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2技术在重大新闻活动采访制作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丹
《现代电视技术》
2008年第6期94-98,共5页
分别介绍了四川电视台在全国两会报道和党的十七大等重大新闻活动中对P2技术的应用,并对其间遇到的问题和体会予以总结,还对P2技术与移动非编技术作了对比。
关键词
P2技术
重大
新闻
活动
采访
制作
移动非编
P2读写速度
P2素材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
2
作者
徐军
《戏剧之家》
2010年第11期91-91,共1页
著名记者艾丰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以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来考察,采访活动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活动。它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这种调查研究活...
著名记者艾丰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以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来考察,采访活动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活动。它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这种调查研究活动与其他工作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其自己的特征。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鲜明的个性。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就是新闻采访活动本身所独有的而其他同类(或同属)活动所没有的特质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采访活动
共性特征
调查研究
活动
20世纪80年代
客观事物
唯物主义
认识客体
新闻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坚持“三贴近”原则 提升新闻记者的能力素养
3
作者
梁彬
《新闻论坛》
2015年第6期119-120,共2页
当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新闻战线蓬勃展开,这是中央为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加强对新闻队伍的建设,提高记者自身素质,促进新...
当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新闻战线蓬勃展开,这是中央为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加强对新闻队伍的建设,提高记者自身素质,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坚持“三贴近”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素养
新闻
战线
新闻
报道
新闻
事业
宣传工作
新闻采访活动
中央外宣办
中国记协
新闻
采写
华南虎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人为本,做有温度的新闻
4
作者
李小雨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第6期16-16,共1页
有人说,国王、医生、教师这三种职业是最神圣的,他们如果一念向善,就功能无量,影响很多人,如果一念向恶,就万劫不复。其实新闻采编人员也是这样的,新闻采编人员是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以文化人,以文章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就跟国...
有人说,国王、医生、教师这三种职业是最神圣的,他们如果一念向善,就功能无量,影响很多人,如果一念向恶,就万劫不复。其实新闻采编人员也是这样的,新闻采编人员是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以文化人,以文章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就跟国王、教师、医生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采编人员
以人为本
被
采访
对象
新闻采访活动
温度
采访
目的
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
5
《中国就业》
2009年第12期12-12,37,共1页
第五条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
关键词
新闻
记者证
记者站管理
新闻采访活动
报刊
法律保护
职能部门
人民政府
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什么是新闻记者证?
6
《山东纺织经济》
2006年第6期53-53,共1页
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证件名称为“新闻记者证”。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
关键词
新闻
记者证
新闻采访活动
新闻
采编人员
新闻
出版总署
新闻
机构
身份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海民:中国报业需要应对四个方面的挑战
7
《中国传媒科技》
2007年第9期53-54,共2页
第一是内容传播方面的挑战。北京奥运会即将引发新闻传播方式的一场变革,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商业门户网站或者直接从事大规模新闻采访活动,或者在第一时间对奥运赛事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从此网络新闻的二次传播一举变为第一部分,传统报纸有...
第一是内容传播方面的挑战。北京奥运会即将引发新闻传播方式的一场变革,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商业门户网站或者直接从事大规模新闻采访活动,或者在第一时间对奥运赛事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从此网络新闻的二次传播一举变为第一部分,传统报纸有关赛事的报道内容成为了二次传播,如果我们应对不当,报纸新闻的实效性就将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报业
新闻
传播方式
北京奥运会
新闻采访活动
门户网站
网络
新闻
报道内容
传统报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2技术在重大新闻活动采访制作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丹
机构
四川省广播电视集团
出处
《现代电视技术》
2008年第6期94-98,共5页
文摘
分别介绍了四川电视台在全国两会报道和党的十七大等重大新闻活动中对P2技术的应用,并对其间遇到的问题和体会予以总结,还对P2技术与移动非编技术作了对比。
关键词
P2技术
重大
新闻
活动
采访
制作
移动非编
P2读写速度
P2素材保存
分类号
TN948.41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
2
作者
徐军
机构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出处
《戏剧之家》
2010年第11期91-91,共1页
文摘
著名记者艾丰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以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来考察,采访活动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活动。它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这种调查研究活动与其他工作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其自己的特征。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鲜明的个性。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就是新闻采访活动本身所独有的而其他同类(或同属)活动所没有的特质规定性。
关键词
新闻采访活动
共性特征
调查研究
活动
20世纪80年代
客观事物
唯物主义
认识客体
新闻
事实
分类号
G21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坚持“三贴近”原则 提升新闻记者的能力素养
3
作者
梁彬
机构
锡林郭勒日报社
出处
《新闻论坛》
2015年第6期119-120,共2页
文摘
当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新闻战线蓬勃展开,这是中央为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加强对新闻队伍的建设,提高记者自身素质,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坚持“三贴近”原则。
关键词
能力素养
新闻
战线
新闻
报道
新闻
事业
宣传工作
新闻采访活动
中央外宣办
中国记协
新闻
采写
华南虎事件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人为本,做有温度的新闻
4
作者
李小雨
机构
秦皇岛广播电台
出处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第6期16-16,共1页
文摘
有人说,国王、医生、教师这三种职业是最神圣的,他们如果一念向善,就功能无量,影响很多人,如果一念向恶,就万劫不复。其实新闻采编人员也是这样的,新闻采编人员是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以文化人,以文章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就跟国王、教师、医生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
新闻
采编人员
以人为本
被
采访
对象
新闻采访活动
温度
采访
目的
记者
分类号
G214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
5
出处
《中国就业》
2009年第12期12-12,37,共1页
文摘
第五条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
关键词
新闻
记者证
记者站管理
新闻采访活动
报刊
法律保护
职能部门
人民政府
工作人员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G219.275.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什么是新闻记者证?
6
出处
《山东纺织经济》
2006年第6期53-53,共1页
文摘
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证件名称为“新闻记者证”。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
关键词
新闻
记者证
新闻采访活动
新闻
采编人员
新闻
出版总署
新闻
机构
身份证件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海民:中国报业需要应对四个方面的挑战
7
出处
《中国传媒科技》
2007年第9期53-54,共2页
文摘
第一是内容传播方面的挑战。北京奥运会即将引发新闻传播方式的一场变革,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商业门户网站或者直接从事大规模新闻采访活动,或者在第一时间对奥运赛事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从此网络新闻的二次传播一举变为第一部分,传统报纸有关赛事的报道内容成为了二次传播,如果我们应对不当,报纸新闻的实效性就将大打折扣。
关键词
中国报业
新闻
传播方式
北京奥运会
新闻采访活动
门户网站
网络
新闻
报道内容
传统报纸
分类号
G219.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2技术在重大新闻活动采访制作中的应用
周丹
《现代电视技术》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
徐军
《戏剧之家》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坚持“三贴近”原则 提升新闻记者的能力素养
梁彬
《新闻论坛》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以人为本,做有温度的新闻
李小雨
《中国传媒科技》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
《中国就业》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什么是新闻记者证?
《山东纺织经济》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吴海民:中国报业需要应对四个方面的挑战
《中国传媒科技》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