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迟晓元 潘丽娟 +6 位作者 陈明娜 陈娜 杨珍 王通 王冕 和亚男 禹山林 《花生学报》 2013年第4期14-24,共11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cDNA文库中找到了6个可能编码GPAT蛋白的基因片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cDNA文库中找到了6个可能编码GPAT蛋白的基因片段,其中有3个基因没有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我们通过5'-和3'-RACE RT-PCR对这3个基因的全长进行了克隆,得到了包含完整读码框的基因序列,并将序列在GenBank上注册,同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花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
作者 马慧 李丽丽 +3 位作者 祝红艳 陈丽静 钟鸣 郭志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X期32-38,共7页
以羽衣甘蓝品种白孔雀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低温诱导的羽衣甘蓝幼苗中分离得到了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的全基因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 以羽衣甘蓝品种白孔雀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低温诱导的羽衣甘蓝幼苗中分离得到了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的全基因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558bp,推测其编码451个氨基酸,并命名为BaGPAT。序列分析发现,羽衣甘蓝BaGPAT基因推导的氨基酸与已知其他植物GPAT基因序列有54%~85%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羽衣甘蓝GPAT(BaGPAT)基因与拟南芥和宽叶独行菜GP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冷诱导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郝翠翠 梁成伟 +8 位作者 石蕾 李昊远 陈明娜 潘丽娟 王通 王冕 禹山林 陈娜 迟晓元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8,共11页
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得到2个GP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GPAT3和AhGPAT5。AhGPAT3基因全长为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AhGPAT5基因全长为1383bp,编码460个氨基酸,均属于GPATs蛋白质家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克隆到的GPAT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 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得到2个GP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GPAT3和AhGPAT5。AhGPAT3基因全长为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AhGPAT5基因全长为1383bp,编码460个氨基酸,均属于GPATs蛋白质家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克隆到的GPAT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及多种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hGPAT3与高等植物的GPAT3和GPAT2亲缘关系最近;AhGPAT5与高等植物的GPAT5和GPAT7亲缘关系最近。AhGPAT3和AhGPAT5基因在种子发育初期和下胚轴中的表达量较高;另外,发现AhGPAT3基因很可能参与了花生对低温、高盐和干旱的抗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克隆 实时定量PCR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观音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CsGPAT)基因克隆及萎凋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毕婉君 周子维 +4 位作者 武清杨 郑玉成 倪子鑫 柳镇章 孙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9-436,共8页
【目的】以铁观音茶树鲜叶为试验材料,对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的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CsGPAT)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萎凋温度的表达量分析,了解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过程中的重要... 【目的】以铁观音茶树鲜叶为试验材料,对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的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CsGPAT)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萎凋温度的表达量分析,了解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茶叶萎凋过程中温度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乌龙茶加工(萎凋)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茶树GPAT同源序列。利用ExPASy Protparam、SMART、SignalP 4.1Server、PSORT、prediction protein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SWISS-MODEL在线工具编辑GPAT蛋白质三维结构;在NCBI Blastp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提取铁观音叶片RNA进行qRT-PCR,检测实时表达情况,克隆茶树GPAT基因全长。【结果】克隆得出CsGPAT(IDcsa:CSA000941.1/IDcss:TEA019813.1)基因序列全长1554 bp,编码497个氨基酸;GPAT蛋白属于稳定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具有磷脂生物合成功能的PlsC域;进化树分析表明CsGPAT基因与油茶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sGPAT基因在20℃温度萎凋时表达量最高。【结论】Cs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受到相对低温胁迫时,表达量上调,表明CsGPAT表达与茶叶萎凋过程中的温度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GPAT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萎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戴丽红 柳丽霞 +2 位作者 傅志真 华俊峰 邓先俊 《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以已知拟南芥、水稻的GPAT基因信息为基础,利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基因组数据库分析了GPAT基因在毛竹中编码的相关酶类,确定了毛竹基因组中含有16个毛竹GPAT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编码氨基酸的数量、蛋白... 以已知拟南芥、水稻的GPAT基因信息为基础,利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基因组数据库分析了GPAT基因在毛竹中编码的相关酶类,确定了毛竹基因组中含有16个毛竹GPAT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编码氨基酸的数量、蛋白分子量、基因结构和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功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叶猪毛菜 SaGPAT 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6
作者 杜明阳 马健芝 +3 位作者 多杰措 罗天蓉 熊辉岩 段瑞君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82-1893,共12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植物细胞膜、种子油脂及表皮蜡质的重要组分,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在高原植物中的抗旱分子机制与表达模式,该研究以蒿...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植物细胞膜、种子油脂及表皮蜡质的重要组分,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在高原植物中的抗旱分子机制与表达模式,该研究以蒿叶猪毛菜为材料,通过qRT-PCR技术克隆了1个GPAT基因家族成员SaGPAT 1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表达模式初步解释了其功能。结果表明:(1)克隆的SaGPAT 1基因cDNA长度大小为1648 bp,编码532个氨基酸,其蛋白定位于内质网并为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且因其编码蛋白具有PlsC结构域,属于GPAT家族。(2)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SaGPAT1蛋白与藜麦、菠菜同源蛋白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并且该蛋白与拟南芥中的AtGPAT2和AtGPAT3归于同一进化支。(3)对SaGPAT 1启动子预测分析发现,其存在多个与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相关的多种顺式作用元件。(4)qRT-PCR结果表明,SaGPAT 1基因在不同组织均有表达,但表达情况在各组织中表现不同(叶>茎>幼苗);在干旱胁迫下,SaGPAT 1基因上调,表达量显著增加。综上认为,SaGPAT 1基因在蒿叶猪毛菜抗旱过程中可能参与了与干旱胁迫响应相关的调控机制。该研究为后续通过转化模式植物进一步明确该基因的具体功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叶猪毛菜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干旱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GPAT1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7
作者 马健芝 杜明阳 +3 位作者 多杰措 罗天蓉 熊辉岩 段瑞君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3-941,共9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介导甘油脂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品种‘中苜1号’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克隆了MsGPAT1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介导甘油脂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品种‘中苜1号’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克隆了MsGPAT1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紫花苜蓿MsGPAT11基因CDS全长为1497 bp,编码49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55.55 kDa,等电点为9.27;含有保守的酰基转移酶结构域,是典型的GPAT家族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sGPAT11蛋白与同属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GPA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GPAT6归于同一亚家族。时空表达分析表明MsGPAT11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花中具有极高的表达量。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表明MsGPAT11基因明显受到干旱胁迫(PEG6000)、高盐胁迫(NaCl)、冷胁迫(4℃)的诱导;且在盐、干旱胁迫9 h后,MsGPAT11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上升并出现峰值。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紫花苜蓿干旱、盐的非生物胁迫调控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探讨MsGPAT11基因在逆境下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时空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转基因秸秆中重组蛋白和重组DNA的降解作用
8
作者 颜晶莹 倪亮 +1 位作者 沈星宇 李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79-2088,共10页
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何高效处理转基因秸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未经处理的转基因秸秆中的重组蛋白和重组DNA可以在土壤中存在很长时间,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负面影响。因此寻找一个既节约成本又对环境无... 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何高效处理转基因秸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未经处理的转基因秸秆中的重组蛋白和重组DNA可以在土壤中存在很长时间,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负面影响。因此寻找一个既节约成本又对环境无害的秸秆处理方法非常重要。高温处理是降解转基因秸秆重组蛋白和重组DNA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对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的选择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试纸条、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的转基因作物秸秆中重组蛋白和重组DNA的水平。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水稻的秸秆在50℃处理3 h后,其体内的抗除草剂蛋白草胺膦乙酰转移酶(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 PAT)等重组蛋白基本降解;但相同温度下,重组DNA的降解则需要4 d时间;提高处理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重组蛋白和重组DNA降解所需的时间。50℃处理4 d的条件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堆肥就能实现。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为转基因秸秆处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秸秆 重组蛋白 重组DNA 草胺膦乙酰转移(PAT) 5-烯醇式丙酮莽草酸-3-磷酸基因(Cp4-EPSPS) B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实时浊度法检测转基因植物NPTⅡ基因 被引量:1
9
作者 邝筱珊 胡松楠 +3 位作者 王小玉 唐食明 成晓维 冯家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4,共5页
根据转基因植物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NPTⅡ(HE582394.1)的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LAMP引物,利用实时浊度仪对反应体系中扩增产物的实时监控筛选出最佳引物,最终建立转基因植物NPTⅡ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进... 根据转基因植物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NPTⅡ(HE582394.1)的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LAMP引物,利用实时浊度仪对反应体系中扩增产物的实时监控筛选出最佳引物,最终建立转基因植物NPTⅡ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出含有NPTⅡ基因的植物及其加工产品,特异性高,灵敏度达0.5%。对转基因玉米MON863(含NPTⅡ基因)含量为10%、1%、0.5%、0%(W/W)的样品DNA分别进行扩增,其稳定性好,无假阳性和假阴性。所建立的LAMP方法适用于特异性筛选检测含NPTⅡ基因的植物及其加工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节导等温扩增法(LAMP)实时浊度仪 新霉素-3'-磷酸转移酶基因 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2个GPAT6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聪 肖旦望 +3 位作者 胡学芳 邬克彬 官春云 熊兴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4-1310,共7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sn-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催化三酰甘油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脂质的合成和逆境应答等过程。本试验通过RT-PCR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中...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sn-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催化三酰甘油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脂质的合成和逆境应答等过程。本试验通过RT-PCR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中克隆得到GPAT6基因的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BnGPAT6-1(GenBank登录号为KJ000117)和BnGPAT6-2(KC106728)。它们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均为1506 bp,编码50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结构N端含有一个类卤酸脱卤酶(haloacid dehalogenase-like hydrolase,HAD-like)活性结构域,C端含有一个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olipid acyltransferase,LPLAT)功能域。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与白菜(B.rapa)、甘蓝(B.olerace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琴叶拟南芥(A.lyrata)中的GPAT6序列相似性最高。组织表达结果表明BnGPAT6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未成熟的胚中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nGPAT6的表达受ABA的抑制;在干旱和6-BA胁迫下几乎同时升高;在盐胁迫下,短时间内升高,达到峰值后降低;在水渍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GbGPAT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甄军波 刘琳琳 +4 位作者 杜海英 刘迪 蔡肖 张建宏 迟吉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3-508,共6页
【目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植物三酰甘油合成途径的3个关键酶之一,在油脂品质改良和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技术,从多年连续自交的海岛棉材料海资8号中获得了海岛棉甘油-3磷酸酰... 【目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植物三酰甘油合成途径的3个关键酶之一,在油脂品质改良和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技术,从多年连续自交的海岛棉材料海资8号中获得了海岛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GbGPAT2。【结果】GbGPAT2基因cDNA全长1294 bp,包含1个111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条37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42.4 kD,等电点为8.72。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2个保守结构域,即典型的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相似家族保守区(LPLAT-LPCAT1-like,Lysophospholipid Acyltransferases-Lysophospholipid Acyltransferases like)和酰基转移酶超家族保守结构域(NAT-SF,N-Acyltransferase superfamily)。GbGPAT2与小桐子、杨树、大豆和拟南芥的GPATs氨基酸同源性在91.2%~85.4%。跨膜区分析表明,GbGPAT2有2个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GbGPAT2定位于细胞质膜上。qRT-PCR分析表明,GbGPAT2在胚发育的不同时期表达丰度不同,在开花后25 d的胚中表达量最大。【结论】推测GbGPAT2在海岛棉种子油脂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葵HaGPAT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天信 成丽颖 +2 位作者 刘文豪 吕新华 孙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9-444,共6页
该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子中克隆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HaGPAT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种子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 该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子中克隆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HaGPAT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种子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HaGPAT1基因全长为1 656bp,编码55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62.132kD,等电点为8.8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HaGPAT1蛋白与高等植物莴苣的GPAT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HaGPAT1基因在油葵花蕊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开花后17d的种子中次之;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HaGP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研究推测,HaGAT1基因可能在油葵花器官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了油葵对干旱和高盐的抗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克隆 表达特征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AtGPAT9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转化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兴 赵欢欢 +2 位作者 张锋 李宏伟 王茅雁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8-881,886,共5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EC 2.3.1.15)是植物种子中储藏性油脂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TAGs)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甘油-3-磷酸分子sn-1位的酰化反应,形成溶血磷酯酸(Lysophosphat...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EC 2.3.1.15)是植物种子中储藏性油脂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TAGs)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甘油-3-磷酸分子sn-1位的酰化反应,形成溶血磷酯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从而起动TAGs的生物合成。拟南芥内质网中表达的AtGPAT9在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运用RT-PCR方法克隆到AtGPAT9基因的编码区cDNA,并构建了其植物表达载体,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法对大豆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抗草丁膦(Phosphinothricin/PPT)筛选剂的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大豆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苜蓿GPA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变异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成兰 段瑞君 +3 位作者 武雄雄 祁存英 马银花 熊辉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66-1974,共9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催化TAG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为多种脂质合成提供了底物,会直接参与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蒺藜苜蓿(Medicag...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催化TAG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为多种脂质合成提供了底物,会直接参与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作为豆科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遗传转化效率高等特点。为了解GPAT基因在苜蓿抗逆尤其是在耐盐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蒺藜苜蓿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采用Blastp和Hmm结构域搜索方法,共鉴定出24个mtGPAT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结构域差异将其分成3个亚家族。同时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24个mtGPAT基因不均匀分布在7条苜蓿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分布有2~5个基因。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蒺藜苜蓿GPAT基因具有器官特异性,并且会参与盐胁迫反应。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蒺藜苜蓿GPAT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基因家族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染色体定位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GPAT功能基因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翠翠 李友元 王永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8-444,共7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三酰基甘油(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G14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了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编码GPAT的多个候选功能基因,并选择其中之...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三酰基甘油(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G14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了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编码GPAT的多个候选功能基因,并选择其中之一cg2777基因进行后续验证,该基因具有典型的GPAT的基因结构域,包含4个跨膜结构域,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产油细菌来源的GPAT的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度;通过构建基因cg2777敲除菌株和过表达菌株,结合发酵验证分析,推测基因cg2777行使GPAT功能,但是油脂合成是一个多酶作用的复杂生物催化过程,单一过表达基因cg2777并不能显著提高胞内油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功能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Halomonas sp.抗草甘膦EPSPS的克隆、鉴定及应用
16
作者 丁宁 何云浩 +2 位作者 吴琳绯 李婵娟 吴高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为培育高抗草甘膦作物以应对草甘膦杂草进化,从海洋细菌中筛选到1株高抗草甘膦的盐单胞菌属菌株(Halomonassp.),通过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EPSPS基因,在Escherichiacoli(DE3)中对fHoEPSPS、mfHoEPSPS(G384A位点突变)... 为培育高抗草甘膦作物以应对草甘膦杂草进化,从海洋细菌中筛选到1株高抗草甘膦的盐单胞菌属菌株(Halomonassp.),通过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EPSPS基因,在Escherichiacoli(DE3)中对fHoEPSPS、mfHoEPSPS(G384A位点突变)和mHoEPSPS(mfHoEPSPS N端缺失PDT)进行重组表达和纯化,并运用自切割肽LP4/2A介导的基因聚合策略,将抗草铵膦的酶(Repat)置于mHoEPSPS的N端,构建了双抗草甘/铵膦酶(RLH),将其编码基因导入烟草后赋予草甘/铵膦复合抗性。结果显示,该菌株的EPSPS基因(fHoEPSPS)可编码一个N段融合了预苯酸脱水酶(PDT)的双功能酶。草甘膦抗性分析显示mfHoEPSPS的抗性比fHoEPSPS提高了19倍,将mHoEPSPS基因导入烟草后可赋予烟草3倍推荐剂量的草甘膦耐受性,转RLH基因的烟草能够耐受3~5倍推荐剂量的草甘/铵膦复合除草剂。结果表明,源于Halomonas sp.的抗草甘膦EPSPS是一种新型草甘膦耐受酶,通过G384A的位点突变可提高酶活;利用自切割肽介导的基因堆叠策略获得的转RLH基因烟草表现出较高草甘/铵膦复合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除草剂作物 抗草甘膦5-烯醇式莽草酸-3-磷酸合成 草铵膦乙酰转移 双抗除草剂作物 基因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6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及其调控结肠癌细胞中GPAM表达的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云松 温小辉 +1 位作者 张琦 寇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NHG1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通过海绵吸附miR-128-3p调控结肠癌细胞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mitochondrial glycerol-3-phosphate acylt...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NHG1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通过海绵吸附miR-128-3p调控结肠癌细胞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mitochondrial 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M)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手术切除的60例CR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Caco-2、DLD-1、HT29和结肠上皮细胞CCD841,用q PCR法检测CRC组织和细胞系中SNHG16的表达,分析SNHG16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分别用miR-128-3p模拟物、miR-128-3p抑制剂、SNHG16敲降载体转染SW480细胞后,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28-3p及SNHG16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PAM蛋白的表达,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和RNA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SNHG16和miR-128-3p mRNA靶向结合。构建小鼠SW480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敲降SNHG16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CRC组织及细胞系中SNHG16高表达(均P<0.01),其表达水平与CRC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患者生存期相关(均P<0.01)。敲降SNHG16可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均P<0.01);敲降SNHG16后小鼠移植瘤瘤体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及RNA免疫沉淀反应结果显示,miR-128-3p与SNHG16相互作用,且在CRC患者中miR-128-3p与SNHG16负相关(P<0.01)。SNHG16通过内源性竞争海绵吸附miR-128-3p影响其下游靶基因GPAM的表达。结论:SNHG16在CRC细胞中可通过海绵吸附miR-128-3p调控GPAM表达,SNHG16及miR-128-3p可作为CRC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W480细胞 SNHG16 miR-128-3p 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转反义LeGPAT番茄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隋娜 李萌 孟庆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9-724,共6页
以冷敏感植物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转反义番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eGPAT)的番茄叶片膜脂含量、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等的变化,以探讨LeGPAT表达与番茄植株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冷敏感植物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转反义番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eGPAT)的番茄叶片膜脂含量、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等的变化,以探讨LeGPAT表达与番茄植株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转反义基因株系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脂肪酸含量(16∶0+16∶1+18∶0)显著高于野生型;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8∶1+18∶2+18∶3)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在45℃高温处理过程中,野生型和转反义基因的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Pn)、暗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都显著降低,但野生型番茄降低幅度更大;同时野生型和转反义基因株系的非光化学猝灭(NPQ)及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都增加,但反义株系比野生型增加更明显。研究发现,转基因番茄植株LeGPAT的表达被抑制,其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高温胁迫下PSⅡ受到的伤害较轻光化学活性更高,植株抵抗高温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番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番茄 PSⅡ光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GPAT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航 袁岚瑛 +4 位作者 俞凯 章丽 石慧 王何瑜 龚一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83-1489,共7页
三羧酸甘油酯(TAG)是植物细胞中油脂的主要储存形式,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TAG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第1个限速酶。为探明三角褐指藻油脂含量变化与GPAT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 三羧酸甘油酯(TAG)是植物细胞中油脂的主要储存形式,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TAG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第1个限速酶。为探明三角褐指藻油脂含量变化与GPAT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三角褐指藻GPAT的c DNA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q PCR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GPAT的表达差异及总脂含量。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GPAT的c DNA全长序列为1 743 bp,含有1个长度为1 305 bp的ORF,编码434个氨基酸,含有3个保守序列区。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三角褐指藻GPAT属于LPLATs超家族,且具有GPAT特征性的酰基结合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角褐指藻GPAT与大洋洲海链藻的亲缘关系最近。RT-q PCR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提高,三角褐指藻GPAT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25℃、37.5μmol·m-2·s-1时达到最大值,与藻体内总脂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此外,GPAT表达量与总脂含量随着温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80,P<0.05),推测三角褐指藻GPAT可能是三角褐指藻脂类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体内油脂含量提供了优质的基因资源,同时为进一步揭示三角褐指藻脂类物质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基因表达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