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应对“危机启动”——以新闻框架建构的递阶模型为分析视角
1
作者 张志安 杨巨声 曹可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本研究通过将解释结构模型概念(ISM)引入新闻框架理论,依照建构的新闻框架递阶模型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涉疫报道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电视媒介如何应对危机启动这一核心问题。基于社会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多维尺度、高频凝聚... 本研究通过将解释结构模型概念(ISM)引入新闻框架理论,依照建构的新闻框架递阶模型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涉疫报道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电视媒介如何应对危机启动这一核心问题。基于社会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多维尺度、高频凝聚子群分析等技术手段的机器分词和人工编码的分析结果显示:国家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在传输价值统领议题选取、议题选取统领话语排布、话语排布统领修辞方式的危机应对逻辑下,递阶式建立了四种新闻框架,包括辩证研判与贴合响应的价值框架、疏离分布与合拢衔接的议题框架、统辖聚合与镜像构置的话语框架、情绪传播与精神补偿的修辞框架。在框架建构过程中,国家电视台努力促使政民关系由共意转向共生,在危机启动阶段形成“由单向宣扬到多向共情”转变的应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 电视新闻 危机启动 新闻框架 递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框架对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恐惧情绪与责任归因的链式中介作用——一项基于乡村青少年的分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阳 赵家琦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3,共12页
网民的新闻参与行为(包括点赞、转发和评论)是引发互联网舆论的重要成因。在互联网的交往环境中,用户的新闻阅读与新闻参与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不同的新闻框架会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机制,引导其基于新闻事件产生的情绪与责任归因,进而促发... 网民的新闻参与行为(包括点赞、转发和评论)是引发互联网舆论的重要成因。在互联网的交往环境中,用户的新闻阅读与新闻参与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不同的新闻框架会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机制,引导其基于新闻事件产生的情绪与责任归因,进而促发新闻参与意愿和行为。以乡村住校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出发,考察不同新闻框架对青少年新闻参与意愿的影响,以及恐惧情绪和责任归因在新闻参与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大规模群体实验法,所有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实验组,分别阅读两则由研究者设计的以“高责任”与“中立”两种不同新闻框架写作的关于校园霸凌概况的新闻报道,随后让参与者安静地一次性作答问卷量表。研究发现:在校园霸凌事件中,强调个体责任的“高责任框架”与不突出明确责任归属的“中立框架”对青少年新闻参与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高责任框架”对用户参与意愿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恐惧情绪的中介作用、责任归因的负向中介作用以及恐惧情绪和责任归因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乡村青少年的新闻参与意愿。研究证实新闻框架对恐惧情绪的唤起能促成一种“强框架效应”:“高责任框架”强调作为霸凌者的学生的个体责任与主观意愿不良,通过对单方面属性的强化描述,放大了乡村青少年心中的“威胁感知”与恐惧情绪;恐惧情绪的唤起会让个体产生灾难性的认知偏向,激发个体自我保护与问题解决的动机,从而激发用户的新闻参与意愿(包括线上和线下)。研究进一步揭示恐惧情绪在特定社会舆论生成与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框架 恐惧情绪 责任归因 新闻参与 链式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在危机新闻框架和团体危机回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云薏霏 刘希平 陈世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828,共15页
采用2(新闻框架类型:诱发气愤情绪或诱发悲伤情绪)×2(危机事件团体回应类型:惩罚型或补偿型)×2(团体回应中情绪感染力的呈现情况:呈现或缺乏)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不同版本的危机事件新闻报道诱发出的不同情绪如何影响个体... 采用2(新闻框架类型:诱发气愤情绪或诱发悲伤情绪)×2(危机事件团体回应类型:惩罚型或补偿型)×2(团体回应中情绪感染力的呈现情况:呈现或缺乏)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不同版本的危机事件新闻报道诱发出的不同情绪如何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以及情绪反应怎样影响个体对组织随后回应策略的偏好。结果发现:气愤情绪促使公众采用启发性加工方式,悲伤情绪促使公众采用系统性加工方式;相比于悲伤情绪,气愤情绪会导致公众对公司更加负面的态度;惩罚型回应信息的可信性更高;惩罚型和补偿型回应信息使公众对企业的态度从比较消极转变为偏向积极;具有强烈情绪感染力的回应信息更容易降低气愤组对企业的责任归因程度,并进而促进公众对企业态度的改变;公众的气愤和悲伤情绪水平在接受企业回应后明显减弱,但没有达到基线水平。结果表明,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新闻框架的类型、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回应方式以及回应中的情绪感染力,会结合在一起,制约公众对危机事件的知觉以及对企业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沟通 情绪反应 危机新闻框架 团体回应类型 情绪感染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轨的新闻框架与动态的文化霸权——“9·11事件”十周年报道的跨文化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唐佳梅 单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0-36,共7页
本文通过对西方英文媒体的"9.11事件"十周年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阐释其"纪念"与"反思"的核心新闻框架及各种次级议题,并对比十年来"9.11事件"报道框架的演变,分析框架变... 本文通过对西方英文媒体的"9.11事件"十周年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阐释其"纪念"与"反思"的核心新闻框架及各种次级议题,并对比十年来"9.11事件"报道框架的演变,分析框架变化背后与和平背道而驰的"脱轨"叙事特征,揭示新闻生产与文化霸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新霸权的文化中心主义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框架 媒介事件 脱轨 文化霸权 文化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规范与新闻框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贵斌 陈敏直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0,共3页
发端于美国的新闻框架理论,源自社会建构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为人们建构了一套标准和价值体系,作为社会的个体——人,都受到环境认知、掌握环境的需要而接触新闻。因此,研究新闻框架的形成就不能离开文化规范的大背景。本文从文化... 发端于美国的新闻框架理论,源自社会建构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为人们建构了一套标准和价值体系,作为社会的个体——人,都受到环境认知、掌握环境的需要而接触新闻。因此,研究新闻框架的形成就不能离开文化规范的大背景。本文从文化规范出发,探讨了新闻框架的理论基础和作为组织生存的“子”文化体系,并进而考察了在这种文化规范的体系中,新闻框架如何引导着受众对新闻的解读,指出文化规范是新闻框架形成的最基本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框架 文化规范 社会建构论 价值体系 文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新闻框架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玲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255,共3页
框架分析正日益成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热议的一个学术话语,但是目前新闻框架领域的研究路径比较混乱。通过对新闻框架分析的理论渊源及内涵的梳理可见,国内对框架分析的引介还处于起的阶段,对新闻框架的研究存在着概念模糊、引介缺乏、... 框架分析正日益成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热议的一个学术话语,但是目前新闻框架领域的研究路径比较混乱。通过对新闻框架分析的理论渊源及内涵的梳理可见,国内对框架分析的引介还处于起的阶段,对新闻框架的研究存在着概念模糊、引介缺乏、应用单一的问题。所以,未来的研究要加强对新闻框架的理论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框架研究 述评 概念模糊 引介缺乏 应用单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境外灾难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中国青年报》海地、智利地震报道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范明献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71,共5页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呈现在内地媒体新闻文本中的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框架及框架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国际新闻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呈现在内地媒体新闻文本中的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框架及框架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国际新闻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地媒体关于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客观、人道主义、中国角度和媒体实力的新闻框架,论文认为事实性质、媒体所在国因素和媒体实力是形成这一框架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灾难事件 国际新闻 新闻框架 海地地震 智利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框架——一种整合式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海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2,共6页
框架分析是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晚近二十年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且仍在持续累积之中。然而迄今为止,诸如"框架"这样的基本概念依旧混沌不清,一个核心问题是"框架究竟为何物"(what frame really is),传... 框架分析是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晚近二十年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且仍在持续累积之中。然而迄今为止,诸如"框架"这样的基本概念依旧混沌不清,一个核心问题是"框架究竟为何物"(what frame really is),传播学界至今尚未达成规范性共识。本文从新近的争议切入,凭藉框架研究的经典文献,对"新闻框架"这个理论概念进行了一种整合式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框架 框架分析 整合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他者”想象到非西方“自我”媒介构建:一项结合新闻框架和语料库分析的国际财经报道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钱晶晶 张菡芝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本研究聚焦CCTV、RT、Al-Jazeera、Press TV四家非西方国家主流媒体近年来的财经新闻报道,研究其对国际重大经济事件的报道特点。结合新闻框架分析和语料库统计的优势,重点考察了非西方媒体对2016年以来七件重大国际财经新闻的报道,分... 本研究聚焦CCTV、RT、Al-Jazeera、Press TV四家非西方国家主流媒体近年来的财经新闻报道,研究其对国际重大经济事件的报道特点。结合新闻框架分析和语料库统计的优势,重点考察了非西方媒体对2016年以来七件重大国际财经新闻的报道,分析其报道框架、价值定位及其对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媒体呈现特征。本研究表明,在西方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非西方媒体对经济全球化持较为强烈的支持态度,并高度关注以中国为主导的重大国际经济事件,非西方国家正逐渐从被代表的"他者"进化为有共同愿景的利益攸关方群体,这一趋势正逐渐在非西方媒体的国际财经报道中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西方国家 国际经济传播 新闻框架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灾难性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中国青年报》对“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两次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梦龙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1,共3页
本文着重关注媒体在进行灾难性新闻报道时,如何通过构建新闻框架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对社会风险进行控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 本文着重关注媒体在进行灾难性新闻报道时,如何通过构建新闻框架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对社会风险进行控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媒体关于灾难性事件报道是一个客观、理性、人本主义的新闻框架,在全方位呈现事实、合理引导舆论和降低社会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报道 新闻框架 报道原则 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共建与重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新闻框架——基于《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浪网PX报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霞 赵斓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3-47,共5页
以PX议题为例,文章考察了我国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的框架及其流变。对《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浪网有关PX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PX报道的新闻框架遵循事实与科学逻辑,新旧媒介环境变迁和不同媒体框架互动共同推进了报道的广度与深度;... 以PX议题为例,文章考察了我国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的框架及其流变。对《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浪网有关PX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PX报道的新闻框架遵循事实与科学逻辑,新旧媒介环境变迁和不同媒体框架互动共同推进了报道的广度与深度;与PX议题从地域性抗议演变为公共争议相应,新闻框架也从宣传框架变为科学与管理框架,体现了争议性科技议题呈现的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性科技议题 新闻框架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排视阈下的党报新闻框架——以改革开放后的《人民日报》双头条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柯伶 熊国荣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8-71,共4页
当前对新闻框架理论的研究主要从文本的单模态出发,注重单篇文本的话语,而忽视了对文本多模态的探讨。文章从党报的编排来理解"框架",将框架理论的研究思路拓展到对新闻的编排分析中,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发现改革开放后的《... 当前对新闻框架理论的研究主要从文本的单模态出发,注重单篇文本的话语,而忽视了对文本多模态的探讨。文章从党报的编排来理解"框架",将框架理论的研究思路拓展到对新闻的编排分析中,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发现改革开放后的《人民日报》双头条在呈现新闻报道中存在稳定的模式,是一种表达地方经济建设的框架。这种框架利用编排中观感上的"平衡",不仅宣示权威性,而且传达典型性。因此,对报纸媒体的研究,应该结合媒介的属性,有整体的编排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编辑 新闻框架 多模态 《人民日报》 双头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建构——基于8家德国主流媒体的新闻框架分析(2013-2022年)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露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1期57-75,共19页
以德国8家主流媒体近9年来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梳理报道态势,分析新闻框架,透视传播倾向,解析态度立场。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在德国遭遇传播困境,表层逻辑是话语困境,反映在以排斥为主的主题框架、以批评为主的叙事... 以德国8家主流媒体近9年来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梳理报道态势,分析新闻框架,透视传播倾向,解析态度立场。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在德国遭遇传播困境,表层逻辑是话语困境,反映在以排斥为主的主题框架、以批评为主的叙事框架、以冲突为主的符号框架之中;深层逻辑是认同困境,体现在以零和博弈、二元对立为主的思维方式之中。德国媒体对“一带一路”新闻框架的建构,源于对国家利益的权衡,对国际话语权的重视,以及对批判文化的坚守,其在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保护主义和排他性倾向是症结所在。这会导致泛政治化、话语霸权以及文化偏见的固化。对此,研究试图提供一些启示:适当回应关切,主动设置议题,创新叙事方式,让真实、立体、全面的“一带一路”形象在德国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德国主流媒体 新闻框架 传播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网数据新闻框架构建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欧阳云玲 郭馨泽 张庆庆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9-52,共4页
数据新闻作为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全新形式,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从叙事逻辑、选题偏向等多个维度来构建社会认知。文章基于新闻框架理论,解读新华网数据新闻框架构建逻辑,分析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数据新闻 新闻框架 表达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框架”与“场域”:媒介化社会的新闻生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胡翼青 王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在新闻生产社会学领域,戈夫曼的“框架”与布尔迪厄的“场域”及其所在的两大研究路径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两大新闻生产的研究范式相互影响,又各有优长。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媒介化色彩越来越明显,媒介场域的扩张... 在新闻生产社会学领域,戈夫曼的“框架”与布尔迪厄的“场域”及其所在的两大研究路径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两大新闻生产的研究范式相互影响,又各有优长。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媒介化色彩越来越明显,媒介场域的扩张,使新闻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两大研究范式的有效性,从媒介化社会理论的角度重新评估和研究当下的新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生产 新闻框架 新闻场域 媒介化社会 戈夫曼 布尔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与人权教育——探讨从人权框架进行新闻报道的可能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卜卫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共4页
在当今时代,大众媒介和新媒体在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篇论文将聚焦媒介的人权教育作用,在与媒介记者长期合作促进人权视角的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探讨媒介以人权为框架建构新闻事件的可能路径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媒介 人权 新闻框架 人权教育 参与式培训 媒介监测 报道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框架理论的新《水土保持法》新闻报道分析
17
作者 刘洋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年第1期27-28,共2页
新《水土保持法》自2010年12月25日颁布、201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政府和部门责任、规划的法律地位、预防保护制度、综合治理措施和法律责任等不断得到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从新《水土保持法》... 新《水土保持法》自2010年12月25日颁布、201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政府和部门责任、规划的法律地位、预防保护制度、综合治理措施和法律责任等不断得到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从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以来新闻报道的五种框架入手,对新闻文本进行技术分析,探索了新闻话语建构取向的影响因素和运作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法 新闻报道 新闻框架 消息源 导语 新闻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嬗变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赫男 闫允丽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59,共3页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与制作呈媒介框架主导型;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生产模式发生颠覆性的嬗变,公民开始介入新闻的生产过程,开启了公民框架与媒介框架联手制作新闻、建构现实世界的新时代。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闻生产 新闻框架 公民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抗争报道的新闻范式研究——以三起邻避冲突事件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白红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以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三起邻避冲突事件为例,分析媒体对抗议者与抗议对象的文本呈现与报道策略后认为,媒体在报道抗争行动时存在一种抗争新闻范式,具体表现在新闻框架、消息来源与报道倾向三个方面。
关键词 邻避 新闻框架 消息来源 抗争新闻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叙事的合法化:雾霾报道的框架策略研究——以《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加彪 韩昭玮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7,共4页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雾霾屡屡成为舆论风暴的焦点,雾霾报道在特定的时期占据着媒体的版面,媒体的叙述框架在一定意义上建构了受众的现实认知。通过对《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中关于西安雾霾天气报道研究发现,在竞争的媒介场域与话语平...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雾霾屡屡成为舆论风暴的焦点,雾霾报道在特定的时期占据着媒体的版面,媒体的叙述框架在一定意义上建构了受众的现实认知。通过对《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中关于西安雾霾天气报道研究发现,在竞争的媒介场域与话语平台中,就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消息来源、报道基调和报道主题等而言,传统纸媒的新闻生产对现实进行了合法性的话语修饰,扮演了现实化妆师的角色,缺少政策的反思,缺少忧患意识,进而反思媒体雾霾新闻生产中应有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报道 新闻框架 新闻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