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缪林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5-1121,共7页
由于非饱和土强度季节性变化,缺失统一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而无法准确预警预防,导致非饱和土堆土、边坡出现滑坡、塌陷等诸多问题,基于Terzaghi的有效应力理论和土力学三相介质原理,推导得到非饱和土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建立了... 由于非饱和土强度季节性变化,缺失统一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而无法准确预警预防,导致非饱和土堆土、边坡出现滑坡、塌陷等诸多问题,基于Terzaghi的有效应力理论和土力学三相介质原理,推导得到非饱和土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建立了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公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考虑应变功与能量守恒原理、非饱和土气水运移和受力平衡等不同情形,进一步论证了该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的科学性,同时利用不同的非饱和土剪切强度试验数据对这一有效应力公式进行计算验证,证明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可适用于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并便于相关工程的设计和灾变防治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有效应力 变形功 气水运移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应力传递机理与有效应力原理 被引量:21
2
作者 邢义川 谢定义 李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7,共5页
回顾了几十年来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研究的主要成果。根据非饱和土的应力传递机理 ,提出了土样中任一点三个有效主应力表示形式和有效应力参数确定方法。
关键词 饱和 有效应力 应力传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吸力及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探讨 被引量:85
3
作者 汤连生 王思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3-88,共6页
提出并阐述了湿吸力的概念,分析了非饱和土的孔隙水压力与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的土颗粒之间的湿吸力的定量关系及其根本区别,探讨了湿吸力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现有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存在的问题。基于湿吸力概念,分析... 提出并阐述了湿吸力的概念,分析了非饱和土的孔隙水压力与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的土颗粒之间的湿吸力的定量关系及其根本区别,探讨了湿吸力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现有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存在的问题。基于湿吸力概念,分析并给出了有效应力公式,建议了非饱和土的状态分类及有效应力原理。文中明确解释了Bishop有效应力公式中经验参数χ的物理意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和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非饱和土状态分类原则及其力学分析方法,并指出:非饱和土变形理论的研究,首先应采用细观土力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毛细压力 基质吸力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成刚 蔡国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232-3236,共5页
综述了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沿革,并就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研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基于多相孔隙介质理论推导得到的变形功的表达式,提出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该原理认为,由非饱和土中的单应力变量的有效应力或双应力... 综述了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沿革,并就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研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基于多相孔隙介质理论推导得到的变形功的表达式,提出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该原理认为,由非饱和土中的单应力变量的有效应力或双应力变量理论很难唯一地确定非饱和土的变形和强度。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实质上就是要综合考虑影响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的三种广义应力以及与其对偶的广义变形,给出考虑因素更为全面、理论基础更为坚实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它为非饱和土基本性质的研究和本构方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有效应力 多相孔隙介质理论 变形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结构定量分析的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庆 张传庆 栾茂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6-559,共4页
为解决各种概念分歧,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非饱和土的广义吸力模型.该模型理论突出了土的微结构效应,将微结构状态和含水量状态结合起来研究非饱和土的吸力和有效应力,认为广义吸力由土体微结构和含水状态惟一确定.
关键词 微结构定量分析 饱和 广义有效应力 吸力 微结构力学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吸力及非饱和土的总有效应力原理探讨 被引量:27
6
作者 汤连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5-100,共6页
结构吸力也是随含水状态及饱和度的改变而变化 ,由此提出了可变结构吸力和本征结构吸力的概念 ,指出在研究有效应力时 ,要研究的是随饱和状态而变化的可变结构吸力 .基于 Щукин的土结构强度理论 ,分析了可变结构吸力计算方法和测... 结构吸力也是随含水状态及饱和度的改变而变化 ,由此提出了可变结构吸力和本征结构吸力的概念 ,指出在研究有效应力时 ,要研究的是随饱和状态而变化的可变结构吸力 .基于 Щукин的土结构强度理论 ,分析了可变结构吸力计算方法和测试方法 .研究表明 ,可变结构吸力除受饱和状态的影响外 ,还受土颗粒几何结构的影响 .基于可变结构吸力和湿吸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结构吸力 可变结构吸力 饱和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与弹塑性模型研究
7
作者 王志玲 朱伟 +1 位作者 彭劼 袁俊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从孔隙水的保存状态出发 ,利用向后雄二的吸力效果理论 ,将饱和土的弹塑性模型推广到非饱和土 .推广方法概念清楚 ,适用性广 ,新引入的试验参数少且能由三轴试验测定 ,是否可行还能通过三轴试验加以检验 ,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
关键词 饱和 吸力 有效应力 应力 弹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中有效应力及有关概念的解说与辨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汤连生 颜波 +1 位作者 张鹏程 张庆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对非饱和土中有效应力及其有关的诸如表面张力、基质吸力、湿吸力、本征结构吸力和可变结构吸力进行了系统的解说与辨析,由此提出了同时适应非饱和土和饱和土的统一的有效应力新概念及公式,并且结合特殊性土实例说明了非饱和土的有效应... 对非饱和土中有效应力及其有关的诸如表面张力、基质吸力、湿吸力、本征结构吸力和可变结构吸力进行了系统的解说与辨析,由此提出了同时适应非饱和土和饱和土的统一的有效应力新概念及公式,并且结合特殊性土实例说明了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表面张力 毛细现象 吸力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 被引量:30
9
作者 苗天德 慕青松 +1 位作者 刘忠玉 马崇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3-396,共4页
在暂不考虑其它因素引起的基质吸力组成部分 ,而只考虑毛细水作用对基质吸力的贡献的基础上 ,引进了附加内压力概念 ,将基质吸力分解为毛细吸力和附加内压力两部分 ,进一步将低含水率非饱和土中的总有效应力区分为由基质吸力引起的有效... 在暂不考虑其它因素引起的基质吸力组成部分 ,而只考虑毛细水作用对基质吸力的贡献的基础上 ,引进了附加内压力概念 ,将基质吸力分解为毛细吸力和附加内压力两部分 ,进一步将低含水率非饱和土中的总有效应力区分为由基质吸力引起的有效应力及由重力和其它外力产生的有效应力两部分 ,基此推导出基质吸力与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 ,解释了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毛细吸力 附加内压力 有效应力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的三维有效应力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邢义川 谢定义 +1 位作者 汪小刚 李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8-293,共6页
以杨凌非饱和黄土为对象进行了真三轴试验 ;根据笔者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新表达式提出了三维应力状态下有效应力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计算出相应的有效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
关键词 饱和 真三轴试验 三维有效应力 饱和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探讨 被引量:45
11
作者 陈正汉 王永胜 谢定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69,共8页
本文推导了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与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理论公式,用三轴试验测定了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参数,澄清了国内外一些学者近期在同类工作中的某些误解。
关键词 有效应力 饱和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研究中若干基本观点的思辨 被引量:25
12
作者 谢定义 冯志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鉴于当前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将有效应力的实质原则和非饱和土的特殊性质相结合,提出并分析了几个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将有益于所提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饱和 有效应力 基本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与抗剪强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志玲 张印杰 丰土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2-436,共5页
摘要:从孔隙水的存在状态出发,探讨了吸力的两种不同作用效果与非饱和形态的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Bishop公式的正确性,澄清了多年来一个基本概念上的误解。用新的观点阐述了非饱和土中抗剪强度分布不均匀及浸水湿陷的原因;同时还对Fredl... 摘要:从孔隙水的存在状态出发,探讨了吸力的两种不同作用效果与非饱和形态的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Bishop公式的正确性,澄清了多年来一个基本概念上的误解。用新的观点阐述了非饱和土中抗剪强度分布不均匀及浸水湿陷的原因;同时还对Fredlund和卢肇钧提出的抗剪强度理论及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各种抗剪强度理论在概念上都是相同的,其区别仅在于确定由吸力产生的那部分有效应力时采用的参数和测试方法不同。为今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研究从理论转向实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抗剪强度 有效应力 内部应力 孔隙水 存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液交界面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昭 刘奉银 张国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47-153,共7页
在本构关系中如何确定有效应力是非饱和土力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将非饱和土简化为气、液、固三相及其交界面组成的集合体。基于热力学原理,在Helmholtz自由能中考虑力-水耦合特性,将各相及其交界面的质量、动量、能量、熵守恒方程及相... 在本构关系中如何确定有效应力是非饱和土力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将非饱和土简化为气、液、固三相及其交界面组成的集合体。基于热力学原理,在Helmholtz自由能中考虑力-水耦合特性,将各相及其交界面的质量、动量、能量、熵守恒方程及相应的限制条件与自由能函数的物质导数联立代入熵不等式,根据该不等式适用所有热力学状态的条件推导出考虑气-液交界面面积密度的有效应力公式,并在利用该公式确定有效应力参数时将气-液交界面的面积密度表示为基质吸力与饱和度的函数。最后,利用已有文献中3种土的多阶段减、增湿三轴剪切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有效应力参数表达式相较于已有文献表达式在描述干湿循环下有效应力参数与基质吸力关系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有效应力 气-液交界面 有效应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孔隙水微观赋存形态的非饱和粉土有效应力方程及其验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立峰 邵龙潭 +1 位作者 牛庚 郭晓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6,共10页
有效应力参数的合理确定是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现有的有效应力参数未能较好地考虑孔隙水的微观赋存形态对有效应力的影响。为此,分析了孔隙水的微观赋存形态,明确了孔隙水可分为收缩膜、吸附水和毛细水,建立了非饱和... 有效应力参数的合理确定是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现有的有效应力参数未能较好地考虑孔隙水的微观赋存形态对有效应力的影响。为此,分析了孔隙水的微观赋存形态,明确了孔隙水可分为收缩膜、吸附水和毛细水,建立了非饱和粉土的扩展三相孔隙介质模型,即孔隙气、毛细水和广义土骨架。基于该模型,采用分相平衡分析法,推导了非饱和粉土的有效应力方程,该方程通过采用毛细水有效饱和度合理地考虑了毛细水对有效应力的影响。依据推导的有效应力方程,提出了非饱和粉土的抗剪强度公式。采用5种不同围压下重塑非饱和粉质黏土试验数据验证了提出的公式。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抗剪强度公式相比,本次提出的公式更好地预测了重塑非饱和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随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因此,运用提出的抗剪强度公式评价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挡土墙稳定性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孔隙水 微观赋存形态 有效应力 抗剪强度 持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中力的传递机理与有效应力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定义 邢义川 +1 位作者 刘奉银 LIU Feng-yin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从力的传递机理入手分析了非饱和土中有效应力。将非饱和土视为由土粒、收缩膜、孔隙水和孔隙气构成的四相介质 ,水气交界面的收缩膜与土粒构成土骨架系统 ,它受到表面张力以及土粒间可能出现的胶结力和嵌固力等的作用 ;非饱和土的流体 ... 从力的传递机理入手分析了非饱和土中有效应力。将非饱和土视为由土粒、收缩膜、孔隙水和孔隙气构成的四相介质 ,水气交界面的收缩膜与土粒构成土骨架系统 ,它受到表面张力以及土粒间可能出现的胶结力和嵌固力等的作用 ;非饱和土的流体 (水体与气体 )只传递无偏应力 ,而且受渗析作用的影响。根据非饱和土中任一平面上内外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导出了可以考虑诸多因素的有效应力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力的传递机理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及力学特性研究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义川 谢定义 骆亚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 ,通常采用两种变量表示形式 ,一种是单应力变量 ,另一种是双应力变量。以此为出发点评述了非饱和土力学特性研究的现状 ,同时提出了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及力学特性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 饱和 有效应力 力学特性 应力变量 应力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锡夔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1-385,共5页
从饱和土有效应力的经典定义出发,讨论了工程计算中应用的一些非饱和土有效应力表达式.基于非饱和土中已广为接受的双应力变量公式,建议了一个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定义并导出了它的理性公式.它能同时适用于饱和-非饱和土的数值... 从饱和土有效应力的经典定义出发,讨论了工程计算中应用的一些非饱和土有效应力表达式.基于非饱和土中已广为接受的双应力变量公式,建议了一个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定义并导出了它的理性公式.它能同时适用于饱和-非饱和土的数值模拟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 应力 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参数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学君 唐轶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33,共5页
文章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确定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参数。该模型以净应力、吸力、冒泡压力、饱和状态体积含水量、残余体积含水量和拟合参数λ等为输入变量,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设定模型参数,预测有效应力参数值,并与... 文章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确定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参数。该模型以净应力、吸力、冒泡压力、饱和状态体积含水量、残余体积含水量和拟合参数λ等为输入变量,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设定模型参数,预测有效应力参数值,并与真实值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预测值作比较,得出LSSVM模型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改变LSSVM模型的输入变量结构,对六个输入变量的依赖度进行分析,印证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有效应力参数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有效应力传感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尚江 曾辉 +1 位作者 丁世敬 汪恩清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通过对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分析,建立了传感器滤水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传感器动态响应及动态特性,介绍了由此设计的有效应力传感器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 饱和 有效应力传感器 滤水系统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