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的文化使命下我国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价值旨归、基本遵循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刘学智 肖泽人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6,共10页
在新的文化使命下,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是践行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关键举措,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要坚持“两个结合”根本要求,明确根魂结合的教材目标体系;兼顾文化知识与文化价值,构建辩证统... 在新的文化使命下,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是践行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关键举措,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要坚持“两个结合”根本要求,明确根魂结合的教材目标体系;兼顾文化知识与文化价值,构建辩证统一的教材组织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打造承上启下的教材话语体系。推进我国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应做到优化逻辑结构,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建设新理念;营造数字生态,探索以数字为驱动的教材体系建设新模式;厘清教材话语,开辟以话语为优势的教材体系建设新赛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文化使命 教材体系建设 文化强国 教育强国 数字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文化生命体”之精神生产:理论逻辑与实践展开
2
作者 胡菊华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经由“两个结合”生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新的文化生命体”应以其传承历史... 经由“两个结合”生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新的文化生命体”应以其传承历史、引领未来的使命担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充分激发“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强大精神生产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说服力、精神感染力、思想启迪力、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赓续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文化生命体” 精神生产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机理、显著特征与价值旨归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琳 尉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5,共9页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方位系统性深入思考提出的全新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文化生命体”经由“两个结合”创造,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魂铸于马克思主义...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方位系统性深入思考提出的全新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文化生命体”经由“两个结合”创造,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魂铸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的思想精髓,形塑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深刻体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体用贯通的显著特征,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中充分彰显激发中华文明新活力、造就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的鲜明价值,成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生命和动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文化生命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结合”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文化生命体对“体用之辩”的创造性破解
4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共9页
“体用之辩”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长期困囿于“本体优先性”与“功能工具性”的二元论窠臼。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革新,更催生出以实践为基底、以辩证互动... “体用之辩”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长期困囿于“本体优先性”与“功能工具性”的二元论窠臼。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革新,更催生出以实践为基底、以辩证互动为特征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生命体通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逻辑,突破传统体用观的“固态本体论”与“单向度功能论”,在文化图景上实现从“体用二元对立”到“明体达用”的范式转换,在方法论层面完成从“静态本体”“道器等差”到“动态生成”“辩证互构”的逻辑重构,在发展理路上达成从“抽象继承”到“守正创新”的形态跃升,形成兼具中华文明特质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新文化样态,创造性地实现了对体用之辩的时代破解,彰显了中华民族以文明型国家姿态走向复兴的文化自信与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用之辩 文化主体性 新的文化生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塑造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君 韦龙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1,共4页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理论逻辑上,“第二个结合”塑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理论逻辑上,“第二个结合”塑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范式;从历史逻辑上,“第二个结合”铸牢了中华文化主体性;从实践逻辑上,“第二个结合”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新的文化生命体 逻辑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逻辑及价值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子萱 孙建华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5,共8页
“新的文化生命体”在马克思主义之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的“化学反应”中孕育而成,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意味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的文化生命体”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新的文化生命体”在马克思主义之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的“化学反应”中孕育而成,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意味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的文化生命体”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立足文化生命体的“生命本真”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在“第二个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打开了创新发展空间。同时,“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打破西方话语体系的话语垄断和拓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积极的精神文化力量,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厚的世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的文化生命体”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意蕴内涵
7
作者 向涵 郭国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42,共4页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标识性的重要概念,其产生符合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新的文化生命体”是经由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再生而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重塑和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标识性的重要概念,其产生符合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新的文化生命体”是经由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再生而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重塑和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生命体”具有丰富的意蕴内涵,彰显“以文化人、服务人民”的根本旨向、“开放包容、共生共荣”的宽广胸襟和“吐故纳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发展壮大“新的文化生命体”对于构筑人民的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推人类文明跃升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的文化生命体 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8
作者 毛华兵 周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共4页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责任感。“新的文化使命”命题是在“两个大局”和“两个结合”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核心要义在于,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激发文化生产力的蓬勃跃升,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责任感。“新的文化使命”命题是在“两个大局”和“两个结合”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核心要义在于,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激发文化生产力的蓬勃跃升,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主体性、在“两个结合”中筑牢文化根基,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繁荣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今中西之争到新的文化生命体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5,160,共15页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论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旧文化生命体濒临解体,如何处理中与西、古与今的关系,再造新的文化...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论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旧文化生命体濒临解体,如何处理中与西、古与今的关系,再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构筑文化自信赖以依托的文化主体性,找回并坚定文化意义上的自我,重构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就成为一个摆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前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就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根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新的文化生命体 文化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建军 耶旭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新命题,是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文化使命”是党领导人民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任务,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推动... 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新命题,是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文化使命”是党领导人民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任务,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文化繁荣”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丰富多样和蓬勃兴盛,“建设文化强国”指现代化建设中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文化发展的升华与远景目标,意味着中华文明迈向现代化。新时代文化使命的3个方面相互依存、逐步扩大、逐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新征程上担当和践行新的文化使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实现从文化建设到文明建设的跃升,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繁荣 文化强国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多维向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士海 王洁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共9页
立足国情实际和时代特征确立文化使命并为之持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新的文化使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擘画的文化蓝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 立足国情实际和时代特征确立文化使命并为之持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新的文化使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擘画的文化蓝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将这一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文化引领力、文化凝聚力、文化塑造力和文化辐射力建设为主要着力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文化引领力,为实现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正确方向指引;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以增强文化凝聚力,为实现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强大合力支撑;坚守“魂脉”与“根脉”、坚持“两个结合”以增强文化塑造力,为实现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不竭动力支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以增强文化辐射力,为实现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广阔空间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将文化引领力、文化凝聚力、文化塑造力和文化辐射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部署、一体推进,更好地助力和推进新的文化使命早日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引领力 文化凝聚力 文化塑造力 文化辐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跃春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共9页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历史传承的结果,也是文明互鉴的结晶,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相生相成、互为一体的逻辑体系。从不同层面审视每个特性的思想内涵,既可以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更能够深刻揭示中华文明的发...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历史传承的结果,也是文明互鉴的结晶,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相生相成、互为一体的逻辑体系。从不同层面审视每个特性的思想内涵,既可以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更能够深刻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明,既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赓续发展的文化特性,又具有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的文明特质。包容性贯穿于中华文明的整个发展历史,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更加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文明的活力在于交流与互鉴,中华文明融入人类文明,将在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追溯探寻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分析阐释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三个“根本决定”及其哲学意涵;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巩固文化主体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个方面,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深入探究如何更好地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体普遍性视域下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四维审视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婷婷 刘昕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3,共8页
“新的文化生命体”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运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马克思具体普遍性思想为阐释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 “新的文化生命体”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运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马克思具体普遍性思想为阐释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实质、历史底蕴、实践基础、价值意蕴提供了哲学视野与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契合性又有差异性,二者的交织耦合构成了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前提。新的文化生命体既体现着中华文明历史穿透力的纵向延伸,又揭示出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横向拓展;既融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实践,又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价值转换;彰显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创造了兼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共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二个结合” 新的文化生命体 具体普遍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齐卫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中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了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又一个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构成完整的体系。揭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中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了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又一个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构成完整的体系。揭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内涵明确,以“文化繁荣”“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核心词语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党领导文化的实践中,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清晰的思想逻辑。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理论主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贯穿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容。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必须不断增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执行力,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内容结构 新的文化使命 理论主题 执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文化发展观:背景、过程和内涵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启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3-167,共5页
新的文化发展观,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在十六大以后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认真分析其形成背景和提出过程,全面理解其丰富内涵,有助于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增... 新的文化发展观,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在十六大以后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认真分析其形成背景和提出过程,全面理解其丰富内涵,有助于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文化发展观 背景 过程 内涵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困惑:重建新的文化格局
16
作者 雷永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Z1期39-40,共2页
走出困惑:重建新的文化格局雷永生中国的历史拐了一个直角。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经济划了一条向上的斜线,文化则划了一条向下的斜线。旧的文化格局被打碎了,片片屑屑散落在地,它还能重新凝聚、融合成一个新格局马?严肃文化被冷落... 走出困惑:重建新的文化格局雷永生中国的历史拐了一个直角。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经济划了一条向上的斜线,文化则划了一条向下的斜线。旧的文化格局被打碎了,片片屑屑散落在地,它还能重新凝聚、融合成一个新格局马?严肃文化被冷落,通俗文化乃至粗俗文化充斥市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文化 文化格局 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文化局面 思想多元 严肃文化 理性文化 文化发展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与根本行动遵循 被引量:25
17
作者 黄蓉生 耿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梳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梳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脉络,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及其理论成果,揭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的划时代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涵括了文化的地位作用、前进方向、建设目标、实践路径、发展动力等丰富内涵;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等理论品格;体现了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的极端重要性、“两个结合”的方法准则、新的文化使命等原创性贡献。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在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务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明确新的文化使命的本质要义和精神底蕴,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自信自强、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在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共产党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升 吕叶青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45,共10页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价值取向、风格气派、实践智慧在文化领域的投射映照,对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建构意义,对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辐射价值。“第二个结合”作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以推动马克...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价值取向、风格气派、实践智慧在文化领域的投射映照,对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建构意义,对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辐射价值。“第二个结合”作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与文化主体性具有高度的基因契合性和内核一致性。“第二个结合”以深厚的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了文化主体性确证;以鲜明的实践智慧增益文化自强,实现了文化主体性彰显;以恰切的间性思维涵育文化自为,实现了文化主体性提升。以“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生成的重要支撑,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的持续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文化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 新的文化生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价值意蕴、重要原则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天雄 符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展现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在重要原则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推...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展现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在重要原则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准确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等方面为根本遵循。在实践进路上,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立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三是发挥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着力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化创新人才队伍;四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着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坚持走和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文化强国 新的文化使命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使命任务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正荣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实践、面向人类发展,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通过对习近平...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实践、面向人类发展,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演进与时代意义的梳理与分析,立足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提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需要在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推动文明交流、建构学术话语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闻出版 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