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突破——兴隆洼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及其所提出的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崔璇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66-69,65,共5页
《考古》一九八五年第十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杨虎、朱延平同志执笔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公布了一种以往未知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兴隆洼文化。这是我区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突破,也是... 《考古》一九八五年第十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杨虎、朱延平同志执笔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公布了一种以往未知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兴隆洼文化。这是我区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突破,也是我国北方燕山南北考古的一项新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新石器时代考古 遗址 遗存 发现与研究 红山 内蒙古 金龟 敖汉旗 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源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2-36,共5页
在据今11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北京地区即有人类生活。其考古资料丰富而复杂。同时,这里并不是作为一个稳定的文化区而存在的,在不同时期总是受到来自周围不同方向的其他文化的强烈影响。本文旨在对北京地区已发现的较重要的新石器时... 在据今11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北京地区即有人类生活。其考古资料丰富而复杂。同时,这里并不是作为一个稳定的文化区而存在的,在不同时期总是受到来自周围不同方向的其他文化的强烈影响。本文旨在对北京地区已发现的较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各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并试图对其源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方新石器时代考古
3
作者 曾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95-102,94,共9页
本文所指的南方,是指北纬33°以南,东经108°以东的中国东南方(包括台湾、海南省)。以行政区域划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淮河以南)、河南(南阳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四川的东部三峡地区。总的地貌特征是... 本文所指的南方,是指北纬33°以南,东经108°以东的中国东南方(包括台湾、海南省)。以行政区域划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淮河以南)、河南(南阳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四川的东部三峡地区。总的地貌特征是湖泊、川泽、冲积平原及海洋地貌均有,涉及的水域包括:长江中下游、汉水、淮河、珠江水系及洞庭湖、太湖、鄱阳湖区。南岭山脉横枕本区中部、向南向北逐渐过渡为山地、丘陵。本区东边、南边濒临太平洋,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本地区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仅占我国版图1/6强,但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当、土地肥沃,新石器时代之初的采集者们在本区的东北部发展起早期的稻作农业。有线索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部分人群自山东半岛向东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考古 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文化 屈家岭文化 新石器文化 石峡文化 长江中游 几何印纹陶 青莲岗文化 三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中的作物——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48
4
作者 黄其煦 《农业考古》 1982年第2期55-61,共7页
一、考古发现对农业起源研究的意义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最终从消极地适应环境转变为积极地改造环境。从人类进化的意义上来说,农业的发明是人类体质进化完成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基于这个原因,目前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新石器时代... 一、考古发现对农业起源研究的意义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最终从消极地适应环境转变为积极地改造环境。从人类进化的意义上来说,农业的发明是人类体质进化完成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基于这个原因,目前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新石器时代应以农业的出现作为它的标志。农业起源的探索,作为考古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已越来越受到考古学家的注意。农业起源的研究,最初只限于植物学家和农学家的研究范围。世界上最早提出这一课题的科学家大都是从植物学和农艺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考古 农业起源 农耕文化 农作物 考古学家 原始农业 考古发现 起源问题 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彭适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95-108,共14页
江西这块土地上,最早什么时候有人类活动?根据乐平县涌山岩(洞)发现有旧石器晚期人类打制过的石片来看①,说明这在数万年前,江西就已有人类经营。只是由于发现的遗物太少,尚不足以反映更多的问题。目前有充分资料可据的,应该从新石器时... 江西这块土地上,最早什么时候有人类活动?根据乐平县涌山岩(洞)发现有旧石器晚期人类打制过的石片来看①,说明这在数万年前,江西就已有人类经营。只是由于发现的遗物太少,尚不足以反映更多的问题。目前有充分资料可据的,应该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江西史前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文化 新石器时代考古 新石器时代早期 江西 古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特征 石器时代 文化堆积 几何印纹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良渚、马家浜考古的若干回忆──纪念马家浜文化发现四十周年 被引量:5
6
作者 牟永抗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5-20,共16页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姆渡 文化层 考古发掘 新石器时代考古 罗家角遗址 时代文化 文物保护 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起源的研究与环境考古学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其煦 《农业考古》 1987年第2期74-82,共9页
一农业起源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像的。究其原因,我想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其一:从考古理论上认识到农业起源的研究与新石器时代考古之间的关系。以农业起源作为新石器时代起始的标准,... 一农业起源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像的。究其原因,我想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其一:从考古理论上认识到农业起源的研究与新石器时代考古之间的关系。以农业起源作为新石器时代起始的标准,这一点现在已为大多数考古学者所接受。没有这个认识上的转变,农业起源的研究就谈不上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二:近年来,田野考古的新发现突破了五十年来新石器时代范围的上限,不仅仅是在仰韶文化的中心地区发现了诸如“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起源 环境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研究 植物遗存 仰韶文化 遗址 陶文化 农耕文化 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学通论》评介
8
作者 崔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0-69,共2页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考古学通论》这门课程。但全国始终没有一部统一的、系统的供大专院校作考古专业学习和使用的教材。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蔡凤书、宋百川主编的《考古学通论》,满足了这一需要。这本书,...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考古学通论》这门课程。但全国始终没有一部统一的、系统的供大专院校作考古专业学习和使用的教材。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蔡凤书、宋百川主编的《考古学通论》,满足了这一需要。这本书,有以下优点。一、从基础知识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书的开头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考古学的一般常识。从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到遗迹遗物的形成,以及常见的专业名词,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还叙述了考古学发生、发展和发达的概况,以便读者从纵向了解考古学所走过的历程。在每一章的前面都有概括性较强的题解,然后再分节展开,由浅入深地进行叙述。例如,第三章新石器时代。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此时,文字还没有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考古 遗迹 历史文献 遗物 文字 实物资料 遗址 岳石文化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凤书教授与中日考古学比较研究
9
作者 崔大庸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6-106,共1页
蔡凤书教授与中日考古学比较研究蔡凤书教授,1937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在青岛读完小学、中学,195S年考入北大历史系学习中国考古学。1960年毕业至今,一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从事考古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考古研究室上任,... 蔡凤书教授与中日考古学比较研究蔡凤书教授,1937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在青岛读完小学、中学,195S年考入北大历史系学习中国考古学。1960年毕业至今,一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从事考古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考古研究室上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经刘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考古 比较研究 大汶口文化 书教 中国考古 教学与科研 石器时代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学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秦俑学研究看中国军事考古学
10
作者 范大鹏 《文博》 1994年第6期21-23,28,共4页
十年前,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发掘出了令世人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随之秦俑学与秦文化研究工作亦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中国军事 军事史研究 考古发掘 新石器时代考古 研究方法 古代军事 考古工作 古学 《孙子兵法》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陇东、豫西和晋西南地区的原始农业——农业革命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润权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农业的发生,是原始社会一场影响深远的生产革命。在此之前,人类从事了数十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掠夺经济,他们采集野果、猎取野兽和捕捉鱼类。这段时间的生产技术虽然有不少革新,但只是提高掠夺的效率罢了,并没有改变本来的经济结构。农... 农业的发生,是原始社会一场影响深远的生产革命。在此之前,人类从事了数十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掠夺经济,他们采集野果、猎取野兽和捕捉鱼类。这段时间的生产技术虽然有不少革新,但只是提高掠夺的效率罢了,并没有改变本来的经济结构。农业却使人类摆脱掠夺的经济形式,过渡到凭主观意志生产粮食的经济形式。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业为人类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剩余产品,从而促进一连串的社会变革,最后导致文明的诞生。对于这场划时代的生产革命,有些学者把它和工业革命相提并论。关中、陇东、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考古自成一个文化区系,发表的材料相对地较丰富,所以我们以它作为个案,探讨农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和一些相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农业革命 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考古 农业生产 庙底沟类型 生产技术 陇东 豫西 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论证零口遗存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言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共1页
专家论证零口遗存〔本刊讯〕1995年9月10日,适逢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邀请宿白、黄景略、俞伟超、张忠培、徐苹芳、刘庆柱、张柏、孟宪民、李季、晋宏逵、王军、关强等先生出席"零口遗存论证会"。零... 专家论证零口遗存〔本刊讯〕1995年9月10日,适逢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邀请宿白、黄景略、俞伟超、张忠培、徐苹芳、刘庆柱、张柏、孟宪民、李季、晋宏逵、王军、关强等先生出席"零口遗存论证会"。零四遗址西距西安45公里,坐落于临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论证 半坡文化 考古研究所 文化遗存 临渭高速公路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考古 古文化遗址 庙底沟文化 张忠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口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春茂 阎毓民 《文博》 1997年第5期30-33,37,共5页
关键词 半坡类型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考古 文化系统 考古研究所 典型器物 仰韶 西部文化 遗址 庙底沟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