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编队卫星的SAR高方位向分辨率成像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俐 王岩飞 +1 位作者 张冰尘 闫鸿慧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54-1356,1439,共4页
针对编队卫星被动工作方式下提高SAR方位向分辨率的构型,在建立信号回波模型和详细分析提高方位向分辨率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基线的要求及频谱合成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编队卫星SAR系统中不同接收机的视角信息,有效地完成了多组不... 针对编队卫星被动工作方式下提高SAR方位向分辨率的构型,在建立信号回波模型和详细分析提高方位向分辨率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基线的要求及频谱合成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编队卫星SAR系统中不同接收机的视角信息,有效地完成了多组不同多普勒位置的信号相干合成,实现了系统分辨率的提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向分辨率 频谱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墙雷达方位向分辨率研究
2
作者 宫展鹏 张辉 张培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9-31,共3页
给出有墙体影响下的方位向分辨率计算公式,即L-W公式和A-W公式,并数值分析了取不同折射率的墙体方位向分辨率、误差和相对误差随墙体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W公式和A-W公式计算的方位向分辨率随不同墙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厚... 给出有墙体影响下的方位向分辨率计算公式,即L-W公式和A-W公式,并数值分析了取不同折射率的墙体方位向分辨率、误差和相对误差随墙体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W公式和A-W公式计算的方位向分辨率随不同墙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厚度处,墙折射率越大,方位向分辨率误差及其相对误差也越大;L-W和A-W公式计算方位向分辨率时,L-W公式更能精确地体现目标辨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墙雷达 方位向分辨率 宽带信号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层电波传播对星载SAR方位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红梅 江长荫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5-559,共5页
利用合成孔径原理和大气折射理论推导了大气层给SAR方位向分辨率带来的误差公式,针对不同时间、地点、高低年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和低层大气折射率剖面,对不同频段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大气层中星载SAR的方位向分... 利用合成孔径原理和大气折射理论推导了大气层给SAR方位向分辨率带来的误差公式,针对不同时间、地点、高低年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和低层大气折射率剖面,对不同频段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大气层中星载SAR的方位向分辨率误差为毫米量级,其绝对值随频率增高而减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方位向分辨率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向变速扫描星载TOPS SAR信号处理方法
4
作者 陈阳阳 徐伟 +1 位作者 黄平平 谭维贤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循序扫描地形观测模式(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TOPS)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一种工作模式,具有宽测绘带的特点。因为星载TOPS SAR的这一特点,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在宽... 循序扫描地形观测模式(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TOPS)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一种工作模式,具有宽测绘带的特点。因为星载TOPS SAR的这一特点,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在宽测绘带的条件下,TOPS SAR扫描场景内目标的类型会相对变多,目标的方位向分辨率需求也随着目标类型的增多而增多,但一般的TOPS SAR的方位向分辨率单一,不能满足大扫描区域内多种不同类型目标的方位向分辨率需求。方位向变速扫描星载TOPS SAR通过调整SAR天线波束的扫描速率对观测区域进行变速扫描,让不同方位位置的目标拥有不同的扫描时间,从而获得关于不同方位位置目标的不同信息量。因此方位向变速扫描星载TOPS SAR可以实现在同一扫描区域内获得多个方位向分辨率,从而同时满足多个不同类型目标的方位向分辨率需求。但对于方位向变速扫描的星载TOPS SAR信号,一般的信号处理方法不再适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方位向变速扫描星载TOPS SAR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方位向变速扫描TOPS SAR的信号处理方法。其中第一步,利用多普勒中心移除处理和方位向补零处理来尽量消除信号的多普勒混叠现象;第二步,通过去斜、升采样等处理让信号的方位向多普勒总带宽小于SAR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从而完全消除了信号的多普勒混叠现象;第三步,通过乘以原始多普勒历程恢复函数来恢复信号在没有处理前的多普勒历程,接着进行距离徙动矫正和距离向压缩;最后,采用瞬时信号相移函数和尺度傅里叶变换(Scaled Fourier Transform,SCFT)消除波束旋转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变化对方位向距离采样间隔的影响并进行方位向压缩得到SAR图像。通过点目标仿真实验和场景分布目标模拟实验,并对比目标的成像性能指标验证了目标成像结果的正确性和所提方位向变速扫描TOPS SAR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方位向变速扫描TOPS SAR信号处理方法解决了该扫描模式信号的多普勒混叠问题,并能对目标进行精准成像,且实现了在同一测绘带内获得不同方位向分辨率,同时满足了大扫描范围内不同类型目标的方位向分辨率需求,为需要不同方位向分辨率的应用场景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序扫描地形观测模式 方位向分辨率 变速扫描 多普勒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双基地SAR的方位分辨特性与无模糊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璐 杨万麟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发射、接收天线配置方式不同的系统的分辨特性和参数的约束条件是对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 SAR)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根据收、发载机平台的运动特点和天线波束在观测场景平面内的照射规律,采用多普勒频率分析方法详细讨论... 发射、接收天线配置方式不同的系统的分辨特性和参数的约束条件是对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 SAR)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根据收、发载机平台的运动特点和天线波束在观测场景平面内的照射规律,采用多普勒频率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斜侧视的条带测绘机载双基地SAR系统的方位向分辨特性,并给出了收、发平台位于观测场景两侧时避免测绘带内有用回波信号本身产生混叠的条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SAR 斜侧视 方位向分辨率 混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SAR制导的战斗机最优引导律及导弹最优制导律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伟 徐建城 +1 位作者 李俊兵 吴华兴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7-373,共7页
针对半主动自寻的合成孔径雷达制导导弹发射后,战斗机、导弹的运动状态如何同时满足成像分辨率和脱靶量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逆最优控制方法的战斗机引导律和导弹制导律。将成像分辨率对战斗机及导弹运动状态的双边约束,转化为对战... 针对半主动自寻的合成孔径雷达制导导弹发射后,战斗机、导弹的运动状态如何同时满足成像分辨率和脱靶量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逆最优控制方法的战斗机引导律和导弹制导律。将成像分辨率对战斗机及导弹运动状态的双边约束,转化为对战斗机目标线角速度的单边约束;将脱靶量转化为对导弹目标线角速度的约束,从而实现导弹运动的自主性;建立含有待定权值系数的性能指标函数,根据所建立的战斗机引导系统和导弹制导系统的动态调节时间确定该系数,逆向得出最优引导律和最优制导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对面导弹 双平台合成孔径雷达 传感器 目标 制导律 方位向分辨率 脱靶量 运动方程 约束优化 角速度 闭环控制系统 状态方程 反馈控制 控制器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视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解模糊成像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卢景月 张磊 王冠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20-2825,共6页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向分辨率仅由合成孔径提供,但在正前视区域多普勒分集有限,成像性能迅速下降且前视成像也存在固有的左右多普勒模糊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讨论前视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模型,提出一种理想直线航迹下空域零点约...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向分辨率仅由合成孔径提供,但在正前视区域多普勒分集有限,成像性能迅速下降且前视成像也存在固有的左右多普勒模糊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讨论前视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模型,提出一种理想直线航迹下空域零点约束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成像方法,有效综合阵列实孔径和合成孔径提高正前视区域的成像质量,利用有限阵列空域自由度实现左右多普勒解模糊。首先对回波数据大前斜成像处理,得到左右模糊的图像,然后进行波束形成,将各通道图像加权并且相干累加,实现左右多普勒解模糊以及方位分辨率增强。仿真实验表明空域零点约束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成像方法可对前视场景进行高分辨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前视成像 方位向分辨率 多普勒模糊 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