旋转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板U型滑雪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的反应抑制--来自ERPs的证据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阿丽 张鑫 +3 位作者 郭峰 杨波 杨传宇 杨馨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7,共7页
目的:以单板U型滑雪项目为例,探索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影响的认知加工特点,了解运动员与普通人群在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抑制的ERPs成分特征上的差异,确定同类项目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抑制能力的指向性指标,为科... 目的:以单板U型滑雪项目为例,探索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影响的认知加工特点,了解运动员与普通人群在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抑制的ERPs成分特征上的差异,确定同类项目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抑制能力的指向性指标,为科学训练、选材和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国家单板U型滑雪运动员8人(运动组)和普通大学生8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Go-Nogo实验范式诱发受试者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的ERPs。结果:1)运动组被试Go刺激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对照组。2)无论是水平方位还是垂直方位,140~220 ms出现的早期成分N2在Go条件下比Nogo条件下诱发的波幅更大,且垂直方位的顶区电极波幅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垂直方位额脑区Fz潜伏期比中央脑区电极Cz、Cpz更短。3)300~420 ms出现的晚期成分P3,水平方位的中央脑区比前额区、顶区波幅更明显,运动组的额区、中央脑区比对照组波幅大。顶区Nogo-P3波幅明显小于Go-P3,垂直方位中央脑区波幅大于其他脑区,运动组的Nogo-P3波幅显著大于对照组,顶区Nogo-P3小于Go-P3波幅。水平方位的脑顶区NogoP3潜伏期长。结论:单板U型滑雪项目运动员在Go/Nogo任务下执行动作时的反应时比普通人更短,运动员对冲突的反应抑制加工能力比普通人强,Nogo-P3的成分特征可以作为测量单板U型滑雪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抑制能力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方位知觉 反应抑制 Go/Nogo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单板U型滑雪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空间方位选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炳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诗经》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所涉及的空间方位,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诗经》中的空间方位加以辨析,有助于了解周代的礼仪、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思维特点、心理结构,从而深化对《诗经》... 《诗经》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所涉及的空间方位,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诗经》中的空间方位加以辨析,有助于了解周代的礼仪、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思维特点、心理结构,从而深化对《诗经》文化价值的认识。下面,仅就《诗经》中的南山和东门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空间方位 南山 选析 房屋 南亩 注疏 太阳 仪礼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语空间方位隐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1,共5页
利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及莱文森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能够进一步弄清人类是如何将自身对空间方位的体验逐渐形成概念后又投射到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上,尤其是对抽象事物或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上。同其他民族一样,傣族在其认知活动中,首... 利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及莱文森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能够进一步弄清人类是如何将自身对空间方位的体验逐渐形成概念后又投射到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上,尤其是对抽象事物或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上。同其他民族一样,傣族在其认知活动中,首先通过感知觉的感知能力学会了空间定位,使用方位词,对空间概念化,随后又将大脑中业已概念化的空间方位隐喻投射到其他事物上,使它适合其他语义域。具体说来,就是将空间方位隐喻中的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心、远近、高低等具体空间方位投射于情绪、行为、数量、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语 空间方位隐喻 概念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方位理念统辖下的人体样态设计——《山海经》对北方土著奇形怪貌的记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炳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山海经》对北方地区土著居民形貌的记载,多有生理器官缺陷的展示。这种缺陷有三种类型:一是身体器官发育不足,二是某些器官数量不足,三是有的器官未能生成。《山海经》对北方边缘地区土著身体器官优长之处的记载,集中在人的脚部,这是... 《山海经》对北方地区土著居民形貌的记载,多有生理器官缺陷的展示。这种缺陷有三种类型:一是身体器官发育不足,二是某些器官数量不足,三是有的器官未能生成。《山海经》对北方边缘地区土著身体器官优长之处的记载,集中在人的脚部,这是唯一超常发育的部位。《山海经》上述记载受制于古代先民的空间方位理念,对于北方自然生态所作的认定,是那里奇形怪貌之人得以创造出来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北方土著居民 空间方位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点胞内记录技术测量硬骨鱼Mauthner细胞的空间方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淑华 张英才 +1 位作者 虞棻 张茂先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对硬骨鱼Mauthner细胞(M细胞)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常常需要比较准确地了解该细胞的空间构型,特别是其两条主要树突的空间走向。过去虽有作者利用形态学技术对M细胞做过经典的三维重构,但未能精确地测量该细胞在三维空间的伸展情况。最近... 对硬骨鱼Mauthner细胞(M细胞)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常常需要比较准确地了解该细胞的空间构型,特别是其两条主要树突的空间走向。过去虽有作者利用形态学技术对M细胞做过经典的三维重构,但未能精确地测量该细胞在三维空间的伸展情况。最近,本实验室利用对鲫鱼M细胞胞体、外侧树突和腹侧树突进行多记录点胞内穿刺技术所获得的各记录点的三维坐标,结合投影几何作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UTHNER细胞 空间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鸿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8,共4页
从传递性推理角度对儿童空间方位认知能力发展进行综述 ,说明了幼儿对上下和前后空间方位的传递性推理能力 ,具体分析了小学儿童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策略使用及影响因素等 。
关键词 儿童 传递性推理 心理模型 推理能力 推理策略 发展 儿童空间方位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复杂对象空间方位关系的推理计算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永清 冯钧 王志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417,共4页
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杂对象之间的空间方位关系,提出了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方位关系的推理模型,并详细论述了该模型的算法实现过程及步骤.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模型无需区分源目标与参考目标,具有自反... 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杂对象之间的空间方位关系,提出了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方位关系的推理模型,并详细论述了该模型的算法实现过程及步骤.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模型无需区分源目标与参考目标,具有自反性,不受对象的形状、大小、位置和距离等的影响,容易与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拓扑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形成统一的推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空间方位关系 复杂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轴空间六方位转角误差辨识解析与补偿实验分析
20
作者 张颖 于博 胡月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7-172,共6页
调研了影响五轴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回转轴空间六方位误差是当前运动轴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了回转轴运动过程中空间六方位误差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空间几何关系采用数学基础理论对回转轴空间六方位误差进行了建模解析,得到了... 调研了影响五轴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回转轴空间六方位误差是当前运动轴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了回转轴运动过程中空间六方位误差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空间几何关系采用数学基础理论对回转轴空间六方位误差进行了建模解析,得到了回转轴空间六方位误差的大小及相互影响关系,应用双频激光干涉仪角度检测组件对回转轴进行了滚转误差在线检测与辨识计算,总结了滚转误差的存在特征,提出了适应性补偿方法,建立了滚转误差补偿模型。实验表明,研究的辨识理论及补偿方法有效可行,补偿后滚转误差残差均方差已经降到了2.769×10^(−2),可满足高精度五轴数控机床的运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机床 回转轴 空间方位误差 数学 辨识解析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