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塑百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图景——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
陈心洁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包括在外”的多维展开——《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定位和渊源 |
黄奕扬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文学史的“经典时刻”与“日常状态”,“早期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
金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4
|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
李松
陈国伟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弥散的话语空间与多维的历史图景——论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形态 |
陆丽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6
|
一部中国人写的美国文学史——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 |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7
|
如何重写文学史──访章培恒教授 |
黄理彪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8
|
从刘师培到游国恩──四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评述 |
马纯
|
《中国大学教学》
|
1997 |
1
|
|
9
|
10卷本《中华文学通史》即将问世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0
|
寻找新的起点 |
林继中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俄罗斯重新肯定高尔基 |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2
|
王守仁 |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