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假说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海明 李东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中介机构声誉假说认为,知名中介机构所承销或审计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要低于普通会计师事务所的。以我国1996年1月至2003年3月在沪市发行上市的A股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这一假说并不完全成立。我国应放开审计服务市场,鼓励上市... 中介机构声誉假说认为,知名中介机构所承销或审计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要低于普通会计师事务所的。以我国1996年1月至2003年3月在沪市发行上市的A股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这一假说并不完全成立。我国应放开审计服务市场,鼓励上市公司聘请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为主审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会计师事务所 中介机构 有效市场假说 声誉假说 新股短期发行抑价 审计服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行管制变迁下的中国股市IPO首日回报率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翔 阴永晟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53,共11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7年—2004年3月共743只新股发行首日回报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考察,得出与其他曾经实施发行监管的国家不同的结论,即发行管制并不是影响我国首日回报率过高的主要因素,相反,在放开管制之后,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仍然获得...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7年—2004年3月共743只新股发行首日回报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考察,得出与其他曾经实施发行监管的国家不同的结论,即发行管制并不是影响我国首日回报率过高的主要因素,相反,在放开管制之后,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比前后两个管制时期都高的回报率。另外,我们从二级市场投资者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新股首日的高回报主要是由于市场的供求矛盾决定的,并在实证结果上得到了一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股票市场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首日回报率 发行折价 股票发行管制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s中发行定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孝华 杜俊涛 杨秀苔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由于没有历史交易数据可供参考 ,可比公司倍率法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用于I POs股票的发行定价中。然而受到市场效率和已上市公司数量的限制 ,可比公司倍率法在我国现阶段应该慎重使用。同时指出 ,该方法在内容上还有不够完善的地... 由于没有历史交易数据可供参考 ,可比公司倍率法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用于I POs股票的发行定价中。然而受到市场效率和已上市公司数量的限制 ,可比公司倍率法在我国现阶段应该慎重使用。同时指出 ,该方法在内容上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主要是没有考虑新股长期价格表现问题和生存期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S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中国 市盈率 股票发行价格 证券市场 券商 定价方法 可比公司倍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PO抑价与发行方式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卓贤 《会计之友》 2003年第11期15-16,共2页
笔者就我国IPO抑价的原因、危害及应对之策作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中国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利润操作 股票市场 抑价发行 固定价格机制 拍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威舆论对新股首日定价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陈卫荣 金雪军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0-181,共2页
本文从2001年6月份以来上市的85只样本股票的数据出发,在新股上市首日的实际市场定价行为与权威舆论——中国证券报的定价预测行为之间建立统计关系,得出了诸如“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与预测价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等一系列... 本文从2001年6月份以来上市的85只样本股票的数据出发,在新股上市首日的实际市场定价行为与权威舆论——中国证券报的定价预测行为之间建立统计关系,得出了诸如“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与预测价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等一系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有关理论对这些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中国 行为金融学 机构投资者 定价机制 股票价格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市值配售发行方式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童艳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0-22,共3页
我国目前A股市场的发行管理体制,包括辅导、审核、保荐或通道等制度,很大程度上解决的都是合规性审查问题,没有解决价值判断或市场选择问题。只有发行定价以及与之相应的发行方式的市场化,才能最终解决上市公司的市场选择问题,做到依靠... 我国目前A股市场的发行管理体制,包括辅导、审核、保荐或通道等制度,很大程度上解决的都是合规性审查问题,没有解决价值判断或市场选择问题。只有发行定价以及与之相应的发行方式的市场化,才能最终解决上市公司的市场选择问题,做到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中国 市值配售发行方式 股票发行体制 二级市场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盈余管理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新建 张宗益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8,共3页
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盈余管理受到广泛的关注。盈余管理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大量的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行了检验,但是研究还相当肤浅,还有许多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 资本市场 融资管理 债务契约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市场的事件研究方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段瑞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金融市场 统计资料 事件研究方法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收益率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股权结构下的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彬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5,共6页
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配股公司配股前后绩效大体呈前高后低趋势,与对比公司比较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国内上市公司高昂的代理成本。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中国 配股融资 二元股权结构 市场绩效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SEO 股权再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的相关理论观点及实践证据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永明 杨丹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IPO 上市公司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道德风险 资本市场 透明度 盈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估值模型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革平 胥正楷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4,共3页
国际资本市场新股发行估值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即现金流量贴现法、可比公司法和期权定价法。大部分IPO估值模型在我国并不适用,我国股市具有较显著的齐涨齐跌性,股价更多地反映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相对投资价值。而不能真实反映由未来... 国际资本市场新股发行估值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即现金流量贴现法、可比公司法和期权定价法。大部分IPO估值模型在我国并不适用,我国股市具有较显著的齐涨齐跌性,股价更多地反映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相对投资价值。而不能真实反映由未来现金流贴现决定的绝对投资价值。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IPO定价使用可比公司法与多因素定价模型相结合的估值方法较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估值模型 现金流量贴现法 可比公司法 期权定价法 资本市场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股市场初始收益率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中学 林福永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4X期14-17,共4页
本文引入行业评级等关键因素,通过对1999-2003年上市的452只新股初始收益率的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发现二级市场状况、行业评级、发行价、流通盘、发行方式、上市前每股收益才是影响A股初始收益率的显著因素,从而证实了一、二级市场定价... 本文引入行业评级等关键因素,通过对1999-2003年上市的452只新股初始收益率的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发现二级市场状况、行业评级、发行价、流通盘、发行方式、上市前每股收益才是影响A股初始收益率的显著因素,从而证实了一、二级市场定价机制的严重脱钩,是A股市场初始收益率奇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股市场 初始收益率 行业评级 市盈率 中国 实证研究 定价模型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人配售与IPO折价:基于代理理论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庆生 陈信元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3-28,共6页
采用法人配售的公司的IPO折价显著高于其他公司。本文的分析检验表明,配售股份的持股锁定及其期限的长短与折价无显著关系。法人配售的高折价产生于配售中的代理问题。
关键词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中国 证券市场 法人配售机制 折价发行 信息不对称 代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IPO机制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志军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4,共3页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我国的IPO机制日益成熟规范,但目前仍有很多投资者及学者对此机制存在争论。本文结合我国的情况,对比各种发行机制对我国的适用性,从博弈论的角度探索了政府、发行者和投资者三方的关系,希望从博奕论角度研究二...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我国的IPO机制日益成熟规范,但目前仍有很多投资者及学者对此机制存在争论。本文结合我国的情况,对比各种发行机制对我国的适用性,从博弈论的角度探索了政府、发行者和投资者三方的关系,希望从博奕论角度研究二级密封拍卖机制对我国IPO机制的贡献,以找到我国IPO机制的完善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股票市场 中国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博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评估基准日至调账日会计处理浅见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蘅 孔维成 《财会月刊(合订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4A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资产评估基准日 评估调账日 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 股份有限公司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净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IPO平均抑价差异的解释
16
作者 王铮 顾保国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0,共4页
不同国家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新股平均抑价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是否为转轨国家以及不同国家间的人均GDP、股票市场发展历史、新股发行方式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该现象。
关键词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市场 抑价发行 国际金融市场 固定价格法 股票发行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s发售机制的演进趋势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林茂 张小蒂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8-62,共5页
从动态角度看,全球范围内累计订单询价的发售机制日趋流行,而固定价格机制和拍卖机制的应用日益减少,这一演进趋势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在新兴市场国家则并不显著。
关键词 IPOS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发售机制 演进趋势 证券市场 固定价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寻租视角的IPO公司审计师选择 被引量:7
18
作者 蔺欣 刘金金 刘茜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9,共5页
IPO发行制度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而发审委中有审计师担任委员,所以审计师在IPO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IPO公司雇佣的中介机构,又是IPO资格的审核者。那么IPO公司会不会利用审计师的这种双重身份,通过购... IPO发行制度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而发审委中有审计师担任委员,所以审计师在IPO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IPO公司雇佣的中介机构,又是IPO资格的审核者。那么IPO公司会不会利用审计师的这种双重身份,通过购买审计师的服务来协助其对发审委委员寻租,最终顺利通过IPO审核呢?本文基于寻租动机,研究具有什么特征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有审计师在发审委中担任委员的事务所。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寻租的视角来提供经验支持,丰富了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租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IPO) 审计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与资本市场
19
作者 孙略 《西南金融》 2004年第7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创业投资 中国 退出机制 资本市场 高科技企业 股权投资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10月国内证券市场大事记
20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6-76,共1页
9.2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与《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相配套的五个文件,从而使证券公司发行债券工作有了可操作的规范框架。9.6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批准德意志银行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各... 9.2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与《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相配套的五个文件,从而使证券公司发行债券工作有了可操作的规范框架。9.6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批准德意志银行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各5000万美元。截至目前,外管局已批准7家QFII投资额度共8.75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10月 中国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IPO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 汽车金融公司 机构投资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