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生态移民的经验探讨
1
作者 陈祖群 阿不力孜.玉苏甫 余微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9-10,共2页
生态移民在新疆一些地方的实施,对新疆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多方面总结新疆生态移民经验,并为生态移民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新疆生态移民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州林科所与中国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合作项目启动
2
《新疆林业》 2004年第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伊犁州林科所 “中国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合作研究 伊犁河流域 生态防护林 科技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有害生物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文超 夏正汉 +6 位作者 张淳 王国平 高英 刘午玲 于建新 许建军 何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在和田等地初步建立了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预警平台,针对不同小麦生态区重大病虫发生与危害的特点,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示范,构建了更为完善、科学、可操作性强且适宜当地生产实际的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生态 小麦有害生物 综合防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新华 刘芳慧 +8 位作者 解玉梅 李翠梅 何江 付开贇 吐尔逊 阿不都热合曼.胡吉 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热西提 许建军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 【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的最佳使用药剂及用药量。【结果】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喷施4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95.29%、201.13 kg/667m^2、355.63元/667m^2和1∶56.57。其次是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喷施10 g/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分别为92.10%、192.50 kg/667m^2、336.50元/667m^2和1∶34.65。再次是阿维·氯苯酰(亮泰),喷施30 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则为92.60%、193.69 kg/667m^2和330.64元/667m^2。此外,撒施3%辛硫磷(掌声)、1%联苯·噻虫胺(家保福)、0.4%氯虫苯甲酰胺(科德抗)等颗粒剂则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较低,依次为60.39%、70.25%和79.28%。【结论】生产上玉米螟防治最佳使用的药剂种类及用药量为: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4 m L/667m^2、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阿维·氯苯酰(亮泰)30 m L/667m^2、24%甲氧虫酰肼(雷通)40 m L/667m^2、氯虫·高氯氟(福奇)12.5m L/667m^2、氯虫·噻虫嗪(福戈)8 g/667m^2、22%噻虫·高氯氟(阿立卡)20 m L/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 玉米螟 药效试验 经济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生态区袋栽黑木耳催耳芽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培松 罗影 +6 位作者 王振津 李娅娅 李芝芳 贾文捷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郝敬喆 魏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351,共8页
【目的】开发有效的袋栽黑木耳催耳芽方法,为袋栽黑木耳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小孔出耳和集中催芽方法,对菌床菌袋的不同遮盖物和通风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主动通风和保湿性好的催芽方式出芽率最高,为93.28%;... 【目的】开发有效的袋栽黑木耳催耳芽方法,为袋栽黑木耳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小孔出耳和集中催芽方法,对菌床菌袋的不同遮盖物和通风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主动通风和保湿性好的催芽方式出芽率最高,为93.28%;自然通风和具有一定保湿性的催芽方式出芽率也较高,可达80%以上;而通风差,保湿性好的催芽方式出芽率最差,在45%以下,且污染率和烧菌程度高。【结论】袋栽黑木耳催耳芽效果受湿度、温度、通风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通风流畅可以明显提高出芽率和整齐度,降低污染率和烧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栽黑木耳 新疆绿洲生态 催耳芽 出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有害生物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构建
6
作者 郭文超 夏正汉 +6 位作者 张淳 王国平 高英 刘午玲 于建新7 许建军 何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B08期13-17,共5页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在和田等地初步建立了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预警平台,针对不同小麦生态区重大病虫发生与危害的特点,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示范,构建了更为完善、科学、可操作性强且适宜当地生产实际的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生态 小麦有害生物 综合防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新疆金融生态环境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洋 《山东纺织经济》 2011年第5期36-38,共3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因此,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新疆应该采取切实...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因此,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新疆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拼图特效药弥合剂——新世纪以来新疆本土生态电影素描 被引量:1
8
作者 白云昭 熊建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14,共7页
新世纪以来新疆本土生态电影在主旋律书写下,呈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与共、休戚与共的言说指向。在对“异化的人”与“城市病”的疗愈叙事和对人际/族际间关系的弥合中显示了生态的多维价值。尽管大多质量平平,但从题材而言,生态电影无疑... 新世纪以来新疆本土生态电影在主旋律书写下,呈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与共、休戚与共的言说指向。在对“异化的人”与“城市病”的疗愈叙事和对人际/族际间关系的弥合中显示了生态的多维价值。尽管大多质量平平,但从题材而言,生态电影无疑具有超越民族性,加强民族间文化交流和认同,凝聚国家认同的先天优势。而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优势背景下,新疆本土生态电影成功进军中亚市场,在强化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同时显示出生态电影创作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新疆本土生态电影 疗愈 弥合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抗逆性桑品种的筛选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和洋 印玉萍 +2 位作者 龚明 阿不都赛买提.艾买提 丁天龙 《北方蚕业》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了筛选适宜于新疆荒漠化治理种植的生态桑品种,对来自新疆野生资源中抗逆性较好的优良植株以及国内抗性较好的生态桑品种进行了水分、盐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10个新疆地方生态桑品种的抗旱、抗盐碱较好,相比国内其他生态桑品种其抗... 为了筛选适宜于新疆荒漠化治理种植的生态桑品种,对来自新疆野生资源中抗逆性较好的优良植株以及国内抗性较好的生态桑品种进行了水分、盐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10个新疆地方生态桑品种的抗旱、抗盐碱较好,相比国内其他生态桑品种其抗逆性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这10个新疆地方品种可作为新疆抗逆性桑树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态 抗旱 抗盐碱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发生分布与危害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子硕 杨杰 +4 位作者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0-956,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 玉米茎腐病 病田率 病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11
《历史地理》 2004年第1期461-461,共1页
新一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5日假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主持会议,到会委员有王振忠、朱士光、司徒尚纪、冯季昌、刘统、华林甫、孙冬虎、吴松弟、吴宏岐、胡阿祥、张伟然、... 新一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5日假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主持会议,到会委员有王振忠、朱士光、司徒尚纪、冯季昌、刘统、华林甫、孙冬虎、吴松弟、吴宏岐、胡阿祥、张伟然、陆韧、侯甬坚、郭声波、韩宾娜、葛剑雄、蓝勇、满志敏等18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葛剑雄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研究所 司徒尚纪 主持会议 会议纪要 新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
12
作者 刘景纯 《历史地理》 2004年第1期458-459,共2页
8月5-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 8月5-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研究所 国际学术研讨会 乌鲁木齐市 新疆生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