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与体验: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研究的多维审视
1
作者 张振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8,共6页
民国时期,武术研究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受到科学多种影响、倡导科学化、运用科学知识”的现象,将其概括为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研究。运用哲学的方法与史料实证法,整体性归纳和思考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研究,提出其中深层、内在的“科学”... 民国时期,武术研究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受到科学多种影响、倡导科学化、运用科学知识”的现象,将其概括为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研究。运用哲学的方法与史料实证法,整体性归纳和思考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研究,提出其中深层、内在的“科学”与“体验”问题。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研究中,科学的应用受到研究人员整体科学素养不高、传统认识习惯牢固、研究条件有限等因素影响,总体水平较低。在科学价值观影响下,阐述武术体悟经验和解读传统武术理论取得进展,但武术体悟经验系统也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科学”与“体验”相互区别和疏离,但又相互影响且具有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可能性。有助于深化对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研究的学术认知并减少对武术科学研究的简单化理解,促进形成审慎、理性的研究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科学化研究 科学 体验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的新闻史研究成果叙述体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倪延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31,163-164,共11页
研究成果叙述体系是指由相关研究成果集体构建的对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叙述或展现方法和模式的有机组合。自民国创立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的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新闻史学界已初步构建起包括研究对象叙述体系、研究方法叙述体系、研究者叙... 研究成果叙述体系是指由相关研究成果集体构建的对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叙述或展现方法和模式的有机组合。自民国创立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的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新闻史学界已初步构建起包括研究对象叙述体系、研究方法叙述体系、研究者叙述体系和表现形式叙述体系等内涵的完整体系。虽然在这一阶段中的国家和民族及社会生活经历的动荡和波折明显影响了新闻史学研究,但新闻史研究仍循其内在规律向前发展,这一阶段新闻史研究成果的叙述体系在当时和其他学科基本处在相当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史研究:民国时期 新闻学基础理论 中国新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的新闻史研究进程及阶段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倪延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7,共6页
本文首次系统梳理了民国时期的新闻史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把民国时期的新闻史研究进程划分成肇始、兴起、兴盛、非常和转折等五个阶段的观点,并分析了各阶段新闻史研究的特点。
关键词 新闻史研究 民国时期 新闻史研究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新闻史人物的群体特征及评价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倪延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3-38,共6页
民国时期新闻史人物群体特征及其评价问题无法回避,本文提出对民国时期新闻史人物的评价应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摆脱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立足于民国时期新闻史发展的实际历程和规律,摆脱僵... 民国时期新闻史人物群体特征及其评价问题无法回避,本文提出对民国时期新闻史人物的评价应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摆脱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立足于民国时期新闻史发展的实际历程和规律,摆脱僵化的非新闻史因素的局限;立足客观、真实、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民国新闻史人物,摆脱机械和片面的思维方式,从"国家""民族""道德""行业"和"阶段"来评价民国时期新闻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新闻史 新闻史人物评价 中国新闻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大学新闻教育办学模式比较研究——以1930—1940年代燕京、复旦、政校新闻系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继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0,共8页
1930—1940年代,以燕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新闻教育为代表的中国大学新闻教育在模仿西方尤其是密苏里新闻教育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创造出了符合各校自身发展实际,因应时代、社会和国家要求的不同办学模式。本文以... 1930—1940年代,以燕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新闻教育为代表的中国大学新闻教育在模仿西方尤其是密苏里新闻教育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创造出了符合各校自身发展实际,因应时代、社会和国家要求的不同办学模式。本文以这一时期上述三所大学新闻系为例,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模式的办学宗旨与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选择、培养成果,揭示民国时期大学新闻教育不同办学模式带给我们的共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新闻教育 办学模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私立院校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中华三育研究社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睿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80,共6页
中国的私立院校诞生于清朝晚期,随着中西交流日益密切,具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先后在大江南北出现。中华三育研究社将培育职业技术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方向,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育人体系,确立了半工半读的教学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 中国的私立院校诞生于清朝晚期,随着中西交流日益密切,具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先后在大江南北出现。中华三育研究社将培育职业技术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方向,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育人体系,确立了半工半读的教学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发挥出重要的历史作用,如向社会输送了技术型人才、普及了平民教育、推动了社会发展。其为当前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参照,要促进中高职协同育人、推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华三育研究 职业教育 工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家会计考试制度研究
7
作者 张辉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3,共5页
本文基于对民国时期,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建立的一套相对完善的会计考试制度进行研究,总结出民国时期国家会计考试制度体系,包含会计人员任命考试和会计师资格考试两大部分,会计人员任命考试又包含高等考试、普通考试、特种考... 本文基于对民国时期,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建立的一套相对完善的会计考试制度进行研究,总结出民国时期国家会计考试制度体系,包含会计人员任命考试和会计师资格考试两大部分,会计人员任命考试又包含高等考试、普通考试、特种考试三种。通过分析各项考试的考生人员资格、考试科目、考试及格情况等,全面展示民国时期国家会计考试全貌,认为民国时期虽然建立了会计人员考试晋升通道,但由于全民教育水平不高,加之受抗战等因素影响,国家会计考试及格人数有限,尚无法为全国各地区、各层次会计人员选拔提供更广范围的服务,国家会计考试制度体系作用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国家会计考试 会计师考试 制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体育教育家精神及其当代启示——基于Nvivo的编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史景龙 罗小兵 鲁长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88,共8页
教育家精神是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通过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并借助质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对22位民国时期体育教育家相关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构建民国时期体育教育家精神结构模... 教育家精神是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通过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并借助质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对22位民国时期体育教育家相关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构建民国时期体育教育家精神结构模型。该模型表明,民国时期体育教育家精神具体表现为强国强种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的教育理想、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求实创新的实践追求。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民国时期体育教育家精神对当代体育教育家成长成才有重要启示:坚定以体育报国为根本的方向立场,涵养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目标指向,夯实矢志不移的教育理想;强化以人格培养为基础的价值取向,形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突出以躬耕实干为关键的行动导向,秉持革故鼎新的实践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体育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 学校体育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新闻史研究的意义、体系和实施 被引量:4
9
作者 倪延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国新闻史的研究没有引起中国新闻史学界应有的重视。积极开展民国新闻史研究,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而且对于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学术界的交流,维护中国领土的完整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都具有重要的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国新闻史的研究没有引起中国新闻史学界应有的重视。积极开展民国新闻史研究,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而且对于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学术界的交流,维护中国领土的完整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中国新闻史学界不应再延搁的迫切任务,也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理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民国新闻史研究以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为整体对象,全面研究民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而总结这一特定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同时,也开展各种专题研究。民国新闻史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整体构建、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要举全国专家之力,及早启动这一宏大的学术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断代新闻史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研究中的“日本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铁铮 曹铁娃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103,共5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美术史学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开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日本研究模式的影响,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是建设中国美术史学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依据资料和史实,从近代日本对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是中国美术史学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开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日本研究模式的影响,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是建设中国美术史学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依据资料和史实,从近代日本对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研究的主要影响渠道,以及其影响在不同时期在美术史学研究中的体现系统加以论述,具体分析了近代日本在中国现代形态美术史学建立的过程中曾起到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学 民国时期 日本模式 影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农学研究生教育初探(1935~1949年)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谷平 赵师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0,31,共6页
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农学研究生教育的产生背景和实施概况,探讨其发展的特点,即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科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的自主性;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及特色鲜明的专业分布等,并分析了它对我国农学教育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学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民国时期图案学研究的学术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政邑 何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3,共5页
民国时期的图案学受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影响,时代背景、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反映了西方现代设计理论进入中国后的初始状态,图案学术研究呈现出学者身份多样、研究方法单一、成果应用多元的学术特征。尽管图案学致力于发展现代工... 民国时期的图案学受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影响,时代背景、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反映了西方现代设计理论进入中国后的初始状态,图案学术研究呈现出学者身份多样、研究方法单一、成果应用多元的学术特征。尽管图案学致力于发展现代工业制品的努力并未完全得以实现,但却是中国设计史上宝贵的学术探索经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图案学 图案研究 学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旅游研究之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贾鸿雁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77,共4页
民国时期的旅游研究在借鉴西方 ,立足本国的基础上 ,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是现代旅游研究的发端 ,在旅游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 5个方面概括了民国旅游研究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旅游研究 中国 旅游业 经营管理 旅游资源开发 景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新闻史研究的对象、目标、功能及态度诸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延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40,共8页
自2007年以来,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民国新闻史研究有了迅速发展。本文在对"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目标、功能和态度进行初步探索和思考后,提出了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是民国时期新闻事业构成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并可从宏观... 自2007年以来,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民国新闻史研究有了迅速发展。本文在对"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目标、功能和态度进行初步探索和思考后,提出了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是民国时期新闻事业构成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并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加以认识,民国新闻史的研究目标是再现历史和探寻规律,民国新闻史研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评价历史和借鉴当下,以及民国新闻史研究的基本态度应是历史和辩证的态度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史理论研究 民国新闻史研究 中国新闻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与民国时期的边政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汪洪亮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9,共8页
顾颉刚是民国时期边政学潮流中一位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他本是个有着学问嗜好的古史研究者,倡导并参与边政研究,既有其学术旨趣转移和一直关注中华民族前途的内在原因,也有国家时局变迁及个人境遇改变的外在动因。他对边政研究的倡导... 顾颉刚是民国时期边政学潮流中一位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他本是个有着学问嗜好的古史研究者,倡导并参与边政研究,既有其学术旨趣转移和一直关注中华民族前途的内在原因,也有国家时局变迁及个人境遇改变的外在动因。他对边政研究的倡导及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在当时学界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即使不是历史的事实,也必然是未来的目标,这是顾颉刚倡导和参与边政研究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民国时期 边政研究 中华民族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学亦政: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论争——兼论民国政治学的学术谱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阎书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42,共14页
民国时期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范式之重要形成期。由于此学科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联,各派论者均致力于相关论著的编撰,形成欧美派、国民党派、马克思主义派三种论述体系。欧美派学者承欧美余绪,注重运用欧美科学实证方法,构建起科学国家学研... 民国时期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范式之重要形成期。由于此学科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联,各派论者均致力于相关论著的编撰,形成欧美派、国民党派、马克思主义派三种论述体系。欧美派学者承欧美余绪,注重运用欧美科学实证方法,构建起科学国家学研究范式。国民党派学者则将民生史观与欧美研究范式相结合,构建起适应国民党统治需要的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派学者运用唯物史观及其阶级分析方法,构建起革命式话语体系。由此而言,政治改良论与政治革命论之分野成为民国政治理论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政治学 研究范式 国家 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韦庆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2-110,共9页
文章从学者的学术经历、学术思想、学术著述、学术流派、代际划分等方面,回顾和梳理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者开展研究的现状,指出未来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完善学者生平经历资料、注重对学者著述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探讨学者群体的学术思想、... 文章从学者的学术经历、学术思想、学术著述、学术流派、代际划分等方面,回顾和梳理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者开展研究的现状,指出未来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完善学者生平经历资料、注重对学者著述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探讨学者群体的学术思想、加强对学术流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图书馆学者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特征及其成因与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元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100,共3页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特征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私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不逊于公立大学;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其时的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呈现如是特征,除受当时的教...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特征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私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不逊于公立大学;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其时的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呈现如是特征,除受当时的教育政策影响之外,更与我国当时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研究院所 研究生教育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法院民事调解制度实施状况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侯欣一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68,共12页
法院调解是民国时期法律规定的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关这一制度制定的缘由及其实际运行状况,学界尚少有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以民国时期的西安地方法院诉讼档案为主,辅之于其他素材,对民国时期,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法... 法院调解是民国时期法律规定的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关这一制度制定的缘由及其实际运行状况,学界尚少有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以民国时期的西安地方法院诉讼档案为主,辅之于其他素材,对民国时期,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法院民事调解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曾被各方寄予厚望的法院民事调解制度实际运行效果不佳,而不佳的原因既与制度本身有关,也有法院、推事和当事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法院民事调解 实证研究 西安地方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探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爱武 张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民国时期博士研究生教育经历从无到有、从理论储备到实践探寻的艰难过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加强了与欧美的文化教育交流,规范了各项教育制度,使得研究生教育由清末的制度设想进入教育实践阶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家渐归一统... 民国时期博士研究生教育经历从无到有、从理论储备到实践探寻的艰难过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加强了与欧美的文化教育交流,规范了各项教育制度,使得研究生教育由清末的制度设想进入教育实践阶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家渐归一统,教育立法日益健全,教育制度日臻完备,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开始进入正轨,更高级别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亦提上议事日程。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致使大学和科研院所备受摧折,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被迫中断。系统回顾民国时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轨迹,总结其历史经验,为当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博士研究生教育 历史探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