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洪飞 仇秀丽 +2 位作者 王乃元 李毓 梁康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9-323,共5页
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1)法,对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株高... 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1)法,对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株高与结实率,剑叶长与生育期、结实率,生育期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正相关为主;单株穗数与株高、剑叶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负相关为主。株高与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相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质源(cms-fa) 加性相关 显性相关 产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质源(CMS-F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乃元 梁康迳 +3 位作者 李毓 王颖 王洪飞 仇秀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9-1937,共9页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P3、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质源CMS—FA 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CMS-FA)杂交稻组合金农2优3号选育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乃元 李毓 +8 位作者 王颖 陈爱媚 梁康迳 张敏 陈启军 王建文 胡启亮 陈建康 洪培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5-349,共5页
育成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2A和恢复系金恢3号,组配成杂交稻金农2优3号,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福建省2007年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7%.2008年继续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8... 育成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2A和恢复系金恢3号,组配成杂交稻金农2优3号,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福建省2007年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7%.2008年继续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3%.2009年生产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9%.(2)稻米品质.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米的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5.70%.(3)抗病性.中感稻瘟病.(4)全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2.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源杂交稻 育种 金农2优3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CMS-FA)杂交稻谷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4
作者 王洪飞 仇秀丽 +5 位作者 林强 周卫营 杨小飞 张敏 王乃元 郑秀平 《福建稻麦科技》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新质源杂交稻(CMS-FA)遗传系统的10个亲本和25个杂种一代的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杂交稻的千粒重和粒长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它们的狭义遗传率较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早代对这2性状...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新质源杂交稻(CMS-FA)遗传系统的10个亲本和25个杂种一代的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杂交稻的千粒重和粒长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它们的狭义遗传率较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早代对这2性状进行选择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而粒宽、长宽比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均不显著。亲本加性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金恢3号是改良水稻谷粒性状的优良亲本,其能显著的提高千粒重、增加粒长和长宽比。杂交组合显性效应在千粒重性状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在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质源(CMS—FA) 谷粒性状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抗稻瘟病籼型不育系湛A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建夫 张建中 +3 位作者 蒋世河 黄永相 方良俊 袁红旭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以东莞野生稻为细胞质供体,梅青B×II-32B的后代为细胞核供体,经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核置换,转育成新质源三系不育系湛A。选育结果:湛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5%,典败花粉率95.64%,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以东莞野生稻为细胞质供体,梅青B×II-32B的后代为细胞核供体,经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核置换,转育成新质源三系不育系湛A。选育结果:湛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5%,典败花粉率95.64%,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恢复谱较广,配合力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质源不育系 湛A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粳型新质源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初步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海波 李艳萍 +3 位作者 邹美智 梁永书 王景余 牛景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6,共3页
对粳型新质源不育系抽穗、开花习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抽穗和开花较集中、高峰期较明显,始花3~4天后进入盛花期,每日11:30~12:30为盛花时;开颖时间长、开颖角度大、柱头生活力强。新质源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开花习性。
关键词 粳稻 质源不育系 开花习性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特点及其潜在杂种优势(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石华 张忠林 +2 位作者 谭学林 文建成 李伟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0-335,共6页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粳稻不育系细胞质遗传背景单一,开发新质源不育系显得尤为重要。花粉败育特点、不育的稳定性以及潜在的强杂种优势是不育系利用的前提条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调查了14份新质源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特点、育性稳定性和杂...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粳稻不育系细胞质遗传背景单一,开发新质源不育系显得尤为重要。花粉败育特点、不育的稳定性以及潜在的强杂种优势是不育系利用的前提条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调查了14份新质源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特点、育性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份不育系花粉的败育为典败和圆败,败育较彻底,但不能被滇一型或BT型恢复系恢复。另外5份不育系以染败为主均能被滇一型或BT型恢复系恢复,由南34、明恢63和NJ70507提供细胞质的3份不育系败育彻底,然而由D-7提供细胞质的2份不育系在高温下出现极少量的可育花粉。各杂交组合在同一性状上或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性状上表现出的杂种优势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源 粳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败育特点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籼型优质水稻不育系“东6A”的选育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铖勇 肖晓春 +2 位作者 王云基 肖诗锦 熊翔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17-18,共2页
介绍了新质源籼型优质水稻不育系“东6A”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繁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东野质源 不育系 东6A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新质源温敏核不育系──滇农S-2的选育 被引量:7
9
作者 蒋义明 荣英 +1 位作者 陶光喜 唐丽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24,共4页
滇农S-2是以云南地方品种毫干与优良的籼稻品种V20杂交,再用黎明复交,按系统选育程序育成的新质源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在较低温度下雄性败育而较高温下雄性恢复可育的特点。在昆明,不会出现可育性的转变,不育期长达9... 滇农S-2是以云南地方品种毫干与优良的籼稻品种V20杂交,再用黎明复交,按系统选育程序育成的新质源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在较低温度下雄性败育而较高温下雄性恢复可育的特点。在昆明,不会出现可育性的转变,不育期长达90天以上,育性稳定,对光照长度不敏感,容易找到可靠的繁殖与制种地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育性受一对或二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容易育成新的温敏两系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温敏核不育系 滇农S-2 质源 育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质源不育系JW803A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玲 杨国涛 +1 位作者 谢崇华 陈永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3-5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水稻亲本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配合力。【方法】选用包括JW803A不育系在内的5个不育系(JW803A、803A、G46A、珍汕97A、Ⅱ-32A)和5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明恢63、辐恢838)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不...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水稻亲本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配合力。【方法】选用包括JW803A不育系在内的5个不育系(JW803A、803A、G46A、珍汕97A、Ⅱ-32A)和5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明恢63、辐恢838)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杂交组合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和0.9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以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作为选择目标时,803A、JW803A和蜀恢527都属于Ⅰ类亲本,其中JW803A/蜀恢527的产量优势最强,并具有较好的氮素吸收利用率。【结论】选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最有可能获得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源不育系JWS03A 水稻 氮素利用效率 亲本利用价值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新质源的研究──新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与野败型珍汕97A不育性的遗传学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国 朱英国 +1 位作者 余金洪 梅启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采用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为主,花粉育性和田间目测整株育性为辅的综合性状,判定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以及它与明恢63的杂种F_1、F_2和BF_1的植株育性,并以野败型珍汕97A作对照,比较研究了其不育性的遗传... 采用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为主,花粉育性和田间目测整株育性为辅的综合性状,判定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以及它与明恢63的杂种F_1、F_2和BF_1的植株育性,并以野败型珍汕97A作对照,比较研究了其不育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马协A与珍汕97A不育性的遗传均由两对基因控制,但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两对基因的作用方式与珍汕97A不同。前者F_2群体的育性分离符合9:3:3:1的比例,BF_1符合1:2:1的比例;后者相应群体则符合12:3:1和2:1:1的比例,两对基因间表现为显性上位。斯米尔诺夫检验也表明马协A/明恢63和珍汕97A/明恢63的F_2群体的结实率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1)。并讨论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及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质源 细胞质雄性不育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JW型新质源不育系803A及系列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崇华 陈永军 +1 位作者 杨国涛 胡运高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78,共5页
不育系803A是利用新发现的JW型新质源不育株做母本,L301B/地谷B的杂交后代做父本,经连续多代回交选择而成。该不育系具有配合力强、开花习性好、品质优良等突出优点,1998、2007年两次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利用803A已配组育成了B优827、B... 不育系803A是利用新发现的JW型新质源不育株做母本,L301B/地谷B的杂交后代做父本,经连续多代回交选择而成。该不育系具有配合力强、开花习性好、品质优良等突出优点,1998、2007年两次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利用803A已配组育成了B优827、B优811、B优840、B优838、B优817等杂交水稻新品种,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质源 不育系803A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新质源粳稻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先俱 陈亚君 +3 位作者 张城 丁芬 谭学林 邵国军 《北方水稻》 CAS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当前,北方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粳稻不育系细胞质遗传背景单一,开发创新新质源不育系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包台型(BT)不育胞质的育性不稳定、高温自交结实等缺点,同时比较新质源的粳稻杂交稻杂种优势,以期获得生产上可应用... 当前,北方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粳稻不育系细胞质遗传背景单一,开发创新新质源不育系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包台型(BT)不育胞质的育性不稳定、高温自交结实等缺点,同时比较新质源的粳稻杂交稻杂种优势,以期获得生产上可应用的优良组合。结果表明:9种不同细胞质源不育系间保持关系的相似性,使转育同核异质不育系成为可能,从而为实现北方杂交粳稻细胞质多样化提供了实验依据。试验中的7个BT型常用恢复系对这9个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同一个恢复系对这9个不育系的恢复力不同,同时7个恢复系对同一不育系的恢复力也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源 北方杂交粳稻 杂种优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水稻不育系金农2A配制组合的杂种优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仇秀丽 王洪飞 王乃元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4年第4期221-225,共5页
利用金农2A为母本与生育期接近的5个父本进行配组,以汕优63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考查金农2A配制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结构等性状及产量表现,并对金农2A配制组合的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金农2A配制... 利用金农2A为母本与生育期接近的5个父本进行配组,以汕优63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考查金农2A配制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结构等性状及产量表现,并对金农2A配制组合的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金农2A配制组合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竞争优势为2.99%-14.36%,平均为7.96%,表明金农2A配合力好;配制组合的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穗长、结实率和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源不育系 金农2A 杂种优势 产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水稻优质抗病大穗不育系金农2A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帆 王乃元 +1 位作者 胡启亮 梁康迳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细胞质不育系 水稻不育系 优质稻米 雄性不育细胞质 质源 作物遗传改良 早籼稻品种 大穗 抗病 基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不育系新露A在湖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文华 陶爱林 《湖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3期19-21,共3页
新露A在湖北的开花习性较好,繁殖制种较易:其千粒重高,生育期两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强;与中小粒型、着粒密的长穗型亲本配组,优势较强。其代表组合新优63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好,适于替代汕优64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种植。
关键词 水稻 质源不育系 露A 配合力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广亲和早稻籼型不育系东6 A
17
作者 王云基 肖晓春 +3 位作者 肖诗锦 熊翔宇 周铖勇 黄世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98,共2页
东6A系是以东乡野生稻质源不育系东B11A为母本,与具有02428血缘的F5517(8406)为父本,经多代杂交、回交的核置换转育而成的农艺性状好、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有广亲和性、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东野型不育系,并通过了... 东6A系是以东乡野生稻质源不育系东B11A为母本,与具有02428血缘的F5517(8406)为父本,经多代杂交、回交的核置换转育而成的农艺性状好、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有广亲和性、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东野型不育系,并通过了江西省级技术鉴定与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委员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源 广亲和 东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籼型杂交晚稻东优1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18
作者 熊翔宇 肖晓春 +3 位作者 肖诗锦 周铖勇 谭陈菊 崔伏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109,共2页
东优13在试验、示范试种和大田生产中均表现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生长势旺,抗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广。2005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为先农40号)。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在试验、示范试种和大田生产中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质源 籼型 杂交晚稻 东优1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不育系Y华农A系列组合制种高产技术
19
作者 何国威 何衍珍 蔡善信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对不育系Y华农A生育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Y华农A对低温度较敏感 ,对高温较钝感 ;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 ,总结出华优系列组合的制种高产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华优系列组合大面积制种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质源不育系 Y华农A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三系杂交水稻新优752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20
作者 徐秀如 马国华 +1 位作者 陈海星 王元辉 《中国稻米》 2001年第5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质源三系杂交水稻 优752 特征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