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明扬 《语言科学》 2002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新著国语文法》不仅是一部现代汉语语法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著作,而且也是唯一一部经过了语言教学和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的检验和考验的著作,但是这样一部借鉴了西方传统语法并充分结合汉语实际、充分照顾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著作,自20世... 《新著国语文法》不仅是一部现代汉语语法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著作,而且也是唯一一部经过了语言教学和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的检验和考验的著作,但是这样一部借鉴了西方传统语法并充分结合汉语实际、充分照顾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著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却一再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黎派语法,以为只是一部不值一读的模仿之作。但是1990年电子工业部研制的汉英机译系统在分析书面汉语方面获得的初步成功,证明了黎派语法是基本符合汉语实际的,过去对《新著国语文法》的批判是不公正的,因此对黎先生及其语法著作都有必要进行实事求是、公正公允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 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语法学“句本位”文法代表“黎氏文法”——纪念劭西师《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九十年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良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82,共12页
黎氏文法《新著国语文法》定名为"句本位",其特点是:文法研究以句子为坐标,先理会宏纲句子,再分析细目词类。其方法是:广集实证"例不十,不立法";"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分析;"活... 黎氏文法《新著国语文法》定名为"句本位",其特点是:文法研究以句子为坐标,先理会宏纲句子,再分析细目词类。其方法是:广集实证"例不十,不立法";"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分析;"活的文法"活看不拘泥。其内容是:建立"造句法"基本规律、确定句法结构六成分,从"造句"讲到"用词",拿"句法"控制"词类",立名词"七位",定动词"散动","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观察与实践分析,句法结构内含语义关系分析,词法句法内容章次编排革新,并分析展示"图解法"。黎氏文法对从《马氏文通》到《新著》之前的中国语法研究诸书进行了继承、发展和革新,是中国语法学史上"句本位"体系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 黎氏文法 句本位 现代语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著国语文法》的句本位语法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志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新著国语文法》的语法体系是句本位的,该著作的的句本位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词类观,句子结构分析上的中心词分析法,语法分析的工具———图解法,实体词、述说词中的“位”和“散动”学说,这些方面都体现了黎... 《新著国语文法》的语法体系是句本位的,该著作的的句本位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词类观,句子结构分析上的中心词分析法,语法分析的工具———图解法,实体词、述说词中的“位”和“散动”学说,这些方面都体现了黎锦熙先生令人敬佩的革新精神,在当时和现在都有其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语法体系 句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4年的黎氏文法新探——纪念《新著国语文法》出版90周年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良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7-72,2,共26页
1924年的黎氏文法体系隐含的50年代借鉴国外现代语法学结构主义理论方法产生的两语法书的内容:造句格式基本句法结构建立、按句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句法结构次序,语法成分、语义成分对应非一对一,从句法结构分析语义关系。隐含的80年代... 1924年的黎氏文法体系隐含的50年代借鉴国外现代语法学结构主义理论方法产生的两语法书的内容:造句格式基本句法结构建立、按句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句法结构次序,语法成分、语义成分对应非一对一,从句法结构分析语义关系。隐含的80年代出现的新理论、方法是:语法形式和意义相互结合与对应,词的分类、兼类、用法特点语法形式表现及句式变换,歧义句层次与分化表现,语法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结合分析。黎氏文法"依句辨品"说在建国后的变化——新解、倒退、发展。新解是说明"辨品"为"辨别"词类,非"区分"词类。倒退是:"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先更改为"凡词,依靠结构,显示品类",后质变为"四级形态论"。"发展"是句子结构、词组结构一致,"句子"成分"辨品",成为"词组"成分的结合能力"辨品"。说明"依句辨品"合理,"离句无品"成立。正确对待传统文法学,建议重印《新著》1924年原版公开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 隐含 新理论 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著国语文法》与现代汉语史研究
5
作者 刁晏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97,共5页
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发掘和研究,现代汉语史就是其中之一。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可以由此书获得以下的助益:确定某些形式或用法的产生时间、了解它们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启发相关的研究思路,此外... 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发掘和研究,现代汉语史就是其中之一。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可以由此书获得以下的助益:确定某些形式或用法的产生时间、了解它们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启发相关的研究思路,此外,本书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运用实际,因此可以作为标准的现代汉语史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现代汉语史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著国语文法》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4
6
作者 史锡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6期43-46,共4页
黎锦熙先生是我的老师,但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五十年代末我曾与别的同志一起,在当时的背景下,以当时的语法研究进展情况为尺度,对黎先生的语法体系和治学方法提出过一些意见。今天,值《新著国语文法》(以下简称《文法》)出版六十... 黎锦熙先生是我的老师,但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五十年代末我曾与别的同志一起,在当时的背景下,以当时的语法研究进展情况为尺度,对黎先生的语法体系和治学方法提出过一些意见。今天,值《新著国语文法》(以下简称《文法》)出版六十周年之际,我重新读了这部著作。我想,《新著国语文法》是六十年前二十年代初期的一部语法专著,我们要历史地看待它,认识它的成就和贡献。现在就从这一角度谈谈我的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语言学界老前辈和同志们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补足语 历史贡献 黎锦熙 句子成分分析法 宾语 词类 语法著作 附加语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著国语文法》对汉语语法学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拱贵 刘宁生 刘丹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6期29-35,共7页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发表六十周年了。六十年来,语言学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期间,产生过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发表六十周年了。六十年来,语言学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期间,产生过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事实证明,我国目前的语法研究水平比六十年前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作为我国语言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汉语语法学 实体词 代名词 句法关系 句式 宾语 《比较文法 现代语言学 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新著国语文法》札记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寿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66-68,19,共4页
1《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有深远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到1954年印行了18版,到1955年印行了22版,近年又列入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汉语语法丛书》。虽然1921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许地山著的《语体文法大纲》(己使用图解法),1921年... 1《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有深远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到1954年印行了18版,到1955年印行了22版,近年又列入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汉语语法丛书》。虽然1921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许地山著的《语体文法大纲》(己使用图解法),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孙俍工著的《中国语法讲义》,1920年上海太平洋学社出版了吕云彪、戴渭清、陆友白合著的《白话文做法》中也有《白话文的用词》(词类)和《白话文的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白话文 札记 现代汉语 许地山 汉语语法 图书馆 新著 语法著作 深远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氏文法”系谱:日本《实用中国语文法》(1944)承袭与改造的意义
9
作者 李逊 李无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在日本的影响很大,模仿、承袭、改造等著作有30多种。其中,李颠尘等在日本出版的《实用中国语文法》(1944)则很少有人提及。通过发掘与研究,可以看到其汉语语法学史价值:着眼于研究北京官话语法,具有重要...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在日本的影响很大,模仿、承袭、改造等著作有30多种。其中,李颠尘等在日本出版的《实用中国语文法》(1944)则很少有人提及。通过发掘与研究,可以看到其汉语语法学史价值:着眼于研究北京官话语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结构安排上,对北京官话语法内容论述有详有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着眼于北京官话语法教学很实用;运用图解、图表法、变换句式、省略等理论与方法,彰显了研究观念的进步。《实用中国语文法》属于"黎氏文法"系谱著作:从整体框架上认识其与《新著国语文法》的关系;从研究理论与方法上去认识其与《新著国语文法》的关系;从学术解释方式与观点上去认识其与《新著国语文法》的关系;从使用的文献与资料上去认识其与《新著国语文法》的关系。《实用中国语文法》过去很少为人所知,但它与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等经典性著作处于同一个年代,具有如此多的特色,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1924) 《实用中国语文法》(1944) “黎氏文法”系谱 承袭与改造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氏文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满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75,共9页
本文介绍《纳氏文法》的基本情况,回顾该著作20世纪上半叶在我国的流传情况。文章还通过具体的对比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纳氏文法》对我国汉语语法研究(特别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纳氏文法 新著国语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复《中国文法通论》读后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明扬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5期1-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文法要略》 语法研究 新著国语文法 中国现代语言学 汉语教学 “欧化” 《通论》 语体文 河北教育出版社 语义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法革新讨论史料的一点辨正
12
作者 曾丁川 《语文建设》 1988年第5期53-,共1页
郭绍虞先生曾经在一处文章中谈及文法革新讨论中批评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有模仿之病是欠公允的。关于对文法革新讨论及有关语法论著的历史评价,那将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做得更正确的。这里要说的是,郭绍虞先生在说出上述意见的时候... 郭绍虞先生曾经在一处文章中谈及文法革新讨论中批评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有模仿之病是欠公允的。关于对文法革新讨论及有关语法论著的历史评价,那将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做得更正确的。这里要说的是,郭绍虞先生在说出上述意见的时候,有一段话是弄错了,而且连最起码的事实也没有顾到。他说:黎锦熙先生“别有《比较文法》一书,其《自序》谓:‘偶忆王船山《俟解》中有句话:“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真可用为比较文法研究的铁则。一脚踢开拉丁文法而欲另建中华文法者,是“迷其所同”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法 黎锦熙先生 新著国语文法 郭绍虞先生 王船山 俟解 历史评价 《自序》 陈望道先生 《马氏文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黎锦熙语法思想的几个重要原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刁晏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73,共8页
长期以来,对于黎锦熙的语法思想,人们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这都与一些人在以下问题上的模糊或偏差有关:一是对"模仿"的认识和认定,二是受各自所宗的"主义"影响,三是受政治的干预,四是忽略黎氏语法作为教学语法的某些... 长期以来,对于黎锦熙的语法思想,人们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这都与一些人在以下问题上的模糊或偏差有关:一是对"模仿"的认识和认定,二是受各自所宗的"主义"影响,三是受政治的干预,四是忽略黎氏语法作为教学语法的某些习惯和特点,五是以今度"古",六是褒贬均不够客观。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下原则:明确"模仿"内涵、摒弃"主义"影响、排除"政治"干扰、认清"体系"之别、站稳"立场"脚跟、坚持"客观"态度。只有就此统一认识,达成共识,才能正确评价黎氏语法思想及其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语法 新著国语文法 语法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锦熙的近代语文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桂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8-59,64,共3页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言教育家,国语运动和文字改革的先驱,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黎锦熙先生学识渊博、著述丰厚,其研究领域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言教育家,国语运动和文字改革的先驱,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黎锦熙先生学识渊博、著述丰厚,其研究领域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辞典、文字、训诂、史学、佛学、文学及语言文字教育等,一生出版专著百余部,论文五百余篇,为近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研究及教学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从语法研究与教学、语言文字改革与实践、辞书编撰与推广三方面介绍黎锦熙先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语法研究 辞典 语文教育 现代汉语语法 新著国语文法 文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后趋向动词性质研究述评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昌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1-43,共3页
动后趋向动词性质研究述评陈昌来"上、下、进、出、起来、下去、上来、出去"等二十多个趋向动词用在句中主要动词之后时,语法学界对它们的性质、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很不一致,有时同一学者在不同著作或同一著作中看法也有出入。这些差... 动后趋向动词性质研究述评陈昌来"上、下、进、出、起来、下去、上来、出去"等二十多个趋向动词用在句中主要动词之后时,语法学界对它们的性质、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很不一致,有时同一学者在不同著作或同一著作中看法也有出入。这些差异,既体现了人们对这类语言单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动词 性质研究 新著国语文法 帮助动词 同一性 趋向意义 动态助词 语法教材 语言单位 情态助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句本位语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序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14,共8页
句本位语法是对词类本位语法而言的。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1898),就是一部词类本位语法。书共十卷,卷一正名,解释书中所用的术语,卷二至卷六分别论实字(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之用,卷七至卷九分别论虚字(... 句本位语法是对词类本位语法而言的。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1898),就是一部词类本位语法。书共十卷,卷一正名,解释书中所用的术语,卷二至卷六分别论实字(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之用,卷七至卷九分别论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之用,卷十论句读。八卷论词法(也有句法的内容,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本位语法 词类 句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旬子 谓语 新著国语文法 词法 汉语语法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词类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林清 王建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27-34,共8页
汉语词类研究述评朱林清,王建军引言关于汉语词类研究的重要性,龙果夫教授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序》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论述:“(词类问题)有巨大的理论的和实用的意义,因为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本质反映在词类上。离开词... 汉语词类研究述评朱林清,王建军引言关于汉语词类研究的重要性,龙果夫教授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序》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论述:“(词类问题)有巨大的理论的和实用的意义,因为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本质反映在词类上。离开词类,既不可能理解汉语句法的特点,也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类 研究述评 《马氏文通》 词类研究 汉语语法学 文法革新讨论 词类问题 语法功能 新著国语文法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介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克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1 引言汉语介词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马氏文通》至今,近一个世纪,从介词的命名、分类至介词的语法功能、介词体系及其在汉语语法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语法学界的老前辈和同仁们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 1 引言汉语介词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马氏文通》至今,近一个世纪,从介词的命名、分类至介词的语法功能、介词体系及其在汉语语法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语法学界的老前辈和同仁们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本文试图从汉语介词研究的发展脉络入手,较系统地划分出介词研究的几个阶段,指出各阶段的代表观点,并对各阶段的研究成果谈些个人见解。意在总结前人研究的经验和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短语 汉语介词 汉语词序 副动词 新著国语文法 词类 现代语言学 语法结构 句子结构 关系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广梅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36-143,共8页
本文探讨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行多角度研究,建立多样的汉语语法学史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 汉语语法学史 新著国语文法 语法著作 国语法学 语法学家 语法单位 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 体系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年代的西大教授黎锦熙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30-130,共1页
抗战年代的西大教授黎锦熙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字劭西。湖南湘潭人,生于1890年。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武昌起义后,他在创办并主编的《长沙日报》、《湖南公报》上宣传革命,评论时事,鼓吹“... 抗战年代的西大教授黎锦熙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字劭西。湖南湘潭人,生于1890年。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武昌起义后,他在创办并主编的《长沙日报》、《湖南公报》上宣传革命,评论时事,鼓吹“新学”。1913年任湖南第一师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哲学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 学院院长 方志理论 中国科学院 新著国语文法 《比较文法 西北大学 学部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