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5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苣苔科一中国新记录种--匍枝报春苣苔
1
作者 马虎生 文淑均 +3 位作者 盘波 陆昭岑 许为斌 付传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在广西石灰岩地区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崇左市龙州县发现1种在中国未记录的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植物。经过2年野外追踪调查和引种观测,通过文献查阅、标本比对及形态学比较,鉴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rimulina gemella(D.Woo... 在广西石灰岩地区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崇左市龙州县发现1种在中国未记录的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植物。经过2年野外追踪调查和引种观测,通过文献查阅、标本比对及形态学比较,鉴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rimulina gemella(D.Wood)Yin Z.Wang,新拟中文名为匐枝报春苣苔。基于核基因片段(ITS)和叶绿体基因片段(trn L-F)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越南的匍枝报春苣苔聚在一起并得到高度支持。该发现丰富了中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多样性资料,对研究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匐枝报春苣苔 新记录 中国 系统发育分析 石灰岩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维管植物新记录7种1变种
2
作者 章伟 方柽承 +2 位作者 陈雅楠 项小波 邵剑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09,共3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确定了安徽省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7种1变种,隶属于8科8属,分别为山东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天目山凤仙花(Impatiens tienmushanica Y. L. Chen)、大武金腰(Chrysosplenium hebetatum Ohwi)、绯红金粟兰...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确定了安徽省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7种1变种,隶属于8科8属,分别为山东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天目山凤仙花(Impatiens tienmushanica Y. L. Chen)、大武金腰(Chrysosplenium hebetatum Ohwi)、绯红金粟兰(Chloranthus coccineus Xin L. Zhao et L. H. He)、绿花油点草(Tricyrtis viridula Hir. Takah.)、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光滑高粱藨(Rubus lambertianus var.glaber Hemsl.)、睫毛蕨[Pleurosoriopsis makinoi(Maxim. ex Makino) Fomin]。此外,睫毛蕨属(Pleurosoriopsis Fomin)为安徽省新记录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维管植物 新记录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一新记录种
3
作者 杨明柳 高霆炜 +1 位作者 阎冰 吴斌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通过对2012-2020年在中国沿海红树林采集的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De Man,1895)蟹类进行研究,发现一新记录种,经形态鉴定和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确定其为国内新记录种——敛拟相手蟹(Parasesarma luomi Serène,1981)... 通过对2012-2020年在中国沿海红树林采集的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De Man,1895)蟹类进行研究,发现一新记录种,经形态鉴定和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确定其为国内新记录种——敛拟相手蟹(Parasesarma luomi Serène,1981)。敛拟相手蟹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头胸甲近方形,宽度约为长度的1.2-1.3倍,胃、心区分区明显,额后部具4叶,外眼窝角为锐三角形,指向前方,侧缘无齿,眼柄长度大于宽度;雄性螯足粗壮等大,掌节背面具2列梳状栉,可动指背面具16-18个纵行突起;步足扁平;雄性腹部三角形,第3节最宽,第6节长于第5节;雄性第一腹肢细长挺直,末端角质突起长而细锐,弯曲呈45°。本研究对敛拟相手蟹的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分布区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拟相手蟹属蟹类的分类和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敛拟相手蟹 拟相手蟹属 新记录 红树林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种子植物新记录3种1亚种2变种
4
作者 李晓红 孙向阳 +5 位作者 马海军 汪祥 丁百林 方宏明 邵剑文 刘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确定了安徽省种子植物新记录3种1亚种2变种,隶属于6科6属,分别为白花堇菜(Viola lactiflora Nakai)、腺枝毛葡萄[Vitis heyneana var.adenoclada(Hand.-Mazz.) Z. H. Chen, Feng Chen et W. Y. Xie]、东方野扇花(...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确定了安徽省种子植物新记录3种1亚种2变种,隶属于6科6属,分别为白花堇菜(Viola lactiflora Nakai)、腺枝毛葡萄[Vitis heyneana var.adenoclada(Hand.-Mazz.) Z. H. Chen, Feng Chen et W. Y. Xie]、东方野扇花(Sarcococca orientalis C. Y. Wu ex M. Cheng)、刚毛腹水草(Veronicastrum villosulum var.hirsutum T. L. Chin et D. Y. Hong)、橿子栎(Quercus baronii Skan)、中华景天(Sedum tosaense subsp.sinense K. T. Fu et G. Y. Rao)。此外,野扇花属(Sarcococca Lindl.)为安徽省新记录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种子植物 地理分布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4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及其入侵风险分析
5
作者 吕泽良 姚颜莹 +3 位作者 程林 张庆贺 任启彪 杨利民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在吉林省长春市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中,发现4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即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 L.、白毛马鞭草Verbena stricta Vent.、望江南Senna occidentalis(L.) Link和赛菊芋Heliopsis helianthoides(L.) Sweet.笔者介绍了该4种归化... 在吉林省长春市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中,发现4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即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 L.、白毛马鞭草Verbena stricta Vent.、望江南Senna occidentalis(L.) Link和赛菊芋Heliopsis helianthoides(L.) Sweet.笔者介绍了该4种归化植物的分类学特征及发生生境,并对其在长春市的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得出刺果瓜为恶性入侵植物,白毛马鞭草为有待观察植物,望江南为一般入侵植物,赛菊芋为局部入侵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新记录 入侵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寄生车轮虫宿主新记录及种内分化研究
6
作者 唐发辉 蒋玉椒 +2 位作者 秦微微 夏萍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1,共10页
为探索重寄生车轮虫(Trichodina hyperparasitis Chen&Hsieh,1984)种内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广泛采样分离获得寄生于乌鳢(Channa argus)与月鳢(Channa asiatica)鳃部的重寄生车轮虫3个地理株系,即重庆沙坪坝乌鳢寄生株系(S株系)... 为探索重寄生车轮虫(Trichodina hyperparasitis Chen&Hsieh,1984)种内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广泛采样分离获得寄生于乌鳢(Channa argus)与月鳢(Channa asiatica)鳃部的重寄生车轮虫3个地理株系,即重庆沙坪坝乌鳢寄生株系(S株系)、重庆大足乌鳢寄生株系(D株系)与贵州凯里月鳢寄生株系(K株系),其中贵州凯里为重寄生车轮虫的地理新记录,月鳢为其宿主新记录。结合形态学与分子证据对重寄生车轮虫不同株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附着盘形态学量化与主成分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地理株系在虫体大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株系是虫体最大的株系(P<0.05),也是齿体最长的株系(P<0.05),K株系是齿体数最少的株系;S株系与K株系在附着盘整体结构与齿体形态方面存在一定的种内差异(P<0.05);基于SSU rDNA序列的株系比较结果显示,K株系与其他2株系间存在10个碱基变异位点,但3株系间序列相似度为99.45%—100%,遗传距离为0.001—0.003;基于SSU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重寄生车轮虫与近缘种之间形成了宿主种类特有的单系,即“鲈形目Perciformes支系”与“鲇形目Siluriformes支系”;同时在其种内也形成了宿主种群特有的单系,即“乌鳢支系”与“月鳢支系”。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重寄生车轮虫并非一定营“重寄生”生活,且偏好寄生于鳢属(Channa)鱼类;其中乌鳢寄生的两株系间较近缘,与月鳢寄生的株系间则较远缘,且各株系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与形态分化;推测对于外寄生车轮虫而言,第一生境即宿主的类型可能是影响车轮虫种间或种群分化最直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种内分化 SSU rDNA 鳢属鱼类 重寄生车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裸胸鳝属鱼类新记录种-杂色裸胸鳝形态与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7
作者 程静 李庚锋 +4 位作者 莫德鑫 胡凯红 郜梓涵 李丰 梁日深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70,共12页
目前全球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的种质资源研究仍存在较大空白,其物种分类与资源信息亟待修订与更新。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广东省湛江海域采集的裸胸鳝属鱼类样本进行鉴定,以期为该属种质资源分析与物种名录更新提供科学... 目前全球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的种质资源研究仍存在较大空白,其物种分类与资源信息亟待修订与更新。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广东省湛江海域采集的裸胸鳝属鱼类样本进行鉴定,以期为该属种质资源分析与物种名录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以采集的1尾裸胸鳝属鱼类样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分析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物种鉴定。形态学数据显示,该样本体色呈单一褐色,无斑纹或斑点,背鳍较高,起源于鳃孔之前,各鳍边缘呈淡灰色,下颌微弓,嘴巴不能完全闭合,齿单列,椎骨式为5-58-140,与文献记载的新种杂色裸胸鳝(G.poikilospilus sp.nov.)形态数据基本吻合。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572 bp,包含22个tRNA、2个rRNA、13个蛋白编码基因及1个非编码区,基因数量与排列特征与其他鱼类相似。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杂色裸胸鳝与奥迪萨裸胸鳝(G.odishi)、匀斑裸胸鳝(G.reevesii)及淡网纹裸胸鳝(G.pseudothyrsoideus)亲缘关系较近,且基于COI基因的进化树中,该样本与杂色裸胸鳝聚为一支。遗传距离分析显示,两者遗传距离仅为0.004,显著低于物种鉴定阈值(0.020),进一步支持其分类地位。综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证据,首次确认该杂色裸胸鳝为中国内地裸胸鳝属新记录种,可为完善该属种质资源数据库及后续分类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裸胸鳝 新记录 形态特征 线粒体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绿杜洛埃藻(Drouetiella lurida)--分离自中国西藏的蓝藻新记录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捷 张婷 +3 位作者 蔡芳芳 董建新 李艳晖 刘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杜洛埃藻属(Drouetiella Mai,Johansen&Pietrasiak)中的物种具有形态可塑性,容易与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的其他物种混淆,该属中的藻株从陆地生物群落中分离,采用包括分子手段、形态特征和生态信息相结合的多相方法进行表征.... 杜洛埃藻属(Drouetiella Mai,Johansen&Pietrasiak)中的物种具有形态可塑性,容易与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的其他物种混淆,该属中的藻株从陆地生物群落中分离,采用包括分子手段、形态特征和生态信息相结合的多相方法进行表征.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潮湿土壤分离出一株丝状蓝藻,编号为SXACC0052,形态上与淡绿杜洛埃藻(Drouetiella lurida(Gomont)Mai,Johansen&Pietrasiak)相似,藻丝都呈现橄榄绿色,有无色且坚固的鞘,横壁不收缩或稍微收缩,没有观察到假分枝.16S rRNA基因与16S-23S rRNA ITS序列显示出这株蓝藻与淡绿杜洛埃藻有较高的相似度,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步展值分别为98/78/1和85/99/0.89.此外,这株丝状蓝藻的ITS二级结构与淡绿杜洛埃藻的结构相似度较高,进一步表明这株丝状蓝藻属于淡绿杜洛埃藻.杜洛埃藻属是我国首次报道的新记录属,淡绿杜洛埃藻是我国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种.该种的发现丰富了我国蓝藻物种多样性,为保护和持续了解藻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绿杜洛埃藻 西藏 蓝藻 新记录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鳞毛蕨属植物新记录
9
作者 付厚华 韦宏金 +3 位作者 陈彬 苏享修 陈新艳 陈世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报道了福建省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1变种,分别为中尼鳞毛蕨Dryopteris sinonepalensis Z.Y.Zuo&Fraser-Jenk.、裸叶鳞毛蕨D.gymnophylla(Baker)C.Chr.、狭顶鳞毛蕨D.lacera(Thunb.)Kuntze、羽裂鳞毛蕨D.integriloba C.Chr.、... 报道了福建省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1变种,分别为中尼鳞毛蕨Dryopteris sinonepalensis Z.Y.Zuo&Fraser-Jenk.、裸叶鳞毛蕨D.gymnophylla(Baker)C.Chr.、狭顶鳞毛蕨D.lacera(Thunb.)Kuntze、羽裂鳞毛蕨D.integriloba C.Chr.、高鳞毛蕨D.simasakii(H.Itô)Sa.Kurata、密鳞高鳞毛蕨D.simasakii var.paleacea(H.Itô)Sa.Kurata、两广鳞毛蕨D.liangkwangensis Ching、边生鳞毛蕨D.handeliana C.Chr.和寻乌鳞毛蕨D.xunwuensis Ching&K.H.Shing,并对寻乌鳞毛蕨及其相似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福建 鳞毛蕨科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蜉蝣新记录科——刺蜉科
10
作者 张泽鹏 邢世通 +5 位作者 郑徐弘毅 周长发 鲁万桥 金洪宇 王海鹏 李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5,共1页
2023年6月27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呼玛河大桥附近(126°36′47.92″E,51°40′0.69″N,海拔171 m)记录到1头形态奇特的蜉蝣稚虫,身体细长而扁,为自由活动的鱼形;各足胫节宽而扁,爪极细长;胸部和腹部腹板中部具刺突,... 2023年6月27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呼玛河大桥附近(126°36′47.92″E,51°40′0.69″N,海拔171 m)记录到1头形态奇特的蜉蝣稚虫,身体细长而扁,为自由活动的鱼形;各足胫节宽而扁,爪极细长;胸部和腹部腹板中部具刺突,腹部各节背板中央也具刺突;第1~7对鳃分叉为若干叶(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突 胫节 新记录 蜉蝣 呼玛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近海蕾螺属Gemmula一新记录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塔螺科)
11
作者 王佳宁 何晨 +1 位作者 陈志云 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69,共5页
整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史馆藏的塔螺科Turridae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蕾螺属Gemmula一新记录种,玫瑰蕾螺Gemmula rosario Shikama&Hayashi, 1977,标本产自广东汕尾近海。本文对该新记录种的贝壳形态、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 整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史馆藏的塔螺科Turridae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蕾螺属Gemmula一新记录种,玫瑰蕾螺Gemmula rosario Shikama&Hayashi, 1977,标本产自广东汕尾近海。本文对该新记录种的贝壳形态、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等进行了描记,并与其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门 塔螺科 蕾螺属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新记录种全缘燕尾蕨的鉴定及其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特征
12
作者 田敏 陈彬 +3 位作者 陈章雪 黄瑛琳 张淼 陈炳华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8,共9页
本研究报道了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在福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充实了福建省蕨类植物区系中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的种类。通过野外调查,提供了该种野外照片及局部特征,并对其生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 本研究报道了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在福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充实了福建省蕨类植物区系中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的种类。通过野外调查,提供了该种野外照片及局部特征,并对其生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erbarium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NU)。另外,使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该物种进行完整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进行组装、注释,并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燕尾蕨属(Cheiropleuria)与双扇蕨属(Dipteris)聚为一支(BP/PP:100/1.00),全缘燕尾蕨与燕尾蕨(C.bicuspis)聚为一独立小支(BP/PP:100/1.00),且均为强支持。全缘燕尾蕨叶绿体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长度为153682 bp,包含124个基因(31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8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可判定该物种为全缘燕尾蕨。研究结果增加了双扇蕨科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燕尾蕨 双扇蕨科 福建 新记录 系统发育分析 叶绿体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3种菊科外来新记录植物
13
作者 瞿宇阳 马占仓 +4 位作者 宋文丹 潘成南 文田田 南占元 阎平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2,共4页
2022—2023年在新疆各地的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3种新疆未见文献报道和标本记录的菊科(Asteraceae)植物,通过形态分类鉴定和文献查证,确定其为新疆新记录种和外来有害杂草。分别为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 Willd.)、婆婆针(Bide... 2022—2023年在新疆各地的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3种新疆未见文献报道和标本记录的菊科(Asteraceae)植物,通过形态分类鉴定和文献查证,确定其为新疆新记录种和外来有害杂草。分别为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 Willd.)、婆婆针(Bidens bipinnata L.)、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Michx.)G.L.Nesom]。对其形态特征、在新疆的地理分布和传播扩散特点进行介绍。新分布的发现为新疆菊科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以及外来有害杂草的监测防控提供新依据。凭证标本均收藏于石河子大学植物标本馆(S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菊科 新记录 外来杂草 入侵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沿海沙质环境中的3种中国新记录硅藻
14
作者 李朗 黄雨洋 +1 位作者 农群专 赖俊翔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广西沿海沙质环境的3种中国新记录硅藻门植物,分别为沃氏海生双眉藻(Halamphora woelfeliae Stachura-Suchoples,Enke,Schlie,Schaub,Karsten&R.Jahn)、履沙盘藻(Psammodiscus calceatus Tsuy.Watanabe,Nagumo&Ji... 本文报道了采自广西沿海沙质环境的3种中国新记录硅藻门植物,分别为沃氏海生双眉藻(Halamphora woelfeliae Stachura-Suchoples,Enke,Schlie,Schaub,Karsten&R.Jahn)、履沙盘藻(Psammodiscus calceatus Tsuy.Watanabe,Nagumo&Ji.Tanaka)和颗粒爱氏藻(Ehrenbergiulva granulosa(Grunow)A.Witkowski,Lange-Bertalot&Metzeltin)。对3个中国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丰富了我国海洋硅藻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硅藻 新记录 广西 沙质环境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杜鹃花科一新记录种——伏毛杜鹃
15
作者 陈永滨 汤行昊 +3 位作者 曾华浩 陈世品 张青青 苏享修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报道了福建省杜鹃花属一新记录种,为进一步丰富福建野生杜鹃花植物资源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植物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与相近种的比较,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该种嫩枝、叶背及子房被平贴糙伏毛,花冠粉红色至粉白色、... [目的]报道了福建省杜鹃花属一新记录种,为进一步丰富福建野生杜鹃花植物资源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植物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与相近种的比较,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该种嫩枝、叶背及子房被平贴糙伏毛,花冠粉红色至粉白色、漏斗状钟形、喉部具深紫色斑点,雄蕊6~10枚,区别于福建省内已知近缘种,为伏毛杜鹃(Rhododendron strigosum R.L.Liu)。标本保存于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博物馆。[结论]伏毛杜鹃是福建省杜鹃花科(Ericaceae)新记录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毛杜鹃 杜鹃花科 福建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壳缝类硅藻中国新记录变种——胡氏原缝藻微型变种
16
作者 黄雨洋 李朗 赖俊翔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本研究报道了我国首次记录的一个无壳缝类硅藻变种——胡氏原缝藻微型变种(Protoraphis hustedtiana var. nana Takano)。该变种采自广西涠洲岛,为生活在马尾藻(Sargassum spp.)上的植表生硅藻(Epiphytic diatom)。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 本研究报道了我国首次记录的一个无壳缝类硅藻变种——胡氏原缝藻微型变种(Protoraphis hustedtiana var. nana Takano)。该变种采自广西涠洲岛,为生活在马尾藻(Sargassum spp.)上的植表生硅藻(Epiphytic diatom)。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胡氏原缝藻微型变种的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介绍了该变种的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壳缝类硅藻 植表生硅藻 新记录 变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石松类与蕨类植物新记录
17
作者 杨彦捷 廖小雯 +4 位作者 孙小军 宋凤 刘昂 冯梓林 吴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本文报道新记录湖南省石松类与蕨类植物10种,分别为:结脉黑桫椤Gymnosphaera bonii(Christ) S. Y. Dong、陕西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var.obscura(Christ) Ching、叶基宽铁角蕨Asplenium pulcherrimum Ching ex Tardieu、中华... 本文报道新记录湖南省石松类与蕨类植物10种,分别为:结脉黑桫椤Gymnosphaera bonii(Christ) S. Y. Dong、陕西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var.obscura(Christ) Ching、叶基宽铁角蕨Asplenium pulcherrimum Ching ex Tardieu、中华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sinense K. W. Xu、培善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wangpeishanii Li Bing Zhang&K. W. Xu、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 Rosenst.、霞客鳞毛蕨Dryopteris shiakeana H. Shang&Y. H. Yan、有盖鳞毛蕨Dryopteris hendersonii(Bedd.) C. Chr.、大齿叉蕨Tectaria coadunata(J. Smith) C. Chr.和棕毛轴脉蕨Tectaria setulosa(Baker) Holt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蕨类植物 新记录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鸟类新记录--栗头[开鸟]
18
作者 马丁 杨博仁 李丹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44,共1页
2024年11月3日18∶00左右,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校园内(110.764466°E,19.604961°N)一棵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观测到1只鹭科Ardeidae鸟类(图1),其体长约45 cm,喙短而粗,全身棕褐色,头顶、冠羽和后颈暗栗色,颈... 2024年11月3日18∶00左右,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校园内(110.764466°E,19.604961°N)一棵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观测到1只鹭科Ardeidae鸟类(图1),其体长约45 cm,喙短而粗,全身棕褐色,头顶、冠羽和后颈暗栗色,颈侧、肩和背栗红色,腰和尾上覆羽深栗褐色。经观察并查阅《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等资料,确认为栗头[开鸟]Gorsachius goisagi,为海南省鸟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光美 冠羽 分类与分布 鹭科 鸟类新记录 海南省海口市 小叶榕 栗褐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宾蚧科一新记录种——日本球胸宾蚧(半翅目:蚧次目)
19
作者 钟香华 郑心怡 +3 位作者 唐凛凛 刘兴平 游康 张江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4,共7页
宾蚧科Xenococcidae是一类与尖尾蚁Acropyga专性共生的蚧虫,世界已知3属34种,中国此前记录2种。本研究在广西、江西和浙江尖尾蚁蚁巢内发现一种宾蚧,经鉴定为日本球胸宾蚧Eumyrmococcus nipponensis Terayama,1986,为中国新记录种。同时... 宾蚧科Xenococcidae是一类与尖尾蚁Acropyga专性共生的蚧虫,世界已知3属34种,中国此前记录2种。本研究在广西、江西和浙江尖尾蚁蚁巢内发现一种宾蚧,经鉴定为日本球胸宾蚧Eumyrmococcus nipponensis Terayama,1986,为中国新记录种。同时,发现先前记录于中国香港的安氏宾蚧Xenococcus annandalei Silvestri,1924应为尖尾蚁宾蚧X.acropygae Williams,1998,并在广东尖尾蚁蚁巢内发现该蚧,为中国内地新记录种。本文对以上2种宾蚧雌成虫进行了重新描述和形态特征图绘制,并对其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共生蚂蚁等进行报道。此外,还提供了中国宾蚧科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蚧科 尖尾蚁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门冬科一新记录种——紫花蜘蛛抱蛋
20
作者 李美贤 陆秋艳 +2 位作者 李健玲 韦宇静 林春蕊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7-792,共6页
该文首次报道中国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紫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xuansonensis var.violiflora N.Vislobokov),其与石山蜘蛛抱蛋(A.saxicola Y.Wan)相似,但前者的雄蕊生于花被筒下部,柱头形状多变,上表面白色,边缘不规则波... 该文首次报道中国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紫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xuansonensis var.violiflora N.Vislobokov),其与石山蜘蛛抱蛋(A.saxicola Y.Wan)相似,但前者的雄蕊生于花被筒下部,柱头形状多变,上表面白色,边缘不规则波状可与后者区别。此前报道该变种及其原变种春山蜘蛛抱蛋(A.xuansonensis var.xuansonensis N.Vislobokov)均仅产于越南富寿省春山国家公园(Phu Tho Province,Xuan Son National Park),本次报道的紫花蜘蛛抱蛋被发现于中国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喀斯特地区。该发现丰富了中国蜘蛛抱蛋属植物多样性,对研究中越边境地区蜘蛛抱蛋属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地理学意义,也为该属的园林园艺开发提供了潜在资源。文中还提供了相关的形态学描述、孢粉信息和彩色解剖图版以利辨识,并对蜘蛛抱蛋属的花色变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蜘蛛抱蛋 喀斯特 新记录 云南 中越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