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凡 李明阳 王泽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该核心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通过优化创新生态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数字经济成为充分发挥“四链”融合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分维度检验发现,四个维度均能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创新链的作用最为明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对于东部、中部地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大。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在促进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周边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链”融合 生产力 生态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视角下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驱动路径研究
2
作者 杨羽頔 杨惠雯 孙才志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14,共18页
探索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测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四链”融合视角切入,揭示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政策驱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 探索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测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四链”融合视角切入,揭示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政策驱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2011—2022年间,我国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整体呈上升态势,结合实际背景可划分为刺激政策影响消化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期三个主要阶段。(2)从空间维度看,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呈现早期向低水平集中、后期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高水平地区提升幅度大、速度快,低水平地区发展缓慢,中等水平地区分化现象明显。(3)从政策驱动路径看,考察期内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经历了由多路径分散驱动到单路径创新驱动,再到单路径融合驱动的发展过程。低水平地区主要由“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驱动,中等水平地区由“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驱动,高水平地区由“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政策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生产力 链”融合 政策文本挖掘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型”数智财务管理新体系构建——基于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
3
作者 王阿娜 林廷好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4-120,159,共8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能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搭建方式持续迭代,逐渐从“流程约束财务管控”迈向“数智赋能财务管控”,以数智技术作为核心要素打造数智财务管理新体系,实现精准、敏捷、智慧数智财务管控。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数字时...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能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搭建方式持续迭代,逐渐从“流程约束财务管控”迈向“数智赋能财务管控”,以数智技术作为核心要素打造数智财务管理新体系,实现精准、敏捷、智慧数智财务管控。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数字时代生产力创新变革新范式,能够以大数据、大模型、RPA、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为核心,推进数智战略财务发挥“战略决策支持”作用、数智业务财务提升“线上沟通协作”效率、数智核算财务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功能、数智司库财务强化“资金资源管控”效能。基于此,文章基于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作用,尝试构建包含战略财务、业务财务、核算财务、司库财务的“四分型”能源企业数智财务管理新体系。为确保该体系高效运行,提出畅通“资金链血脉循环”、推动“教育链层级融合”、促进“运维链协同共建”的针对性建议,以助推数智财务管理新体系顺利落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分型”数智财务管理 能源企业 战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产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0
5
作者 何景师 徐兰 郭高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3,共9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对生产要素进行重塑。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数智化发展趋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对生产要素进行重塑。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数智化发展趋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的融合,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四链”融合的视角,职业教育可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实践路径如下:一是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需求,瞄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主阵地,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二是紧抓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聚焦新质生产力数智化发展的趋势,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导向;三是围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链发展的需要,紧扣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生产力 链融合 逻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探讨——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
6
作者 张杨 程恩富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长期作用的结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从广义上来讲,其是在“四主型”生产关系下所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新型社会再生产关系。在此过程中,还应及时改革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收入分配格局、对外开放格局和完整内需体系等具体的体制机制,以使具体体现新型生产关系的整个体制机制不断科学化、体系化、完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主型”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机制 政治经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四链”融合视角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政 牟春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3,共10页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核心在于促进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与互动,这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依托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创新链效能、...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核心在于促进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与互动,这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依托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创新链效能、完善产业链布局、优化资金链生态、建强人才链质量,推动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集聚配置,对于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四链”融合角度来看,现阶段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现实约束:创新链整体效能较低、产业链不稳固、资金链流动性不足、人才链建设较为薄弱,且“四链”协同互补态势尚待形成。未来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通过更加开放的市场和高效的资源配置,提升创新链的整体效能;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资金链生态,提升资金链流动的畅通性;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引育留用”体系,提高人才链建设质量;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各自升级与彼此融合,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 链”融合 资源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链”融合赋能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研究
8
作者 宋晓波 郭东芝 樊金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煤炭行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基于当前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了能源安全和“双碳”政策下煤炭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链、创新链、数字链、绿色链的角度,提出并详细阐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煤炭行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基于当前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了能源安全和“双碳”政策下煤炭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链、创新链、数字链、绿色链的角度,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四链”融合赋能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的策略,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人才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3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链”融合 煤炭行业 战略性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志峰 胡乃静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07-215,共9页
科技企业具有人才集聚度高、服务形式多元化和技术延伸性强等特点,有利于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构建产业链共生共赢发展模式。但是,科技企业也存在企业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强、产品技术差异性大等发展短板,由此导致在技术创新、市场转化与组... 科技企业具有人才集聚度高、服务形式多元化和技术延伸性强等特点,有利于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构建产业链共生共赢发展模式。但是,科技企业也存在企业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强、产品技术差异性大等发展短板,由此导致在技术创新、市场转化与组织协同方面,90%以上的科技企业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状态,难以获得对产业链资源整合与资源配置的主导性。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为推动我国经济运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引,还为社会各行各业指出了基本的实践路径。作为科技企业,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质态与传统创新活动的差别,是突破技术与发展瓶颈、践行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要素与运行机制,提出科技企业践行新质生产力的四个抓手,并对科技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定位与方法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发展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四个抓手 科技企业与生产力 整合与协同 产业链共生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下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产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建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92-195,共4页
目的:对产教融合课程的知识生产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方法:分析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趋势和特点,据此提出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结论:产教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基于知识生产新模式设定课程教学目标,以应用性知... 目的:对产教融合课程的知识生产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方法:分析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趋势和特点,据此提出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结论:产教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基于知识生产新模式设定课程教学目标,以应用性知识涵盖学科性知识;以共生性、异质性、弥散性知识代替固化的学科内容;在课程实施中强化应用情境导向;建立多元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产教融合 知识生产模式 重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新农人的四维场景建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金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人才振兴在于培育一批知农爱农兴农的新农人。新农人的培育过程从理论之维、全局之维、实践之维、修身之维四维场景角度中出发,深植农耕文明为新农人“固原”,厚植人才沃土为新农人“赋能”,坚持知行合一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人才振兴在于培育一批知农爱农兴农的新农人。新农人的培育过程从理论之维、全局之维、实践之维、修身之维四维场景角度中出发,深植农耕文明为新农人“固原”,厚植人才沃土为新农人“赋能”,坚持知行合一为新农人“铸魂”,坚持树立家国情怀为新农人“强根”,从而促进新农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人 人才振兴 维场景构建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异、障碍瞄准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曾鹏 周联超 宋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当代的先进生产力,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现实和理论指导。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分维障碍识别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深化对新质生...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当代的先进生产力,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现实和理论指导。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分维障碍识别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为新质生产力空间开发、培育清障,为政府调控提供理论支撑,对中国各城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四链”融合亦存在内在一致性。文章使用2011—2021年城市面板数据,基于“四链”融合视角构建城市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对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趋势面和新兴时空冷热点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异,并挖掘出影响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障碍维度,采用地理探测器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其一,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较显著的极化现象,并在总体上升的趋势下逐渐转弱,高值区分布在东部地区的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且日趋聚集。其二,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总体受阻,但状况随时间推移明显转好,障碍减少趋势明显。在所有障碍出现的概率中,产业障碍>金融障碍>科技障碍>教育障碍,其中,四维障碍是概率最大的组合。其三,从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看,相比自然因素,社会维度因素对新质生产力的解释力度更强,但是,自然因素能够通过与社会因素形成共同作用影响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文章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其一,基于“四链”融合视角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测度提供新视角;其二,从城市层面测度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分异,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尺度;其三,从产业、科技、教育、金融四个维度识别城市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内在障碍维度进行诊断,并从自然和社会两个维度对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外在因素进行探索,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空间分异 障碍瞄准 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实践路径刍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澈 杨亚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2,共3页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劳动教育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要明确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核心要义,理清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劳动教育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要明确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核心要义,理清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逻辑理路,分析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现状问题,构建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一体 劳动教育目标 实践路径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