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舆论反转的成因及治理——通过新闻反转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运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116-118,共3页
虽然新闻反转和舆论反转具有差异性,但二者通常交织在一起;尤其在新技术环境下,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二者的矛盾焦点多指向社会日常伦理观念和道德争议。对主流媒体提出的要求是,保持讨论的空间性、保持舆论引导的平衡性;对社会... 虽然新闻反转和舆论反转具有差异性,但二者通常交织在一起;尤其在新技术环境下,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二者的矛盾焦点多指向社会日常伦理观念和道德争议。对主流媒体提出的要求是,保持讨论的空间性、保持舆论引导的平衡性;对社会管理者而言,则在于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以有效辨别舆论热点的矛盾性质,并谨慎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反转 舆论 舆情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与想象:新闻反转中的国际话语权研究——基于“英国货车案”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冰 王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6,共10页
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关于话语权的争夺从来不曾缺位,尤其体现在运用媒体国际传播进行议程设置、控制信息流通和制造公众舆论关注点之中。在未来交锋中,中国媒体可以在话语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进一步优化传播策略,通过“社... 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关于话语权的争夺从来不曾缺位,尤其体现在运用媒体国际传播进行议程设置、控制信息流通和制造公众舆论关注点之中。在未来交锋中,中国媒体可以在话语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进一步优化传播策略,通过“社会背景—媒体话语—报道文本”构建“大外宣”指导下的国际传播话语路径,向世界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反转 国际话语权 英国货车案 话语分析 话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斌 陈勃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61,共4页
自新华网对2013年十大年度"反转新闻"进行盘点以来,"反转新闻"引起了业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同那些重大的、正能量的新闻相比,频频热演的"新闻反转剧"似乎有时更让公众"津津乐道"。所以,... 自新华网对2013年十大年度"反转新闻"进行盘点以来,"反转新闻"引起了业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同那些重大的、正能量的新闻相比,频频热演的"新闻反转剧"似乎有时更让公众"津津乐道"。所以,基于其不同于其他新闻事件的特性,研究"反转新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反转新闻"的传播路径入手,在分析"反转新闻"成因的基础上,从立法、媒体和记者三个角度分析规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罐头思维 传播路径 成因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新闻:传播特征、概念辨析与问题指向 被引量:28
4
作者 万晓燕 王胜源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5-38,共4页
反转新闻是近几年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围绕2013年至2016年媒体发布的49例反转新闻,从传播主体、信息来源、表现形式、反转路径四个方面归纳其传播特征,据此厘清反转新闻的概念内涵,并初步讨论了反转新闻所提示的信息传播新格... 反转新闻是近几年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围绕2013年至2016年媒体发布的49例反转新闻,从传播主体、信息来源、表现形式、反转路径四个方面归纳其传播特征,据此厘清反转新闻的概念内涵,并初步讨论了反转新闻所提示的信息传播新格局、新闻真实性、新闻(信息)产制、多元主体传播责任等问题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新闻 概念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的是信息而不是新闻--框架理论视阈下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文本结构与内容属性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邓秀军 申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在"反转新闻"频出的大环境下,微信公众号平台成为了"反转新闻"的主要发布平台和传播渠道。为了探究微信公众号平台"反转新闻"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机理,本文采取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编排顺序、标题内容、... 在"反转新闻"频出的大环境下,微信公众号平台成为了"反转新闻"的主要发布平台和传播渠道。为了探究微信公众号平台"反转新闻"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机理,本文采取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编排顺序、标题内容、账号认同和素材来源等四个维度分析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文本结构和内容属性,揭示微信公众号用户的阅读行为和使用动机与"反转新闻"的深层关系。研究发现,微信公众号推文具有超文本的结构特征,发布时间、排版方式、标题摘要、发布者和来源等都是它的主要构成要素,而阅读、点赞、评论和转发则在不断解构和持续重构微信公众号文本。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内容也不能再被称作新闻,而应该被界定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新闻 框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因何反转:受众误信的社会与媒介建构——基于反转新闻发生因子组合路径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国强 粟晖钦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1,共6页
过去关于反转新闻成因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宏观与微观层面,围绕新闻生产者、文本内容与新闻受众三个方面展开对反转新闻reason——外部缘由的阐释性推论或单一案例的分析,而缺乏从中观维度结合多案例对反转新闻cause——内部必要条件与发... 过去关于反转新闻成因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宏观与微观层面,围绕新闻生产者、文本内容与新闻受众三个方面展开对反转新闻reason——外部缘由的阐释性推论或单一案例的分析,而缺乏从中观维度结合多案例对反转新闻cause——内部必要条件与发生因子组合路径的经验性探索。基于上述不足,本文利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 QCA)对20条反转新闻的复杂因素构型加以研究。结果表明消极情感类型(ET)、二元对立人物模型(CM)与原型沉淀(AS)是增强受众误信、产生新闻反转的关键触发因素,这意味着具有这三项条件因子的新闻易形成高反转性。同时,研究从新闻内部因子的互动情况疏理反转新闻的发生机制,对提升媒体新闻生产的专业性与公众媒介素养,维护社会信任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社会建构 媒介建构 社会信任 后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新媒介环境下的“反转新闻”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光辉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4-75,共2页
"反转新闻"是近年来新媒介环境下出现的新现象。人们对于"反转新闻"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从"反转新闻"未确定的界定、"反转新闻"产生的四个因素和传播的三个平台来解读"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是近年来新媒介环境下出现的新现象。人们对于"反转新闻"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从"反转新闻"未确定的界定、"反转新闻"产生的四个因素和传播的三个平台来解读"反转新闻"的议程设置、刻板印象及应对"反转新闻"的手段,从而提高人们对"反转新闻"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新媒介 媒介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新闻高热度传播路径及“竞争性真相”的呈现——基于30例反转新闻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QCA)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梅 王佳楠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
在赫克托·麦克唐纳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基于情感等多种主观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立场,极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新闻真实应有的理性判断,成为受众在接受新闻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新闻的输出和接受,因基于互联网不断创新的传播技术,一改往日... 在赫克托·麦克唐纳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基于情感等多种主观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立场,极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新闻真实应有的理性判断,成为受众在接受新闻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新闻的输出和接受,因基于互联网不断创新的传播技术,一改往日必定有“唯一真相”的传播逻辑,呈现“竞争性真相”态势,使固有的新闻专业主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以国内外2019-2022年30例典型反转新闻为研究对象,确定了信源、首发渠道、事件属性、情感、事件发生地、标签化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建构,探寻反转新闻高热度传播的内在机制和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QCA) “竞争性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新闻的网络舆论演变机制研究——以“罗一笑事件”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岳甜 王新童 刘悦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94,98,共4页
反转新闻本质是一种新闻失实,是对媒介公信力的极大威胁,反转新闻中网络舆论产生、发展、高潮、衰退四个阶段具有快速化、戏剧化、冲突化的特点。本文以"罗一笑事件"为例,具体分析网络舆论在反转新闻不同发生阶段的表现,构建... 反转新闻本质是一种新闻失实,是对媒介公信力的极大威胁,反转新闻中网络舆论产生、发展、高潮、衰退四个阶段具有快速化、戏剧化、冲突化的特点。本文以"罗一笑事件"为例,具体分析网络舆论在反转新闻不同发生阶段的表现,构建反转新闻的网络舆论演变机制并提出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网络舆论 机制 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下反转新闻的话语表达与意义建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源于语言学,并与社会批判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交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运用CDA的方法对反转新闻话语从文本生产、消费过程再到社会文化的三重分析,发现其报道内容集中于社会矛盾,...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源于语言学,并与社会批判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交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运用CDA的方法对反转新闻话语从文本生产、消费过程再到社会文化的三重分析,发现其报道内容集中于社会矛盾,信息发布者作为话语实践的直接主体,采取"惯习性"操作,用词语的反复强调、建构性互文以及将公众议题转化为私人语境等话语策略,将事实进行扭曲,使社会冲突进一步激化,并完成了第一重意义建构。而在反转新闻的反转过程中,参与话语实践的主体进一步扩大,完成了对真相的找寻和对意义的再次建构,并呈现原有社会脉络中的稳固媒介权力关系与新媒体社会化过程出现的新权力关系的互动与博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闻 意义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播反转事件与反转新闻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晓春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61-64,共4页
传播反转事件与新闻学意义上的反转新闻相混淆,给人带来一种反转新闻泛滥成灾的印象。传播反转事件与反转新闻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新闻学意义上的反转新闻,要远远少于传播反转事件,反转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容易被发现,对此... 传播反转事件与新闻学意义上的反转新闻相混淆,给人带来一种反转新闻泛滥成灾的印象。传播反转事件与反转新闻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新闻学意义上的反转新闻,要远远少于传播反转事件,反转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容易被发现,对此需要有专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传播事件 新闻规范 新闻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时代反转新闻的真实确证机制和困境--基于48个案例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理 陈香颖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8,共5页
真实确证是决定反转新闻真实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机制。通过对48例反转新闻事件进行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以反转领域、反转程度、反转推动类型等作为解释变量,具体考察反转新闻真实得以实现的关键成因,讨论反转新闻中新闻真实呈... 真实确证是决定反转新闻真实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机制。通过对48例反转新闻事件进行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以反转领域、反转程度、反转推动类型等作为解释变量,具体考察反转新闻真实得以实现的关键成因,讨论反转新闻中新闻真实呈现机理和时序。基于移动互联技术下媒介生态结构演变,探讨反转新闻的传播主体和媒介形态是如何实现真实确证的,指出新闻真实元素“消失”和残缺呈现的反转因子多元互动关系;并对真实确证机制存在的“拐点研判”和“信任危机”困境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新闻真实 真实确证 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IR模型的反转事件舆情传播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建荣 鲍佳彤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06-2415,共10页
为识别恶性新闻反转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引导决策,提出了一种模拟病毒信息传播的短期预测模型。改进了传统SIR(susceptible infected removed)模型,解决了以往与SD(systems dynamics)模型结合时受限于马尔可夫链而... 为识别恶性新闻反转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引导决策,提出了一种模拟病毒信息传播的短期预测模型。改进了传统SIR(susceptible infected removed)模型,解决了以往与SD(systems dynamics)模型结合时受限于马尔可夫链而导致转化率固定单一的问题,且以“哮喘女童”事件为例,进行了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不仅能有效模拟单次反转事件中的舆情传播危机,分析往期事件处理满意度、官方信息透明度和政府响应时间等控制因素对事件走向的影响,并且能够复现出传统模型中不易看到的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反转 舆情传播 SIR模型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感知视角下社交媒体信息迷雾线索识别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长青 侯勇光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146,共7页
[研究目的]辨析信息迷雾相关概念,探索社交媒体信息迷雾线索,以期为信息迷雾特征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普通民众和情报部门识别信息迷雾提供有益的思考。[研究方法]从信息迷雾的概念辨析出发,讨论了信息迷雾的作用形式,并基于结... [研究目的]辨析信息迷雾相关概念,探索社交媒体信息迷雾线索,以期为信息迷雾特征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普通民众和情报部门识别信息迷雾提供有益的思考。[研究方法]从信息迷雾的概念辨析出发,讨论了信息迷雾的作用形式,并基于结构化分析方法的诊断推理思维,结合典型案例,从信息人、信息、环境和技术4个维度,探索社交媒体信息迷雾的潜在线索。[研究结论]“信息迷雾”作为信息障碍,既指干扰决策的信息氛围,也包含那些构成迷雾的信息;个体的主观“确定性”会影响对信息的信任程度,但只有可以影响或反映信息“准确性”的因素才是线索,例如利益动机、文本逻辑、权威痕迹、视图细节等;通过对真伪混杂的线索集合进行多角度的结构化分析与交叉验证,并采取“分布式信任”的策略,才能有效应对复杂信息迷雾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感知 信息迷雾 线索识别 谣言 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