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新马华文文学史撰写及其文学大系编纂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文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0,共6页
方修关于新马华文文学史的著述、《马华新文学大系》的导言以及新社编选的《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的导论等都是以现实主义文学史观观照新马华文文学的发展,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因而有必要对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作一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史观 回顾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马华文文学视域中的南侨机工书写
2
作者 陈庆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149-161,共13页
作为中国抗战的南洋大后方,马来亚的区域位置十分特殊,新马华侨视报效祖国为天职。“南侨机工”返国服务是抗战时期陈嘉庚及其领导下的南侨总会的一次壮举,是南洋华侨以“力”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形式。以新加坡为中心,透过新马华文作家... 作为中国抗战的南洋大后方,马来亚的区域位置十分特殊,新马华侨视报效祖国为天职。“南侨机工”返国服务是抗战时期陈嘉庚及其领导下的南侨总会的一次壮举,是南洋华侨以“力”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形式。以新加坡为中心,透过新马华文作家的文学书写,考察南侨机工与中国抗战以及侨居地的关系,审视南侨机工从“招募”到“复员”,以至战后新加坡建国过程中的家国观念与身份意识,有助于分析抗战时期南洋华侨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理解华侨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战后初期、新马建国前后——民族意识的渐变:从抗战救亡到抗日卫马。从侨民到公民,南侨机工所体现出的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精神,在当下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境中,仍具有普遍意义与互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文文学 南侨机工 华侨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形成与建构——以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为考察视阈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惠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9,共10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南下官员及文人的参与和创造下,新马地区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文学为范式的华文旧体文学。中国传统文学也由此对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体裁形式、文学精神及文学观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南下官员及文人的参与和创造下,新马地区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文学为范式的华文旧体文学。中国传统文学也由此对新马华文旧体文学的体裁形式、文学精神及文学观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体现在新马华文旧体文学对中国传统诗歌、小说、散文体裁形式的沿袭、模仿和借鉴,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学"文以载道"和"诗言志"观念影响下其所承载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文化 中国传统文学 华文旧体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皇巨著 功披后代——《新马文坛人物扫描》简介
4
作者 梦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144-144,共1页
马来西亚著名作家马崙,在继《马华写作人剪影》(1980)、《新马华文作家群像》(1984)之后,在1991年8月又出版了《新马文坛人物扫描》。他自1987年初开始这一浩大工程,历时四载,披星戴月,殚精竭虑,不畏劳苦,终于独自完成了这部七十多万字... 马来西亚著名作家马崙,在继《马华写作人剪影》(1980)、《新马华文作家群像》(1984)之后,在1991年8月又出版了《新马文坛人物扫描》。他自1987年初开始这一浩大工程,历时四载,披星戴月,殚精竭虑,不畏劳苦,终于独自完成了这部七十多万字的巨著。这部巨型作家词典,所收作家时间跨度之长,所收人物之多,涵盖面之宽,均为历来之最,可谓对新马文坛人物进行了名副其实的“扫描”。从纵的来看,它上自1825年,下至1990年,凡是在此期间在新马文坛有所劳作者,对他们的业绩均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和介绍。整部分起迄时间虽长达165年,但作者重点仍放在1919年以后这七十年间,这是新马华文文学最为活跃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 新马华文文学 来西亚 华文作家 文坛 七十年 写作人 时间跨度 巨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
5
作者 陶原珂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陶原珂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80年代勃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较大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颇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形态。在出现了若干地区(如香港,台湾)和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史的...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陶原珂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80年代勃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较大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颇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形态。在出现了若干地区(如香港,台湾)和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史的同时,到90年代,学界还步入了对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整体研究 国别华文文学 研究著作 文学 华文作家 新马华文文学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