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质谱特征研究
1
作者 邓乾亚 徐金伦 +5 位作者 倪春芳 曹芳琦 斯洋 何思阳 郑水庆 梁晨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2,共9页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依托尼秦(etonitazene)、氯尼他秦(clonitazene)、N,N-二乙基-2-(2-(4-异丙氧基苄基)-5-硝基-1H-...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依托尼秦(etonitazene)、氯尼他秦(clonitazene)、N,N-二乙基-2-(2-(4-异丙氧基苄基)-5-硝基-1H-苯并[d]咪唑-1-基)-1-乙胺(isotonitazene)等10种尼秦类物质,收集电子电离(EI)和电喷雾-高能碰撞解离(ESI-HCD)模式下的高分辨质谱信息,推测各碎片离子的结构,并归纳该类物质的质谱裂解途径。在这2种模式下,尼秦类物质的碎裂途径显示出相似性和互补性。在EI模式下,主要发生1(N)位取代基以N原子游离基为中心的α裂解,生成亚胺正离子,为基峰;在ESI-HCD模式下,主要发生1位C—N键断裂,生成1位取代基正离子,为基峰,质量数较EI模式下的亚胺正离子多14 u。本研究可为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 精神活性物质 尼秦类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HPLC-MS/MS检测方法
2
作者 邓滨 朱娜 +2 位作者 花镇东 王优美 苏梦翔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建立了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同时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污水样品的检测。污水样品经过滤和加入内标溶液的预处理,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上经超纯水淋洗和甲醇溶液洗脱,在40℃下氮气吹干,用0... 建立了污水中26种痕量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同时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污水样品的检测。污水样品经过滤和加入内标溶液的预处理,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上经超纯水淋洗和甲醇溶液洗脱,在40℃下氮气吹干,用0.1%甲酸-乙腈溶液(95∶5)复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技术,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SRM)模式,用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的水溶液,梯度洗脱进行检测。经方法学验证,26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下限可达1.50~3.00 ng/L,其中21种待测物在1.50~375.0 ng/L范围内,5种在3.00~750.0 ng/L范围内,所有26种物质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小于7.71%和13.91%,提取回收率均高于92.64%。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可作为卡西酮类物质检测和滥用情况监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酮 精神活性物质 型毒品分析 污水流行病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香豫 陈园园 +4 位作者 乔艳玲 李楠 许雅雯 曾宪斌 徐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6,共7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身心分离剂类和镇静催眠类都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该文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兴奋剂类 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 经典致幻剂类 合成阿片类 身心分离剂类 镇静催眠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电离质谱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分类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情 吕敏 +3 位作者 邓虹霄 胡驰 向平 陈航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0-646,共7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化快速,给基于标准物质和质谱数据库筛选和鉴定这些新物质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使用机器学习方法为未知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新策略。基于871个质谱数据集构建了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化快速,给基于标准物质和质谱数据库筛选和鉴定这些新物质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使用机器学习方法为未知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新策略。基于871个质谱数据集构建了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用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分类预测,采用5倍交叉验证的网格搜索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使用混淆矩阵、准确度、精密度、召回率和f-分数评估4种分类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优,整体准确度可达89.27%,可以很好地对未知化合物结构类别进行预测,从而为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离质谱(EI-MS) 精神活性物质 机器学习 分类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晋廷 周莉英 +4 位作者 相佳宏 李子怡 谢婉婷 贠克明 施妍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3,共8页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化学 精神活性物质 哌嗪类 体内过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6
作者 唐庆强 王君 +4 位作者 张惠琴 王巧霞 曹晓钢 吴春灯 杨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2-267,共6页
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茶叶中常见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优化样品的提取、净化、色谱及质谱条件,最终选择用碱化甲醇提取,N-丙基乙二胺填料和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DB-17MS毛... 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茶叶中常见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优化样品的提取、净化、色谱及质谱条件,最终选择用碱化甲醇提取,N-丙基乙二胺填料和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DB-17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使用电子电离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质谱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R_(SN)=3)和定量限(R_(SN)=10)分别为7、25μg/kg;在阴性样品中进行1、2、10倍定量限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8种卡西酮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67.2%~117.6%,相对标准偏差(n=6)为4.3%~12.3%。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能够满足茶叶样品中卡西酮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酮 茶叶 气相色谱-质谱 精神活性物质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
7
作者 高国庆 阳硕 +2 位作者 周莉英 杜诗蓓 施妍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7,共11页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最新流行于非法物质市场的合成阿片类物质,具有效力高、安全范围窄等特点。相比于传统阿片类物质,吸食该类物质后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近年来,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事件频发,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最新流行于非法物质市场的合成阿片类物质,具有效力高、安全范围窄等特点。相比于传统阿片类物质,吸食该类物质后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近年来,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事件频发,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百起中毒或死亡案件,严重威胁个体健康和公共安全。随着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不断涌现,对该类物质的鉴识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常见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特点、体内药理学表征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该类物质在法医毒物学中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精神活性物质 尼秦类 体内 分析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确证及未知毒品的定性鉴定
8
作者 聂宗炀 胡伟 +3 位作者 李玲玉 章青波 黄欣 李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51,共12页
目的 建立3种疑似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的结构确证方法,探索一种较为通用的定性检验方法。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目的 建立3种疑似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的结构确证方法,探索一种较为通用的定性检验方法。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3)C-NMR)、核磁共振氟谱(^(19)F-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9)F-NMR)等技术对公安机关送检的5份疑似含有NPS的检材进行成分鉴定及结构确证。结果 送检的5份检材中均检出NPS,共有3种于2024年7月1日被列管的NPS,分别为甲基胺酮(又称2-MDCK)、2-乙氨基-2-(2-氟苯基)环己酮(又称2-FXE)、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二甲氨基-1-戊酮(又称dipentylone),前两者属于苯环己哌啶类NPS,第三种属于合成卡西酮类NPS。结论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3种NPS的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表征手段的区分特征,可为未知毒品的定性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精神活性物质 苯环己哌啶类 合成卡西酮类 红外吸收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结构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项雨 马麟 +2 位作者 尚宇瀚 白桦 马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48-1555,共8页
毒品滥用是全球性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巨大危害。毒品稽查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而科学精准的检测技术为开展毒品稽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迅速蔓延,其具有更强... 毒品滥用是全球性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巨大危害。毒品稽查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而科学精准的检测技术为开展毒品稽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迅速蔓延,其具有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并在一些国家流行、滥用,已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引发严重社会问题。对此,各国政府密切关注并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进行管控,科研人员也开发了一系列检测技术。该文重点论述了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传统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精神活性物质 检测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危害与防控问题研究——以构建我国禁毒防控体系为视角 被引量:51
10
作者 张黎 张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6,共9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类似毒品的药物依赖性,存在于法律管制之外,合成方法简便,是由精神活性物质转变为毒品的中间过渡形态。毒品犯罪分子善于寻找各国毒品管制范围的差异,利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合法"外衣欺骗和诱使他人滥用,... 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类似毒品的药物依赖性,存在于法律管制之外,合成方法简便,是由精神活性物质转变为毒品的中间过渡形态。毒品犯罪分子善于寻找各国毒品管制范围的差异,利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合法"外衣欺骗和诱使他人滥用,并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和公共安全问题。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危害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应当成为我国禁毒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亟需建立新精神活性物质防控机制,通过开展监测、预警、评估和管制等工作,有效遏制新精神活性物质制贩和滥用问题的发展态势,减缓其向流行毒品演化的进程,保障实现我国禁毒防控体系建设的整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危害 监测管制 禁毒防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质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钱振华 李彭 +1 位作者 郑珲 刘翠梅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3-592,共10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对2015~2016年国内检测发现的8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分析。GC/MS分析采用电子轰击源(EI)模式采集数据,UPLC-Q-TOF MS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对2015~2016年国内检测发现的8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分析。GC/MS分析采用电子轰击源(EI)模式采集数据,UPLC-Q-TOF MS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子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采集数据。通过总结该类物质在两种模式下获得的碎片离子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推测其可能的碎裂途径,并归纳了通过谱图推导未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的方法,结果可为该类物质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芬太尼 精神活性物质 碎裂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新型精神活性物质检测的手持拉曼光谱仪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彬 王守山 +2 位作者 张旻南 贾群 王青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8-82,共5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个人身心健康,因其兼具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的特点,给执法带来巨大的难度。为此,基于大数值孔径镜头(F/#=2.0)和透射式体相位光栅,研制了便携式手持拉曼光谱仪,对公安部新增的32种非药用类麻醉...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个人身心健康,因其兼具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的特点,给执法带来巨大的难度。为此,基于大数值孔径镜头(F/#=2.0)和透射式体相位光栅,研制了便携式手持拉曼光谱仪,对公安部新增的32种非药用类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进行了系统的拉曼测试,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该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缉毒执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拉曼 拉曼光谱 精神活性物质 拉曼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检验方法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继芬 吕昱帆 +2 位作者 范琳媛 董泽 冯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05-2114,共10页
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在全球治理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其已被定性为对国际安全构成挑战的威胁客体。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一种新型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走私和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此,从芬太尼类... 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在全球治理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其已被定性为对国际安全构成挑战的威胁客体。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一种新型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走私和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此,从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药理毒理学性质、体内代谢情况、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4个方面展开了综述,并对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检测等技术发展方面做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精神活性物质 前处理方法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计算的困境、症结与完善 被引量:14
14
作者 梅传强 盛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0,共12页
毒品数量计算是一个包括了毒品数量运算以及毒品数量与法定刑对应的量刑过程。毒品数量的准确计算是毒品犯罪案件准确定罪量刑的基础。通过梳理规范可知,我国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计算处于"直算、估算、折算并存,折算为主"... 毒品数量计算是一个包括了毒品数量运算以及毒品数量与法定刑对应的量刑过程。毒品数量的准确计算是毒品犯罪案件准确定罪量刑的基础。通过梳理规范可知,我国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计算处于"直算、估算、折算并存,折算为主"的现实状态。在新精神活性物质日益泛滥的背景下,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数量计算,是相关案件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对其数量计算的方法存在直算法标准滞后、估算法标准模糊、折算法标准繁杂等单一困境和协调困境。究其原因,症结在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更新速率和法律规制速率之间的时差矛盾,列管模式缺陷所造成的后遗症状,数量计算实质依据不统一以及相关数量计算规范混乱无序。对此,其完善进路应当坚持以法益侵害为实质依据,以远近兼顾为践行考量的基本立场。具体而言,当务之急是完善以折算法为主的计算方法,长远打算是构建毒品犯罪分级处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犯罪 毒品数量 毒品列管 分级处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性离子快速筛查和识别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振华 花镇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6,I0001,共11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分析2015~2019年国内检测发现的11种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GC-MS在电子轰击源(EI)模式下采集数据,UPLC-QTOF MS在电喷雾正离子(ESI^(+))-碰撞诱导...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分析2015~2019年国内检测发现的11种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GC-MS在电子轰击源(EI)模式下采集数据,UPLC-QTOF MS在电喷雾正离子(ESI^(+))-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对目标物质谱裂解产生的特征性离子进行分析,推测了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可能的碎裂途径,建立了一种快速、便捷筛查和识别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色胺类 精神活性物质 碎裂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拉曼光谱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洪源 吕铷麟 +3 位作者 徐琳 赵霞 魏育新 师博远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6,共8页
随着精神活性物质(NPS)对社会的潜在危害越来越严重,提高新型毒品的快速检测、识别能力是当前打击毒品犯罪的重中之重。本研究采集了196份新精神活性物质缴获样本拉曼光谱,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和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模型,对五种检测仪器... 随着精神活性物质(NPS)对社会的潜在危害越来越严重,提高新型毒品的快速检测、识别能力是当前打击毒品犯罪的重中之重。本研究采集了196份新精神活性物质缴获样本拉曼光谱,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和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模型,对五种检测仪器获得的拉曼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和识别。对VGG16、InceptionV3和ResNet50三种深度学习模型分类效能的比较结果显示,单仪器新精神活性物质识别能力为80.2%~100%不等,多仪器综合识别能力为88.6%。通过合理的光谱预处理方法,能够将不同仪器的NPS光谱检测数据,统一格式并进行批量的分析和识别,精准提高了拉曼光谱的数据提取和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光学数据处理 精神活性物质 迁移学习 连续小波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继芬 唐淑臣 +4 位作者 龚晓晓 蒋宇航 吴翟灵 桑国通 何欣龙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4-590,共7页
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在全球治理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其已被定性为对国际安全构成挑战的威胁客体。哌嗪类物质作为一种新型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走私和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 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在全球治理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其已被定性为对国际安全构成挑战的威胁客体。哌嗪类物质作为一种新型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走私和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药理毒理学性质、代谢情况、检测方法4个方面展开了综述,并对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检测等技术发展方面做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类精神活性物质 药理毒理学 代谢 检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栾佳琪 贾薇 +4 位作者 花镇东 徐鹏 苏梦翔 王优美 狄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552,共8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多变,对照品难以获得,目前常用的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在结构的确证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禁毒实战中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快速鉴定受到限制。核磁共振技术是解析未知物结构最有效的手段,特别适合于结构变异迅速的... 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多变,对照品难以获得,目前常用的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在结构的确证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禁毒实战中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快速鉴定受到限制。核磁共振技术是解析未知物结构最有效的手段,特别适合于结构变异迅速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快速分析确证鉴定。本文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合成大麻素类、合成卡西酮类、哌嗪类、苯乙胺类、氯胺酮及苯环利定类和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筛查中的应用,发现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均有各自基本一致的特征母体结构和相应的NMR信号,可以为快速鉴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类别提供科学证据。并对扩散排序谱以及液核联用技术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筛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核磁共振技术 合成大麻素类 合成卡西酮类 哌嗪类 苯乙胺类 氯胺酮及苯环利定类 芬太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尿液中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一辰 陈学国 +2 位作者 赵丹 姚伟宣 宋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0-564,共5页
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在诸多国家滥用较为广泛的一类人工合成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该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尿液中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同时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取尿液试样适量,加入内标N,N-二甲基苯胺,经环己烷溶剂萃... 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在诸多国家滥用较为广泛的一类人工合成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该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尿液中8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同时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取尿液试样适量,加入内标N,N-二甲基苯胺,经环己烷溶剂萃取,离心取上清液进样分析。结果表明,尿液中8种目标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LOD)为0.002~0.01μg/mL,定量下限(LOQ)为0.005~0.02μg/mL,平均回收率为92.4%~99.4%,日内精密度不高于7.8%,日间精密度不高于8.8%。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高效、准确等特点,不仅能为涉毒案件相关物证的鉴定、案件侦破与诉讼等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持,而且能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精神活性物质 合成卡西酮 尿液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质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娜 俞晨 +4 位作者 花镇东 徐鹏 王优美 狄斌 苏梦翔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I0001,共8页
为阐明哌嗪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在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下,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EI-MS/MS)分析苄基哌嗪(BZP)、1,4-二苄基哌嗪(DBZP)、1-(3-氯苯基)哌嗪(mCPP)、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TFMPP)4种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并进行质... 为阐明哌嗪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在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下,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EI-MS/MS)分析苄基哌嗪(BZP)、1,4-二苄基哌嗪(DBZP)、1-(3-氯苯基)哌嗪(mCPP)、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TFMPP)4种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并进行质谱解析,推测各化合物可能的裂解途径。结果表明,在CID模式下,哌嗪环和苯环之间的C—N键以及哌嗪环内的C—N键均易发生断裂形成特征离子。该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可为哌嗪类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类 精神活性物质 电喷雾-串联质谱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