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家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应对“危机启动”——以新闻框架建构的递阶模型为分析视角 |
张志安
杨巨声
曹可晨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新闻框架对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恐惧情绪与责任归因的链式中介作用——一项基于乡村青少年的分组实验研究 |
陈阳
赵家琦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情绪在危机新闻框架和团体危机回应中的作用 |
云薏霏
刘希平
陈世平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4
|
脱轨的新闻框架与动态的文化霸权——“9·11事件”十周年报道的跨文化分析 |
唐佳梅
单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5
|
文化规范与新闻框架 |
王贵斌
陈敏直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6
|
国内新闻框架研究现状述评 |
王玲宁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7
|
对境外灾难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中国青年报》海地、智利地震报道为例 |
范明献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8
|
新闻框架——一种整合式探讨 |
李海波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9
|
从“他者”想象到非西方“自我”媒介构建:一项结合新闻框架和语料库分析的国际财经报道研究 |
钱晶晶
张菡芝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0
|
对灾难性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中国青年报》对“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两次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 |
李梦龙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1
|
流变、共建与重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新闻框架——基于《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浪网PX报道 |
余霞
赵斓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2
|
编排视阈下的党报新闻框架——以改革开放后的《人民日报》双头条为例 |
陈柯伶
熊国荣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3
|
德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建构——基于8家德国主流媒体的新闻框架分析(2013-2022年) |
邹露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23 |
8
|
|
14
|
新华网数据新闻框架构建分析 |
欧阳云玲
郭馨泽
张庆庆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5
|
超越“框架”与“场域”:媒介化社会的新闻生产研究 |
胡翼青
王聪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3
|
|
16
|
媒介与人权教育——探讨从人权框架进行新闻报道的可能路径 |
卜卫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7
|
基于框架理论的新《水土保持法》新闻报道分析 |
刘洋
|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
2017 |
0 |
|
18
|
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嬗变 |
郭赫男
闫允丽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9
|
环境抗争报道的新闻范式研究——以三起邻避冲突事件为例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20
|
现实叙事的合法化:雾霾报道的框架策略研究——以《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为例 |
许加彪
韩昭玮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