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范式变革的新逻辑——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的分析框架
1
作者 叶堂林 刘佳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9,215,共12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能。基于“距离-分割-密度-异质性”(4D)的分析框架,数字经济重构时空的物理约束,逐步突破物理意义上的“场所”,使空间进一步从物理层面拓延到虚拟层面;数字经济削弱市场分割,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与高效配置;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虚拟集聚,提升区域产业发展协同性;数字经济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在数字技术与本地资源禀赋相适配的过程中给予后发地区缩小相对经济差距的机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虚拟集聚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品质、劳动力区位与区域创新发展--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 被引量:18
2
作者 董亚宁 顾芸 +1 位作者 陈威 杨开忠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4期47-57,共11页
人力资源是区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品质是未来吸引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文章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三部门三要素新空间经济学模型,着重分析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区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品质是未来吸引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文章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三部门三要素新空间经济学模型,着重分析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生态环境、住房供给、不可贸易服务品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是影响劳动力区位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较好的生态环境、住房供给、不可贸易服务数量和质量均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进而提高本区域发展水平;提升不可贸易服务本地消费可及性及其跨区消费可及性也有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进而促进本区域创新发展。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住房供给、提升不可贸易服务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是未来吸引人力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质 劳动力区位 区域创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区位选择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新空间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9
3
作者 董亚宁 杨开忠 顾芸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6期1-11,共11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我国人口发展形势的变化,科学把握人口迁移流动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首先系统梳理回顾了人口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机制,并从城乡结构转换、产业转移升级、城市规模、不可贸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我国人口发展形势的变化,科学把握人口迁移流动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首先系统梳理回顾了人口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机制,并从城乡结构转换、产业转移升级、城市规模、不可贸易品选择和迁移流动摩擦等方面综述了人口区位选择理论的应用研究,最后对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论将有助于科学揭示人口迁移流动背后的逻辑机制,为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流动 人口区位选择机制 地方品质 新空间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人口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空间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威 王菡 董亚宁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7,共12页
伴随着经济地理格局的空间演变,我国人口迁移流动更趋活跃。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首先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多区域人口区位选择模型,揭示了人口空间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以西北地区为例,选取2017年CMDS微观个体数据和城市层... 伴随着经济地理格局的空间演变,我国人口迁移流动更趋活跃。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首先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多区域人口区位选择模型,揭示了人口空间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以西北地区为例,选取2017年CMDS微观个体数据和城市层面特征数据匹配,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检验人口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从西北地区整体来看,区域地方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潜能、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口域外流出的主要因素,而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及工业化水平有助于抑制人口域外流出;从西部地区分省区来看其影响因素具有区域异质性,宁夏人口域内外流动对于地方品质敏感度最大,接近陕西的16.47倍、甘肃的2.72倍,产业结构对宁夏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也很大,而收入水平对陕西人口域内外流动具有显著影响;从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看其影响因素亦具有人力资本异质性,大专及以上流动人口对于地方品质的敏感度最大,约是初中及以下流动人口的1.90倍、高中与中专流动人口的1.39倍;地方品质是影响未来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论可为优化西北地区人口资源空间配置,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人口流动 地方品质 新空间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品质对商贸流通经济的影响效应--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
5
作者 李洁冬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34,共4页
人力资本是推进商贸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地方品质为区域吸纳优质人才和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提供良好区位条件。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视角,选取2010-2022年我国29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地方品质对商贸流通经济的... 人力资本是推进商贸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地方品质为区域吸纳优质人才和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提供良好区位条件。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视角,选取2010-2022年我国29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地方品质对商贸流通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品质对商贸流通经济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能够显著强化地方品质对商贸流通经济的影响。据此,建议加快城市地方品质建设,优化地方品质培育政策,因地制宜提升地区人才吸引能力,统筹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质 人力资本 商贸流通经济 新空间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品质、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共18页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质 人力资本积累 城市经济增长 新空间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逻辑:地方品质驱动型发展 被引量:55
7
作者 杨开忠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人才驱动根本上是地方品质驱动,雄安新区要集聚全球顶尖人才,必须打造具有世界一流地方品质的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双管齐下"提升京津冀地区地方品质:一是丰富和发展可利用的地方不可贸易品数量、多样性和质量;二是处理好地方... 人才驱动根本上是地方品质驱动,雄安新区要集聚全球顶尖人才,必须打造具有世界一流地方品质的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双管齐下"提升京津冀地区地方品质:一是丰富和发展可利用的地方不可贸易品数量、多样性和质量;二是处理好地方品质与功能、规模、布局、制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河北雄安 地方品质驱动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