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诗传播与接受中的治疗功能
1
作者
赵小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新诗传播与接受的治疗功能系统主要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补偿、同情、超越功能构成。新诗传播与接受的补偿功能,一是强化了个体的自然化的身体意识,为自然化的身体表现提供了合法性前提;二是肯定了身体的欲望,建构了表现身体欲望...
新诗传播与接受的治疗功能系统主要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补偿、同情、超越功能构成。新诗传播与接受的补偿功能,一是强化了个体的自然化的身体意识,为自然化的身体表现提供了合法性前提;二是肯定了身体的欲望,建构了表现身体欲望和快乐的多元、开放的路径。新诗传播与接受的同情功能主要表现为,对话双方超越原来各自的视野,达致一种相互理解之境。新诗传播与接受的超越功能主要表现为,一是赋予时间共时和循环的特性,将生命从一维的时间状态中解救出来;二是强化空间的交融性特性,将自我从个体与他人、自然的分离、隔绝状态中解救出来。大致来说,在新诗传播与接受的治疗功能系统中,补偿功能为基石,同情功能为中心,超越功能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传播
新诗接受
补偿功能
同情功能
超越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思潮与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变革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泽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真、智性表达成为了现代诗歌重要表达方式。二是语言的变革:诗歌语言外来词汇与外来语法体系的引入、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入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促进了诗歌形式变革。三是诗体变化:现代诗行的分行排列、多元开放的节奏形态、自由体形式的选择带来的诗歌形式的现代变革等都与科学思潮的影响直接相关。四是传播的变化: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对象、传播空间的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诗歌的接受观念与欣赏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潮
诗歌形式
诗思
诗歌语言
现代诗歌体式
新诗接受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估、深化、再出发——2016年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3
作者
高周权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4,共8页
2016年现代诗歌研究依然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态势。流派群体研究以对早期象征派、1930年代现代派、七月诗派和西南联大诗群、现代金陵诗人群研究的成果为主要收获;个体诗人研究层面,李金发、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和穆旦等现代诗歌史上关...
2016年现代诗歌研究依然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态势。流派群体研究以对早期象征派、1930年代现代派、七月诗派和西南联大诗群、现代金陵诗人群研究的成果为主要收获;个体诗人研究层面,李金发、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和穆旦等现代诗歌史上关键诗人的研究凭借新视角切入和新材料发掘,潜在的诗学品格得以重视、重估;新诗形式研究与现代汉语的联袂,深入至标点、分行、隐喻、格律等诗歌肌理,代表着近年新诗形式本体研究走向更精细化发展的趋势。在现代诗接受研究领域,陈仲义的现代诗接受研究是2016年度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流派
经典诗人
新诗
形式
新诗接受
新诗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诗传播与接受中的治疗功能
1
作者
赵小琪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文摘
新诗传播与接受的治疗功能系统主要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补偿、同情、超越功能构成。新诗传播与接受的补偿功能,一是强化了个体的自然化的身体意识,为自然化的身体表现提供了合法性前提;二是肯定了身体的欲望,建构了表现身体欲望和快乐的多元、开放的路径。新诗传播与接受的同情功能主要表现为,对话双方超越原来各自的视野,达致一种相互理解之境。新诗传播与接受的超越功能主要表现为,一是赋予时间共时和循环的特性,将生命从一维的时间状态中解救出来;二是强化空间的交融性特性,将自我从个体与他人、自然的分离、隔绝状态中解救出来。大致来说,在新诗传播与接受的治疗功能系统中,补偿功能为基石,同情功能为中心,超越功能为目标。
关键词
新诗
传播
新诗接受
补偿功能
同情功能
超越功能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思潮与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变革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泽龙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歌研究中心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
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
文摘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真、智性表达成为了现代诗歌重要表达方式。二是语言的变革:诗歌语言外来词汇与外来语法体系的引入、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入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促进了诗歌形式变革。三是诗体变化:现代诗行的分行排列、多元开放的节奏形态、自由体形式的选择带来的诗歌形式的现代变革等都与科学思潮的影响直接相关。四是传播的变化: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对象、传播空间的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诗歌的接受观念与欣赏习惯。
关键词
科学思潮
诗歌形式
诗思
诗歌语言
现代诗歌体式
新诗接受
观念
Keywords
scientific trend
poetic form
poetic thought
poetic language
modem poetic form
the new poet-ry acceptance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估、深化、再出发——2016年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3
作者
高周权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歌研究中心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
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
文摘
2016年现代诗歌研究依然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态势。流派群体研究以对早期象征派、1930年代现代派、七月诗派和西南联大诗群、现代金陵诗人群研究的成果为主要收获;个体诗人研究层面,李金发、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和穆旦等现代诗歌史上关键诗人的研究凭借新视角切入和新材料发掘,潜在的诗学品格得以重视、重估;新诗形式研究与现代汉语的联袂,深入至标点、分行、隐喻、格律等诗歌肌理,代表着近年新诗形式本体研究走向更精细化发展的趋势。在现代诗接受研究领域,陈仲义的现代诗接受研究是2016年度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新诗
流派
经典诗人
新诗
形式
新诗接受
新诗
研究
Keywords
the New Poetry
poetry school
classical poet
form of the New Poetry
acceptance study
the New Poetry study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诗传播与接受中的治疗功能
赵小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学思潮与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变革
王泽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估、深化、再出发——2016年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高周权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