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经济核算制与中国计划经济
1
作者 林超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128,共1页
经济核算制是苏联(俄)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并在计划经济时代发展成熟的经营和管理企业的基本方法,核心价值就是唤起企业对生产业绩的关心,刺激其不断改善生产。中共对苏联经济核算制的借鉴可以追溯到30年代的根据地时期。1942年1... 经济核算制是苏联(俄)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并在计划经济时代发展成熟的经营和管理企业的基本方法,核心价值就是唤起企业对生产业绩的关心,刺激其不断改善生产。中共对苏联经济核算制的借鉴可以追溯到30年代的根据地时期。1942年12月,毛泽东还对经济核算制的主要内容作出较为全面的规约。1948年后,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发布文件,具体说明推行经济核算制的内容和步骤,但同时将开展群众性的创造新纪录运动和反浪费斗争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核算制 计划经济 苏联 新经济政策时期 中国 管理企业 1948年 经济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的中国化探析——评《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
2
作者 于秀春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101,共1页
我国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农业型国家,农村地域面积广,农民人口数量多,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属于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业水平得到了大幅度且有效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农业... 我国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农业型国家,农村地域面积广,农民人口数量多,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属于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业水平得到了大幅度且有效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并且进行了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农业合作化理论的设想最早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随后,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由列宁进行了理论化和规范化,再由斯大林进行了完善,之后一直被苏联以及我国学习至今,作为发展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域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 支柱型产业 农业合作化理论 人口数量 实践运用 规范化 新经济政策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