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雪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101,共9页
新诗草创期,以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标举"自然"与"自由",逐渐丰富了"自然音节"论的新诗诗学观,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节奏理论。围绕何谓"自然音节&qu...
新诗草创期,以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标举"自然"与"自由",逐渐丰富了"自然音节"论的新诗诗学观,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节奏理论。围绕何谓"自然音节",如何"音节自然"的命题,白话派诗人从概念内涵、节奏划分、组织原则、节奏艺术等方面作了有同有异的阐释,既有对抗旧诗格律的共同立场,亦有"自然音节"内部的分化趋势。在自然音节的实践路径上,大致形成两种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内部突破,或利用或改造或摆脱旧体诗词中的某些因素,将"旧"诗转变为"新"诗,倚重从传统到现代的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外部开掘,借用散文文体加以诗化,借助欧化的力量,倚重从欧化到现代的路向。检视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梳理传统格律向现代节奏转变,以及现代诗歌节奏理论自身发展的路向,同时也为现代诗歌节奏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
新诗派
自然音节
节奏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新诗派的审美特征
2
作者
吕周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6,共5页
中国新诗派诗人吸收了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追求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呈现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审美特征,创立了一种新的诗美传统,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与完善。
关键词
中国
新诗派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向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论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诗学思想的深化与成熟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旭光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240-249,共10页
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派诗人群具有鲜明的现代文化意识。他们主张接受“以艾略特为核心的现代西洋诗的影响” ,向后期象征主义诗学和英美现代主义诗学倾斜 ,明确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目标。他们的理论思考既超前又富有现实针对性 ,且有...
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派诗人群具有鲜明的现代文化意识。他们主张接受“以艾略特为核心的现代西洋诗的影响” ,向后期象征主义诗学和英美现代主义诗学倾斜 ,明确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目标。他们的理论思考既超前又富有现实针对性 ,且有大量的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创作实践作为坚实的基础。他们是对现代主义诗学进行自觉思考和建设的一代诗人 ,代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发展的一个高度。本文从诗与现实的关系、诗人主体精神、诗作形式追求、对读者接受的态度等角度入手 ,系统地阐析了中国新诗派诗人的有关现代主义诗学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现代化"
四十年代
"中国
新诗
"
派
诗学思想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文学的先声:中晚清诗“白话文言”与叙事传统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清代诗歌"白话文言"之新变,开启了近代诗学的进程。这一新变,向前可追溯到袁枚,而在黄遵宪、梁启超等新派诗那里达到高潮,并影响到"五四"白话诗。从袁枚到黄遵宪,诗语新变由自觉而深化,既因他们具有反传统的新思想...
清代诗歌"白话文言"之新变,开启了近代诗学的进程。这一新变,向前可追溯到袁枚,而在黄遵宪、梁启超等新派诗那里达到高潮,并影响到"五四"白话诗。从袁枚到黄遵宪,诗语新变由自觉而深化,既因他们具有反传统的新思想,也因叙事之助力。叙事传统立足现实和民间,在语言系统、思想和美学趣味上,天然接近新派诗。中晚清诗歌叙事勃兴,又使作诗不必依赖典籍,自有丰满、充实之内容,且新时代、新事物,也无典籍可凭依,遂使"我手写我口"成为可能和必须,这极大地促进了诗歌"白话文言"之新变。"五四"是"白话文言"演变的一个现实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新文学的终点。新文学、现代汉语新诗,仍是正在进行中的艺术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言
叙事传统
新诗派
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雪松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10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歌节奏论"(10BZW084)
文摘
新诗草创期,以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标举"自然"与"自由",逐渐丰富了"自然音节"论的新诗诗学观,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节奏理论。围绕何谓"自然音节",如何"音节自然"的命题,白话派诗人从概念内涵、节奏划分、组织原则、节奏艺术等方面作了有同有异的阐释,既有对抗旧诗格律的共同立场,亦有"自然音节"内部的分化趋势。在自然音节的实践路径上,大致形成两种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内部突破,或利用或改造或摆脱旧体诗词中的某些因素,将"旧"诗转变为"新"诗,倚重从传统到现代的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外部开掘,借用散文文体加以诗化,借助欧化的力量,倚重从欧化到现代的路向。检视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梳理传统格律向现代节奏转变,以及现代诗歌节奏理论自身发展的路向,同时也为现代诗歌节奏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白话
新诗派
自然音节
节奏
散文化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新诗派的审美特征
2
作者
吕周聚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6,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3JD750.11-44003)的成果之一。
文摘
中国新诗派诗人吸收了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追求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呈现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审美特征,创立了一种新的诗美传统,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与完善。
关键词
中国
新诗派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审美特征
Keywords
China's New Poetry
modernism
realism
aesthetic feature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向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论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诗学思想的深化与成熟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旭光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
出处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240-249,共10页
文摘
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派诗人群具有鲜明的现代文化意识。他们主张接受“以艾略特为核心的现代西洋诗的影响” ,向后期象征主义诗学和英美现代主义诗学倾斜 ,明确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目标。他们的理论思考既超前又富有现实针对性 ,且有大量的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创作实践作为坚实的基础。他们是对现代主义诗学进行自觉思考和建设的一代诗人 ,代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发展的一个高度。本文从诗与现实的关系、诗人主体精神、诗作形式追求、对读者接受的态度等角度入手 ,系统地阐析了中国新诗派诗人的有关现代主义诗学思想 。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现代化"
四十年代
"中国
新诗
"
派
诗学思想
20世纪
Keywords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new poetry
dramaticism
empiricism
obscurity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文学的先声:中晚清诗“白话文言”与叙事传统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翰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项目编号:15ZDB06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代诗歌"白话文言"之新变,开启了近代诗学的进程。这一新变,向前可追溯到袁枚,而在黄遵宪、梁启超等新派诗那里达到高潮,并影响到"五四"白话诗。从袁枚到黄遵宪,诗语新变由自觉而深化,既因他们具有反传统的新思想,也因叙事之助力。叙事传统立足现实和民间,在语言系统、思想和美学趣味上,天然接近新派诗。中晚清诗歌叙事勃兴,又使作诗不必依赖典籍,自有丰满、充实之内容,且新时代、新事物,也无典籍可凭依,遂使"我手写我口"成为可能和必须,这极大地促进了诗歌"白话文言"之新变。"五四"是"白话文言"演变的一个现实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新文学的终点。新文学、现代汉语新诗,仍是正在进行中的艺术探索。
关键词
白话文言
叙事传统
新诗派
新文学
Keywords
vernacular classical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
School of New Poetry
New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
王雪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中国新诗派的审美特征
吕周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走向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论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诗学思想的深化与成熟
陈旭光
《学术界》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文学的先声:中晚清诗“白话文言”与叙事传统
李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