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多端柔性直流(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MTDC)汇集系统因其灵活的调控能力可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以及新能源基地的并网友好性。该文针对...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多端柔性直流(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MTDC)汇集系统因其灵活的调控能力可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以及新能源基地的并网友好性。该文针对新能源基地多端柔性直流汇集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开展研究。针对新能源基地出力不确定性和相关性,采用Pair-copula模型结合2m+1点估计法进行建模;考虑风-光-储多源互补和MMC-MTDC协调控制,建立了弃风弃光最小、运行网损最小和直流电压偏差最小的多维度运行灵活性优化模型,利用内点法进行求解;参照张北新能源汇集工程构建算例,验证了所提新能源出力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所建的运行灵活性优化模型能够给出多换流站的协调控制策略,同时实现风、光、储等多资源的优化调度;所建模型还可分析汇集系统运行灵活性的影响因素,并能给出汇集系统运行的灵活调节域。展开更多
为描述新能源发电等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掌握系统的区间潮流分布,提出一种适于求解含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区间最优潮流(interval optimal power flow,IOPF)。源于区间优化法,将系统的新能源发电出力、节点...为描述新能源发电等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掌握系统的区间潮流分布,提出一种适于求解含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区间最优潮流(interval optimal power flow,IOPF)。源于区间优化法,将系统的新能源发电出力、节点负荷功率等不确定量表达为区间变量,引入到交直流混合系统最优潮流计算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中,建立了区间最优潮流计算的非线性区间优化模型。根据区间匹配和区间极值取值等原理,将该区间规划转化为两个确定性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采用现代内点算法求解,得到了区间最优潮流待求变量的边界信息。IEEE 14、118和300节点标准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对比,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对IOPF目标函数区间半径和区间均值的计算误差不超过9%和0.8%,且易于实现、计算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展开更多
新能源汇集经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技术送出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方式。但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增加导致电网强度不断下降,采用传统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换流技术...新能源汇集经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技术送出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方式。但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增加导致电网强度不断下降,采用传统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换流技术已无法满足系统稳定运行需求。为提高系统弱电网适应性,满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弱同步支撑柔直系统应用场景需求,提出在柔直系统送端换流站采用VSG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整流侧控制小信号数学模型,利用根轨迹法深入研究虚拟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其次,提出利用交流电压变化率及电压差值等电气量构建虚拟电抗自适应调整项的改进VSG控制算法,在保证系统等效阻抗呈感性的同时,可提高送端交流系统的等效短路比,达到改善系统整体性能的效果。最后,通过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多端柔性直流(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MTDC)汇集系统因其灵活的调控能力可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以及新能源基地的并网友好性。该文针对新能源基地多端柔性直流汇集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开展研究。针对新能源基地出力不确定性和相关性,采用Pair-copula模型结合2m+1点估计法进行建模;考虑风-光-储多源互补和MMC-MTDC协调控制,建立了弃风弃光最小、运行网损最小和直流电压偏差最小的多维度运行灵活性优化模型,利用内点法进行求解;参照张北新能源汇集工程构建算例,验证了所提新能源出力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所建的运行灵活性优化模型能够给出多换流站的协调控制策略,同时实现风、光、储等多资源的优化调度;所建模型还可分析汇集系统运行灵活性的影响因素,并能给出汇集系统运行的灵活调节域。
文摘为描述新能源发电等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掌握系统的区间潮流分布,提出一种适于求解含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区间最优潮流(interval optimal power flow,IOPF)。源于区间优化法,将系统的新能源发电出力、节点负荷功率等不确定量表达为区间变量,引入到交直流混合系统最优潮流计算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中,建立了区间最优潮流计算的非线性区间优化模型。根据区间匹配和区间极值取值等原理,将该区间规划转化为两个确定性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采用现代内点算法求解,得到了区间最优潮流待求变量的边界信息。IEEE 14、118和300节点标准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对比,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对IOPF目标函数区间半径和区间均值的计算误差不超过9%和0.8%,且易于实现、计算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摘新能源汇集经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技术送出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方式。但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增加导致电网强度不断下降,采用传统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换流技术已无法满足系统稳定运行需求。为提高系统弱电网适应性,满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弱同步支撑柔直系统应用场景需求,提出在柔直系统送端换流站采用VSG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整流侧控制小信号数学模型,利用根轨迹法深入研究虚拟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其次,提出利用交流电压变化率及电压差值等电气量构建虚拟电抗自适应调整项的改进VSG控制算法,在保证系统等效阻抗呈感性的同时,可提高送端交流系统的等效短路比,达到改善系统整体性能的效果。最后,通过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