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站纯方位定位中相关问题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本才 何友 +1 位作者 王国宏 杜春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多站无源定位的机理进而提高其定位精度,对双站纯方位无源定位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研究了影响双站定位性能的因素,指出只有当测量误差足够小及两传感器间夹角不接近0和π时,双站系统才具有无偏性并有可能达到... 为了深入了解多站无源定位的机理进而提高其定位精度,对双站纯方位无源定位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研究了影响双站定位性能的因素,指出只有当测量误差足够小及两传感器间夹角不接近0和π时,双站系统才具有无偏性并有可能达到一致性估计;其次,指出当过小和过大夹角相对于0和π而言具有相同的幅度时,过小夹角对定位精度的消极影响要大于过大夹角;最后,分析了两种定位误差协方差获取方法的等价性。仿真结果验证了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并指出本文结论可以应用到基于传感器管理的多站无源定位算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站无源定位 方位定位 测量误差 夹角 误差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两物标方位定位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琪祥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分析了两方位定位的准确度、物标选择的要求等问题 ,并得出结论 :当两物标观测方位的差等于 90°时 ,观测船位的精度最高 ;选择定位物标时应从方位线的交角考虑 ,即交角等于 90°为最好 ,文献 [1~ 5 ]所述离物标的距离愈近愈... 分析了两方位定位的准确度、物标选择的要求等问题 ,并得出结论 :当两物标观测方位的差等于 90°时 ,观测船位的精度最高 ;选择定位物标时应从方位线的交角考虑 ,即交角等于 90°为最好 ,文献 [1~ 5 ]所述离物标的距离愈近愈好的结论并不是绝对正确的 ,从而纠正了在各种中外《航海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定位 精度 航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方位定位时船位标准差问题
3
作者 潘琪祥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分析了两方位定位时船位标准差问题,并指出当观测船位位于被测物标连线的中垂线上,离被测物标连线的距离约为0.35d时,船位标准差有最小值0.92m_Bd,这时两物标的方位差约等于109°.5。同时建议:两方位定位时,物标的方位差应不小于50&... 分析了两方位定位时船位标准差问题,并指出当观测船位位于被测物标连线的中垂线上,离被测物标连线的距离约为0.35d时,船位标准差有最小值0.92m_Bd,这时两物标的方位差约等于109°.5。同时建议:两方位定位时,物标的方位差应不小于50°,且不大于150°,区域“Q”是较为合理的两方位定位区域。在该区域内,船位标准差在(0.92~2.00)m_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定位 船位标准差 航位测定 航海学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方位定位数值的解法
4
作者 潘琪祥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8-22,共5页
论述了两方位定位和系统误差影响下的三方位定位及随机误差影响下的三方位定位数值的解法问题。
关键词 船舶方位定位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数据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基线纯方位定位的目标搜索航迹规划 被引量:5
5
作者 勇俊 李昭 +1 位作者 郑翠娥 孙大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4,共7页
超短基线纯方位定位可在缺乏斜距信息的条件下实现对声信标的定位,以实现对丢失声信标的打捞.针对该方法定位误差与测量船航迹有关的问题,探讨了对搜索航迹的规划,以在保证定位精度的条件下提高搜索效率.从两测点纯方位定位模型出发,分... 超短基线纯方位定位可在缺乏斜距信息的条件下实现对声信标的定位,以实现对丢失声信标的打捞.针对该方法定位误差与测量船航迹有关的问题,探讨了对搜索航迹的规划,以在保证定位精度的条件下提高搜索效率.从两测点纯方位定位模型出发,分析了纯方位定位算法定位误差的空间分布情况,确定了此方法的定位高精度区域.据此分别研究了采用直线航迹与圆弧航迹进行定位的误差特点,将两者的定位性能进行比对后,得出在相同误差条件下圆弧航迹定位精度优于直线航迹的结论,并通过计算机仿真与外场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与两种航迹的大范围搜索效率规划出采用"直线-圆弧"航迹联合搜索定位丢失信标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基线 方位定位 航迹规划 水声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站/多站纯方位定位与精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有建 杨恺滋 雷丁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1,共3页
介绍了双站 /多站纯方位目标定位的方法 。
关键词 方位定位 估算方法 精度 目标定位 双站探测定位 误差 多站探测 核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方位系统中的定位模糊区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修建娟 王国宏 +1 位作者 何友 修建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91-1393,1424,共4页
研究了纯方位系统中的定位模糊区面积和无源传感器所测得的方位角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无源传感器的合理布置提高定位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借鉴意义。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在目标到基线的距离等于常数的前提下给出的... 研究了纯方位系统中的定位模糊区面积和无源传感器所测得的方位角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无源传感器的合理布置提高定位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借鉴意义。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在目标到基线的距离等于常数的前提下给出的,在不受这个条件约束下以整个探测区域为背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学推导给出了模糊区面积达到最小时的交会角大小。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模糊区面积与两个无源观测站所测得的方位角以及与交会角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从而可实现纯方位定位系统中多个无源传感器合理布置或优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定位 交会角 定位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探测中太阳耀光方位的定位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建杰 徐彭梅 +1 位作者 王彩琴 李碧岑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0,共7页
为了在大气遥感探测中准确实时定位太阳耀光的方位,提出了在轨道系下太阳耀光点方位的优化定位方法。方法以星上轨道六要素作为输入,利用惯性系下太阳、卫星和耀光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基于二分法迭代计算惯性系耀光点的矢量位置,进而通过... 为了在大气遥感探测中准确实时定位太阳耀光的方位,提出了在轨道系下太阳耀光点方位的优化定位方法。方法以星上轨道六要素作为输入,利用惯性系下太阳、卫星和耀光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基于二分法迭代计算惯性系耀光点的矢量位置,进而通过坐标变换求解出轨道系下太阳耀光点矢量。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以某气象卫星上的大气探测仪为载体,在相同输入条件下,与STK软件计算结果相比,角度偏差小于0.4°,小于耀光点定位的最大允许误差,能够满足观测要求。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太阳耀光方位的定位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成功实现耀光点的精确捕获和跟踪观测,为更准确计算海面上的大气成分或反演气溶胶参数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太阳耀光 方位定位 轨道六要素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方位角定位的单步最优观测轨迹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权宏伟 彭冬亮 薛安克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共4页
纯方位角无源定位时,观测平台的运动轨迹对目标最终的定位精度有重要影响。针对之前在求取观测平台最优轨迹时限制条件多、算法可能只是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观测平台的单步最优轨迹算法。计算机仿真算例表明:与通常的最优观测平... 纯方位角无源定位时,观测平台的运动轨迹对目标最终的定位精度有重要影响。针对之前在求取观测平台最优轨迹时限制条件多、算法可能只是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观测平台的单步最优轨迹算法。计算机仿真算例表明:与通常的最优观测平台轨迹算法相比,该算法在求解最优轨迹时只需已知观测平台的初始状态,同时算法不受观测次数和终止条件的限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定位 最优轨迹设计 Fisher信息矩阵 Cramer-Rao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模算法的纯方位被动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芮国胜 侯代文 +1 位作者 朱兆达 康锡章 《信号处理》 CSCD 2003年第3期278-280,共3页
在被动定位中,初始状态值不能精确得到,其设定误差一般较大,从而影响滤波收敛速度和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多模型滤波方法,多个滤波器分别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同时滤波,实时计算各滤波器的加权值,然后进行数据互联。理论分析和仿... 在被动定位中,初始状态值不能精确得到,其设定误差一般较大,从而影响滤波收敛速度和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多模型滤波方法,多个滤波器分别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同时滤波,实时计算各滤波器的加权值,然后进行数据互联。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这一方法,收敛速度和精度得到改善,提高了算法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算法 电子对抗 状态估计器 方位被动定位 军事电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量时差和方位角的定位方法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福成 《兵工自动化》 2011年第2期80-81,84,共3页
为实现对静/动目标的有效定位,推导出定位精度的几何稀释(Geometric Dilution of Positioning Accuracy,GDOP)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公式和GDOP的影响因素。利用时差和目标方位角对静/动目标进行定位的基本原理,可得到定位精度的一般表达式... 为实现对静/动目标的有效定位,推导出定位精度的几何稀释(Geometric Dilution of Positioning Accuracy,GDOP)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公式和GDOP的影响因素。利用时差和目标方位角对静/动目标进行定位的基本原理,可得到定位精度的一般表达式及其理论曲线,以及其目标和接收机之间的相对几何关系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可有效实现对静/动目标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定位 时差和方位定位 协方差矩阵 GDOP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差方位被动定位法在水下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12
作者 石章松 张洪向 王树宗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在水下目标跟踪中 ,无源被动定位技术是常用的技术。在对利用方位和声波脉冲到达时间差的被动测量来进行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后 ,对系统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利用递推最小二乘 (RL S)估计算法估计出目标的运动偏量 ,然后结合线性卡尔曼滤波 (... 在水下目标跟踪中 ,无源被动定位技术是常用的技术。在对利用方位和声波脉冲到达时间差的被动测量来进行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后 ,对系统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利用递推最小二乘 (RL S)估计算法估计出目标的运动偏量 ,然后结合线性卡尔曼滤波 (KF)算法给出目标的运动状态。仿真结果表明 ,利用方位和时差对水下目标进行定位跟踪 ,可以要求观测站是静止的 ,不必机动 ,并且具有快速收敛、精度较高、稳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方位被动定位 水下目标跟踪 无源被动定位技术 方位目标跟踪 B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区域的水下纯方位目标跟踪方案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鹏 聂朝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围绕水下被动目标跟踪问题,目前的研究通常以最优估计点迹表征被测目标跟踪状态,而点估计无法表达示向性的位置误差信息,导致无法较好地为实际战场提供决策支持。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区域(AOU)的水下纯方位目标跟踪方... 围绕水下被动目标跟踪问题,目前的研究通常以最优估计点迹表征被测目标跟踪状态,而点估计无法表达示向性的位置误差信息,导致无法较好地为实际战场提供决策支持。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区域(AOU)的水下纯方位目标跟踪方案。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变权解析的定位算法以获得精确的目标位置信息,将目标位置作为AOU构建算法的先验知识。然后,分别通过有无滤波不确定区域构造算法,输出目标位置不确定区域。通过对不同仿真态势下AOU的评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目标跟踪方案均能对目标实现可靠精确的位置估计,说明该文提出的基于不确定区域的目标跟踪方案能够有效完成目标跟踪任务。该方案优势在于,目标估计结果包含示向性位置误差和区间估计的置信度,为后续决策提供清晰的容错与判断区域,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区域 水下目标跟踪 方位定位 误差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方位目标定位观测器轨迹的快速优化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华 徐桢 芮立扬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9-674,共6页
在移动传感器网络中,观测器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对目标的定位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目标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观测器运动轨迹的优化算法。算法把目标均方位置误差作为优化对象,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估计目标的位置。算法以目标和观... 在移动传感器网络中,观测器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对目标的定位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目标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观测器运动轨迹的优化算法。算法把目标均方位置误差作为优化对象,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估计目标的位置。算法以目标和观测器的方位分布关系为基础,减小了观测器最优位置的搜索范围。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多个观测器进行目标定位,滤波收敛速度快,定位误差小。最后给出了单个和多个观测器的"最优"运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观测器轨迹优化 方位目标定位 方位分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UKF的纯方位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定位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碧霞 李银伢 +1 位作者 戚国庆 盛安冬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为了解决现有多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难以同时兼顾定位精度和实时性的问题,该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相对方位的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quare-root unscented Kalman filter,SR-UKF)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定位算法。该方法根据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和量... 为了解决现有多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难以同时兼顾定位精度和实时性的问题,该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相对方位的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quare-root unscented Kalman filter,SR-UKF)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定位算法。该方法根据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和量测方程给出多移动机器人自定位的动态模型,利用相对方位作为量测值,在滤波中直接传递协方差矩阵的平方根对系统状态整体更新,实现了多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自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SR-UKF算法定位精度比已有算法精度提高了近一倍,单次平均运行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定位 多机器人 方位 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 不完全量测 计算复杂度 相对方位: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VSAR地面目标估计和定位新方法
16
作者 赵军 许稼 +2 位作者 夏斌 杨健 彭应宁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针对速度合成孔径雷达(VSAR)地面运动目标方位定位,在距离-多普勒-速度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adon变换的目标径向速度估计新方法。基于VSAR地面运动目标信号模型,首先通过改进Radon变换实现模糊数和待定距离估计。进而,利用滑窗处理确... 针对速度合成孔径雷达(VSAR)地面运动目标方位定位,在距离-多普勒-速度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adon变换的目标径向速度估计新方法。基于VSAR地面运动目标信号模型,首先通过改进Radon变换实现模糊数和待定距离估计。进而,利用滑窗处理确定目标正确距离和模糊多普勒中心,实现运动目标速度估计和正确定位。新方法通过级联处理实现速度估计和定位,运算量小。最后,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合成孔径雷达 距离多普勒-速度域 RADON变换 方位定位 多普勒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艇纯方位接敌跟踪航路优化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福仁 赵正业 董志荣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潜艇利用纯方位定位跟踪系统对目标进行定位跟踪时 ,目标位置线在优化潜艇的接敌跟踪航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目标位置点与目标位置线和目标方位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最优航路 目标位置线 目标位置点 潜艇 方位定位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合成孔径的辐射源成像定位算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裕旗 孙光才 +3 位作者 杨军 邢孟道 杨小牛 保铮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考虑到单平台测角的定位精度随目标的距离增加而下降、远距离处的方位定位精度有待提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合成孔径的辐射源定位算法。该算法将合成孔径成像的概念引入到辐射源无源定位中,通过平台的移动形成长的虚拟孔径,以... 考虑到单平台测角的定位精度随目标的距离增加而下降、远距离处的方位定位精度有待提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合成孔径的辐射源定位算法。该算法将合成孔径成像的概念引入到辐射源无源定位中,通过平台的移动形成长的虚拟孔径,以合成孔径雷达的方式处理数据,获得很高的方位定位精度。对于单频辐射源,接收信号在方位上等效为线性调频信号,其调频率与辐射源的距离成反比,通过距离搜索和方位聚焦的方法在距离-方位域完成信号聚焦,直接获得辐射源2维成像定位结果。针对宽波束侦察的特点,分析了低采样率下调频率距离-方位的耦合关系,并提出了信号角度估计和2维成像定位的方法。理论推导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定位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单平台定位 长合成孔径 距离-方位定位 单频连续信号定位 方位调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偏光纤精确定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冬云 刘承 +2 位作者 舒晓武 牟旭东 杨国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现有的保偏光纤方位角定位方法 ,在实用性较强的 POL法基础上 ,提出了 POL M方法 .用熊猫光纤实测表明它可提高定位精度到 1°以内 ,并显著增强测量稳定性与调整容差 ,从而显示出极强的实用性 .
关键词 保偏光纤 方位定位 光通信 POLM 容差 POL 光纤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唐明帅 王海涛 +5 位作者 李艳永 热依木江 孔祥艳 魏芸芸 上官文明 魏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6-2137,共12页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前一天在震区发生了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由于震区台站十分稀疏和不均匀、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台网常规定位结果精度有限,很难从中获得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趋势的正确认识.本...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前一天在震区发生了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由于震区台站十分稀疏和不均匀、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台网常规定位结果精度有限,很难从中获得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趋势的正确认识.本文首先利用位于震区附近的于田地震台5年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了震区附近的地壳结构,建立了震源区的地壳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联合震相到时和方位角对2014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从2014年02月11日—2014年04月30日,共计577次地震)进行了重新绝对定位.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前震和主震震中位置明显向地表破裂带及其附近的阿尔金分支断裂(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靠近,两者相距5.4km,主震位置为36.076°N、82.576°E,震源深度为22km,前震位置为36.055°N、82.522°E,震源深度为19km;(2)本文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序列沿NEE-SWW展布,优势分布长度约73km、宽度约16km,平均震源深度为14.8km,其中77%的余震分布在地表破裂带的西南端,这部分余震中少数沿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分布,绝大多数沿北东东向的南肖尔库勒断裂分布,位于地表破裂带东北端的余震沿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分布,但发生在地表破裂带的余震极少;重定位后,位于地表破裂带西南侧的震中分布由台网目录的近南北向变为北东向,与地表破裂带、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走向一致;(3)沿重定位剖面的地震分布,可推断位于地表破裂带西南段的南肖尔库勒断裂与位于北东段的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倾向反向,南肖尔库勒断裂的倾向为SE,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的倾向为NW,这与本次地震野外考察得到的断裂性质一致.综合重定位结果、地表破裂带分布、震源机制解、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的性质认为,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阿尔金断裂西南尾段的两条分支断裂——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 联合震相到时和方位角绝对定位 重新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